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三种鼻内镜手术径路暴露翼腭窝的解剖方法。方法:通过解剖成人尸体头部标本15例(30侧),采用手术显微镜及鼻内镜观察暴露翼腭窝的三种径路。结果:①中鼻道经腭术式可以暴露翼腭窝内侧的蝶腭动脉、腭神经、翼管神经,沿腭神经可确认翼腭神经节;②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能很好地暴露翼腭窝内、外侧壁,眶下神经是手术的重要标志;③下鼻甲切除经上颌窦术式比鼻内镜下中鼻道经上颌窦术式更广泛地暴露翼腭窝的内、外侧,提供宽阔的视野和较大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三种手术径路均能暴露翼腭窝的结构,具体术式需根据病变范围及手术要求而决定。  相似文献   

2.
神经肌腱吻合预防神经瘤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预防神经瘤形成,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方法:利用SD大白鼠30只进行动物实验,在显微镜下,神经残端与肌腱端端吻合。结果:通过光学显微镜及大体观察,用神经与肌腱吻合,吻合口没有神经瘤形成。结论:神经肌腱吻合可以使再生的神经纤维沿着腱纤维间隙生长,能防止神经瘤的形成,达到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目的,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证实手的侧支循环的常规方法是Allen试验。本文作者利用脉博血氧计的脉冲检测性能来评价手的侧支循环,为了能在手术期间进行监测,31位病人接受了桡动脉套管插入术,在套管插入之前,用改进了的Allen试验方法和脉博血氧定量法分别对这些病人作了评价。首先用改进了的Allen试验方法测试手的侧支循环,然后把一个脉博血氧计的探头放置在食指上,阻塞挠动脉和尺动脉。直到用脉博血氧计检测不到血液充盈时为止,这种实验在每只手上重复做二次,每一次对应一条动脉,记录下  相似文献   

4.
图像拼接能很好地解决显微镜高倍镜成像时视野减小的问题.我们在分析显微成像系统对医学显微图像灰度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对图像灰度分布的影响函数.结合系统影响函数和精确匹配下的相关性方程,得到一个以最小平方和形式误差函数为基础的方程组.利用奇异值分解得到系统对图像灰度分布的影响的估计值,然后用估计值来补偿系统的影响,得到图像的原始灰度,再进行拼接.这种方法能在不影响拼接速度的前提下消除医学显微图像中存在的拼接缝和拼接痕迹.  相似文献   

5.
外周神经的人工刺激需要研制多电极器件,这些电极能选择而准确地分别刺激神经纤维和小块组织。近来,人们已研制了一种运用硅技术的多电极阵列,以后用了灵敏性和选择性测量的实验平行数据和模型计算。该阵列包含十二个白金电极底座(10×50μm,间距50μm),它们安在厚45μm的针形硅衬底上和一个Si_3N_4绝缘玻璃罩层上。在刺激老鼠伸肌长肌束运动神经纤维的致敏实验中,电极针端被插入到老鼠的腓骨神经中。精确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由刺激一个运动神经元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并实现自由式三维超声图像重建系统,该系统能对自由式采集的二维超声图像阵列进行三维重建与显示交互。方法:系统使用双目红外相机及其配套测量器件,在超声探头上固定定位小球,双目红外相机可以实时追踪探头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取超声图像阵列的相对关系。软件部分根据实时探头位置并计算转换矩阵,获取超声图像阵列的数据并填充三维体数据网格,使用光线投射法绘制图像。结果:该系统可以实现超声图像阵列的采集与存储、超声图像感兴趣区域勾画、三维重建与可视化功能。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双目红外相机定位的自由式三维超声图像重建系统对未来的临床使用以及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老化过程中,脑内环境改变可引起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改变。脑内神经干细胞与衰老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疾病密切相关,增殖能力与年龄存在负相关,但以快速老化小鼠为衰老模型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比较快速老化与正常老化小鼠嗅球、海马、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差异。方法:分别取6只快速老化小鼠(SAMP8)和6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的嗅球、海马、皮质组织,在固定、冰冻切片后,运用Ki-67/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3个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Leica Qwin v3采图,在40倍物镜和10倍目镜下采图,每一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相邻视野,通过Image-pro-Plus软件完成图像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老化小鼠和快速老化小鼠均有神经干细胞增殖现象,但二者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马和嗅球两个脑区(P0.05)。提示快速老化可能会导致海马、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颈内动脉压迫视神经颅内段的组织学改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视神经受压后的组织学改变,探讨因压迫所致视野缺损发生的机制。方法:60-80岁的老年人脑,组织切片观察颈内动脉内膜钙化压迫视神经颅内段引起的神经组织学改变。结果:粥样硬化的颈内动脉可压迫视神经并在其表面形成明显压迹。神经受压后,中隔变窄,神经束呈条索状,束内营养小动脉硬化,管腔阻塞,节细胞轴突萎缩,重者可全部消失,少突胶质细胞增多,肿胀。结论:视神经纤维萎缩是由于阻塞了神经束内营养小动脉缺血所致,以乳头黄斑束受累为甚,是视野缺损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 结果 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 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 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 结论 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 结果 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 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 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 结论 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在鼓室神经解剖研究时,因该神经细小,且紧贴骨面,解剖时易于损伤和丢失,希望解剖前能有一种简捷的鼓室神经大体解剖染色法,使神经着色,以便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经各类酸、碱染色反复实践后,筛选出油红O染剂获得了良好效果。结果神经干及其分支着色,而中耳粘膜及血管可脱色,当中耳鼓室粘膜较薄时,可透过粘膜清楚地看到鼓室神经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2.
用雄性SD大白鼠24只,研究了压力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压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动作电位电压呈正相关:压力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电压呈负相关,持续压力下,压迫时间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的电压呈负相关。周围神经虽然有一定的抗挤压能力,但如果在压力26.7KPa下压迫超过一小时或压力超过40KPa均可造成神经传导功能阻滞。  相似文献   

13.
在所描述的多微电极系统中,微电极分别被磁化并一个一个地被对每个微电极起作用的磁力耦合。这种排列增加了纤细微电极的机械力,而且还约束着每根微电极电线的弯曲。这种多微电极结构允许许多纤细微电极在局部的神经组织区域内,独立地,并平行地穿透。这些特点使得每个电极均以良好的信噪比对神经电位加以记录。此外,微电极尖端间的距离在实验操作期间能清楚地识别和保持。本文描述了这种多微电极结构的制作和特性,它的实用性由从几个局部神经区域的神经细胞的神经电位的同时记录说明。前言解剖学上的、生理学上的和关于行为的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神经形态学定量分析工作量大、精确性要求高等特点研制了一套适用于微机,能自动对免疫细胞化学、组织化学、放射自显影等神经切片进行自动定性定量分析的软硬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软件,用自上而下的启发式搜索策略;以神经无形态知识为主,灰度变化为辅的边界提取及神经细胞突起的跨越算法等,较满意地解决了自动识别、测量和分析等问题,达到95%的正确自动识别率。各种测量数据精确可靠,每视野扫描速度平均为2秒.硬件系统由80486主机,CA5300图像卡,OLYMPUS显微镜,显微镜平台推进器等主要部件组成。软件包括三部分;①自动识别软件;控制显微镜平台推进器按“弓”字形推动标本玻片来达到交换视野的目的;其工作过程大致为:光学图象→摄象机→A/D转换→数字图象→识别神经元并将其测量结果和坐标存于磁盘→推动玻片直至整个切片分析完.②分析软件;根据识别软件产生的数据文件恢复细胞在平面的分布图,找出本切片中感兴趣的区域,选择分层工具,按层次或一定宽度的BIN分析其细胞分布密度、胞体面积、周长等参数,将结果以目前广泛应用的绘图、统计和文字处理程序的数据结构形式储存或直接打印出结果;③辅助功能(幻灯制作,论文书写,统计学处理等)模块能直接利用分析软件所产生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 ,外周神经损伤后 Aβ神经元的初级传入末梢在脊髓的病理性生芽与损伤后痛觉超敏的形成有关。为了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形成的这种生芽是否具有可逆性 ,本研究以大鼠坐骨神经压迫造成神经源性痛模型 ,采用跨神经节的霍乱毒素 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 ( CB-HRP)作为示踪剂 ,四甲基联苯胺 ( TMB)反应呈色追踪 Aβ初级传入末梢。结果证实 :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也能够导致痛觉过敏和 Aβ纤维末梢生芽侵入脊髓后角 层 ,并且这种生芽不伴随对神经压迫的解除而逆转。中枢神经系统的这种结构重组及其不可逆性可能是神经源性痛的产生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彭旭  赵云富 《解剖学杂志》1999,22(3):266-266
为选用大鼠作三叉神经动物实验提供相应的形态学数据,在15只雄性SD大鼠上,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全身固定后,解剖出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分别测量了30侧大鼠上、下颌神经各段的长、宽、厚度。1 大鼠上颌神经各段的长、宽、厚度 沿大鼠口角切开皮肤,显露上颌牙齿,沿眶下切迹解剖上颌神经至翼腭窝,去除颅底骨质,保留上颌神经颅内段,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测量神经各段。表1 大鼠上颌神经的测量 (X±SXmm)分段长宽厚颅内段4.70±0.951.40±0.191.26±0.17眶内段13.71±1.391.97±1.290.72±0.18眶外段4.93±0.724…  相似文献   

17.
舌骨下肌群神经肌带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了30例成人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和血管,并用一具成年新鲜女尸(死后约30小时)及一只狗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氯化金染色。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神经主要来自颈袢上根。肩胛舌骨肌上腹,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神经在它们进入这些肌肉时,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第二或第三级分支伴行。神经和血管大都可以包含在神经肌蒂内。柱新鲜尸体和狗的神经肌蒂内,明显地存在有典型运动终板。本文还对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大小进行了测量,并对舌骨下肌群神经肌蒂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存在因神经受压而引发的慢性足跟痛 ,促使我们对足跟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研究。解剖了 15只尸体足标本 ,对跟骨内侧神经以及跟骨下神经的起源、走行和分支进行研究。不管跟骨内侧神经起源于胫神经或足底外侧神经 ,其分支通常恒定分布于展肌浅层。跟骨内侧神经发出分支至展肌并支配足跟内侧面的后部 ,于足跟下部终止于足跟垫的浅层。我们的研究发现跟骨下神经通常起自足底外侧神经 ,它与展肌深筋膜及跟骨前结节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跟骨下神经压迫综合症。跟骨内侧和下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儿茶酚胺荧光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2只成年雄性大白鼠心脏交感肾上腺素能和副交感胆碱能神经的分布。并用这两种方法在同一切片上做了连续显示,观察了心脏各个部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关系。在心房、心室、心内膜、心瓣膜、心外膜、房室结和冠状动脉等部位都观察到肾上腺素能膨体末梢和胆碱能神经末梢有双重神经分布;在双重神经分布的各个部位,以同一切片连续显示的照片相比较,可以看到两种神经末梢密度、形态,分布位置大部分是一致的,这是由于在光学显微镜下二者难于识别出其距离来,因而表现出一致的形态。这种形态学关系,可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在对心脏各个部位活动的同时,产生相互作用的生理和药理学实验给以有力的证据。在心神经节副交感节后胆碱能神经元邻近有小强荧光细胞,用同一心神经节切片连续显示方法观察到二者密切接触的关系。可提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受含有儿茶酚胺的小强荧光细胞这种中间神经元影响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的电子耳蜗言语识别率,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逐渐应用在电子耳蜗前端信号采集中。由于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双麦克风阵列信号采集是常见的模式,其形成的系统波束指向可用于特定方位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延迟、权重、频率和间距等参数影响着双麦克风系统的极性图。本文研究基于双麦克风模式的电子耳蜗信号采集和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波束形成特点,为双麦克风模式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