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穗祥  王善琛  夏虹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36-2537
目的:通过回顾我科1例寰椎前结节骨折个案,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单纯寰椎前结节部位断裂骨折极为罕见,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容易漏诊。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该病患者,通过详细的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分析,明确诊断。结果:该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临床痊愈。结论: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损伤机制以及认真的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对上颈椎骨折的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三维CT成像诊断寰枢椎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对寰枢椎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2例寰枢椎发育畸形的三维表现。结果:12例寰枢椎发育畸形中,游离小骨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6例,寰枢椎侧块发育不良4例,枕寰融合畸形1例。结论:三维CT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寰枢椎的形态位置及各骨的空间关系,利用切割技术可完美地显示齿状突与侧块的形态,是诊断寰枢椎畸形及其它病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颅颈交界畸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均做6排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分析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椎动脉相互关系。结果:寰枢椎脱位11例(前脱位),寰枕融合12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颈椎融合6例,扁平颅底2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3例.外伤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2例,外伤后枢椎假关节形成,齿状凸与寰椎前弓相融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l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Arnold-chiari畸形9例。结论: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寰椎后弓(PAA)先天性发育畸形多为寰椎后弓不同程度异常或缺失,临床上罕有报道。而因寰椎后弓先天性发育畸形致颈椎管明显狭窄更少有述及。复习国外文献资料,寰椎发育不良致颈椎管狭窄及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极少见。第1例寰椎后弓先天性发育畸形伴脊髓型病由Sawada等[1]于1989年报道。近期我院收治1例严重寰椎后弓先天发育畸形患者,其颈椎管明显狭窄并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现将我院诊治的寰椎后弓先天性发育畸形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双上肢麻木10年,加重伴头晕恶心、呼吸困难20天"为主诉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诊断颅颈交界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颈交界畸形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分析椎动脉及椎体骨质的异常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寰枕融合16例,寰枢椎脱位16例(前脱位),颈椎融合8例,扁平颅底4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8例,寰椎前后弓未闭合5例,蝶枕软骨未闭合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Arnold-chiari畸形15例。结论:MSCT血管造影结合多种三维重建方法可同时观察骨结构与血管走行及周围软组织关系,能够正确诊断并能发现少见的畸形,对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手术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治疗小儿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讨论小儿寰枢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7例寰枢椎脱位伴齿突骨折的患儿行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术前均行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椎置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钛棒连接,复位,髂骨植骨钛缆固定.术后颈托固定1个月.结果 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植骨全部融合,无鹅颈等发育性畸形出现.结论 后路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固定具有术中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儿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7.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断及治疗观察中的应用。方法  67例寰枢椎病变患者 ,在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矢状、冠状或任意平面的重建 ,观察寰枢椎结构、关系 ;术后植骨融合 ;术后内固定位置等。结果  67例中 ,术前观察寰枢椎发育畸形及寰枢椎脱位 12例、寰枢椎骨折 9例、寰枢椎骨质破坏 10例 ;术后观察植骨融合2 0例、内固定螺钉位置 14例、手术切除范围 2例 ,均清楚显示。结论 CT重建技术能够提供寰枢椎各个角度的影像信息 ,对于寰枢椎各类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治疗观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住院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5例临床资料,其中寰椎骨折6例,枢椎骨折24例,无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5例。除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和2例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外,其余为新鲜损伤。评价其早期诊治方法及其预后。结果:早期漏诊6例,35例患者X线检查后均需结合CT或MRI检查完善诊断及分型。手术治疗18例,其中5例为齿状突骨折早期保守治疗后改手术治疗,2例为漏诊的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非手术治愈16例,其中3例齿状突骨折Ⅲ型畸形愈合。1例复合性损伤患者住院3月后诊断出寰枢关节脱位出院。33例得到4~38个月随访。随访的33例患者中,骨折患者均愈合,4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脱位整复,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改善。结论:重视上颈椎损伤患者影像检查方法早期合理的分步选择与充分利用,避免漏诊。治疗上,积极地整复骨折与脱位,尽早恢复上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X线平片及CT检查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观察分析5例寰枢椎损伤的X线及CT表现。结果 5例寰枢椎损伤X线检查齿状突骨折及寰椎前后弓骨折均未显示。结论 CT检查对诊断寰枢椎损伤的价值远优于X线摄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13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9例)患者采用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行颅骨牵引进行复位,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20.86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寰枢椎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术后随访,JOA评分10~17分,平均14.55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浮 《护理研究》2004,18(12):2200-2200
颅颈交界区畸形(如颅底凹陷、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等)使寰枢椎不稳发生脱位,导致斜坡齿突、寰椎后弓和周围增生韧带组织等对颈髓、延髓的双重压迫,临床表现多样化,其功能异常。临床症状常是隐匿的,少数病人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可出现急剧恶化,并很快死亡,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先天发育畸形,治疗较困难。HaLo氏架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各种类型颈椎不稳定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寰枢关节张口位、侧位、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寰椎向前滑脱、寰齿前间隙增宽、寰齿后间隙缩小、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齿状突前缘骨皮质模糊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类风湿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结论 X线平片方便易行,对检查设备要求不高,收费较低病人易于接受;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显示软组织及骨质结构清晰,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而更准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密切结合临床及重视对类风湿关节炎与颈部病变的关联性认识,是提高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背景:CT三维重建的运用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头颈、脊柱、骨盆、四肢的精确评价有确切的作用.目的:观察三维CT重建成像在诊断和治疗创伤性寰枢椎失稳的作用.方法:选择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寰枢椎失稳患者21例,三维CT重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损伤类型,并依据损伤类型,进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三维CT重建成像可清楚观察寰枢椎失稳惰况,并依据进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未出现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全部病例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寰枢椎获得骨折愈合和骨性融合,寰枢椎不稳现象均获得有效纠正.提示三维CT重建成像对诊断寰枢椎失稳有较大帮助,并有助于制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寰枢关节不稳需要手术行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目前内固定方式有寰枢椎后弓间植骨钢丝内固定、椎板夹固定和后路经寰枢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等.现在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及经侧块螺钉固定方法[1~3]也为部分单位所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脊膜膨出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指脊膜经过椎弓的不正常裂口,疝出皮下并凸出形成一球形囊性肿物,以腰骶部最多见,颈胸部较少见,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好[1].寰枕畸形是枕骨大孔区骨骼发育为主的先天畸形,病情进展缓慢,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复杂.2种疾病虽然同为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但二者同时存在较为少见.我科于2010年5月10日收治了1例颈椎脊膜膨出伴寰枕畸形的患儿,手术治疗后,通过精心的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椎损伤的机制、分类及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20例环椎骨折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并依据骨折部位、错位情况作分类.结果:20例环椎损伤中:12例环椎后弓骨折(Ⅰ型),5例环椎侧块骨折(Ⅱ型),3例环椎粉碎性骨折,即Jefferson爆裂骨折(Ⅲ型).结论:环椎(C1)各型损伤机制稍不相同.Ⅰ,Ⅱ型是颈部强力过伸造成环椎后弓及侧块的骨折;Ⅲ型是累及C1的轴向压力,致前后弓的骨折.侧位片可显示后弓骨折,也可发现咽后璧软组织是否肿胀、齿前间隙是否增宽.张口位像可显示环椎侧块向外移位.CT可对各型损伤作出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背景: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过程中,X射线、CT对于颅颈交界部病变的检查只能显示其骨性结构,无法显示脊髓情况.目的:分析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前后的磁共振图像,探讨MRI成像对其内同定术式的选择及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06/2010-04收治的颅颈交界部畸形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术前均行X射线、CT、MRI检查,采用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方式,置入后6个月内行MRI复查.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内固定,未出现脊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置入后MRI成像显示内固定在位,寰枢椎复位,脊髓受压情况改善,11例随访患者中,原上颈椎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有9例明显改善或消失.提示MRI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颅颈交界部畸形情况,对脊髓及颅内病变的显示更直接,可为颅颈交界部畸形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方式的选择、脊髓受压情况及手术效果的判断、术后恢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方法很多,如Gallie钢丝法、Brooks钢丝法、Apofix椎板钩等,后来随着经寰枢椎侧块关节螺钉(Magerl螺钉)技术的出现,使后路固定技术有了一次大的飞跃,但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多,Magerl螺钉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暴露。2002年谭明生等[1]通过对寰椎后弓侧块的解剖研究,提出了在寰椎后弓侧块上行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克服了Magerl螺钉的不足,迅速成为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固定"金标准"手术技术[2]。笔者对1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板固定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李浮 《护理研究》2004,18(24):2200-2200
颅颈交界区畸形 (如颅底凹陷、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等 )使寰枢椎不稳发生脱位 ,导致斜坡齿突、寰椎后弓和周围增生韧带组织等对颈髓、延髓的双重压迫 ,临床表现多样化 ,其功能异常 ,临床症状常是隐匿的 ,少数病人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可出现急剧恶化 ,并很快死亡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先天发育畸形 ,治疗较困难。HaLo氏架在国内外广泛用于各种类型颈椎不稳定的治疗 ,我科将HaLo氏架用于 46例行后路枕下减压和 (或 )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的寰枢椎脱位病人 ,对前路、后路减压术后病人颅颈交界区进行可靠固定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EL)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SEL患者临床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女性,年龄55岁,因腰疼伴左下肢放射痛入院。术前通过问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SEL,行腰椎间盘及部分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内脂肪去除术,疗效良好。结论 SEL临床上少见,大多临床医师对该病陌生,易误诊、漏诊。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相关病史、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并排除相关鉴别诊断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及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