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养结合背景下城市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需求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杭州市3个主城区各1家共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98名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需求总分为(112.12±11.28)分,专业医疗护理维度需求最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年龄、希望养老方式与城区GDP为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老人社区支持服务有较大需求,迫切需要得到医疗、护理、康复支持,应关注高龄、生活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需求,完善医养结合建设与社区支持力度,加强政府职能,推进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构建,保障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提高高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98例高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则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18月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Hb A1c为5.64±1.76%,对照组患者的Hb A1c为7.86±2.52%,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结果为268.45±15.4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5.76±1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提高了高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生命力护理干预在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24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生命力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3月后,采用WHO生活质量评价简表(QOL-BREF)和改良Deborah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就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2组护理干预后的自我管理、生存质量评分血糖控制效果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运动管理能力(4.46±0.73)分、饮食管理能力(4.79±0.85)分、用药管理能力(4.75±0.90)分和血糖监测能力(4.68±0.9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70±1.31)分、(4.11±0.93)分、(4.07±1.16)分、(4.12±1.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理领域(78.05±5.24)分、心理领域(76.62±4.15)分、社会关系(78.00±5.50)分和环境领域得分(80.59±3.12)分均高于对照组(69.23±5.70)分、(68.39±4.60)分、(71.37±5.15)分、(73.56±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6.61±1.30)mmol/L、餐后2h血糖(9.55±1.9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9±0.81)%均低于对照组(7.78±1.59)mmol/L、(11.87±2.03)mmol/L、(7.27±0.46)%(P0.05)。结论为生命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干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能力、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能力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80名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进行测评。[结果]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能力得分(22.59±7.14)分,生活质量WHOQOL-BREF得分(48.85±6.21)分,照顾者照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52,P0.01)。[结论]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能力不足、生活质量较差,社区医护人员应对居家照顾者实施照护技能培训和护理指导,给予心理支持,从而提高他们的照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耿蕊  张丽丽  周晓梅 《全科护理》2022,20(7):968-971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对老年糖尿病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16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构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并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居家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联网+"医养护平台的应用与传统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提高居家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稳定其血糖水平,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身心社灵四全照护法在晚期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肿瘤病人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晚期肿瘤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身心社灵四全照护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晚期肿瘤病人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17.57分±2.40分)、生活质量整体健康状况评分(65.93±5.12)、护理满意率(90.74%)高于对照组晚期肿瘤病人干预后的舒适度评分(13.33分±2.50分)、生活质量整体健康状况评分(58.63分±6.10分)、护理满意率(62.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肿瘤病人施以身心社灵四全照护法,有利于提高其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小组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专业小组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 CLVQOL)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视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LVQOL评分为(81.72±14.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护理专业小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视力等指标,并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黄冈市福利院2015年养老护理人员护理知识调查,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分别调查2015年、2016年福利院养老护理员护理知识知晓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养老护理员护理知识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后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和福利院老人满意率对比。结果与2015年未开展养老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培训前比较,护理知识知晓率由45.43%提高到93.14%(P0.05),养老院老人满意率由82.30%提升到96.70%(P0.05)。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里的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生活护理以外,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医疗和养老护理相结合,按照各自的职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所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方式是现在重点实行的社会养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SCL-90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常规组,自我效能总分为(106.11±11.18)分,高于常规组的(92.36±11.27)分;生活质量评分为(60.08±4.21)分,高于常规组的(49.16±5.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基于华生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虹  沈军  喻秀丽 《护理学报》2020,27(21):7-10
目的 了解352名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失能老人个性化照护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于 2018年5—7月抽取重庆市渝北区、渝中区、巴南区各1家医养结合机构共352名失能老人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调查表、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352名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总分为(102.01±13.36)分,对健康指导(3.81±0.46)及基础医疗护理(3.68±0.40)需求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能程度、居住方式、入住时长、费用支付方式是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医养结合机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处于较低程度,但对健康指导及基础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医养结合机构照护人员应重点给予失能老人疾病相关的护理及指导,提供“以失能老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照护模式,尊重个体在被照护过程中的价值、意愿和自决权,提高失能老人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进而保持残存功能,逐步恢复自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期间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正念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注射胰岛素期间依从性、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实验组自我血糖监测、运动控制、饮食控制、遵医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实验组干预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P 0. 05);实验组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疾病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西安市3所医院1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58.56±11.81)分,生理因素(25.97±7.08)分,心理精神因素(20.00±4.65)分,社会关系(6.84±2.09)分,治疗维度(5.75±1.6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收入水平、并发症数、体育锻炼、低血糖发生次数、照护需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焦虑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发生次数、焦虑、照护需求、并发症数量、个人月均收入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频发低血糖、焦虑、需求照护、并发症较多而收入低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提示在护理工作中,对容易发生低血糖、内心焦虑、并发症较多、需要照护的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关怀,督促患者用药后及时进餐以防发生低血糖,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和授权理论的照护方案对社区糖尿病前期老年人授权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抽取成都市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104例糖尿病前期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两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和授权理论的照护方案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测量两组糖尿病前期老年人的空腹血糖(FBG)、糖负荷后2 h血糖(2 h PBG)、糖尿病前期授权简化量表(PES-SF)得分,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FBG、2 h PBG分别为(6.47±0.20)mmol/L、(8.42±0.73)mmol/L,低于对照组的(6.57±0.20)mmol/L、(8.75±0.78)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PES-SF得分为(2.63±0.69)分,高于对照组的(2.24±0.72)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FBG、2 h PBG低于干预前的(6.61±0.20)mm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实施照护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查上海市某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现状及需求,并基于循证医学与专家论证,制定"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选取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39名,按照"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培训方案"实施为期3个月的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调查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 干预后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t=10.710,t=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照护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社区失智老人居家照顾者照护技能,提升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空巢老人100名,针对前期调查研究显示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影响因素,制定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的内容主要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健康体检、上门服务、健康知识宣教、入户家访、协助转诊以及意外事件救助服务等。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2个月后,随访96名,失访4名,经可信度评价,结果有效;ADL评价显示,干预前评分为(16.21±4.30)分,干预后为(14.82±3.60)分,干预后患者在一般健康状态、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从心理、行为、运动、服药、饮食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可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健康管理方法。检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FBS为(5.45±1.06)mmol/L、Hb A1C为(5.64±1.1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感分数为(35.74±3.14)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使患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控制血糖,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诉求为策略溯源依据的护理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接诊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以诉求为策略溯源依据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效能水平[采用自我照护能力量表(ESCA)]。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ESCA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诉求为策略溯源依据的干预方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护能力,且能稳定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剑波  张薇 《全科护理》2015,(9):814-815
[目的]调查研究门诊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法将5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门诊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情绪明显好转,对疾病护理后的焦虑程度为35.56分±9.05分,与对照组的52.25分±7.1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心率与血压状况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探讨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精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干预.连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血糖波动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糖指标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血糖波动指标包括平均血糖(MBG)、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MBG、MAGE、SDBG、MODD均有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干预3个月内,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93%(5/56),低于对照组的23.21%(13/56)(P<0.05).结论 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血糖波动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为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失智老人照护者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对2016年1月—6月入院治疗的52名失智老人照护者进行培训,采用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自行研制的失智老人照护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于培训前后调查照护者对老年人的态度、照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KAOP量表培训前评分为(150.92±18.91)分,培训后评分为(164.00±20.35)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专业照护相关知识(3.59分±0.60分)、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照护相关知识(3.62分±0.60分)、康复活动相关知识(3.62±0.64分)评分高于培训前(2.97分±0.68分、3.02分±0.78分、2.44分±0.71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验式教学可有效改善照护者对老年人的态度,提高照护者的照护知识水平和能力,改善失智老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