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急性期HSP患儿及15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结果急性期HSP患儿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533.85±127.63)ng/L,(84.25±19.32)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8.93±19.16)ng/L,(65.95±17.38)ng/m 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VEGF和TGFβ1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介导HSP血管炎症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认识HSP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宏 《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00-301
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可拮抗淋巴细胞的许多反应 ,是免疫应答的关闭信号 ,同时可刺激某些类型细胞生长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1] 。支气管哮喘属于Ⅰ型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 ,为了解TGF β1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选择了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儿共 5 5例 ,其中急性发作期 35例 ,缓解期 2 0例 ,所有患儿均根据文献[2 ] 确诊 ,缓解期患儿在试验前二周没使用过相关药物 ,发作期患儿在给予药物治疗前采集血样 ,正常对照儿童 30例 ,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5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pl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p1浓度为(110.87±32.64)ng/L和(15.08±4.2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6.75)ng/L和(7.17±2.86)n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36.70)、(118.04±40.75)、(134.65±45.73)ng/L(F=15.689,P=0.01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ng/L(F=12.438,P=0.026);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3)。结论VEGF与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牛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榆涮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向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42例KD患儿根据病期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依据心脏超声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非冠脉病变组。采用放免法测定ET-1水平并进行各期组间的比较。【结果】KD急性期患儿ET-1为(87.46±16.79)ng/L明显高于恢复期组(52.53±19.26)ng/L和健康对照组(43.31±18.35)ng/L(P<0.01)。冠脉病变组急性期水平(96.82±18.34)ng/L高于非冠脉病变组(75.21±14.50)ng/L(P<0.01)。【结论】内皮素可能参与了KD的发病机制,ET-1水平可反映KD冠脉血管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观察血小板数(PLT)、巨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变化.[方法]用牛血清白蛋白复制幼兔免疫性血管炎的川崎病(KD)动物模型,每隔4 d分别检测血小板数、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TGF-β1;并于d17、d28取冠状动脉、肝、脾、肾、脑等组织作病理学分析.[结果]PLT、巨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关系。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5在承德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完成。①实验材料:引进日本C57BL/ksj-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80只。②实验干预及分组:小鼠近亲(兄妹)交配,得到纯合子和非纯合子后代。纯合子后代为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糖尿病小鼠,即db/db型,相当于人类Ⅱ型糖尿病;非纯合子后代,即db/ m型,为糖尿病和肥胖基因携带者。生后4周起,平均血糖值升高达10mmol/L以上且同时伴发肥胖者确定为糖尿病鼠,选取3,4,6,8,10个月龄db/db型,血糖>10mmol/L的雄性小鼠作为实验组;相应月龄的雄性同种db/ m型小鼠为对照组,每组5只动物。③实验评估:动物麻醉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取3,4,6,8,10个月两组小鼠颌下腺,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改变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除去死亡和造模失败的小鼠外,正常对照组16只、实验组25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小鼠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鼠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表达随月龄增加而增多。在月龄相同时,实验组的表达均强于同龄对照组(P<0.05或0.01)。②两组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纹状管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对照组阳性细胞数随月龄变化不大,实验组阳性细胞表达数随月龄增加而增多。在月龄相同时,实验组的表达均高于同龄对照组(P<0.01)。结论: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同时有间质纤维增强,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上调与糖尿病间质纤维增生密切相关。db/db糖尿病小鼠颌下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随病程延长表达增加,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实验性松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探讨实验性松质骨缺损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用中国家兔60只,在其双侧股骨髁造成一直径6.0mm、深12.0 mm之孔洞状骨缺损.将左侧作为实验侧,右侧作为对照侧.4周后,对实验侧采用自制微型剥离器插入骨缺损处做反复切割,以造成二次创伤模型.于经皮骨折端二次创伤术后1 d(总4周+1 d)、1周、2周、4周、8周各处死6只实验兔,行X线片检查后,于双侧骨缺损区取材.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 实验侧松质骨缺损多在12周时得以修复.而未经二次创伤处理的对照侧松质骨缺损则不能自行修复;VEGF和TGF-βl的局部表达贯穿于松质骨修复的全过程,但经二次创伤处理,实验侧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侧,且VEGF和TGF-B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二次创伤可以促进松质骨缺损的修复和内源性VEGF和TGF-β1在骨缺损局部的表达,而VEGF和TGF-β1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松质骨缺损修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癌中药回生口服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方法 67例确诊的Ⅲb~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化疗+中药37例)和化疗组(30例),两组均选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酒石酸长春瑞滨+顺铂(NP)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联合组在化疗当天服用回生口服液,连用21天。结果联合组和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8.6%(18/37)和43.3%(13/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化疗组比较TGF-β1(616.25±13.23)ng/L vs(435.99±10.11)ng/L;VEGF(127.33±6.29)ng/L vs(83.56±5.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癌中药回生口服液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起到抑瘤、防止复发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合,目前认为是由糖尿病患者创面微循环障碍以及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降低等因素所造成。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AAV-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生物学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实验室进行。选用成年健康大白兔24只,单纯随机分为联合转基因组和对照组各12只。方法:①采用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13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并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溃疡创面。②联合转基因组创面局部浸润注射AAV-TGFβ1和AAV-VEGF(9×106/mL病毒颗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个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愈合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②术后3周,用微循环显微镜计数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③术后6个月通过蛋白凝胶电泳和半干电转移法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④术后1d,1,2,3周,1,2,3,4,5,6个月时测定溃疡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⑤术后观测创面愈合厚度、颜色、质地。结果:24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联合转基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表达增多。②联合转基因组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高于对照组[(19.18±3.56),(6.43±1.52)个/mm2,P<0.05]。③联合转基因组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均增多(P<0.05),而且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增加。④在转染后1d,联合转基因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组织中的胶原含量接近(P>0.05)。此后,联合转基因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溃疡愈合明显滞后,愈合质量差。结论:AAV-TGFβ1和AAV-VEGF可联合高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可使溃疡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多,愈合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明显提高,并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0.
背景:西罗莫司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产生重要作用,同时,有研究发现它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徙,对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慢性移植肾肾病产生防治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对慢性移植肾肾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肾病首次尸肾移植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罗莫司组和硫唑嘌呤组各30例,分别采用西罗莫司+环孢素A+激素,硫唑嘌呤+环孢素A+激素治疗,西罗莫司首次负荷剂量为6mg,2周内2mg/d,2周后改为1.0~2.0 mg/d,环孢素A为5.0~7.0 mg/d,硫唑嘌呤为50~100 mg/d,激素为15~0 mg/d.术后2年时,对移植肾进行活检.观察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并观察肝功能、血肌酐浓度、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率.结果与结论:随访2年,西罗莫司组于术后1,3,12个月的环孢素剂量明显低于硫唑嘌呤组,但是两组之间的血环孢素A的谷值浓度没有明显差异.硫唑嘌呤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部分可见肾小球以及间质血管;大部分移植肾组织近曲小管呈阳性表达,线型分布于刷状缘,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患者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呈节段性阳性表达.内皮细胞及系膜偶见阳性表达.西罗莫司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近曲小管的表达则明显减弱,肾小球和间质血管无明显改变.硫唑嘌呤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部分病例也可见于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间质血管呈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内皮层.西罗莫司组,肾小球、间质血管染色均明显减少.与硫唑嘌呤组比较,西罗莫司组人/肾存活率高、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西罗莫司可降低移植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减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不同疾病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变化。方法 对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患儿用常规方法进行血小板(PLT)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浓度。结果 血清TGF-β1浓度在4组中逐组上升,4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与EOS呈负相关(r=-0.90),血块回缩试验显示哮喘组显著下降。结论 哮喘患儿血小板功能障碍,TGF-β1可作为哮喘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陈俊明 《临床荟萃》2006,21(24):1760-176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方法分别检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A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25例(B组)和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C组)的外周血HGF及TGF-β1水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外周血HGF及TGFβ-1分别为(285.33±80.27)ng/L,(94.25±27.45)μg/L;B组为(2 000.23±835.65)ng/L,(138.96±26.75)μg/L;C组为(985.44±92.23)ng/L,(183.78±45.68)μg/L,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肾损害的出现,其HGF及TGFβ-1水平亦逐渐增高,但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后HGF水平明显降低,而TGF-β1水平仍持续高水平存在。  相似文献   

13.
赛佳明  张慧琴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213-215,F0003
背景:糖尿病患者溃疡创面难愈合,目前认为是由糖尿病患者创面微循环障碍以及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降低等因素所造成。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AAV-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AV—VEGF)联合转基因治疗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愈合的生物学效应。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实验室进行。选用成年健康大白兔24只,单纯随机分为联合转基因组和对照组各12只。方法:①采用耳缘静脉注入四氧嘧啶(130mg/ks)建立糖尿病模型,并通过手术方法建立溃疡创面。(2)联合转基因组创面局部浸润注射AAV-TGFβ1和AAV—VEGF(9&;#215;10^6/mL病毒颗粒);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个月,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愈合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转录水平。②术后3周,用微循环显微镜计数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③术后6个月通过蛋白凝胶电泳和半干电转移法对Ⅰ、Ⅲ型胶原进行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④术后1d,1,2,3周,1,2,3,4,5,6个月时测定溃疡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⑤术后观测创面愈合厚度、颜色、质地。结果:24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联合转基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录表达增多。②联合转基因组创缘毛细血管密度值高于对照组[(19.18&;#177;3.56),(6.43&;#177;1.52)个/mm^2,P〈0.05]。③联合转基因组愈合组织中胶原含量均增多(P〈0.05),而且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增加。②在转染后1d,联合转基因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组织中的胶原含量接近(P〉0.05)。此后,联合转基因组胶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⑤对照组溃疡愈合明显滞后,愈合质量差。.结论:AAV—TGFβ1和AAV—VEGF可联合高效转染糖尿病兔耳皮肤溃疡创面,可使溃疡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多,愈合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构成比中Ⅰ型胶原的比例明显提高,并有效地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95例晚期血吸虫病、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10例正常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和p53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95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53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4.74%、64.21%、8.42%,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的强度与肝炎分级、肝纤维化分期或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呈正相关(P均0.05),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p53在晚期血吸虫病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细胞癌(P0.01);正常肝组织中未观察到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蛋白表达。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晚期血吸虫病中高表达,提示抗血管生成可能为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症防治提供新的思路,p53蛋白在晚期血吸虫病中有低表达,对探讨血吸虫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法对6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伴腹水,36例无腹水)(肝硬化组)进行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测定,并与35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36.2±5.0)ng/L、肝硬化伴腹水组(20.8±3.2)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5.2±8.4)ng/L](P<0.01),而TGF-α[肝硬化无腹水组(20.5±5.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31.2±6.7)ng/L]、TGF-β1含量[肝硬化无腹水组(44.5±12.6)ng/L,肝硬化伴腹水组(66.8±25.2)ng/L]又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2±1.8)、(33.4±12.5)ng/L](P均<0.01),尤以肝硬化伴腹水组为甚.肝硬化组患者血浆ET-1含量与TGF-α、TGF-β1含量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782、-0.5014,P均<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血清TGF-α、TGF-β1含量的变化对了解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在川崎病急性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川崎病 (KD)组 (n =5 6 )及对照组(n =2 0 )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结果 :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浓度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血清cTnI、CK -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0 1)。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I优于CK -MB(P <0 .0 5 )。结论 :cTnI与CK -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诊断价值 ;与CK -MB比较 ,cTnI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 ,指导早期IVIG治疗 ,从而减少KD患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APD患者40例。收集空腹血及留腹4h的腹膜透析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检测AQP1、TGF-β1、VEGF,根据腹膜转运特性、透析龄及超滤量分组,分析AQP1、TGF-β1、VEGF及生化指标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结果 (1)高-高平均转运组(high-high-average transporters,H-HA)每日超滤量及血清尿素氮水平均低于低-低平均转运组(low-low-average transporters,L-LA)(t=2.420,P=0.020;t=2.478,P=0.018)。(2)H-HA组血清及P...  相似文献   

18.
朱宏 《检验医学》2002,17(3):168-169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不同疾病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变化.方法对哮喘发作组、缓解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患儿用常规方法进行血小板(PLT)和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TGF-β1浓度.结果血清TGF-β1浓度在4组中逐组上升,4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与EOS呈负相关(r=-0.90),血块回缩试验显示哮喘组显著下降.结论哮喘患儿血小板功能障碍,TGF-β1可作为哮喘治疗疗效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 )变化,探讨TGF- β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 0例健康人,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IA)同时检测血和尿中TGF β1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糖尿病患者血TGF β1 ( 4 5 .57±2 1 . 78vs 2 4 . 58±1 2 .6 1ng/ml)、尿TGF- β1 ( 6 1 . 6 8±35 .92vs 1 9 .89±1 3 0 6ng/mmol Cr)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随肾病进展血、尿TGF- β1增高愈明显。在正常、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之间,血、尿TGF- β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血TGF -β1、尿TGF -β1与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r =0 . 397,P <0 . 0 5;r =0 . 537,P <0 .0 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尿TGF -β1明显升高,并与糖尿病肾病进展一致。血、尿TGF- β1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爱红  田庆玲  历红 《临床荟萃》2006,21(13):962-963
川崎病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近年来已成为小儿继发心脏病变的首位疾病。我院1995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56例,均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