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合并感染新生儿中的阻断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医院诊治的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220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10例;对照组单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试验组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新生儿HBV阻断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102例新生儿HBV阻断成功,阻断率为93.33%,对照组90例新生儿HBV阻断成功,阻断率为81.8%,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免疫保护率为9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不同HBeAg状态、DNA载量、HBsAg滴度状态下阻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母婴传播合并新生儿在乙型肝炎疫苗基础上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组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其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和乙肝疫苗;第2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第3组HBsAg阳性孕妇不使用HBIG,其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第4组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单独使用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2月后测定HBsAg和抗-HBs.[结果]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HBsAg阳性率1.17%低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68.48%高于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HBIG而其新生儿使用HBIG组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使用HBIG组免疫效果优于未使用组. 相似文献
3.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酵母)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市、甘肃省和浙江省宁波市选择1997~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时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其儿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比较不同剂量(10μg×3和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无论是否与HBIG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7.47%。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2χ=4.391,P<0.05),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9.94%;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16.55%,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80.52%。其中母亲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同时阳性(双阳性,下同)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8.82%,非常明显的低于未联合免疫儿童(34.00%)(2χ=7.071,P<0.01);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8.43%,未联合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13.01%,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重组HepB(酵母)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未联合HBIG免疫者更佳,但接种10μg×3重组HepB(酵母)未联合HBIG免疫也能取得相同的保护效果,而接种5μg×3重组HepB(酵母)的儿童,尤其是母亲双阳性儿童,与HBIG联合免疫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期及其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A组59例,于妊娠13周始每4周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单位直至分娩;B组41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两组孕妇于孕13周、分娩前分别抽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两组新生儿于生后24 h内、免疫接种前及第2、3次注射HBVac前抽股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A组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 IG 100u,并于第2、3次注射HBVac时同时注射HB IG 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详细记录各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的外周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两组婴儿6月龄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中期始应用HB 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 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有效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的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新生儿HBV感染主要通过HBsAg阳性的母亲经母婴宫内传播及围产期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d;比较两组患者间治疗前和分娩前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差异及出生后24h、6、12个月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孕妇间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eAg、HBV-DNA水平分别为(165.28±236.56)s/co、(0.67±0.62)106拷贝/ml,对照组分别为(467.38±368.41)s/co和(4.28±2.17)106拷贝/ml;婴儿间出生后24h、6、12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67%、3.3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期的36.67%、26.67%、16.67%。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疗效显著优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球蛋白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9.
10.
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HBIG)联合免疫后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水平随时间推移而下降,部分儿童无免疫应答或低应答,仍有HBV感染风险。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HepB和HBIG联合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免疫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进行了综述,为完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及其与中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母婴阻断方案的保护效果。方法 在广西等3个地区,对乙肝病毒双阳性母亲新生儿,应用重组乙肝疫苗和重组乙肝疫苗加50IU HBIG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共随访单纯重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儿289例,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阻断儿186例。结果 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的母婴阻断效果为87.8%(95%CI:83.6—91.9),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的阻断效果为91.2%(95%CI:86.7—95.6),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间(P=0.7072)、两种母婴阻断方案间(P=0.2955)及各地免疫人群间(P=0.9987)的母婴阻断效果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母婴阻断方案免疫新生儿间抗—HBs的阳转率(P=0.3188)和抗体滴度(GMT)间(P=0.8925)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首剂免疫后1年,抗—HBs阳性率在单纯重组乙肝疫苗组和重组乙肝疫苗加HBIG组分别为91.1%和93.5%,GMT分别为153mIU/ml和164mIU/ml,以后逐年显著下降(线性趋势检验χ^2=60.47,P=0.0001),至免疫后第4年,阳性率分别降为65.0%和66.6%,GMT仅为第一年的1/3。结论 重组乙肝疫苗加中效价HBIG的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以上,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的血源疫苗。中国现行重组乙肝疫苗抗—HBs的免疫检测技术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在武进区选择200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孕妇怀孕14周起每周注射HBIG200IU,临产时加强一剂;婴儿出生后注射1剂,同时按0、1、6个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孕妇孕产期不注射HBIG;婴儿出生时注射HBIG200IU,同样程序接种乙肝疫苗。2组婴儿均采取母乳喂养。[结果]1岁时婴儿HBsAg阳性率,实验组为8.00%,对照组为19.00%(P〈0.05);1岁时婴儿抗-HBs阳性率,实验组为26.00%,对照组为14.00%(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在孕中、后期注射HBIG可以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阳性率为10%~15%.慢性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重要原因[2].因此,阻断母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有资料表明[3],HBsAg单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约40%在半岁内出现HBsAg阳性,而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HBsAg阳性率高达90%以上.由此可见,实行母婴HBV阻断,确保儿童健康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大、小三阳孕妇及其所生婴儿实行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以观察其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母婴阻断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2005-2015年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血清采集,应用ELISA检测HBV血清学5项指标,母亲及儿童的感染状况以随访检测结果为准。检测结果判定以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阻断失败。结果共调查儿童1 372名,母婴阻断失败率2.92%。其中,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2.23%,单用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率6.67%;10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1.77%,5μg酵母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失败率4.41%。母亲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生育年龄、生育方式等是阻断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儿童性别、喂养方式、孕晚期母亲是否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的次数等与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 HBV母婴阻断效果,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优于未联合免疫,10μg酵母乙肝疫苗优于5μg乙肝疫苗,建议进一步开展大剂量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15.
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母要传播是造成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途径,关于联合应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已经有些报道,但疫苗保护率差别较大,且存在母婴双方血清学或HBV DNA资料不全的问题.近年来,HBV免疫逃逸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免疫逃逸株特别是本地区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重组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七五”和“八五”计划期间 ,我国对第一代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血源疫苗 )的新生儿免疫效果进行了近期和远期效果考核 ,均证明效果良好。“九五”期间又对第二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效果进行考核 ,以最后取代血源疫苗。本文报道对我国研制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 (CHO疫苗 )阻断母婴传播的初步结果。1.材料与方法 :(1)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CHO疫苗 ,10 μg/ml,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批号 96 12 0 5 7。乙肝免疫球蛋白 ,10 0IU/支 ,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有效期内使用。 (2 )对象… 相似文献
17.
18.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12月到广宁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共474例,按照孕妇自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情况将其分成3个组,第一组148例孕妇于怀孕7、8、9个月时各注射一次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第二组162例孕妇于怀孕9个月时注射一次200 IU的乙肝免疫球蛋白,第三组164例无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孕妇足月分娩时,分别采集新生儿脐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第一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0%,第二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8.0%,第三组(对照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0.1%;经统计学分析,第三组(对照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一、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二组的阳性率也高于第一组(P<0.05)。结论适时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较好的效果,但不能彻底阻断其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52例HBsAg、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进行了接种乙肝疫苗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HBs情况及保护率的对照观察。接种疫苗组抗-HBs阳转率达83.51%,而未接种组则为0,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说明母亲有HBsAg血症时,使用疫苗对婴儿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