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治疗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以及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等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两组孕妇产后2 w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抑郁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产后2w抑郁症3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产后抑郁症8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孕产期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产妇的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36 h、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分别为(4.25±4.26)分、(5.45±2.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17±4.42)分、(7.87±3.7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后36 h、6周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18.2%、6.1%,明显低于对照组31.4%、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对社区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银川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保健服务112例住院分娩后、母婴健康的初产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保健服务,干预组接受常规社区保健服务+同伴互动支持模式的护理方案,比较初产妇产后第6周、产后第3个月、产后第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初产妇产后第3个月、产后第6个月的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第3个月时两组抑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同伴互动支持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了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0例初产妇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在产后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初产妇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产妇抑郁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预防产后抑郁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家庭护理预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地区某街道正常分娩的初产妇589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88名和干预组301名,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保健,干预组接受家庭护理。两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3个月、6个月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不同时点抑郁评分情况和抑郁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3个月、6个月抑郁得分和产后抑郁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6.
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0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产前抑郁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孕28周基础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60〈0.01)。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2%(19/54),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3.0%(29/4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产前抑郁患者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egel运动训练联合Watson关怀理论对单胎顺产初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护理及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Kegel运动训练联合Watson关怀理论护理。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产妇幸福指数[参考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关怀感[参考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干预前及干预6、12周后,比较两组产妇抑郁情况[参考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腰腿痛功能障碍[参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DI)];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盆底肌张力(根据医护人员手法测定);干预12周后,比较两组产后尿失禁情况(依据Sandvik指数)。结果:干预6周后,两组MUNSH、PSSS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12周后,两组EP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12周内两组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12周后,两组ODI评分均降低(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娩前、后分别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S)、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分娩前HADS评分≥11分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EPDS评分≥13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程延长、难产和宫缩乏力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并发生的发生率,应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娩时丈夫对妻子的支持干预措施对产后产妇抑郁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孕妇20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两组孕妇孕期行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测试;产后行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干预组采取常规护理及丈夫对妻子的支持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后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3%,干预组发生率为14%;产后对照组抑郁病人13例,干预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抑郁症病人N量表评分、P量表评分明显高于产后无抑郁症者(P0.05);而产后抑郁症病人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产后无抑郁症者(P0.05);两者的E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丈夫对妻子的支持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胡炜烨  林锋 《临床医学》2009,29(6):120-12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应用措施。方法抽取16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干预组在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两组孕产妇产后42d 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产前有抑郁倾向孕妇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31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48例,实验组165例。向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口头宣教,对实验组应用《实用母乳喂养手册》实施面对面、一对一的哺乳知识与技能指导并于产后5周、11周实施母乳喂养电话指导2次。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3天、6周、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BSES)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后3天和6周时,实验组产妇的B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产后3天、6周、3个月时,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egel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67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于产后3个月开始进行12周的产后健康教育和Kegel盆底肌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两组均于产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通过问卷调查、盆底肌力测定及尿垫试验评价其排尿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两组排尿状况评分、盆底肌力评分、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egel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治疗产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128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先后时间进行分组,将2019年8—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8月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及所处行为改变阶段。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治疗效果,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ncrease breastfeeding initiation and duration rates among postcesarean women by implementing a culturally appropriate breastfeeding intervention. This study was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ntrolled evaluation of a breastfeeding intervention consisting of 570 Jewish and Muslim postcesarean women who had delivered healthy, term infants at an Israeli hospital.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n = 264) received standard hospital care and wome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n = 306) received early, culturally sensitive, postcesarean breastfeeding guidance. Surveys regarding breastfeeding duration practices were conducted at 10 and 16 weeks postpartum. Overall and exclusive 4-month breastfeeding dur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the Jewish women at 10 and 16 weeks postpartum. Since few Muslim women ceased breastfeeding, only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rates were evaluated. At 10 and 16 weeks, significantly more Muslim wome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exclusively breastfeeding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lthough rates dramatically declined by 16 weeks.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o breastfeeding posed by cesarean delivery, early and appropriate breastfeeding guidance facilitated successful outcomes for both Jewish and Muslim wome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胎盘前置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78例胎盘前置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给予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共29例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共49例为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产后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孕产妇及新生胎儿死亡,产后45 d复查结果均良好。结论 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后出血,加快术后恢复,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对肥胖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及产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7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及产后3个月体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孕期体质量增加值、产后3个月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肥胖孕妇孕期体质量增加及产后体质量,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状态及疼痛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科施行输卵管结扎术850例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其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状态及对疼痛的反应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消除输卵管结扎术妇女心理障碍、降低疼痛级别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持续时间、分娩方式以及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等。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346.3±111.7)、(397.2±146.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89.6±133.1)、(503.9±169.1)min(P0.01);实验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为78.33%,高于对照组产妇的53.33%(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0.22±8.54)、(34.83±7.3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61±8.61)、(49.61±9.42)分(P0.01)。结论护理支持可明显缩短产妇产程持续时间,促进阴道自然分娩,有效改善产后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