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106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恒康正清口服时间始于检查前一天晚8Pm);B组(n=30,恒康正清口服时间始于检查当日晨4Am);C组(,2—36,恒康正清开始口服时间同B组,并于检查前15min用20ml水冲服祛泡剂2滴)。根据胶囊内镜检查后,对小肠各部位(自行制定的10个时间点部位)进行客观打分,分别观察气泡、小肠内粪渣、小肠内水占肠腔4/4为4分,占3/4为3分,占2/4为2分,占1/4为1分,清洁为0分,评价效果。结果总的肠道清洁度显示C组优于A组(P〈0.001),C组优于B组(P〈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当日晨4Am采用恒康正清3盒(199.68g),溶解于3000ml温开水中口服,在2h内服完,直至排出水样清便;再加上检查前15min口服祛泡剂2滴,用20ml水冲服,能为胶囊内镜检查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受检者主观感受。方法:共42例受检者,均于检查前1天20:00及检查当天5:00分别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上午8:00开始检查。有便秘史者在检查前1天晚上口服果导片4片。根据清洁效果及受检者的主观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部受检者完成检查,认为能接受和无明显感觉者约占92.9%;回肠中段开始出现较多气泡或/和胆汁者39例。结论:综合清洁效果和受检者的主观感受,认为分两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文晓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929-1930
45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3例,A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B组采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结果 A组清洁度优良率为90%,B组为57.5%;A组患者可耐受优良率为97.5%,B组为67.5%;A组清洁度和可耐受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前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作用迅速,操作简便,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依从性高,为检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之间胃通过时间(GTT)、小肠通过时间(SBTT)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CR)是否不同。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各种原因而接受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或Miro Cam胶囊内镜检查(比OMOM胶囊更小且更轻)的患者,对比分析了这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的GTT、SBTT以及CR。结果共纳入1 44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OMOM组628例,Miro Cam组820例。总体上,在工作时间校正后SBTT和CR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克罗恩病或可疑克罗恩病患者中,OMOM组的GTT明显长于Miro Cam组[(53.4±52.6)min比(41.1±47.9)min,P=0.022)];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OMOM组的GTT明显短于Miro Cam组[(42.1±44.8)min比(62.0±78.6)min,P=0.016]。结论总体来说,两种不同重量及大小的胶囊内镜之间的GTT、SBTT及CR没有明显差别,但在克罗恩病或可疑克罗恩病患者中,更轻且更小的胶囊内镜的GTT较短;而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更轻且更小的胶囊内镜的GTT较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结束后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方式,在增加检查依从性的同时不影响肠道准备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结肠镜后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89例。对照组(n=41),结肠镜结束后立即行胶囊内镜检查;观察组(n=48),结肠镜结束后第2天服用1 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再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小肠黏膜质量、阳性病变检出率,观察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小肠黏膜质量(64.6%和41.5%,P 0.05),两组患者阳性病变检出率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依从性均较好。结论结肠镜检查后第2天服用小剂量PEG后行胶囊内镜检查能达到更好的肠道准备效果,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肠道清洁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PEG)剂量、服用方法对于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影响,并比较患者耐受性、不良反应、复检意愿的差别。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2017年3月-2017年4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对接受检查患者按预约检查时间随机分为3组,检查前口服PEG剂量及方法分别是2L组60例、(2+1)L组75例、3L组65例。检查时分别对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的肠道准备效果进行波士顿肠道准备评估量表(BBPS)计分,记录3组患者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复检意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标准纳入研究患者共计184例,其中2L组58例,(2+1)L组70例,3L组56例。(2+1)L组、3L组的结肠清洁程度BBPS总体评分均高于2L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L组、3L组患者的BBPS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组的右半结肠评分高于(2+1)L组。2L组、(2+1)L组患者耐受性、不良反应、复检意愿均优于3L组患者。结论结肠镜检查前服用(2+1)L PEG溶液较2L方案能获得更好的肠道准备质量,同时又较3L方法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耐受性、复检意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3种肠道准备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清洁效果。方法将实施胶囊内镜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磷酸钠盐组)、B组(复方聚乙二醇组)、C组(硫酸镁组),每组各30例,检查前分别给予磷酸钠盐、复方聚乙二醇、硫酸镁进行肠道准备。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视野清晰度,评价3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及患者耐受程度。结果 A组、C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B组;A组、B组患者耐受程度明显优于C组,组间比较,均P<0.0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视野清晰度、患者耐受程度,口服磷酸钠盐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但是价格较高。  相似文献   

8.
郭变 《临床医学》2011,31(7):71-72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联合聚乙二醇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及祛泡效果。方法将在解放军152中心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2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4000散,研究组101例在应用复方聚乙二醇4000散的基础上加用西甲硅油,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以及肠道内泡沫情况。结果肠道清洁率肠道内无泡和少泡率研究组(94%)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的准备中可有效去除肠道内的泡沫,提高视野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口服甘露醇结肠镜检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岚 《天津护理》2004,12(5):295-295
结肠镜检是对肠道病变作出定性诊断的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镜检前的肠道准备即结肠的清洁程度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遵循传统口服甘露醇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肠道清洁效果不理想,多数患者仍需要进行清洁灌肠后再进行镜检,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有肠道准备方法是提高结肠镜检成功率急需解决的问题。自2004年1月至同年7月期间,我科对84例结肠镜检患者随机分组,采用2种不同口服甘露醇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并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镜检成功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二甲硅油与肠道清洁剂的不同配伍方案在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效果,以探寻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将90例拟行胶囊内镜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于检查前4 h常规服用2 L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清肠。A组(n = 30)检查前30 min口服二甲硅油2.5 g;B组(n = 30)检查前30 min口服二甲硅油5.0 g;C组(n = 30)检查前30 min口服二甲硅油2.5 g,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再口服2.5 g。主要评价指标为小肠清洁度和气泡量评分;次要指标为阳性病变诊断率、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胃/小肠通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小肠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小肠上段的气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当胶囊进入小肠中下段后,B组和C组的气泡量较A组减少(P < 0.05);且C组的气泡量在小肠下段较B组进一步减少(P < 0.05);C组阳性病变诊断率较A组和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胃/小肠通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使用二甲硅油5.0 g去泡效果更佳;且在检查前30 min及确定胶囊进入小肠后分次口服较检查前30 min顿服,可增强小肠的去泡效果,改善视野清晰度,提高阳性病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受检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右侧30°半卧位,对照组取右侧卧位,两组患者吞入胶囊内镜后由内镜医师通过影像工作站实时监控系统判断胶囊所在位置,待胶囊通过幽门后患者可自由活动,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胶囊内镜的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以及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54.78±28.7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77.70±42.04)min(U=566.500,P =0.024);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4.85±103.57)min,与对照组(246.26±105.48)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360,P =0.720);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19/40)(χ2=4.381,P =0.036)。结论 实时监视下右侧30°半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种清肠剂在胶囊内镜检查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磷酸纳盐口服液作为清肠剂在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胶囊内镜检查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组与磷酸钠组,比较检查者口服清肠剂后的副反应发生率,并由2名内镜专家单盲对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肠液量及清洁度、观察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统计分析胶囊内镜通过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以及两者的不良反应.比较2种清肠剂对胶囊检查的影响.结果 磷酸钠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聚乙二醇组(P<0.05).磷酸钠组与聚乙二醇组在胃内气泡量、消化液量、清洁度及观察效果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小肠内磷酸钠组气泡量较聚乙二醇组多(P<0.05),消化液量聚乙二醇组明显多于磷酸钠组(P<0.05),磷酸钠组清洁度及观察效果较聚乙二醇组好(P<0.05).两组在胃及小肠的通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作为胶囊内镜肠道清洁剂,磷酸钠盐口服液优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由专业医务人员通过照片评估末次大便性状并指导泻药使用对胶囊内镜肠道清洁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该院行胶囊内镜的患者64例,分为实验组(医务人员判断组,n=21)和对照组(患者自我判断组,n=43),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质量和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结果 实验组追加泻药人数多于对照组(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同小肠疾病诊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155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65例,慢性腹痛30例,慢性腹泻25例,慢性腹痛伴腹泻35例,观察运行时间、并发症、病变检出率及病变诊断率。结果 155例患者检查中无不适及明显并发症,检查成功率96.77%,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平均为(55.6±44.2)min,在小肠内运行时间平均为(261.5±91.3)min,到达盲肠时间平均为(384±24.2)min。OGIB组病变检出率86.15%,病变诊断率为63.07%。慢性腹痛组病变检出率为60%,病变诊断率为43.3%。慢性腹泻病组变检出率为52%,病变诊断率为40%,慢性腹痛伴腹泻组病变检出率为65.7%,病变诊断率为51.4%。OGIB组病变检出率和病变诊断率明显高于前3组(P<0.05)。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较高,且安全、方便,尤其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检查前应用乙酰半胱氨酸对CE小肠清洁度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行CE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检查前1晚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3000 mL行肠道准备;观察组在检查前1天给予乙酰半胱氨酸600 mg口服(1天3次),检查前1晚使用PEG 3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对小肠疾病的检出价值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CE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症状组124例和体检组18例。分析CE运行时间、肠道清洁度、病变检出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CE对小肠疾病的检出价值以及安全性。结果 142名患者均未出现误吞气管、胶囊滞留等并发症。CE平均运行时间498.3 min,胃35.6 min,小肠273.6 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57.14%,症状组为59.68%,体检组为37.50%。症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组中,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腹胀、消瘦/纳差、肿瘤标志物升高和排便异常患者的小肠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8.38%、52.08%、58.33%、60.00%、40.00%、50.00%和33.33%。结论 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工具,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价值,但CE对慢性腹痛、腹胀、腹泻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8.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is a minimally-invasive endoscopic investigation that is often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o investigate overt or occult gastrointestinal (GI) bleeding among other clinical indications. International guidance recommends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as a first-line investigation to detect abnormalities in the small bowel, when gastroscopy and colonoscopy fail to identify a cause of GI bleeding. It can diagnose with accuracy abnormalities in the small bowel. However,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small bowel capsule endoscopy may also detect lesions outside the small intestine that are within the reach of conventional endoscopy and have been probably missed during prior endoscopic investigations. Such lesions vary from vascular deformities to malignancy and their detection often alters patient management, leading to further endoscopic and/or surgical interventions. 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review all available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and summarise their relevant fin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