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超声引导下可视穿刺系统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超声引导下可视穿刺系统治疗,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63例肾下盏结石患者(多发结石16例,单发下盏结石47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评估该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该组患者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45 min,术后并发症发热3例,疼痛2例;无需输血患者;2例因视野模糊术中改行经皮肾镜手术。术后住院时间2或3 d,平均2 d,术后复查结石残留3例,2周后行体外碎石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结石清除率100.0%。结论逆行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超声引导下可视穿刺治疗肾下盏结石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脑室穿刺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脑室穿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病例45次接受脑室穿刺,穿刺过程全程采用术中实时超声引导,并利用实时超声监控置管位置和深度,进行适度调整.结果: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脑室穿刺准确率大大提高,脑室穿刺一次成功率达100%,术后CT复查结果表明穿刺管位置准确到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引导脑室穿刺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4类乳腺肿块(BI-RADS 4)中的价值,以便为临床诊断治疗乳腺肿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疑似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与整理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钼靶、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其中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病理诊断乳腺病灶的结果,对比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与病理结果及其对BI-RADS 4类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结果:83例疑似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显示,共有83个病灶,其中36例为良性,47例为恶性,纤维腺瘤(良性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病灶中)的病灶个数最多;疑似BI-RADS 4类乳腺肿块患者经三种方式检查后,对比其阳性检出率、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IRADS4类乳腺肿块中,病灶以纤维腺瘤、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且经超声弹性成像、X线钼靶及超声引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双腔喉罩的临床应用。方法共有60名年龄为60~80岁择期行ERCP的患者入选。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在全凭静脉麻醉行该手术而不使用任何气道装置;B组接受在麻醉行该手术使用双腔喉罩通气进行气道管理。对比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内镜医师的满意度。结果 B组顺利插入食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内镜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A组。在ERCP操作中A组血氧饱和度(Sp O2)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ERCP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如与误吸相关的疾病。因此,根据双腔喉罩结构的特质,其在ERCP麻醉镇静中的应用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5月该院行改良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178例。比较术前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其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3个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57例、良85例、可20例、差16例,优良率79.8%,有效率9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同节段手术史、症状和突出物钙化等5项因素疗效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有同节段手术史、麻木症状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04、3.03、5.55)。结论 (1)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2)年龄、病程、同节段手术史、症状和突出物钙化等因素可影响患者疗效,且年龄≥45岁、有同节段手术史、麻木症状为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大肠息肉1 0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DPPB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1 098例,治疗息肉2 169枚,18例患者(1.6%)出现术后DPPB,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P=0.007)、息肉直径≥10 mm(P=0.009)、右半结肠息肉(P=0.015)、腺瘤性息肉(P=0.045)是DPPB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P=0.002,O■=4.654,95%CI:1.755~12.343)、息肉直径≥10 mm(P=0.009,O■=3.637,95%CI:1.390~9.517)、右半结肠息肉(P=0.016,O■=3.656,95%CI:1.273~10.504)是内镜下切除术后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息肉直径≥10 mm、息肉位于右半结肠的患者内镜下切除术后易出现迟发性出血,建议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性止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耵聍栓塞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探讨新的简便的方法取耵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110例耵聍栓塞病例。结果外耳道耵聍均一次性取出,未见鼓膜穿孔,外耳道壁损伤者12例。结论硬性耳内镜下取耵聍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重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术(EIS)后形成食管血肿(EH)的诊断、内镜下治疗及预后分析,并对EIS后EH形成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做进一步探讨。方法共有5例患者诊断EH纳入研究,其中4例EH患者接受内镜下胃肠管置入术并联合肠内营养治疗,1例单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5例患者恢复良好。相比较于单纯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患者,接受内镜引导下胃肠管置入术的患者可缩短治疗疗程并明显改善患者一般状况。4例接受胃肠管置入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胃肠管置入术尽早行肠内营养联合积极药物治疗对EIS后形成EH有效,规范术中操作及术后积极的处理措施有助于EH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衍生技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ESE方法对23例消化道NET进行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疗效,随访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肿瘤直径0.4~3.0 cm,中位大小1.0 cm,均一次性完整剥离切除,ESE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20~75 min,中位手术时间30 min,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因肿瘤侵犯固有肌层主动穿孔全层切除。术后23例病理诊断为NET,其中G1级21例、G2级2例,3例胃NET中,1型2例,2型1例,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中位随访28个月,无1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ESE治疗消化道NET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患者67例,病灶68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处病灶中,神经内分泌肿瘤占61.8%,以直肠分布为主,脂肪瘤占29.4%,以结肠分布为主;超声内镜检查46处病灶,位于黏膜下层38处(82.6%),低回声31处(67.4%)。ESD治疗病灶整块切除率100.0%,病理完整切除率94.1%;并发症情况:穿孔发生率6.0%,术后出血发生率1.5%,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术后随访率95.5%,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3~7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有助于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ESD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分析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切除成功率为100.0%(3/3),完全切除率为100.0%(3/3)。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未复发。结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PH)为各种病因引起的门静脉压力升高。门-体侧支循环形成是PH一种代偿形式。消化道内静脉曲张是PH的临床表现之一,并可大致分为食管静脉曲张(EV)、胃静脉曲张(GV)、异位静脉曲张(Ec V)。目前关于Ec V的研究非常有限。目前发现Ec V诊断困难、出血量大、止血困难和预后差等特点。Ec V治疗也尚无指南和专家共识。该综述将重点对Ec V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内镜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手术方法不同将4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分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组和ERCP组。PTCD组患者接受PTCD治疗,ERCP组患者接受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结果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明显长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TCD组(P0.05)。术后1周ERCP组肝功能检测指标明显优于PTCD组(P0.05)。此外,PTCD组和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30.0%与10.0%。ERC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结论 ERCP支架置入与PTCD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疗效相似。但是,ERCP术后胆道通畅时间长,并发症少,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快。因此,对于肝外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采用ERCP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