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琳  卫永鲲  欧阳振  尹伟 《中国骨伤》2022,35(11):1015-1019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Stoppa联合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组),45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常规手术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8±3.5)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两组术后Matta复位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利用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合理手术方案,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操作及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且更便于术中骨折精准复位,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Mimics19.0软件,按1∶1打印骨盆3D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同时应用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3例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0~63(43.0±5.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101(47.0±10.5) d。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组合式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术中、术后及随访时观察评定指标。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113.5±11.5) min,术中出血(550.0±104.7) ml,术中透视(12.7±0.8) s。采用Matta放射学复位评定标准:优14例,良7例,差2例;23例患者均获得10~24(16.0±5.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根据改良Merle 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1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刺激征5例。结论:3D打印技术进行术前模拟联合组合式接骨板坚强固定,是一种有效、快捷治疗陈旧性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方法。此外,打印模型能够为术者提供三维立体形态结构,结合术前模拟,便于术中复位,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的初步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例复杂骨盆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8 ~ 57岁,平均42.3岁.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4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者存在鞍区或下肢骶丛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弱或丧失,10例存在下肢放射痛及肌力下降,5例患者存在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或性功能障碍.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21.5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利用直径3 mm电线模拟骶丛神经走行,预估神经在骨折移位后走行,判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并进行模拟手术.然后对患者行后路腰椎骨盆固定+骶丛神经探查+神经减压术治疗.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 845 mL.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稳定固定和愈合.运动功能恢复较术前平均提高2.5个等级,感觉功能较术前平均提高2.6个等级.10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疼痛消失. 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与神经减压的准确性,利于骶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3D打印技术模拟复杂骨盆骨折手术提高疗效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的200例复杂骨盆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47例,女53例;年龄19 ~ 62岁,平均35岁.骨折按Tile分型:B型78例,C型122例.其中73例患者术前采取CT三维重建、血管造影、3D打印快速成型、计算机模拟与个体化标本模拟手术,术中按术前计划手术(3D技术组);127例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等,术后根据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6年(平均24个月)随访.与常规组相比,3D技术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3D技术组:优59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达93.2%;常规组:优69例,良36例,可18例,差4例,优良率达8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技术组与常规组分别出现切口浅表感染1例、3例,尿路感染2例、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5例,股外侧皮神经麻痹1例、3例.仅常规组出现腹股沟疝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医源性损伤L6、S1神经根及坐骨神经损伤.结论 血管造影、快速成型、计算机辅助的个体化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可提高复杂骨盆骨折的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对脊柱侧弯行3D打印矫形术患者脊椎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62例行3D打印技术矫形术的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根据患者术后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1例,观察组术后采取中医推拿按摩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测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功能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康复干预前后疼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90 d后,观察组躯干旋转角、最大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90 d后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侧弯患者行术前3D打印矫正术后,科学、合理的实施中医推拿按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旋转角、最大Cobb角,提高患者脊柱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对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的可行性,评估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生物陶瓷涂层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基于连续断层CT图像,利用CAD软件来构建具有特定三维内部结构的多孔钛钢板一体化植入体数字模型,以Ti6Al4V粉末为原材料打印出实体并于其关节面复合氮化钛涂层,观察植入体与髋臼匹配和贴附情况;利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正常组、传统组及植入体组髋臼在相同载荷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应力传导及形变位移等情况,验证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植入体的多孔钛合金支架与髋臼匹配程度良好,钢板形态基本与骨表面贴附,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为优。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植入体重建后髋臼在Von Mises应力峰值13.38 MPa接近正常组13.11 MPa,小于传统组15.66 MPa;植入体重建后的髋臼在应力分布和传导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稍优于传统组;植入体的最大相对位移为0.166 mm,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论:3D技术制备的多孔钛合金支架钢板一体化植入体复合氮化钛涂层具备优良的匹配度和生物力学性能;解剖重建使后壁头臼应力分布及传导恢复比较理想,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其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严重骨缺损的病例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2-05—2016-10间收治的30例Pilon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15例。观察组利用3D打印模型对Pilon骨折进行模拟手术,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施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塑型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改变、切口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HGB差和HCT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优良率和复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诊疗效果,但提高复位精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3D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3D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由2名独立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项研究,共有6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2D腹腔镜手术)比较,3D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持续时间缩短(MD=-0.59,95%CI=-0.76~-0.42,P0.000 01),术中出血量减少(MD=-0.56,95%CI=-0.73~-0.39,P0.000 01),住院费用增加(MD=378.42,95%CI=171.81~585.04,P=0.000 3)。所纳入的研究显示,3D腹腔镜手术在其他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3D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优势,手术安全性较好,但手术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相关文献,由2名独立文献分析员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共计病例511例.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相比,3D打印技术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MD...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3D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搜集3D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比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月。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仔细筛选及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数据。最后,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10项研究、769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D组362例,2D组40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相较2D组,3D组手术时间更短(MD=-25.23,95%CI=-42.50~-7.96,P=0.004),术中失血量更少(MD=-45.19,95%CI=-69.79~-20.59,P=0.0003),术中输血率更低(OR=0.34,95%CI=0.14~0.83,P=0.02),胆漏发生率更低(OR=0.46,95%CI=0.21~0.98,P=0.04),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0.97,95%CI=-1.26~-0.69,P<0.00001);两组中转率、术后总体并发症(肝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78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和"C"型臂X线机或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及TSRH系统固定.按照AO分型:B2型3例,B3型4例,C1型12例,C2型34例,C3型25例.患者入院后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的同时急诊用骨盆外固定架暂时固定复位,以稳定病情、减少出血.伤后7~10 d手术,20例前路手术后1周行后路手术,58例为一期前后路同时手术内固定.后路经皮"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骶髂复合体空心螺钉固定10例,CT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20例,切开复位TSRH系统固定48例.手术时间2~5 h,平均3 h.结果 术后浅表感染5例,经换药愈合;深部感染2例,经清创引流愈合.3例术中损伤膀胱行及时修补,2例术后发现膀胱损伤行膀胱造瘘后愈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经溶栓等保守治疗治愈.术前合并骶丛损伤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大部分恢复.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骨折不愈合.下肢长度差异在10 mm内72例,10~20 mm 6例.复位根据Tornetta和Matta评定标准,优5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4.9%.术后功能按照Majeed评分系统,优45例,良20例,可13例,优良率83.3%.结论 对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患者采用前后环切开复位内固定,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可使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2.
骨盆骨折救治的策略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智 《中国骨伤》2015,28(5):389-391
  相似文献   

13.
刘涛  牛国旗  周功  刘路坦  聂虎 《中国骨伤》2022,35(5):454-459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研制新型横突拉钩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CAD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研制新型横突拉钩。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将新型横突拉钩应用于临床,对60例需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方式治疗的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新型横突拉钩分为新型横突拉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新型横突拉钩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68.0±4.3)岁;L3,4 8例,L4,5 9例,L5S1 13例;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管狭窄2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使用新型横突拉钩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9.2±4.5)岁;L3,4 8例,L4,5 10例,L5S1 12例;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管狭窄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例;使用传统的椎板拉钩进行软组织的牵开及徒手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置入单枚螺钉时间、透视次数、定位针或螺钉调整次数以及术后72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利用CAD结合3D打印技术快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横突拉钩。新型横突拉钩组手术切口长度、置入单枚螺钉时间、透视次数、定位针或螺钉调整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手术切口疼痛VA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CAD结合3D打印技术研制新型横突拉钩,具有设计方便、研制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为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新型横突拉钩具有术中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对椎旁肌损伤小、方便椎弓根螺钉置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吴新宝  李明  陈伟  张奇  张英泽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203-1208
 目的 总结儿童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教训。方法 1998年 10月至 2011年 3 月, 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患儿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年龄 2~16岁, 平均 7.9岁;均为 Torode-Zieg郁 型, 其中骶髂关节前脱位 4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1例, 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14例, 合并骶丛损伤3例, 合并髂血管损伤 2例, 合并膈肌破裂、膈疝 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 14例。 15例行保守治疗, 9例行外 固定治疗, 4例行内固定治疗, 1例行内、外联合固定治疗, 1例行半骨盆离断术。结果 1例患儿因大量失血而在急诊手术中死亡;13例失访, 1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3个月~11年。根据 Cole等评分标准, 优 12例, 良 1例, 可2例, 差 1例;优良率为 81.25%。 1例患儿骨牵引后残留骶髂关节垂直移位, 遗留骨 盆倾斜, 双下肢不等长。 1例患儿因坐骨神经损伤而发生髋关节半脱位, 致严重跛行。 1例合并骶丛损伤 的患儿术后发生轻度跛行。结论 儿童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治疗不同于成人, 损伤控制对其更为重要, 下肢骨牵引仍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可获得良好预后。若牵引治疗对垂直移位复位不理想, 则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 合并神经损伤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应注意检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2月,对24例陈旧性骨盆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20~62岁,平均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3~64d,平均35d。经X线及CT诊断,按Tile分型:C型11例,B型13例。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5例,可4例,平均(84.4±11.5)分。结论:对陈旧性骨盆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准确进行术前评估,精确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合适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中骨盆骨折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救治措施. 方法 2013年4月20日至5月3日共收治23例地震伤所致骨盆骨折患者,男12例,女11例;年龄24 ~ 81岁,平均48.9岁.致伤原因:重物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5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7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4例,男性尿道损伤l例,胸部损伤5例,颅脑损伤2例,其他部位骨折16例.分析此23例患者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 结果 5例摔伤患者骨折均为A型,平均年龄为74.7岁.8例高处坠落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2例,B型3例,C型3例;平均年龄为36.4岁.10例重物压砸伤患者骨折Tile分型:A型3例,B型3例,C型4型;平均年龄为51.3岁.10例TileA型骨折患者均行保守治疗.6例Tile B型骨折患者中,3例行保守治疗,3例采用手术治疗:2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l例经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7例Tile 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4例经导航引导下行微创固定,1例经髂窝入路联合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例经髂窝入路联合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论 地震中骨盆骨折的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合并伤及治疗均有其自身特点,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特点结合医疗资源采取个体化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毛兆光  姜岳武  毛建华  童培建 《中国骨伤》2016,29(11):1058-1060
正患者,男,63岁,10年前因左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在我院行左侧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术后恢复满意,正常参加农村重体力劳动。近2年出现左髋疼痛、跛行,并进行性加重。左下肢短缩4 cm左右,左髋外展、外旋及屈曲功能均明显受限,肢端血管、神经功能均正常。右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