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与否的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生存时间,探讨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HIV/AIDS病例报告;纳入研究的对象为在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报告的、现住址在广东省的、非港澳台及外籍的年龄在15岁以上的HIV/AIDS。采用乘积-极根法绘制4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对多组生存曲线比较,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共36 500例,最终纳入分析28 474例,男女性别比为3.54∶1,年龄以15~39岁为主(68.78%),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44.02%),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55.33%),需要治疗的占71.68%,已治疗的有53.50%。8年生存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不需治已治组(88.68%)、需治已治组(79.07%)、不需治未治组(70.14%)及需治未治组(42.92%)。4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男性的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42倍,15岁以上的病例每增加10岁死亡风险增加0.60倍,异性传播的死亡风险是同性传播的5.66倍,注射毒品传播的死亡风险是同性传播的9.60倍,首次检测CD4+T细胞计数分组中,相对于200个/mm3,200个/mm3及以上各组的死亡风险由0.43倍逐渐降低到0.26倍。结论对HIV/AIDS病例进行治疗可以延长其生存时间,及早进行CD4+T细胞计数检测以明确病程,为是否开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情况,探讨影响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7年12月3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CDC)关爱门诊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2 174例患者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研究对象的死亡概率、生存概率和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 174例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35.35±12.38)岁,平均观察时间为(64.34±47.63)个月,截止观察终点14年生存率为89.79%,总病死率为0.978/100人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58.27(95%CI=156.46~160.0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治疗年龄、感染途径、基线CD_4+T淋巴细胞计数(CD_4)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CDC关爱门诊抗病毒治疗患者累积生存概率较高,开始治疗年龄30岁,CD_4细胞计数200个/μL,感染途径为同性性行为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建议加强对这类病人的临床诊疗和医学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89-2021年云南省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使用寿命表描述报告HIV/AIDS生存时间, Kaplan-Meier法拟合不同状态下的生存曲线,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云南省累计报告174 510例HIV/AIDS全死因死亡密度为4.23/100人年, 中位生存时间为20.00(95%CI:19.52~20.48)年, 1、10、20和3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0.75%、67.50%、47.93%和30.8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0~岁和15~岁的死亡风险是≥50岁的0.44(95%CI:0.34~0.56)倍和0.51(95%CI:0.50~0.52)倍;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为200~、350~和≥501个/μl的死亡风险分别是CD4计数为0~199个/μl的0.52(95%CI:0.50~0.53)倍、0.41(95%CI:0.40~0.42)倍和0.35(95%CI:0.34~0.36)倍;未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是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门市15~24岁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中HIV感染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4—2019年间报告现住址为江门市15~24岁的MSM 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HIV感染者的转归及生存状况,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总共102例HIV感染者纳入研究,平均(21.46±3.14)岁,中位生存时间为2.90(1.50,4.20)人年,24例转为AIDS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首次CD4细胞计数为0~199 个/μL的HIV感染者死亡或进展为AIDS的风险是≥500 个/μL的16.41倍(95%CI: 3.59~75.1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死亡或转化为AIDS期的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7.19倍(95%CI: 2.84~18.19)。结论 首次CD4细胞计数和抗病毒治疗情况是影响江门市15~24岁MSM人群中HIV感染者预后的的主要因素,建议加强宣传和动员,及早发现和治疗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成都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探讨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50岁及以上HIV/AIDS治疗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成都市2010-2018年新报告的50岁及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采用寿命表法描述生存情况,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治疗后20个月内累计生存率从0.97下降到0.91,截至观察终点时间9年累计生存率为0.8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发生死亡危险是男性的0.689倍;70岁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50~岁的4.037倍;未婚和离异丧偶发生死亡危险是已婚的1.909倍和1.269倍;大专及以上发生死亡危险是文盲的0.403倍;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500个/mm3发生死亡危险是 < 100个/mm3的0.318倍。  结论  成都市50岁及以上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率较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首次CD4+T细胞检测值是影响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存的因素,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0年9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52例≥18周岁成年艾滋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在观察期间的生存状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9月30日随访截止时,152例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中仍在治疗102例(67.11%),失访7例(4.61%),转诊10例(6.58%),停药5例(3.29%),死亡28例(18.42%);28例死亡患者中,死于艾滋病者21例(75.00%),因其他因素致死者7例(25.00%);21例死于艾滋病患者中,抗病毒治疗1年死亡11例(52.38%),2~3年死亡7例(33.33%),4~5年死亡3例(14.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WHO临床分期Ⅲ期以上、感染途径为异性和同性性途径感染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危险因素;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和抗病毒治疗方案为≥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是影响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CD4~+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感染途径是成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徐州市确诊HIV/AIDS病例的生存状况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徐州市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应用Kaplan-Meier法描述比较不同亚组的生存曲线,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的影响因素风险比值(HR)。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现住址为徐州市的HIV/AIDS病例490例,男性占63.47%,女性占36.53%,病例平均生存时间(13.13±0.3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404例(82.45%);病例第1、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82、0.73、0.70、0.66。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死亡风险低于男性(HR=0.564,95%CI:0.376~0.844);与异性传播相比,输血传播人群死亡风险较高(HR=1.877,95%CI:1.205~2.924);与基线CD4计数<200个/μL组相比,CD4计数≥350个/μL组(HR=0.329,95%CI:0.186~0.582)和200~349个/μL组(HR=0.352,95%CI:0.186~0.668)死亡风险较低;抗病毒治疗组死亡风险低于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德宏州2004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入组抗病毒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且年满16周岁的所有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共计3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平均年龄(36.0±9.9)岁,62.4%是男性,感染途径以经异性性传播为主(66.2%).病例平均随访治疗时间为21.7个月,绝大部分病例依从性>90%,即平均每月漏服次数不足1~5次.抗病毒治疗后,第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5、0.94、0.93、0.92和0.9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潜在混杂作用影响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及传播途径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00~350个/mm3之间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艾滋病患者低(HR=0.16,95%Cl:0.09~0.28)、经母婴传播等途径(不包括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患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风险较经静脉注射毒品途径感染HIV者低(HR=0.35,95%Cl:0.13~1.00).结论 免费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较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有望取得更好的生存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病死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的基本情况和随访用药表,筛选出2009-2012年西昌市开始参加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466例参加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年龄中位数为35岁(四分位数间距:29~42岁),男性占83.9%(391/466),已婚或同居48.3%(225/466),静脉吸毒传播52.2%(243/466),异性性传播43.6%(203/466),开始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72个/μl(四分位数间距:191~326个/μl)。截至2013-12-31,累计死亡36例,病死率为4.0/1 0 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主要的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前出现艾滋病相关疾病或症状(HR=2.9,95%CI:1.4-5.7)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2 0 0个/μl(HR=2.3,9 5%CI:1.1-4.6)。结论四川省西昌市的艾滋病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早期及时地开始抗病毒治疗是降低艾滋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3-2009年全省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问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4 669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其中存活18 683例,死亡5986例.艾滋病患者总病死率从2003年的20.1/100人年降到2008年的5.1/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合并机会性感染情况不同的感染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HR=4.4)、CD4+T淋巴细胞在50 ~ 199 cells/μl(HR=2.0)、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HR=1.8)、基线合并机会性感染症状数多者死亡风险高(HR=1.7).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男性、未婚或离异、谷丙转氨酶值较高、性传播或注射毒品传播(HR值分别为2.2、1.6、1.5、1.3、1.2).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开始抗病毒时间较早(HR=0.8)和抗病毒治疗前配偶也是HIV感染者(HR=0.8).结论 河南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需要进一步监测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充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5-2019年现住址为南充市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寿命表计算生存率,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 863例HIV/AIDS患者观察期内平均生存时间(3.02±2.77)年,估计最大生存时间平均为(12.98±0.14)年,1、5、10和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4%、85.12%、77.99%和77.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死亡风险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同性传播、其他途径感染者死亡风险均低于异性传播;AIDS患者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4.519倍;CD4细胞计数水平350个/mm3死亡风险是≥350个/mm3的2.593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治疗者的13.743倍。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男性、低文化水平者的HIV抗体检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加大异性传播途径的防控力度,切实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有效率,遏制或延缓HIV感染者转为AIDS患者,延长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报告注射吸毒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 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注射吸毒HIV感染者,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计算死亡密度, 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风险因素, 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20年, 我国累计报告≥15岁注射吸毒HIV感染者119 209例, 其中死亡59 094例, 全死因死亡密度为6.96/100人年, 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1.91/100人年, 总死亡密度呈下降趋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注射吸毒HIV感染者全死因死亡风险, 相比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500个/μl者, 未检测CD4计数、0~、200~和350~个/μl的HR值(95%CI)分别为2.85(2.78~2.93)、2.47(2.40~2.54)、1.58(1.53~1.62)和1.24(1.21~1.28);相比于抗病毒治疗者, 未抗病毒治疗者的HR值(95%CI)为7.13(6.99~7.27);相比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绘制累积生存率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南昌市1994—2018年5月纳入的2 996例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 996例HIV/AIDS患者中,914例因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死亡,平均死亡率为2.4/100人年;截至观察终点时,中位数生存时间为2.3年,抗病毒治疗组1、2、5、7、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0%、92.0%、86.0%、82.0%、74.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60岁年龄组死亡风险是20岁年龄组的1.27倍(95%CI=1.03~1.63),男性患者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27倍(95%CI=1.03~1.5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缺失组死亡风险是200个/mm3组的1.24倍(95%CI=1.02~1.50),未治疗患者死亡风险是抗病毒治疗患者10.44倍(95%CI=8.71~12.50)。结论确诊时年龄、性别、本地出生、初诊CD4值水平、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可能感染途径等是HIV/AIDS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及早进行艾滋病检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盐城市2005-2015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病人(AIDS)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盐城市2005-2015年HIV/AIDS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结果 共有67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纳入本次研究,截止到研究结束时,有48例病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占7.16%。抗病毒治疗后患者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91、0.88和0.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首次确诊HIV阳性时年龄25~<50岁组的死亡风险低于年龄≥50岁组(HR=0.350,95%CI:0.196~0.625,P<0.001),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200个/mm3组、≥200个/mm3组的病例死亡风险均降低(HR=0.447,95%CI:0.216~0.925,P=0.030;HR=0.286,95%CI:0.148~0.552,P<0.001)。 结论 首次确诊HIV阳性时的年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提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山西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治疗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供合理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统一使用的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山西省2004年6月~ 2013年12月之间治疗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并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死亡病例315例,平均年龄(43.73±12.65)岁,男女性别比1.7∶1,已婚或同居占69.21%(218/315),经血传播途径占58.10%(183/315),73.33%(231/315)的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64.13% (202/315)的病例接受治疗时已进入艾滋病WHO临床Ⅲ期和Ⅳ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4个/μL,52.15%(158/303)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50 个/μL;死亡病例治疗生存时间中位数218天,37.78%(119/315)的病例在抗病毒治疗开始的3个月内死亡.影响死亡病例治疗生存时间的因素有:艾滋病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传播途径.结论 山西省艾滋病患者开始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及艾滋病临床感染分期较高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加大检测覆盖面同时提倡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青岛市市北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导出市北区管理的1992—2020年HIV/AIDS患者信息,对纳入研究的752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HIV/AIDS患者752例,其中死亡63例(8.38%);确证阳性后第1年、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5%、91.24%、88.30%;平均生存时间为(288.08±12.15)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确证时病程阶段处于AIDS(HR=2.02,95%CI:1.13~3.62)、未进行抗病毒治疗(HR=11.62,95%CI:5.66~23.85)是研究对象死亡的危险因素;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值为350~500/μL(HR=0.09,95%CI:0.06~0.66)、>500/μL(HR=0.09,95%CI:0.02~0.37)是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HIV/AIDS患者随访管理,特别是首次C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5—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接受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病例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丰台区2005—2020年参加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例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3 417例,因艾滋病引起相关死亡4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第1、3、5、10、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9.24%、99.02%、98.83%、97.05%、97.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15~29岁年龄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相比,≥50岁(HR=3.46,95%CI:1.00~11.9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HR=12.71,95%CI:1.70~95.25)是参加ART病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005—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参加ART的艾滋病病例生存率较高。但仍需继续加强早发现、早治疗工作,重点关注高年龄段病例,加强治疗效果的相关监测,进一步降低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建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符合条件的HIV/AIDS病例进行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疾病状态、CD4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探讨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98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未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病例4 054例,占累计报告病例的37.6%。报告死亡1 274例,占31.4%,病例报告当月发生死亡350例,占27.5%。CD4细胞计数为(439.97±245.93)个/μL,明显高于接受抗病毒治疗组[(283.73±196.06)个/μL](t=29.985,P0.01)。女性(OR=1.244,95%CI=1.079~1.434)、35~44岁(OR=1.249,95%CI=1.059~1.474)和45~54岁(OR=1.420,95%CI=1.177~1.712)、高中或中专(OR=1.369,95%CI=1.062~1.764)和大专及以上(OR=1.526,95%CI=1.175~1.983)、AIDS(OR=4.370,95%CI=3.597~5.309)、CD4细胞计数200~349个/μL(OR=2.800,95%CI=2.238~3.503)和350~49个/μL(OR=1.400,95%CI=1.115~1.758)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有利因素,2016年及之后报告(OR=0.207,95%CI=0.165~0.259)、确认阳性后3~6个月(OR=0.689,95%CI=0.568~0.836)和≥6个月(OR=0.446,95%CI=0.367~0.541)进行CD4细胞检测、CD4细胞计数≥500个/μL(OR=0.445,95%CI=0.355~0.556)等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不利因素。结论福建省HIV/AIDS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高。应针对抗病毒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陕西省商洛市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率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2018年在商洛市首次接受HAART治疗的≥18岁HIV/AIDS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寿命表法分析HIV/AIDS病例的生存率、死亡率和中位数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86例HIV/AIDS病例,因AIDS死亡27例。治疗后1年内、4年和8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3.95%、89.71%和88.3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接受HAART治疗时年龄≥30岁(RR:4.208~24.095,95%CI:1.219~79.491)比18~29岁组死亡风险高;AIDS患者(RR=38.590,95%CI:15.451~96.382)比HIV感染者死亡风险高;同性性接触感染(RR=3.425,95%CI:1.385~8.470)和其他途径感染(RR=10.299,95%CI:3.602~29.446)比异性性接触感染死亡风险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 (RR:0.133~0.170,95%CI:0.048~0.604)比200个/μL死亡风险低。结论商洛市HAART治疗HIV/AIDS病例生存率较高;首次接受治疗时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影响HIV/AIDS病例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及影响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成年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04-2013年全市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死亡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4 445例有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治疗前体检信息等,其中存活4 159例,死亡286例。艾滋病患者总体的病死率为3.16/100人年。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同、基线血红蛋白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感染途径不同,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是:基线CD4+T淋巴细胞低(RR=1.280;95% CI:1.157~1.403)、血红蛋白<90 g/L的中度贫血(RR=1.561;95% CI:1.343~1.779),其他影响艾滋病治疗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为注射或吸毒传播;影响艾滋病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为已婚或者同居。结论 乌鲁木齐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问;提高抗病毒治疗时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并获得家庭的支持,及时开展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