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早发现及监测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重PCR法检测13种高危型HPVDNA,与美国Digene公司的第2代杂交捕获法(HybridCapture2,HC2)相比较,综合评价荧光定量多重PCR法检测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中最严重的是宫颈癌,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HPV的亚型,现在发现已超过100种,其中感染生殖道的HPV亚型有近30种,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2,3]。低危型主要是HPV611型,与尖锐湿疣有关;高危型主要是HPV1618型,与宫颈癌发生相关。有文献报道宫颈鳞癌HPV感染率可高达93%~100%[3],因此,检测子宫颈病变是否感染HPV高危型成为防治宫颈癌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4],检测宫颈涂片后剩余的细胞内HPV1618型感…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1].1974年ZurHausen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感染与宫颈肿瘤密切相关,1983年Durst和Zur Hausen发现HPV DNA高危亚型病毒与宫颈癌密切相关,为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多项研究已经证明,高危型HPV DNA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2].现已经发现100多种HPV DNA,能够检测的高危型病毒有15种、低危型病毒6种[3-4];特别是16和18型HPV DNA感染主要引起宫颈癌[5],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方便、有效的检测宫颈HPV DNA感染及其分型的最佳检验方法.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PV16/18、HSVⅡ协同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分别检测两种病毒的感染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各宫颈病变组感染以HPV16/18为主,HPV16/18、HSVⅡ在宫颈病变组和正常宫颈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2%、12.0%和22.2%、4.0%(P< 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HPV16/18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宫颈癌组HPV16/18阳性率高达87.5%.各宫颈病变组中均有HPV16/18、HSVⅡ混合感染情况出现,宫颈癌组混合感染率为37.5%.结论 HPV16/18、HSVⅡ协同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协同感染会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大量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资料已经证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本实验采用杂交捕获2代方法(HC-Ⅱ),检测了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中13种高危型HPV DNA的含量,探讨其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1]。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10个月能自行消退[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大量学者[3-4]研究的热点是就生物标志物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程序中的应用价值。与  相似文献   

7.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能特异性感染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小型双链环状DNA病毒,具有多种型别,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大约有100余种,其中40多种与生殖道疾病有关[1]。HPV根据其导致宫颈癌发生的能力大小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已经明确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2],低危型HPV多引起良性病变[3]。故HPV分型检测对于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防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导流杂交的方法对565例女性患者HPV感染进行了分型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玲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61-106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4年12月~2005年7月我院妇科宫颈病门诊妇女1689例,取宫颈刷出物同时作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与HPV-DNA检测,HPV-DNA检测方法是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可一次检测13种高危型HPV病毒,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关系.结果:HPV-DNA检出率随宫颈癌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升高,1689例病人中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5.16%(425/1689),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中为90.35%(234/259).结论:高危型HPV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可作为宫颈癌的一种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其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与宫颈癌关系最为密切。准确高效的HPV分型检测方法,对于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169例女性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检测,采用表面等离子谐振法检测HPV不同基因亚型,探讨HPV-DNA基因分型和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对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治疗后的随访监测及宫颈癌疫苗的研发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毒螺旋体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 [1 ] ,其促发因素很多 ,如性生活活跃及性交年龄过早 ,人乳头瘤病毒 (HPV16 ,18,35型 )感染与宫颈恶性病变密切相关 ,在宫颈不典型增生细胞及恶性细胞中查到病毒 DNA序列 [2 ]。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服用口服避孕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免疫机制受损及有高危男性性伴侣等。对我教学医院宫颈癌 2 2 5例及子宫肌瘤 83例的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 10~ 2 0 0 2 - 12在湖南师大教学医院妇科的住院患者 :经细胞学涂片、组织切片确诊的宫颈癌 2 2 5例及…  相似文献   

11.
<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浙江温岭地区妇科门诊就诊妇女进行宫颈HPV感染的现状调查,并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阴道镜检查,进行宫颈癌病变的筛查,评价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  相似文献   

12.
<正>据统计,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大约会出现50多万例宫颈癌患者,其中有近26万例患者因宫颈癌而导致死亡[1-2]。目前临床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病变甚至宫颈癌密切相关,其中16、18型HPV对女性生殖道持续性感染状态最为高危[3-4]。目前研究发现,阴道感染与HPV感染之间密切相关,它在生殖道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发生中都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5-7],而其中阴道内各种微生物感染导致的菌群平衡失调对引发HPV感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行HPV分型检测且同时行阴道微生物检测的743名患者的检查结果,来分析HPV不同感染亚型与阴道内常见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HPV感染的预防、检测和诊疗方案优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疾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9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结果总共检测出23种HPV基因型中的19种基因型,其中HPV52和HPV16居感染的前两位,在CIN3及宫颈癌中排在前6位的基因型是HPV16,33,58,31,52,68,宫颈癌中排在第1位的是HPV16。HPV双重或多重感染在宫颈病变各级别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结论导致宫颈高级别病变及宫颈癌的仍然是高危型HPV,但存在地理差异。HPV16感染仍然是宫颈癌的最大威胁,多重感染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级别宫颈病变患者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分析宫颈液基细胞检测(TCT)、醋酸肉眼观察法(VIA)、HR-HPV DNA二代杂交捕获(HC2)及HPV分型技术在检出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C2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反点杂交(RDB)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分析CIN2组(59例)、CIN3组(52例)、宫颈癌组(30例)患者的HR-HPV DNA载量和感染基因型,分析其生殖道HR-HPV的感染情况,比较两种HR-HPV检测技术与宫颈细胞学和醋酸肉眼观察法在高级别宫颈病变检出中的敏感性.结果 CIN2组、CIN3组、宫颈癌组生殖道HR-HPV的感染率分别为96.61%、94.23%、96.67%,其中HPV16为最常见的病毒类型,其平均感染率达61.45%,其他三种较为常见的HR-HPV类型分别为HPV33、31、58.HPV16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HPV多重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两种HR-HPV检测方法在检出高级别宫颈病变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TCT和VIA(P <0.05).结论 HPV16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主要基因型,HR-HPV检测较TCT和VIA的敏感性更高,适合作为宫颈病变的初级筛查方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现状及宫颈病变的感染率,并分析762例妇女年龄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762例18~65岁妇女行第2代基因杂交捕获技术(HC2-HPV-DNA)和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及电子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并以病理结果为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结果 762例妇女hrHPV检测阳性率为35.96%(274/762);病理组织学诊断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CIN)85例;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为79例,敏感性为92.94%(79/85)。hrHPV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HPV病毒载量及阳性表达率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高。结论 HC2-HPV-DNA检测是目前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最好方法;不同年龄段hrHPV感染情况不同;HC2-HPV-DNA检测hrHPV病毒载量及阳性表达率与CIN以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2007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望京医院妇科门诊进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宫颈细胞学检查的5314例患者,对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741例患者进行TCT,HPV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三联筛查的741例患者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39%(137/155)、97.43%(76/78)、100%(4/4),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感染HPV16型的患者为67例,占81.7%,宫颈癌患者全部感染了HPV16型,病理诊断为低度病变的患者感染HPV16型的患者为9例,占6.5%。在三联检查TCT为AUCUS的患者中,无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发生高度宫颈癌前病变的比率为2.30%(2/82),而感染高危型HPV患者发生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比率为36.87%(80/21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中HPV16型病毒的感染与其他类型的高危型HPV病毒相比,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以及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200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宫颈可疑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80例宫颈可疑标本经HPV基因分型诊断筛查出200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8%,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06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8.28%。106例不同程度病变宫颈中感染HPV 106例,其中4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5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7例宫颈癌感染HPV。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选取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374例,对所有患者HPV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宫颈病变患者中总HPV阳性率为61.8%,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宫颈炎﹤CIN﹤宫颈癌;所检出的HPV亚型分布也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区HPV感染高危亚型主要是16、58、52、18与33型,亚型的检测对不同宫颈病变的筛查与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临床对高危宫颈病变人群进行跟踪检测、尽早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加强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农村高于城市。近年来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宫颈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感染会引起宫颈发生程度不一的各种病变,但仅有部分感染这些病毒的患者最终发展为宫颈癌。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宿主的免疫学和遗传背景与生殖器 HPV相关疾病的转归密切相关。现将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宿主遗传易感性以及血清学方面检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PV感染1.1 HPV的结构 病毒感染是某些肿瘤的重要诱发因素,经研究证…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诱发宫颈癌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HPV结构与分型在几乎所有宫颈鳞癌和超过70%宫颈腺癌患者均可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