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AS患者,共88例,均于入院1周内同日完成MRI和MSCT骶髂关节扫描。结果 MSCT诊断结果示,88例患者中Ⅰ级病变者14.7%,MRI诊断结果显示,88例患者中Ⅰ级病变者38.6%,MRI检出率明显升高,二者比较,P0.05;MSCT诊断关节面侵蚀、增生硬化分别为69.3%和90.9%,MR I诊断关节面侵蚀、增生硬化分别为42.0%和37.5%,MSCT诊断率明显高于MR I,P0.05;MR I诊断骨髓水肿和骶髂关节突病变分别为86.4%和78.4%,MSCT诊断骨髓水肿和骶髂关节突病变分别为45.5%和54.5%,MRI诊断率明显高于MSCT,P0.05。结论 MSCT具有检查方便、快捷,耗时短,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早期诊断以及进行病变程度的分级评估,MRI可作为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与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2012—2015年诊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者均在同日完成MRI和螺旋CT骶髂关节扫描,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在骶髂关节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结果CT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15.0%,MRIⅠ级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率为36.0%,MRI明显高于CT诊断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826);在0级、Ⅱ级、Ⅲ级、Ⅳ级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面,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诊断明显高于MRI,二者比较,P0.05,MRI对骶髂关节突病变、骨髓水肿的诊断明显高于CT,二者比较,P0.05,在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诊断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方面优势各异,MRI有利于骶髂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CT有利于关节病变整体评估的检出,临床中可以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71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行MRI与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检测结果。结果:与CT检查比较,MRI对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关节侵蚀、关节硬化检出率高于MRI检查,MRI对关节面骨质囊变、骨髓水肿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CT检查分辨率高,MRI可有效显示患者骨髓水肿、关节面骨质囊变等骶髂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385-1387
目的比较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将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Ⅰ级、Ⅱ级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侵蚀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而对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关节面下骨质囊变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效果更好,优势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纳入者均分别实施计算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情况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I级、II级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方法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0级、III级和IV级病变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和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远低于MRI诊断(P0.05),两种方法在诊断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关节强直方面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采用MRI检查对早期病变和征象的检出率远高于C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患者采取CT与MRI诊断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对关节病变的检出情况上,CT检出骨质硬化、骨质侵蚀、关节腔隙改变、骨髓水肿及关节面下骨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4月11日至2017年4月11日期间选取68例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此时实验对象,且均进行MRI、CT检查,随后对比两项检查方式的价值性。结果:MRI对关节面骨质囊变诊断正确率为91.67%,对关节面侵蚀诊断正确率为92.31%,对关节间隙变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关节软骨肿胀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I级诊断正确率为91.67%,对II级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III级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IV级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2.86%、95.00%、5.00%、7.14%,以上数据与CT结果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实施MRI检查,价值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12-4814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影像学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78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且X线平片Ⅱ级以下早期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CT和MRI检查,观察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比较三种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MRI与CT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4.4%与61.5%,X线检出率为37.2%,MRI与C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资料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异常、关节面侵蚀、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及关节软骨肿胀,其中MRI与CT检查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仅有MRI才能检出软组织肿胀、关节滑膜增厚、骨髓水肿以及滑膜炎症。结论 X线、CT和MRI检查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且能够更好地反映微小病变及软组织病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62-3664
研究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CT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临床纳入85例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CT以及MRI影像学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三种影像学检查在关节面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囊变以及关节软骨肿胀上均有差异(P0.05);MRI在关节面侵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上与CT有差异,P0.05。三种影像学检查在0~Ⅱ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0~Ⅱ级中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以及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均具有诊断效果,其中MRI诊断率最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共76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通过MRI、CT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0级敏感度、Ⅰ级敏感度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Ⅱ级、Ⅲ级、Ⅳ级敏感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骨质硬化、骨质侵蚀检出率相对较高,和MRI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MRI则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2骶1关节突病变以及骨髓水肿检出率方面相对较高,和CT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和CT均是临床中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两者各有优势。CT相比MRI对疾病的检出率较高,但MRI能够更好的显示患者的病变信息,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均采用螺旋 CT 和 MRI 影像检测诊断,比较两种诊断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结果CT 影像 I 级诊断率为27.5%,显著低于 MRI 影像 I 级诊断率(42.5%),差异有显著性(χ2=3.96,P <0.05);影像0、II、III、IV 级诊断率与 MRI 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CT 和 MRI 均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二者各有其特点和不足,但 MRI 更适合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实施CT、MRI医学影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病变程度(0、I、II、III、IV级),并对骨质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CT、MRI检查II级及以上病变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I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敏感性(32.61%)显著高于CT(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异常检出率显示CT显著高于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相较于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是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而MRI可以对关节软骨异常、脂肪沉积以及骨髓水肿的改变更好的显示,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5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特点:关节边缘骨侵蚀、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改变、软骨下骨硬化、骨性强直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根据骶髂关节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CT检查可准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用“双色球分配法”将我院64例疑似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A S骶髂关节病变情况、病变等级的检出率及临床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侵蚀、关节面增生硬化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髓水肿和腰5骶1关节突病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A S骶髂关节病变0级、Ⅲ级和Ⅳ级的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对I级和II级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且其总体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CT检查。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对AS骶髂关节病变严重情况、病变类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为患者的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收集分析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资料。结果50例患者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包括:早期:骨关节面受侵蚀,骨皮质局限增厚、硬化,关节间隙正常;后期:关节面呈虫蚀状改变,关节面皮质密度不规则增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最终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强直。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MRI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0级2例,Ⅰ级43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2例;Ⅰ~Ⅱ级MRI表现为骨质关节面模糊粗糙、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等,在T_1WI、T_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Ⅲ~Ⅳ级MRI上炎性病变表现较明显,可见骨髓水肿、骨质软骨受损、滑膜厚度增加及脂肪沉积等,T_1WI、T_2WI多为高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上信号不均匀和不完整。结论 MRI可早期观察骶髂关节滑膜和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实施CT与MRI诊断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10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诊断措施;对照组(51例):对患者于临床实施CT诊断;观察组(51例):对患者于临床实施MRI诊断;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异常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化以及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级检出率(29.41%)明显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接受病情诊断期间,MRI诊断手段的采用,对于患者异常检出率以及系列影像学表现诊断率的提高,效果显著,最终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治以及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与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收集本院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7例患者,比较MRI及X线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程度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例数依次为23例、33例、22例、9例,与MRI诊断的骶髂关节病变严重程度25例、27例、28例、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骶髂关节局灶性斑点状脂肪沉积判断中,X线诊断等级与MRI脂肪诊断等级有一定相关性(rs=0.840,P<0.05);X线在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软骨肿胀的检出率依次为43.68%、60.92%、2.3%,均显著低于MRI的67.82%、89.66%、13.79%(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在关节面间隙狭窄检测方面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骶髂关节病变严重或症状突出的患者,X线与MRI均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但对关节面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软骨肿胀方面,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E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40例,经本院2-3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ECT与MRI检查诊断,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对比分析E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的检出率以及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征象分性的检出率。结果:ECT对AS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检出率明显高于MRI,且二者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ECT检测在软组织肿胀、关节侵蚀以及腰5骶1关节突病变上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测,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T检查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要优于MRI检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