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静玉  薛嵋 《上海护理》2013,13(3):85-86
经外周总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安全、经济、创伤小的静脉输液途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和超声引导进行上臂PICC置管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手指肿胀和机械性静脉炎等早期并发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臂舒适度[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ower PICC导管对减少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本科116例符合置管条件的危重患者按入科顺序编号进行排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置入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后覆盖三折小纱布,用3M透明贴膜粘贴,3M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穿刺后只需用思乐扣固定,再使用透明敷料粘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24、48、72 h后局部渗血、渗液、上臂肿胀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置管后24、48、72 h三个时间点,观察组的渗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渗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24 h时,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但在48、72 h时,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穿刺48 h时,观察组上臂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在24、72 h时,两组上臂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倒锥形双腔PICC导管置管患者无须任何止血压迫的敷料,不仅可以预防穿刺点渗血、渗液,减少上臂肿胀及局部感染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术后右上臂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的化疗病人322例,随机分为上臂上段(上1/3)置管108例(A组)、上臂中段(中1/3)置管108例(B组)和上臂下段(下1/3)置管107例(C组),比较3组病人穿刺部位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A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移位5例;B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4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C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7例、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移位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且B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血管超声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臂中段(中1/3),能有效减少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和传统盲穿置入PICC导管,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86例拟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置管,B组采用传统盲穿在肘下置管,比较2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行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赫菊花  魏丽芳  唐英 《当代护士》2016,(10):124-126
目的比较新疆某三甲医院肉眼盲穿的PICC置管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两种置管方法导致不同民族患者置管肢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炎症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265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27例采用肉眼盲穿的置管方式,实验组138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2周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入能够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带管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盲穿置管两种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2月~12月我科住院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盲穿。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两组在置管过程中、置管后第2天、第5天、第6天至导管拔除四个阶段,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置管侧肢体舒适度、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置管第6天至导管拔除期间,在静脉血栓及肢体舒适度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肢体的舒适度,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正>我院自2012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有效地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穿刺部位渗血、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臂舒适度[1],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PICC置管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较少见,我院发生1例经肱静脉PICC置管术中引起患者手臂及手指麻木、触电感的周围神经损伤,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杜华 《全科护理》2014,(31):2893-2895
[目的]评价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肿瘤病人肘部血管条件良好者作为对照组(85例),差者为观察组(5 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 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 置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后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血栓、误入动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损伤、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误入动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ite-Rite 5型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总体并发症低于常规盲穿式PICC置管法,但存在误穿动脉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需要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传统的PICC置管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盲穿组、血管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组,每组各30例,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期间的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置管使用的时间等。结果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局部渗血、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PICC置管组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盲穿组(均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下的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极大地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局部组织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缩短了置管使用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临床上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PICC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传统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3±8.6)d比(89.3±9.6)d;t=5.2,P〈0.01];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1%比10.71%;χ^2=16.39,P〈0.05),而导管脱出、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增加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比传统PICC置管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万永慧  谭飞  陈芊  王庆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9):1507-1508,1516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8.33%、0和0,对照组分别为86.67%、13.46%和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尽管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床旁放置鼻肠营养管(简称鼻肠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9例重症患者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10 min后采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放置鼻肠管,30 min仍未顺利通过幽门置入则采用被动等待法,前者即刻、后者24 h后床旁行X线腹部拍片明确。观察19例患者的置管时间、方式,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4%。置管时间(22.4±3.9)min,X线摄片间接判断鼻肠管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水平部4例、升部10例,空肠上段2例。2例间断直线推进法未成功,采取被动等待法均置管成功,X线摄片提示管端均位于十二指肠升部。所有患者鼻肠管平均放置时间为(38±42)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患者间断直线推进法床旁放置鼻肠管是安全可行的,被动等待法可作为补救置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莹  马洁  惠彩红  郝世静  米颖 《天津护理》2010,18(4):219-220
目的:比较应用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行床边盲插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将ICU的50例有留置鼻肠管适应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两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对2组各25例患者进行留置鼻肠管。结果:胃内注气法和螺旋置管法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内注气法比螺旋置管法成功率高,明显优于螺旋置管法。  相似文献   

14.
静脉滴注红霉素提高鼻肠喂养管盲插成功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赵绥民  黄凌 《新医学》2002,33(5):278-279
目的:探讨置管前静脉滴注红霉素是否能提高鼻肠喂养管盲插的成功率。方法:37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红霉素250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氯化钠静脉滴注;10分钟后盲插鼻肠喂养管。插管完成后3小时行床边X线造影腹部摄片以明确管端位置。结果:静脉滴注红霉素组的置管成功率为58%(11/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22%,4/18),P<0.05。结论:置管前予红霉素250mg静脉滴注可提高鼻肠喂养管盲插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渗血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52例肝移植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等,分析其与PICC置管后1周内渗血总量的相关性.结果 152例患者渗血的发生率是1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穿刺部位、凝血酶原时间是肝移植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的影响因素.结论 肝移植患者进行PICC置管时,医护人员应尽量选择肘上穿刺并高度关注患者置管时的凝血酶原时间,以降低患者置管后渗血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渗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探头移动引导血管穿刺法在手臂输液港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83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20年3月—6月42例植入手臂输液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超声探头移动引导血管穿刺法置管;2019年6月—7月41例置入手臂输液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置管;比较两组首次血管穿刺成功率、导丝送入成功率、置管时间、穿刺时疼痛评分和术后即时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首次血管穿刺成功率(97.62%)高于对照组(78.05%),试验组导丝送入成功率(97.62%)高于对照组(70.73%),试验组置管时间(16.50±1.70) min短于对照组(18.56±1.99) min,试验组疼痛评分(1.62±0.54)分低于对照组(2.56±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时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探头移动引导血管穿刺能够提高手臂输液港首次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对老年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3月~2010年3月需PICC的老年患者34例,随机分为盲插组18例及超声引导组16例,超声引导组除使用超声引导寻找上肢静脉外,其余步骤与盲插组相同。对比两组穿刺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尖端到位率及1 d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7 d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组穿刺时间短于盲插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盲插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盲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导管尖端到位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0.17)。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可缩短穿刺时间,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22,23(2):220-224
BackgroundAim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Valsalva maneuver during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PIVC) insertion on procedure-related pain.DesignThis work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Settings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orthopedics clinic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Participants/SubjectsMethodsThe sample of patients (N = 110) was allocated to the Valsalva maneuver group (n = 55) and control group (n = 55) by using blocked randomization to reduce bias and achieve balance according to age and gender. Pain was evaluated by using Numerical Rating Scale. Systolic/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PIVC placement was recorded.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less severe pain during the PIVC insertion tha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1). After PIVC placemen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both groups (p = .008), no other variables changed significantly. No clinical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Valsalva maneuver occurr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ConclusionValsalva maneuver can be used as a non-pharmacologic method to reduce pain during PIVC place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入法在肠外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需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实施PICC留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1CC置入法,对照组采用PICC盲穿置入法。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置管天数、日均耗材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h后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置管期间维护次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人法能改善穿刺点渗血,从而减少维护次数,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重建技术辅助胸椎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椎骨周围组织关系复杂,使得胸椎椎弓根钉置入成功率不是很理想。随着更精密的成像设备的出现,骨科术前检查变得更清晰,准确。借助数字化成像设备势必要提高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目的:比较分析螺旋CT计算机三维重建辅助指导技术与传统徒手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钉成功率及准确性的差异。方法:纳入56例胸椎损伤患者,内固定前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置钉方式,三维重建辅助组及传统徒手组各28例。置钉前三维重建辅助组患者全部采用128排高分辨率CT对胸椎进行扫描,得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数据库,根据软件生成的三维立体图像,模拟手术路径和置钉参数。传统徒手组患者行普通X射线和CT检测,不应用三维重建辅助组的重建和模拟功能。所有病例记录置钉成功率,内固定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徒手组比较,三维重建辅助组置钉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椎弓根穿破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明显提高椎弓根钉置入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