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气管切开脱机训练患者3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3组:对照组(n=10)、人工鼻组(n=10)和试验组(n=10)。试验组采用可调节输液器+氧气与三通管连接,配合可控式加温器使湿化液恒温恒速持续滴入气道;人工鼻组采用人工鼻+间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间断气道注入湿化液;通过观察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痰痂、肺部感染、湿化效果、血氧饱和度情况,评价3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方面,对照组较人工鼻组和试验组明显增加;湿化效果方面试验组和人工鼻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可调式恒温恒速湿化装置用于人工气道脱机患者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且价格优于人工鼻组,材料更易获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老年患者吸氧应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并脱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常温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舒适度、痰痂形成及刺激性咳嗽情况。结果 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Ⅲ度分别为9、3、1例和2、8、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效果比较,实验组舒适12例、不舒适1例,对照组舒适6例、不舒适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形成比较,实验组0例,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性咳嗽效果比较,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效果更优于微量泵持续常温滴入气道湿化,降低了肺部感染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的发生概率,提高了吸氧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老年气管切开脱机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吸氧应用加温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56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脱机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患者吸氧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患者吸氧采用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和痰痂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痰液粘稠度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痰痂形成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脱机患者吸氧中应用,可增加患者舒适度,降低痰液粘稠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加温持续(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48例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室温为20~22℃,并连续观察.结果治疗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护理措施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气道黏膜出血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喉部术前或术后气管切开患者9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加温持续(湿化液温度35~38℃)湿化气道,对照组48例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室温为20~22℃,并连续观察。结果:治疗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和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持续气道湿化可明显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给氧在气管切开病人脱机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术后脱机患者62例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加温加湿器给氧湿化气道的31例(神志清楚者18例),对照组:采取普通中心供氧装置湿化气道的31例(神志清楚者15例)。观察2组患者舒适率、痰液黏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在患者舒适率、痰液黏稠度、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温加湿器进行气道湿化优于普通中心供氧装置气道湿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脱机后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进行气道湿化;同期27例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湿化瓶鼻导管吸氧、定时间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在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肺部感染等方面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在建立人工气道脱机后的患者中湿化效果满意,肺部感染率较低,氧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的湿化给氧法对撤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湿化给氧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影响。方法撤机后仍保留人工气道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采用经加热湿化给氧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气泡式湿化器给氧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于撤机后48 h氧饱和度均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者,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需重新机械通气者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经加热湿化器给氧法能改善撤机后患者的氧合状态,减少人工气道的并发症,降低重复机械通气的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儿56例,所有忠儿在气管切开前均无肺部感染。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气管切开后痰液粘稠度,痰痂形成的例数及肺部感染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实验组痰液粘稠度Ⅰ°、Ⅲ°例数及痰痂形成例数、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初两周内实验组肺部感染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感染时间迟,(P均〈0.05)。比较两组氧疗后24h及48hPaO2、PaCO2、Sp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使用新型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减少了下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患儿氧疗舒适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带有人工气道危重患者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带有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痰液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使用人工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脱离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湿化氧疗组(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常规组(传统人工面罩湿化吸氧)各35例,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pH值、气道湿化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影响。结果治疗前,湿化氧疗组和常规组的PaO_2、PaCO_2、SaO_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h、治疗24h后,湿化氧疗组患者的PaO_2、SaO_2均高于常规组(P0.05),PaCO_2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情况进行评价,湿化氧疗组的气道湿化满意度80.00%高于常规组54.29%(P0.05);湿化氧疗组过度气道湿化0.00%低于常规组的11.43%(P0.05);治疗过程中,湿化氧疗组的并发症率11.43%低于常规组40.00(P0.05),湿化氧疗组发生生院内获得性肺炎6例(17.14%)低于常规组的14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 850湿化系统在非人工气道氧疗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外科ICU面罩吸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连接RT 308湿化氧疗管路对氧气进行加温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气泡式氧气湿化装置.监测比较氧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两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 850自动控温加热湿化器可提高氧疗效果和舒适度,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1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湿化法进行呼吸道护理,对2组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进行判定,并比较2组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情况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结果 治疗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痰痂的形成、呼吸道刺激性症状、呼吸道黏膜出血,呼吸道阻力、肺部感染及平均ICU入住天数等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温湿化吸氧法比常规呼吸道湿化法更适合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智能型加温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插管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107例气管插管患者(使用过呼吸机且已经脱离呼吸机者)吸入氧浓度在45%以下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给予A: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B:干燥给氧加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C:湿化瓶湿化给氧加Q6H的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20min。每8h评估痰液黏稠度,直至拔管。3d内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记录拔管时间及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痰痂。结果:A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发生率分别为2/36、4/35;B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12/36、15/34;C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8/35、11/34。智能型加温湿化器氧疗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雾化吸入患者(P〈0.05),同时雾化吸入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与一次性的湿热交换器及雾化器相比,其可以提供满意的湿化效果,有效预防湿化不足导致痰液黏稠,有效避免肉眼可见气道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实施T管脱机阶段使用加温器进行热湿化的气道管理效果。  方法  将60例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经治疗后具备脱机指征的重症患者用简单随机法分为T管脱机组(对照组, 30例)和T管加温器脱机组(研究组, 30例), 对照组使用T管连接可调节输液器, 控制湿化液速度,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使用加温器置于可调节输液器距T管10 cm处, 进行加温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情况, 是否成功拔除气管插管, 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带管时间。  结果  研究组在痰液黏稠度(P=0.03)、刺激性咳嗽(P=0.04)、气道出血(P=0.01)、痰痂形成(P=0.02)方面, 气道管理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 平均带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  结论  T管加温湿化在机械通气患者试脱机阶段可有效稀释痰液, 减少气道并发症, 增加氧疗效果, 取得很好的气道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在老年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210例老年科氧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使用YYSLP-C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聚四氟乙烯过滤膜式)氧气输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塑料瓶氧气湿化装置.观察比较两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结果 实验组24 h、72 h、5 d细菌培养合格率及湿化噪音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能减少老年科氧疗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且无噪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