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寻求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办法.[方法]2006年4月-2008年4月选择住院输液病人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常规进针方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一步到位进针法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两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到位进针法可提高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化疗输液的效果比较,寻求保证化疗效果,减轻病人静脉穿刺痛苦的最佳方式.方法对2组各60例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行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化疗输液进行效果比较,观察输液感染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结果 2组无1例发生感染,颈外静脉留置化疗输液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外周静脉留置化疗输液,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化疗输液(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化疗时可推广使用颈外静脉留置输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老年听神经瘤患者开颅术中应用不同部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行听神经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在下肢大隐静脉留置20G留置针,对照组患者在上肢静脉留置20G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术后48 h内静脉炎、局部渗液发生率及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操作时间为(3.58±0.06)min,对照组为(5.42±0.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8%(122/130),对照组为81.5%(106/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置管48 h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局部渗液17例、静脉炎2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发现微血栓14例,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2、2.04、0.54;P>0.05)。结论:老年听神经瘤患者术中应用下肢外周静脉导管留置综合效果优于上肢外周静脉导管,且便于临床操作,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生儿应用在不同部位进行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将3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选择腋静脉(A组102例)、头皮静脉(B组98例)和四肢静脉(C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三组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A组留置时间最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选择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痛苦小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首选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比较两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注射泵连接管缠绕肢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注射泵连接管缠绕肢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为早产儿的安全输液提供有力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套管针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施行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顺行穿刺留置针输液.观察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0%,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06,P<0.01);穿刺疼痛率分别为13.3%,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208,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97,P<0.05).结论 对需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采用浅静脉逆行穿刺留置针,可以提升静脉输液效果,避免静脉输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小儿静脉采集血标本并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0例需采血化验并静脉输液治疗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84例和对照组266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后输液,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行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静脉留置针单纯输液,比较两组采集血标本质量、皮下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采集血标本质量、皮下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并输液,可保证采集血标本的质量,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 将10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采用22 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经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静脉输液护理的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辅助放化疗对食管癌手术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前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CRTS)与单纯手术(S)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进行Me-ta分析,探讨CRTS对食管癌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PubMed及手工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CRTS与S治疗食管癌的RCTs。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结果 14项RCTs纳入本研究,共1737例食管癌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4.2.2为A或B。CRTS组与S组比较,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RTS组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6(95%CI0.99~1.13;P=0.1)、1.18(95%CI1.04~1.33;P=0.01)、1.39(95%CI1.23~1.58;P<0.00001)、1.27(95%CI1.04~1.55;P=0.02)、1.41(95%CI1.18~1.69;P=0.0001)。切除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7~1.05;P=0.67),但CRTS组有较高的完全切除率,RR1.44(95%CI1.23~2.74;P=0.008)。总体死亡率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2(95%CI0.89~2.48;P=0.503),但CRTS组手术相关死亡率相对较高,RR1.70(95%CI1.12~2.56;P=0.01)。二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3(95%CI0.93~1.78;P=0.13)。二组远处转移率及总体肿瘤复发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1.18(95%CI0.75~1.68;P=0.71)、1.07(95%CI0.76~1.56;P=0.18),但CRTS组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RR1.18(95%CI1.22~1.61;P=0.0001)。CRTS组病理完全缓解率达10.0%~45.5%。同步CRTS与序贯性CRTS比较,前者(RR1.34,95%CI1.06~1.89,P=0.013)比后者(RR0.86,95%CI0.67~1.38,P=0.29)更有益于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结论与S治疗食管癌相比,CRTS降低了肿瘤局部区域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TS完全切除率提高,但其手术相关死亡率相对较高。二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CS组)与单纯手术(S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万方等数据库的关于食管癌的英文和中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按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tata v.10.0软件,检验异质性,选择相应效应模型合并统计量。通过漏斗图等评定有无发表偏倚。结果共10项RCT(2 080例食管癌患者)入选。与S组比较,CS组未明显延长食管癌生存期,合并HR为0.95(95%CI 0.86-1.04),其中新辅助化疗有效的患者较单纯手术者生存期有改善,HR为0.58(95%CI 0.47-0.72);CS组术后并发症与S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OR为1.05(95%CI 0.87-1.27)。结论与单纯手术相比较,新辅助化疗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效的新辅助化疗能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类联合顺铂+氟尿嘧啶与顺铂+氟尿嘧啶比较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所有紫杉类联合顺铂+氟尿嘧啶与顺铂+氟尿嘧啶比较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4月1日。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2088例患者,其中紫杉类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组(TPF组)1051例,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组(PF组)10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PF组与PF组在1年总生存率[RR=1.12,95%CI(1.02,1.23),P=0.02]、2年总生存率[RR=1.20,95%CI(1.11,1.29),P<0.00001]、3年总生存率[RR=1.18,95%CI(1.07,1.31),P=0.0007]、1年无进展生存率[RR=1.18,95%CI(1.08,1.28),P=0.0002]、2年无进展生存率[RR=1.20,95%CI(1.06,1.36),P=0.003]、3年无进展生存率[RR=1.48,95%CI(1.25,1.74),P<0.00001]、完全缓解率[RR=1.67,95%CI(1.26,2.23),P=0.0004]和总反应率[RR=1.18,95%CI(1.11,1.27),P<0.00001]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F组均优于PF组。在不良反应方面,与PF相比,TPF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RR=1.42,95%CI(1.24,1.63),P<0.00001]、脱发发生率[RR=16.09,95%CI(4.59,56.38),P<0.000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RR=2.21,95%CI(1.29,3.80),P<0.004]更高。结论紫杉类联合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鳞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1期)、Pub 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对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情况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1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1 07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44例,对照组5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较单纯根治术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WMD=5.45,95%CI(2.52,8.39),P=0.000 3],提高2年生存率[RR=1.17,95%CI(1.01,1.35),P=0.03]和5年生存率[RR=1.80,95%CI(1.24,2.62),P=0.00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1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4,1.11),P=0.6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胰腺癌根治术后应接受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范围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7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采用手术或手术+化疗进行治疗,其中完全切除24例,部分切除13例;随访≥5年,采用 Log-rank 检验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手术切除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完全切除组总体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包括淋巴转移、临床分期、配合化疗、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P 值分别为0.002、0.000、0.019、0.015);COX 回归显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配合化疗(OR =1.952,95% CI 为1.258~2.759,P =0.000)、淋巴结转移(OR =2.856,95% CI 为1.356~3.859,P =0.019)、是否完全切除(OR =3.069,95% CI 为1.585~4.685, P =0.005);本组患儿生存时间最短为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96个月,1年生存率62.21%,2年生存率41.09%,3年生存率23.59%,完全切除组与部分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56.96±13.22)、(19.63±10.20)个月,经 Log-rank 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9)。结论手术切除范围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患儿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并于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只在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对观察组的术前化疗疗效和2组患者的毒性反应、根治性切除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术后2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后,临床有效率达到74.4%,有37例患者(86.0%)进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而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65.1%)进行了胃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6.7%和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反应的比例分别为9.3%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6%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0.7%和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的进展,有利于肿瘤的切除,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延缓复发时间并提高生存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作用,且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术前予以辅助放、化疗,放、化疗结束3~5周后行手术切除治疗;单纯手术组仅实施手术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的30.00%(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均低于单纯手术组(P〈0.05)。患者总随访率为96.67%,随访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且除1年局部控制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联合治疗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术前辅助放、化疗能提高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手术疗效,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单发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7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射频消融组(n=32)和手术切除组(n=35),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并发症。结果射频消融组3年生存率为75.0%,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8.2%,3~5cm的患者3年生存率为7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5.6%、28.7%和37.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手术切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为74.3%,其中肿瘤直径〈3cm患者3年生存率为75.0%,3~5cm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3.7%,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7.1%、28.6%和40.0%,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2%。2组术后1、2、3年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射频消融组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单发小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射频消融治疗较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可重复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方法(包括不同根管外科手术和常规根管填充术等)治疗慢性根尖周病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VIP、CNKI、CBM和WanFangData中不同方法(包括根管外科手术,如根尖刮治术、倒充术、根尖切除术和常规根管充填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同期对照研究(CCT),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0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人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和11个CCT,1663例患者,合计1727颗牙,其中1661颗符合纳入标准(根管外科手术组1151颗,常规治疗组510颗)。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不同根管外科治疗+根管充填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根管充填术治疗[RR=I.12,95%CI(1.08,1.18),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根管倒充术和根尖切除术的总有效率均优于根尖刮治术,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I.3,95%CI(1.15,1.46),P〈0.0001;RR=1.23,95%CI(1.04,1.46),P=0.02];而根管倒充术与根尖切除术的疗效相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83,1.11),P=0.6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根管充填术治疗+根管外科治疗慢性根尖周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纯根管充填术治疗;而不同根管外科手术治疗的比较结果显示,根尖切除和根管倒充术疗效均优于根尖刮治术。受纳人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加之根管充填术与根管外科治疗在临床中很难实施操作者和患者盲法,可能存在测量偏倚,因此上述结论还需通过设计严谨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Ⅰ-Ⅱa期(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430例。其中180例有完整病史资料和随访资料的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肿瘤≥4 cm、>2/3宫颈纤维肌壁浸润、淋巴结阳性和脉管癌栓患者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疗组和同期化放疗+化疗2年复发率分别为23.1%、26.4%和78.2%,显著高于无辅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化放疗组2年复发率13.1%,与无辅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治疗四组中,同期化放疗组2年复发率最低,但是远处转移率高于局部复发率。结论 >2/3宫颈纤维肌壁浸润、腹主动脉旁或者髂总淋巴结转移是Ⅰ-Ⅱa期宫颈癌术后近期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术后辅以同期化放疗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减少远处转移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