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alpha,CEBPA)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分析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123例初治正常核型AML患者CEBPA基因全部编码区突变情况。结果在123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发现CEBPA基因突变32例,包括3例FAB分型M1中1例,58例M2中23例(检出率为39.7%),19例M4中4例(检出率为21.1%),14例M5中2例(检出率为14.3%)及7例M6中2例,而在2例M0、19例M3、及1例M7中未发现CEBPA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26.0%。其中在M2中检出率高于在M3中的检出率(P<0.05),而与在M4、M5中的检出率没有差别(P均>0.05)。CEBPA基因突变与较高的骨髓幼稚细胞数、较低的外周血血小板数明显相关(P<0.05),而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数没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在排除了所有已知的多态性位点后,CEBPA突变在123例正常核型AML中的总检出率为26.0%,其中在M2中检出率高于在M3中的检出率。CEBPA基因突变阳性患者有较高的骨髓幼稚细胞数,而外周血血小板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117例初治AML患者N-ras基因第12、13和61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117例AML患者中,发现N-ras基因突变9例,包括50例FAB分型M2中1例,35例M4中5例,16例M5中2例及6例M6中1例,而在2例M0、2例M1及6例M3中未发现N-ras基因突变,总检出率为7.7%.共检出3例第12密码子GGT→GAT突变,1例第13密码子GGT→GAT突变和5例第61密码子突变(包括3例CAA→CGA突变,1例CAA→AGA突变,1例CAA→AAA突变).N-ras突变在正常核型中的检出率(4/30,13.3%)高于在异常核型中的检出率(1/19,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L患者中可以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该突变可发生在N-ras基因的第61、12和13密码子,可能在AML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髓系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α(C/EBPα)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48例AML患骨髓标本,11名正常体检的外周血标本C/EBPα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经PCR-SSCP检测,48例AML患巾有5例(10.4%)存在突变经测序证实有4种重复,1种缺失,均为新的突变类型。结论 C/EBPα基因在少数AML患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突变,其变异可能与某些AML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Per2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参与调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3-SiPer2和空载体pGenesil-3-HK转染到pEGFP-C/EBPα-K562细胞,利用新霉素筛选稳定干扰Per2的pEGFP-C/EBPα-K562单克隆细胞株。利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转染组、空载组、对照组细胞p53、c-myc 、cyclinB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稳定干扰Per2表达的pEGFP-C/EBPα-K562细胞株。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细胞相比,转染组pGenesil-3-SiPer2-K562细胞的p5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yclinB1和c-myc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r2基因在C/EBPα参与调控的CM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通路的发现对于研究CML的发生及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用一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V区和J区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不同类型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重链基因重排。33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未治骨髓标本检测结果呈单克隆条带的为U-ALL3/7例,C-ALL4/6例,单/B祖双标记白血病1/3例,T-ALL1/4例,AML1/10例。B-ALL、AMoL、髓/T双标记白血病各1例均阴性。说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主要见于B细胞系ALL及其与B细胞相关的双标记白血病,阳性率为47%,可以作为分析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标志之一,并辅佐基因分型。另外对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检测结果均为一片模糊,无明确条带,说明可以区分淋巴细胞系克隆增殖和反应性增生。本文尚对2例PCR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参与重排的J区分别为J_4和J_5,DNA同源性很小,有可能设计克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作微小残留病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IDH基因(IDHI和IDH2)突变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NPMl基因突变和部分l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163例初诊患者IDHI和IDH2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NPMl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和FLT3基因14、15号外显子中ITD的突变发生情况.结果 ①163例AML患者中共检测出IDH突变25例,且均为杂合突变.其中IDHl突变7例,突变类型分别为c.395G→A(p.R132H)4例;c.394C→A(p.R132S)1例;c.394C→G(p.R132G)1例;c.315C→T 1例.除c.315C→T为同义突变外,其余均为p.R132错义突变.共检测出IDH2突变18例,均为c.419G→A(p.R140Q)错义突变.IDH2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于IDHl(11.0%和4.3%,P=0.022),其中1例患者同时检测到IDHl和1DH2基因突变,但IDHl系同义突变.②IDH突变在FLT3→ITD突变阳性组发生率为34.6%,高于阴性组的11.9%(P=0.003),在NPMl突变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8.1%和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3);其中IDH在FLT3→ITD和NPMl突变双阳性组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双阴性组(45.5%和11.7%,P=0.002).正常核型患者中IDH突变发生率高于异常核型患者(20.5%和5.8%,P=0.020).IDH突变型患者的中位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具有IDH突变的患者在性别、初诊外周血细胞水平方面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H基因突变在初诊AMI.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IDH2突变更为频繁;发生IDH突变者年龄偏高,且与正常核型相关;该突变可与FLT3-ITD、NPMl突变共同存在并有一定相关性,提示IDH突变在促进白血病发生中可能和后两种基因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分析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kit基因常见突变N822K和D816V.方法 对21例t(8;21)阳性AML患者骨髓标本的c-kit基因第17号外显子进行PCR扩增、HRM突变检测及DNA测序验证.结果 HRM分析发现21例患者中6例(28.6%)的c-kit基因扩增产物出现异常熔解曲线,经测序验证1例为D816V杂合子突变,5例为N822K杂合子突变.结论 HRM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特异和高通量的c-kit基因突变筛查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common mutations (D816V and N822K) of c-kit gene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using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HRM). Methods HRM analysis was established to screen c-kit mutations in PCR products of c-kit exon 17 in 21 AML patients with t(8;21 ).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to confirm the mutation. Results HRM analysis identified an aberrant melting curve in 6 cases (28.6%),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direct DNA sequencing as one D816V mutation and five N822K mutation. Conclusion HRM analysis is a convenient, rapid, specific and high-throughput technique for scanning c-kit gene mutation in A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FLT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突变和染色体易位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98-03/2005-10中国医科大学及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2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经形态学及骨髓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于治疗前抽取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每例标本至少分析20个中期细胞。传统酚/氯仿/异丙醇法抽提DNA,调整浓度至200μg/L。针对FLT3基因内部重复串联结构主要发生在11号外显子,在11号外显子近端和远端分别设计引物11F和11R扩增产物133bp。采用PCR联合序列检测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①染色体核型分析:125例患者中,46例证实存在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总检出率36.8%。染色体易位的类型以t(1621)最多,为9例(19.78%),t(8,21)核型7例(15.22%),t(4,11)核型6例(13.04%),同时发现国内罕见的t(6,9)染色体易位3例(6.52%)。②PCR结合碱基测序检测FLT3基因表达及FLT3/ITD基因突变:46例染色体易位的样本中,31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67.39%;而79例无染色体易位的样本中,56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70.8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样本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6.09%和11.39%(P<0.05)。③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临床特征: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粒细胞比例与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均基本相似[(31.25±5.67)×109L-1,(28.98±7.56)×109L-1;(75.97±1.46)g/L,(70.16±8.46)g/L(71.38±12.51)×109L-1,(78.59±9.42)×109L-1;(7.91±1.28)%,(9.28±0.56)%;P均>0.05]。④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与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比较,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83.33%,77.78%,P>0.05),但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降低[(8.9±1.5),(13.9±2.39)个月,P<0.05]。结论:伴有染色体易位且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染色体易位和FLT3/ITD突变可以作为其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101例成人AML患者(M0 1例,M1 17例、M2 25例、M3 23例、M4 7例、M5 25例、M6 3例)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01例AML患者中共检出32例(31.7%)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 01例、M1 9例、M2 7例、M4 2例、M5 13例。5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27例(45.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42例中5例,11.9%)(P〈0.001),且多见于M1和M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年龄相对较大(P〈0.05),外周血白细胞高,CD34和CD117表达水平低(P值均〈0.05)。对突变型患者的序列分析发现5种已知的NPM1基因突变类型(分别是A、B、D、NM、PM型突变),在1例患者中还发现了一种新型突变(暂命名为S型)。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M1和M5患者更为多见,突变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高,并与CD34和CD117低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及其编码的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通过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向粒系分化并抑制细胞增殖,在造血系统早期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EBPA基因的突变及其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的异常调控可引起C/EBPα蛋白结构或表达异常,导致粒系分化成熟障碍、不成熟粒系前体细胞异常增殖,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重要发病机制。CEBP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调节对AM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并可作为诱导分化治疗的靶点。本文就CEBPA基因突变与AML、C/EBPα蛋白表达调控异常与AML及C/EBPα蛋白与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骨髓涂片及血细胞分析仪等技术检测了68例AML患者(急性期36例、缓解期32例)、30名健康对照者、AML细胞系Kasumi-1和THP-1中SALL4的表达水平,评价其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外周血WBC、未染色大细胞(LUC)计数及骨髓白血病免疫表型CD34表达率的关系.动态观察5例AML患者化疗前后3个时间点(化疗前急性期、治疗中第2~3周、化疗后缓解期)SALL4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期AML患者SALLA表达水平[69.01(17.20~120.28)]是缓解期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2.64(1.35~5.41)]的26倍,是健康对照组SALL4表达水平[1.14(0.50~1.62)]的61倍(Z=-6.48、-6.83,P均<0.01);缓解期AML患者SALL4表达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2.3倍(Z=-3.61,P<0.01).动态观察5例AML患者,SALL4基因表达水平随着治疗和病情缓解呈下降趋势,化疗前急性期、化疗中第2~3周和化疗后缓解期SALLA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79.74(33.76~89.09)、7.19(5.97~20.21)和3.40(1.44~15.53).骨髓原始细胞数增高组、LUC计数增高组及CD34表达率增高组中SALL4表达水平分别为33.82(16.00~144.01)、30.70(23.75~72.50)、56.25(23.79~153.81),高于相应正常组的2.74(1.59~5.13)、5.71(2.52~22.40)、20.82(14.03~5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4、-2.18、-3.66,P<0.01或<0.05);外周血WBC计数增高组SALL4表达水平为89.26(23.75~154.34),高于相应的WBC计数正常组的3.86(2.03~6.01)和WBC计数减低组的6.66(2.51~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1、-4.21,P均<0.01);SALL4表达率与骨髓原始细胞数以及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r=0.45、0.40,P均<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SALL4基因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SALL4表达有望成为监测AML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92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inhA、ahpC,链霉素耐药基因rrs、rpsL,乙胺丁醇耐药基因embB及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SSCP筛选出突变序列,DNA测序分析突变性质.结果 59株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检出率94.9%(56/59),以Ser450Trp突变最多;90株异烟肼耐药株中,katG基因突变检出率38.9%(35/90),以Ser315Thr最多,3株检出inhA基因突变,ahpC基因无突变检出;34株喹诺酮耐药株中gyrA基因突变检出率82.4%(28/34),主要为Asp94Gly,其次为Ala90Val;31株链霉素耐药株中,15株检出rrs突变,最常见为A514C和A1041G,10株发生rpsL Lys88Arg突变,总的链霉素基因突变检出率为77.4%(24/31);31株乙胺丁醇耐药株中embB 基因突变检出率19.4%(6/31),主要为Met306Val.结论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以DNA测序为基础的基因突变分析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rpoB、katG、gyrA、rrs、rpsL、embB 等耐药分子标识,显示了西安地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突变特点,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急性髓白血病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初诊时均做常规G显带,根据G显带结果选用相关的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行G显带检测的142例患者中124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8例失败。1例正常核型和3例无可供分析的分裂相的患者FISH均检出异常克隆。FISH辨别出2例t(8;21)变异易位。结论:对于有足够可分析分裂相的患者,常规细胞遗传学G显带是检测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可靠工具。对可疑有变异易位或因染色体形态差难以辨认的核型,或因细胞分裂指数低而分裂相少或无分裂相的患者,FISH检测是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34例初诊急性白血病[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临床完全缓解AML(AML-CR),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的骨髓标本中nm23-H1、nm23-H2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一些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nm23-H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尤其是粒-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经化疗完全缓解后的AML患nm23基因表达显低于初诊AML患;在AML中,nm23-Hl的高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CD7及髓外浸润等预后较差指标呈正相关性,而与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如t(8;21)和t(15;17)呈负相关性。结论 nm23-H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特别是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中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可能是AML预后较差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融合基因PMLRARα(bcr1型)mRNA表达量分析的RNA标准品,为白血病微小残留状态(MRD)的监测奠定基础。方法体外转录RNA的方法制备目的基因PMLRARα及管家基因ABL(Ablesongene)RNA标准品。结果目的基因PMLRARα的RNA标准品浓度分别为1×106、1×105、1×104、1×103、1×102拷贝/μl时CT(thresholdcycle,循环阈值,即产生可被检测到荧光信号所需的最少循环数)值分别为20.09、23.58、26.35、29.63、33.48。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30,相关系数为0.999。管家基因ABL标准品浓度分别为1×106、1×105、1×104、1×103、1×102拷贝/μl时,CT值分别为17.27、20.49、24.00、27.28、30.41。标准曲线的斜率为-3.24,相关系数为1.000。结论构建的两个RNA标准品可以得到良好的标准曲线,且标准曲线显示线形关系良好,标准品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BAALC(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定量PCR检测BAALC基因表达的技术,并定量检测63例初治AML患者BAAL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49例(78%)初治AML患者存在BAALC基因表达;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发病时外周血WBC计数、Hb浓度、PLT计数及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26.3±18.1)×10^9/L、(78.3±21.8)g/L、(76.9±64.5)×10^9/L和(61.2±22.3)%,低表达患者发病时外周血WBC计数、Hb浓度、PLT计数及骨髓自血病细胞比例分别为:(30.2±21.7)×10^9/L、(81.6±30.9)g/L、(73.9±57.2)×10^9/L和(54.3±1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核型初治AML患者中BAALC高表达率为68%(25/37),高于非正常核型AML患者[23%(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093,P=0.001);正常核型初治AML患者中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为65%(20/31),低于低表达患者[84%(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573,P=0.013)。结论BAALC基因高表达是正常核型AML患者一个重要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的逆转录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PML-RARα融合基因的方法.方法 建立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和Eva GreenRQ-PCR技术,同时检测56例APL融合基因PML-RARα的表达水平,并且与传统巢式PCR方法进行敏感度比较.选择10例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甲酸(ATRA)加化疗或ATRA加三氧化二砷治疗.每3周抽取骨髓标本,检测治疗后PML-RARα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种RQ-PCR的灵敏度均可达到50拷贝,稍低于巢式PCR,但RQ-PCR定量准确,不易污染.分别取10^3拷贝和10^7拷贝的PML-RARα质粒以及患者cDNA同时做8次SYBR-Green Ⅰ平行扩增,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7.31%、8.26%和5.02%.不同APL患者PML-RARα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初诊患者PML-RARα/GAPDH比值介于0.018~0.799,中位值为0.070;使用这两种染料建立的RQ-PCR方法进行定量检测,荧光染料Eva-Green荧光强度高于SYBR GreenⅠ 4倍.对接受ATRA加化疗或ATRA加三氧化二砷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APL患者动态观察发现,2~4周PML-RARα转录本均迅速减少,2个月后80%PML-RARα转阴,但两种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 RQ-PCR可以准确检测微小残留病(MRD)融合基因表达水平;Eva Green和SYBR Green Ⅰ都可以用于RQ-PCR,但是Eva Green更敏感高效;监测融合基因表达可以有效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