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病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慢性肉芽肿和淋巴结炎症状与接种疫苗间的关联。方法:收集资料,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市级调查诊断专家组对该病例患儿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调查诊断结论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病例左上臂慢性肉芽肿、淋巴结炎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2.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是实施免疫规划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分析了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和鉴定提出了建议,对实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我区首例卡介苗(BCG)接种后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各种因素,有效减少预防接种过程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专报平台报告、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医院实验室检查、CT检查、彩超检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调查诊断。结果患儿确诊为"左腋下淋巴结结核"。结论该例为我区首例接种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5年泰兴市1例接种疫苗后病例死亡原因,加强全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调查处置工作。方法泰州市及泰兴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死亡病例的疫苗接种、身体健康状况、诊疗及死亡经过作详实调查、分析和判断。结果本起接种疫苗后死亡病例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加强全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管理,及时开展相关调查与诊断工作,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可以确保适龄儿童享有安全、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的组成与使用问题。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问题上,专家组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专家组要有专家组的规矩;要树立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的观念;国家工作人员要追求真理。结论调查诊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只能成立专家组,不需要成立专家库。  相似文献   

6.
对菏泽市1例接种流感疫苗偶合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调查、诊断及分析。该病例发现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对该病例快速报告,县级及以上专业人员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调查。在听取病例关于接种疫苗及发病有关情况的介绍后,从是否符合流感疫苗接种方案、病例诊断是否明确、是否属于接种异常反应几方面进行了调查处理,明确排除接种流感疫苗直接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此病例提示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与预防接种偶合症的监测、诊断、处理。做好疫苗管理,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要求,最大程度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偶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6日,武汉市发生1例婴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卡介苗后36h死亡病例,武汉市某医疗保健机构院内专家组分析认为婴儿死亡原因与预防接种有关联,该机构向区卫生局提出申请,要求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武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经过调查与分析,排除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婴儿所患疾病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ns),婴儿死亡原因是由于患有间质性肺炎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将调查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株洲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特征并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收集株洲市2012-2014年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株洲市共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2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73/10万剂;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0.14/10万剂。异常反应主要发生在1岁及以下的儿童中,占总报告异常反应的56.25%,女性略多于男性;异常反应病例主要发生在第三季度;区级的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略低于县级。异常反应主要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严重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罕见,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疫苗后24h内,转归均为痊愈或好转。结论株洲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发生在1岁及以下儿童中,多数异常反应程度较轻,且多为一过性的,转归良好,提示株洲市现行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 2007 - 2019 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哈尔滨市2007 - 2019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2007 - 2019年共报告AEFI 16 963例,报告发生率为66.57/10万剂,报告乡级覆盖率 100%,48 h内报告率为99.83%,48 h调查率为98.07%,调查3 d内报告率79.33%,AEFI分类率为100%;男、女性别比约1.44∶1;≤1岁婴幼儿为主;夏季发病略多;常见于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等一般反应,且多发生于接种后1 d内;市区高于县(市);报告病例数居首位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哈尔滨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良好,预防接种安全性较高,但严重异常反应偶有发生,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吴杰 《现代保健》2011,(21):122-123
目的分析红古区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探讨MV强化免疫活动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红古区2010年MV强化免疫活动共报告1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2.29%0;男性多于女性,1岁及以下年龄组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低;接种后1天内出现反应的占92.31%;临床诊断以一般反应为主;预后良好。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低。应加强监测,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预防接种事故、不明原因反应。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于改善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4种常见的比例失衡分析方法(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DPA),分析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a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 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疑信号。方法利用DPA频数法中的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和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及贝叶斯法中的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模糊贝叶斯伽马-泊松收缩论(Empirical Bayes Gamma-Poisson Shrinker,GPS)方法,对2011~2013年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发生的有明确诊断的DTa P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检测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可疑信号。结果 20 377例有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参与分析,其中DTa P占16.13%。使用PRR和ROR方法提示,2011~2013年DTa P有6个可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使用BCPNN和GPS方法提示,2011~2013年DTa P有4个可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4种方法发现的可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集中在接种DTa P后的血管性水肿和无菌性脓肿。结论无菌性脓肿和血管性水肿为已知的DTa P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利用DPA方法发现的可疑信号是风险的警示,但仅仅提示存在报告数量上的关联,是否是真实的安全性问题,需要经过包括医学评估在内的严谨的信号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之后,预防接种成为最经济、有效的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干预措施。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推行,疫苗种类不断增多,覆盖人群不断增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过敏性紫癜(HSP)以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作为严重AEFI,其发生是否与疫苗接种相关已成为患儿家长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HSP与ITP的国内外监测数据、病因与发病机制及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探索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亟待建立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补偿救济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关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立法 ,最早见于1980年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 ,但是当时着重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为充分发挥生物制品在防病灭病工作中的作用 ,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 ,也再次提及了关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诊断与处理问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但是上述规定 ,特别是关于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赔偿办法已经明显与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相匹配了。因预防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纠纷时有发生 ,但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省现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诊断和补偿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方法分析2008年后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结果福建省AEFI各项监测数据和指标逐年提高。截至2013年12月31日,AEFI病例中异常反应占12.6%;省级专家组对1995年后遗留的疑难病例调查诊断,对101例进行补偿。存在的问题有:诊断主体不够明确统一、未指定就诊医院、补偿流程不够完善、未规定诊断书送达时间、特殊病例的诊断时间等。结论应科学规定调查、诊断、处理的各个环节,指定异常反应就诊医院,完善补偿流程等,更好地保障受种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2009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监测数据。结果共收集到AEFI报告个案152例,其中疫苗引起的反应占96.7%,偶合症占1.3%,异常反应占2.0%。临床诊断一般反应为多见,其次为异常反应中的过敏性皮疹。结论合肥市免疫规划疫苗安全性与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3年吉安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特征,评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中报告覆盖率、48 h报告及时率、48 h调查及时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吉安市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506例,其中异常反应90例,占AEFI总数的17.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 15.28/100万剂次(90/5 889 651);接种后<2 d出现反应的410例,占81.02%;临床损害以过敏反应为主,占异常反应总数的78.88%。结论 吉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吉安市连续三年没有预防接种实施差错事故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报告,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接种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皮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的特征,为规范监测报告、调查诊断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哈尔滨市AEFI报告登记信息和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 - 2015年报告中最终诊断为过敏性皮疹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哈尔滨市2005 - 2015年共报告过敏性皮疹130例,报告发生率为6.96/100万剂;其中异常反应和偶合症分别为122例 (93.85%)、8例(6.15%);男性高于女性;93例(71.53%)为2周岁以下婴幼儿;7 - 9月病例报告数略高;97例(74.62%)为第1剂接种,且多见于接种当天出疹,但不常伴发热;报告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种类为:麻疹 - 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过敏性皮疹作为常见异常反应,起病急且原因复杂,需加强接种后24 h观察和护理;加强接种后过敏性皮疹AEFI监测敏感性,进一步规范调查诊断标准与处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一例接种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个案调查,为规范调查处理预防接种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积累经验。方法收集三门峡市1例接种疫苗后婴儿猝死综合症(胸腺淋巴体质)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现场调查处理、尸检及专家诊断,死亡原因为婴儿猝死综合症(胸腺淋巴体质),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对于预防接种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及时、规范进行报告、调查和诊断;调查过程中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信任后争取尸检以明确死因;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流程,把握好接种禁忌症和慎用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减少预防接种后不明原因死亡;在异常反应发生处理中,从死因鉴定、专家诊断、遇到危机处理、以及起决定作用的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要不断加强和提高,为今后处理类似情况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侦测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 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方法利用药物安全性信号侦测中不均衡分析常见的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方法,对2011~2013年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发生的有明确诊断的Var 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检测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信号。结果 20 078例有明确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参与分析,其中Var V占5.02%。使用PRR方法提示三年Var V有2个可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号:过敏性休克和变应性喉头水肿。按年度分析,SDR信号持续存在:过敏性休克三年均出现,变应性喉头水肿在2012和2013年均出现;按年龄分析,2岁组2个信号均出现,2~6岁组仅出现过敏性休克信号,6岁未出现信号。结论接种Var V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和变应性喉头水肿在各国均有报道,在中国利用PRR方法发现的信号提示存在报告数量上的关联。是否是需要采取下一步行动,需要经过包括医学评估在内的严谨的信号筛选和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