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补肾中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口服舒降之和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64例)口服补肾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平均斑块数量、颈动脉管腔直径、斑块面积、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斑块面积、TG、TC、LDL-C、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中药可显著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抑制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软化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软化丸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四项[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管内皮功能(内皮微粒)。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P 0.05),HDL-C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两组内皮细胞微粒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软化丸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蒲参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全血黏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蒲参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除了不口服蒲参胶囊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全血黏度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 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蒲参胶囊具有降脂,降低血液黏度,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的作用,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双侧大脑血流的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比容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状况,显著减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波联合普罗布考片对老年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64例,分为普罗布考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2例。普罗布考组病人给予普罗布考片0.5 g,2次/d口服,连续6月;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给予超声波治疗,20 d为一疗程,10 d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6月后分别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Crouse积分,抽血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 100(apo B)、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ESR)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IMT值(P=0.017)、Crouse积分(P=0.026)较普罗布考组显著下降,TC(P=0.045)、LDL-C(P=0.034)和apo B(P=0.023)水平显著低于普罗布考组。联合治疗组病人经治疗后,HWBV(P=0.039)、PV(P=0.01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46)较普罗布考组病人亦呈显著下降。结论超声波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对改善老年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其可能与加强改善病人的脂质代谢以及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6,(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证实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以及普罗布考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MT、斑块长径及斑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效缩小斑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114例,根据有无CAS分为CAS组(69例)与非CAS组(45例),比较两组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CAS组的TC、LDL-C明显高于非CC组(P0.05);CAS组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非CAS组(P0.05);CAS主要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且以硬斑为主。结论 CAS的发生与TC、LDL-C升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118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4-5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M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代谢,改善脑部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斑块厚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冠心疏通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炎症因子、血脂和血流变指标的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正五聚蛋白(PTX-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和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hs-CRP、PTX-3、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均0.05),其余指标相近。结论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和血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老年患者75例根据有无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观察组)和非症状组(对照组)。MRI检查比较两组管腔厚度、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成分。结果 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两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观察组管腔狭窄程度、管壁平均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脂质核心、斑块出血、斑块纤维帽破溃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管壁平均厚度、纤维帽破溃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产生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MRI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管壁情况和斑块成分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n=30),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30),对照组(n=30),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3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计算斑块面积。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组对TC,TG,LDL降低,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均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我院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超声颈动脉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敏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情况,早期实施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普罗布考片500 mg/次,2次/d)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各60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LDL-C、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内,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罗布考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降低血LDLC、TC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分化抗原(CD)105和MMP组织抑制剂(TIMP)-1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血脂康(对照组)和普罗布考联合血脂康(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CIMT用超声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9、CD105和TIMP-1水平,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IMT、斑块Crouse积分、MMP-9、CD105和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TC及LDL-C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P-9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105和TIMP-1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CD105和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MMP-9及升高TIMP-1和CD10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内膜-中层厚度,缩短达标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体外反搏辅助治疗;12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比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比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浆比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比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红细胞电泳时间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情况,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法对高血压病气虚痰瘀互结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87例高血压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属气虚痰瘀互结证型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痰活血法加西医常规治疗的治疗组(44例)、辛伐他汀和肠溶阿司匹林加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3例),观察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与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痰活血法中药具有改善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PSV、EDV、P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方法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PSV、EDV、P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患者PSV、EDV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