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与人类的性别、遗传因素、地域因素及年龄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2004期间与红细胞免疫和运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redbloodcellImmunity,sportsexerci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1992/2004相关文章,检索词“红细胞免疫,运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研究红细胞免疫的影响因素及运动对红细胞免疫作用的文章,无论有无对照组、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验,排除综述类文献,文献重复则选择发表在近5年内或刊登在权威杂志者。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8篇文献,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13篇,排除综述和重复文献,纳入18篇文献,其中5篇探讨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13篇研究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资料综合:年龄与性别因素、遗传因素和地域因素均能影响红细胞免疫,各种相关因素是通过影响红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或改变红细胞免疫物质基础或调节因子来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报道的结果不同,但大多数研究认为一定负荷的运动可以促进红细胞免疫的黏附功能,特别是强度中等、频度适宜的运动(5次/周,45min/次)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适度运动能增强红细胞免疫的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内外近期运动与免疫研究进展状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8-01/2004-12的关于运动与免疫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immunit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共搜索1001条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与运动免疫相关的文献,通过摘要查找全文。资料提炼:从收集到的文献中,筛选出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等有关运动免疫的相关文献13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适度的运动对免疫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及长期的强化训练,将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运动对淋巴细胞的影响表现在数量变化和功能改变上。不同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动员不同亚型自然杀伤细胞,运动中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与运动的种类、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中有更多的免疫物质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运动可对淋巴细胞及其亚型、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大负荷运动可使细胞免疫受抑制,体液免疫增强,致使机体免疫失衡。同时有必要对免疫相关的物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影响与人类的性别.遗传因素、地域因素及年龄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5/2004期间与红细胞免疫和运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red blood cell Immunity,sports exercis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1992/2004相关文章,检索词“红细胞免疫,运动”,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研究红细胞免疫的影响因素及运动对红细胞免疫作用的文章,无论有无对照组.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验,排除综述类文献,文献重复则选择发表在近5年内或刊登在权威杂志者。资料提炼:共检索到28篇文献,中文文献15篇,英文文献13篇,排除综述和重复文献,纳入18篇文献,其中5篇探讨影响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13篇研究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资料综合:年龄与性别因素、遗传因素和地域因素均能影响红细胞免疫,各种相关因素是通过影响红细胞发挥免疫功能的过程或改变红细胞免疫物质基础或调节因子来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同报道的结果不同,但大多数研究认为一定负荷的运动可以促进红细胞免疫的黏附功能,特别是强度中等、频度适宜的运动(5次/周,45min/次)的影响最为明显。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适度运动能增强红细胞免疫的黏附功能。  相似文献   

4.
运动与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内外近期运动与免疫研究进展状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8-01/2004-12的关于运动与免疫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immunity”,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共搜索100l条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与运动免疫相关的文献,通过摘要查找全文。 资料提炼:从收集到的文献中,筛选出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等有关运动免疫的相关文献13篇用于综述。 资料综合: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适度的运动对免疫功能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而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以及长期的强化训练,将会导致机体免疫抑制。运动对淋巴细胞的影响表现在数量变化和功能改变上。不同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动员不同亚型自然杀伤细胞,运动中细胞因子发生明显变化,其变化与运动的种类、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中有更多的免疫物质对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论:运动可对淋巴细胞及其亚型、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及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大负荷运动可使细胞免疫受抑制,体液免疫增强,致使机体免疫失衡。同时有必要对免疫相关的物质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运动与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与先天免疫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ports,immunity,immunesystem”,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12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运动,免疫性,免疫系统”,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运动对机体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树突状细胞、溶菌酶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章及重复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8篇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20篇,对其他48篇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7篇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溶菌酶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的运动则对它们产生抑制作用。虽然有关大强度运动对补体、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已有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维持或提高补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先天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概述近几年运动与白细胞的相关研究,分析运动与免疫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查阅http://www.jap.physiology.org/网站的1997-08/2005-11与运动和免疫的相关文献,输入英语“exercise熏immune”作为检索词。并手工查阅国内近年运动与免疫的相关中文纸质文献。资料选择:从检索到的文献中选择涉及运动与白细胞相关文献40多篇,其中以近5年发表的为主。所选文献大多数被Medline和/或ISI收录。资料提炼:所用文献主要涉及白细胞及其分类变化的13篇,与其功能变化有关的主要有15篇,研究其机制变化的主要有14篇。但各文献大多要涉及这3方面,只是重点不同。资料综合:安静时运动员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非运动员无明显差异。急性运动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尤其是粒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减少外周血白细胞,尤以淋巴细胞为甚,CD4 T细胞的比例下降,或CD4 /CD8 比值下调,并抑制其功能,但吞噬细胞功能可增强。单个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并不因运动而发生变化。运动可引起淋巴细胞凋亡。运动应激抑制细胞免疫,但对体液免疫影响不明显,且可影响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结论:运动可以上调或下调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并影响其基因表达,这主要取决于运动负荷量,其机制主要与应激激素、细胞因子调节和白细胞各亚群比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文献法总结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运动与白细胞介素的关系以及营养补充对运动后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为了解运动、营养和免疫的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Springer数据库1990-01/2005-09关于白细胞介素和运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主要为“Interleukin,exercise”,并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5关于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和运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白细胞介素,细胞因子,运动,免疫”,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有关的文章以及营养补剂与白细胞介素有关的文章。纳入标准: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与运动及营养补剂与白细胞介素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综述。资料提炼:共搜集到与标准相符的文章65篇,排除重复性研究25篇,纳入40篇。其中运动和白细胞介素1有关的文章13篇,运动和白细胞介素2有关的文章10篇,运动和白细胞介素6有关的文章12篇,营养补剂对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5篇。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是一类介导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对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和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均有不同的影响。结论:食用合适的营养补剂能有效减轻运动性免疫抑制,调节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激与免疫     
目的:运动与心理应激对机体免疫功能可产生影响,认识应激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有利于发现处于应激源刺激下的危险人群,有效预防和处理应激对健康的不良效应。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1998-01/2005-12关于运动及心理应激与免疫的文章。检索词“exercise,psychologicalstress,immune”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06-01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运动,心理应激,免疫”。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②运动及心理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4篇,排除18篇重复性研究。1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关于运动与免疫的研究,5篇关于心理应激与免疫的研究,4篇关于应激影响免疫机能机制的研究。资料综合:运动与免疫的关系非常复杂,免疫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取决于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和运动的持续时间。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大强度运动训练则对免疫功能起抑制作用。心理因素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作用。心理应激与情绪障碍、性格特征都有相关性。应激影响免疫功能的机制涉及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结论:应激能够影响健康状况。适宜的应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不良应激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心理神经免疫学从系统和整体的观点出发,以应激和抗应激为研究核心,探讨应激影响人类健康的机制,有利于发现处于应激源刺激下的危险人群,有效预防和处理应激对健康的不良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剧烈运动或长期过度训练会引起免疫功能的暂时性下降,而营养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不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一直得到关注,一些营养不良的运动员可能更容易发生免疫抑制反应的现象。为此,回顾运动员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通过饮食调节使免疫功能的下降减少到最低程度。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4-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thleticsports,nutritionrequirement,immunity,glutamin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体育运动,营养需要,免疫性,谷氨酰胺,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以“营养,免疫”为主题词查找文献,然后再在已查找到的文献中,以“体育运动”为主题词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文献,其中有18篇是关于体育运动,营养需求和免疫性的研究原著文章,排除了33篇综述性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证明了营养在免疫功能中的重要地位。然后再综合体育运动,具体阐述了除营养以外,还有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运动员营养的缺乏以及大剂量补充营养补剂均会影响免疫功能。长时间运动导致运动肌细胞与免疫系统细胞之间的代谢竞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唯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27-129
目的:探讨运动与先天免疫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4—12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spoils,immunity,immune system”,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12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运动,免疫性,免疫系统”,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运动对机体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树突状细胞、溶菌酶免疫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章及重复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68篇有关运动与先天免疫关系的文献,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20篇,对其他48篇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7篇选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溶菌酶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的运动则对它们产生抑制作用。虽然有关大强度运动对补体、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但已有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维持或提高补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先天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Various kinds of synthetic glucocorticoid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adrenal hormone cortisol (hydrocortisone). They are widely used as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r immunosuppressa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Although the synthetic glucocorticoids have little or no mineralocorticoid activity compared with cortisol, they exert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osteoporosis, muscle wasting, hypertension, insulin resistance, truncal obesity, and inhibition of wound repair. Inhaled glucocorticoids have little adverse effects, because they are locally active but are metabolically inactivated. However, when they are used in large amounts, the risk for fracture and inhibition of pituitary-adrenal axis is increased. Selectiv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modulators (SGRMs), which retain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but have little or no adverse effects, have been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CR)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放射性配基多点饱和结合法检测了43例ITP患者和15名正常人ACTH,GC及淋巴细胞表面GCR位点水平,对比了单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和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治疗难治性ITP的治疗效果。结果:敏感组,中,度敏感组ITP在ACTH,GC,GCR位点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Development of glucocorticoid antagonis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e synthetic glucocorticoid dexamethasone (2.5, 5 or 10 micrograms/day), administered in the drinking water for 7 day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dy weight gain, thymus weight and adrenal weight in female rats. Concomitant administration of melatonin (0.2 or 1.0 mg, i.p.) at either 8.00 or 16.00 h did not alter the glucocorticoid effect on any of these parameters. In competition binding studies melatonin did not compete with 3H-dexamethasone for binding to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in thymus cytosol from adrenalectomized rats. By these indices, therefore, melatonin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glucocorticoid antagonist.  相似文献   

17.
Synthetic glucocorticoids are administered systematic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endocrine and endocrine disease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and to increase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these glucocorticoids. To avoid complications compartmental administration(topical, inhaled, suppository, ophthalmic, intra-articular) and alternate-day administration of intermediate acting glucocorticoids are recommended. Careful monitoring of the patients under therapy and gradual reduction of glucocorticoids should be performed to avoid adrenal insufficiency or reactivation of the dis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glucocorticoid actions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glucocorticoids, which are more active in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than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actions(adverse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18.
19.
We have recently found that ketoconazole inhibits adrenal steroidogenesi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imidazole antimycotic drugs additionally interact with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sites in target tissues. Our approach was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three drugs: ketoconazole, clotrimazole, and RS 49910, to inhibit [3H]dexamethasone binding to hepatoma tissue culture (HTC) cell cytosol. The results indicated dose-dependent, competitive displacement of [3H]dexamethasone binding that was in the potency sequence: clotrimazole greater than ketoconazole greater than RS 49910. We then examined the functional response of this binding by measuring tyrosine aminotransferase (TAT) activity in HTC cells. The antimycotics did not exhibit TAT agonist activity and inhibition of basal enzyme levels was not detected. However, the drugs were potent antagonists of dexamethasone-induced TAT activity and the effect was temporally reversible. This antagonist activity was in the same sequence and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inding potency of the three drugs. We conclude that ketoconazole and other imidazole antimycotic drugs possess glucocorticoid antagonist activity by virtue of occupancy of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sites in target tissu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