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陕西农村婴幼儿综合营养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和影响家长喂养行为的因素,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对婴幼儿发放营养包以进行营养综合干预。经过8个月的营养综合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和干预组与对照组婴幼儿贫血状况及家长辅食添加知识的差异,以评价营养综合干预的有效性、可行性,探讨营养综合干预指导模式在农村儿保指导体系中的应用前景,为提高我国农村儿童保健质量、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状况、促进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陕西省商南县,应用自编问卷对2个乡镇的504名儿童及家长进行现况调查;并对所有参与项目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及对儿童发放营养包。结果经过8个月干预研究,干预组家长的婴幼儿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添加辅食时间、要求及婴幼儿进食频率等,干预组婴儿的辅食添加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基线组贫血率为18.2%、干预组贫血率为8.7%、对照组贫血率为22.8%,干预组婴幼儿的贫血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目前商南农村婴幼儿辅食添加存在诸多问题,采用综合营养干预指导模式,能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喂养指导,改善婴幼儿辅食添加行为,促进婴幼儿的营养和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它可影响婴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可导致婴儿免疫能力降低.为了解婴儿期不同喂养方式对贫血的影响,以改进喂养方法,预防贫血的发生.2008年10月-2009年1月对到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检的4个月婴儿进行贫血状况调查分析,为今后指导婴儿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贫血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四大疾病之一,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通过对250例6个月~1岁的婴儿患贫血病的调查发现,婴儿贫血总患病率为22.79%,贫血发生率与喂养的方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人工喂养的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的婴儿,说明母乳喂养好.提示:让全社会重视儿童贫血病的预防.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儿童家长母乳喂养知识指导,辅食添加指导,减少贫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雪茹  潘桂琼  黄媛  黎仙群 《全科护理》2012,10(19):1817-1817
[目的]探讨新型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的院外喂养指导。[方法]对78例早产儿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并从奶类选择、喂养技巧、辅食添加等方面给予正确指导。[结果]78例早产儿在42d复诊时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均低于实际月龄的10%以下;喂养指导后,6个月内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达到相当月龄的25%以上有73例,家长对早产儿的喂养知识掌握率也从61.0%提高到97.3%。[结论]通过对家长的喂养指导,增强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儿常见营养性疾病与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喂养方面的护理指导.[方法]选取进行健康检查的6月龄~11月龄婴儿100名,检测其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性贫血、碘缺乏、锌缺乏)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代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情况.[结果]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家长营养知识、喂养技术较差.从医务人员处获得喂养指导的比率较低.[结论]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在指导婴儿科学喂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玲  李若玲 《家庭护士》2008,6(3):755-757
[目的]了解婴儿常见营养性疾病与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喂养方面的护理指导.[方法]选取进行健康检查的6月龄~11月龄婴儿100名,检测其营养性疾病(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性贫血、碘缺乏、锌缺乏)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代养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情况.[结果]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家长营养知识、喂养技术较差.从医务人员处获得喂养指导的比率较低.[结论]婴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在指导婴儿科学喂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秀珍 《家庭护士》2009,7(18):1625-1626
儿童的早期发育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课题,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儿童的营养问题,把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婴儿母乳喂养率、适时合理添加辅食等都列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中.在婴儿和早期儿童时期的生长迟缓和与贫血伴随的认知能力缺损是不可逆的,因此要重视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80-3681
选取社区内120例婴儿家长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1月,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新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家长受教育后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婴儿参加体检率与接种疫苗率及社区婴儿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情况。观察组家长的儿童保健相关知识掌握率、婴儿参加体检率与接种疫苗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长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营养指导及计划免疫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社区婴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积极性,提高社区婴儿的健康水平,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肖雪梅  冯英丽  朱雪梅 《护理研究》2008,22(17):1589-1589
随着政府对预防、控制疾病的认识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医疗、护理工作也已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产后家庭访视是社区工作人员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居室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情绪、婴儿喂养、产妇自身保健、避孕知识、新生儿护理等做出定期诊视、指导和具体处理的保健服务[1],它为特殊阶段的妇女、儿童提供方便、优质、系统、连续的护理服务,促进了产褥期母婴健康.2007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护理程序设计产后访视记录单并应用于产后访视中,提高了访视率,规范了访视者的行为,提高了访视质量.现将记录单的内容和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发育迟缓.促进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辅食添加,以及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补充是预防儿童疾病和死亡的重要措施.中国目前尚缺乏针对国内婴幼儿喂养问题的营养指南,教材的相关内容落后于该领域的科学进展,与实践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给婴幼儿喂养的实践和教学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加强喂养指导对早产儿出院后合理喂养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7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早产儿及家庭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家长常规探视并健康宣教,试验组家长在此基础上接受喂养知识指导,采用多媒体授课、观看宣教录像、操作示范及模拟人实践等方法。比较家长喂养知识水平及早产儿出院1个月后喂养方案实施情况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家长的喂养知识总分及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母乳强化剂和出院后配方奶粉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喂养指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早产儿喂养知识水平,促进出院后强化营养,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秀珍 《全科护理》2009,(18):1625-1626
儿童的早期发育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课题,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儿童的营养问题,把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婴儿母乳喂养率、适时合理添加辅食等都列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中。在婴儿和早期儿童时期的生长迟缓和与贫血伴随的认知能力缺损是不可逆的,因此要重视婴幼儿的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武汉市社区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武汉市3所社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135例婴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人口学基本信息表及中文版的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owa infant feeding attitude scale,IIFA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喂养态度平均得分为(58.16±4.64)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技能、喂养意图及是否接受过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影响IIFAS得分,回归方程为Y=0.227X1+0.173X2+0.169X3+0.172X4+60.186。结论 武汉市社区婴儿母亲的母乳喂养态度处于中高等水平,离全面母乳喂养还有一定的差距。医护工作者需加强母乳喂养相关健康教育,教会孕产妇正确的喂养方法,以达到提高母乳喂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产前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芬  段金巧  靳建宏 《护理研究》2010,(4):1005-1005
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提倡的喂养方法。由于孕妇缺乏乳房生理及母乳喂养知识,影响婴儿对母乳的获取,对能够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乳房保健指导,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对晚期早产儿实施喂养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晚期早产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喂养基础上实施喂养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对晚期早产儿进行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能力和喂养准备度的准确评估.首次喂养后,每日抚触两次.结果 实验组的腹胀消失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和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早产儿实施喂养管理可以减少喂养不耐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胃肠道喂养的可行性,提高VLBWI胃肠喂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VLBWI早期胃肠道喂养的护理.[结果]28例VLBWI能够顺利通过胃肠喂养,占77.78%,8例出现胃肠喂养不耐受.[结论]严格掌握VLBWI早期胃肠喂养的开始时间、喂养方法、乳类选择,并辅以腹部抚触,可提高VLBWI胃肠喂养耐受能力,缩短肠外静脉营养的时间,减少和预防长期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肖雪梅  冯英丽  朱雪梅 《护理研究》2008,22(6):1589-1589
随着政府对预防、控制疾病的认识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医疗、护理工作也已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走向家庭。产后家庭访视是社区工作人员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居室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情绪、婴儿喂养、产妇自身保健、避孕知识、新生儿护理等做出定期诊视、指导和具体处理的保健服务,它为特殊阶段的妇女、儿童提供方便、优质、系统、连续的护理服务,促进了产褥期母婴健康。2007年5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护理程序设计产后访视记录单并应用于产后访视中,提高了访视率,规范了访视者的行为,提高了访视质量。现将记录单的内容和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以娟  邵冰胡芬 《现代护理》2007,13(28):2710-2712
婴幼儿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发育迟缓。促进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辅食添加,以及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补充是预防儿童疾病和死亡的重要措施。中国目前尚缺乏针对国内婴幼儿喂养问题的营养指南,教材的相关内容落后于该领域的  相似文献   

19.
0~3岁儿童家长视力保健指导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0-3岁儿童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的需求状况,为社区护理人员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健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哈尔滨市3个社区中100名0~3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视力保健需求问卷调查,包括眼疾的预防,看电视、看书、读写的用眼卫生,饮食,定期眼检查等方面内容.结果 0~3岁儿童家长中对眼疾的预防和看电视的用眼卫生需求率相对较高;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视力保健指导的各项需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0~3岁儿童家长视力保健指导应侧重于对眼疾的预防和看电视的用眼卫生,以及定期眼检查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受试者,依据目的抽样法将4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20)及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喂养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喂养指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情况及营养指标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