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出现角膜上皮病变及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LASIK术后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LASIK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制瓣;飞秒激光LASIK组,行飞秒激光治疗,采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种制瓣方法对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手术前后角膜知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LASIK组(7. 65±7. 4)d;飞秒激光组(2. 91±1. 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角膜知觉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下降(P0. 05),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后时间,飞秒LASIK组6个月;LASIK组术后12个月(P0. 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更快,对角膜知觉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飞秒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高度近视,并进行半飞秒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患者24例45只眼的临床资料,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6.59±5.3)岁。于术后1周、1、3和6个月随访,对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0.8,98%患者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9%的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升1行。9%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升1行,4%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术前提升2行,96%患者术后球镜度±0.5 DS以内,98%的患者术后柱镜度在±0.5 DC之内;术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患者均未发生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未出现异常角膜混浊反应。结论:半飞秒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手术矫正高度屈光不正,术后早期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稳定,未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及其他并发症、安全性、有效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目的:探讨FS200全个性化飞秒激光程序制作个性化角膜瓣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厚度范围及操作要点。方法:采用搭载个性化眼前节扫描诊断设备的FS200飞秒激光系统制作个性化角膜瓣162例321只眼,术中根据瞳孔中心及角膜白到白数值和散光轴向调整飞秒激光制瓣的区域及隧道位置和长度,A超测量角膜瓣厚度,观察总结术中及术后角膜瓣的并发症。结果:术后1 d,1周达到或超过最佳矫正视力分别占总数98.16%和100%;术后1 d,1周等效球镜度数在±0.50 D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沧州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3例(186眼)行飞秒激光SMILE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结果、眼内压、角膜上皮厚度、非球面参数Q值、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结果 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1.0比例随着时间增加而升高。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内压、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及顶点、2 mm环、6 mm环的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3、6个月的中央区、旁中央区、周边区角膜上皮厚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非球面参数Q值均高于术前,前表面曲率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3、6个月的4 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MI...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LASIK手术中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近视患者36例(71只眼),采用LASIK手术联合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的恢复。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36例(71只眼)患者术后视力达到1.0~1.2,占100.0%,无一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医护、医患、护患的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角膜前表面屈光力近视患者64例104只眼,根据ORB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前表面屈光力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对照组患者32例52只眼,角膜屈光力47 D。两组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和6个月角膜前表面屈光力、眼反应分析仪检测的角膜补偿眼压、Goldmann相关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以及超声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角膜厚度、ORA各测量值及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测量值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治疗单纯角膜前表面屈光力47 D但角膜后表面高度正常、角膜厚度正常的患者,其术后3个月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测量值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角膜生物力学与正常角膜前表面屈光力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散光中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65例13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3例66只眼,散光(-1.26±0.6)D,采用SMILE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者32例64只眼,散光(-1.34±0.7)D,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Wavefront guided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LASIK)。术后常规处理,术后1和7 d,1、3和6个月常规复查,记录裸眼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散光矫正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移位、角膜感染、严重的偏中心切削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散光(-1.26±0.62)D,术后6个月散光(-0.44±0.3)D,与术前散光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散光(-1.34±0.7)D,术后6个月散光(-0.42±0.3)D,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散光镜性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安全有效,在矫正散光中能取得与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一致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1.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行性圆锥角膜的早期临床表现。方法10只眼的进行性圆锥角膜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治疗,主要观察术中和术后第1、3、5天术眼反应,以及术后1、3个月视力、角膜情况、眼压、角膜地形图等情况。结果去除角膜上皮后,维生素B2可渗入角膜基质层,紫外线照射下呈黄绿色荧光,治疗后数小时消退。第3天时角膜上皮愈合,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个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轻度角膜基质层混浊,可持续至治疗后3个月。3只眼的角膜地形图平均屈光度数较治疗前增加约0.5D。1只角膜水肿比较重的眼,角膜厚度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角膜水肿和角膜轻度混浊现象存在于大多数治疗眼的早期观察中,提示该治疗早期,除了去除角膜上皮继发的组织反应外,可能还有光化学治疗本身对角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目的:分析飞秒激光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变化和角膜前高阶像差变化。方法: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高度近视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LASIK术,对照组接受传统术式,观察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或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鼻上、颞下、鼻下和角膜顶点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例在LASIK术中因机械刀故障致瓣相关并发症后采用全飞秒SMILE透镜自体移植联合PTK治疗的成功案例。患者,23岁,男性。近视患者左眼进行LASIK手术过程中,因机械刀故障导致制瓣异常、形成游离瓣,术后第2天不明原因下出现部分瓣组织丢失,在术后1个月形成角膜前基质局部混浊。主觉验光检查右眼:-3.25 DS/-0.50 DC×100°,左眼+2.50 DS/-1.25 DC×155°。患者右眼行常规SMILE手术,将取出的透镜保留。左眼先将游离瓣分离打开,用PTK激光切削角膜基质混浊区,然后将右眼取出的透镜植入放在基质床面上,整平后将游离瓣复位,戴隐形眼镜10 d后摘除。在术后2年随访中,左眼裸眼视力从处理前20/100(0.2)增加到术后20/22(0.9),术后主觉验光为-1.25 DC×165°,最佳矫正视力从处理前的20/25(0.8)改善至20/18(1.2)。中央角膜厚度从464μm增加到499μm。平均角膜曲率K值从术后1个月的45 D减少至术后2年的39.4 D。眼前节OCT显示植入的透镜保持透明,位置贴附良好,可看到明显的界线。全飞秒SMILE透镜自体移植联合PTK治疗LASIK术后瓣丢失并发症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5.
脑出血现已是危害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虽然术后血肿压迫解除,但病理生理变化,生物化学的改变和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仍继续存在,脑水肿、重度高颅压及顽固性中枢性高热等发生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近视眼LASIK术后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后经角膜瓣复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发生外伤性角膜瓣移位的战士行角膜瓣复位术,在手术显微镜下去除角膜瓣及瓣下基质床上增生的上皮组织,使角膜瓣展平,配戴软性亲水角膜接触镜,包扎术眼。于术后1d、3d、1周、1、3、6个月随访。结果 1周后8例角膜瓣平整透明,4例角膜仍有轻度皱褶印痕,于术后6个月角膜恢复平整,无上皮植入,视力恢复至0.8~1.2。5例术前存在角膜瓣下上皮植入者,其中1例术后1个月再次行角膜瓣复位术,刮除层间植入上皮,病情稳定;另4例给予激素眼液非手术治疗,植入上皮趋于静止,无发展趋势。该5例术后6个月复查视力达0.6。结论外伤后角膜瓣皱褶出现时间越久越明显,越难以复原。及时正确地治疗,可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干眼发病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38例76只眼,其中行SMILE术21例42只眼和行FS-LASIK术17例34只眼。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3及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65例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将收治的165例(330只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未行LASIK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LASIK手术的8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I)等干眼症的相关症状,比较上述症状指标.结果 与干眼症症状相符患者,对照组有24例(48只眼),所占比30.0%,观察组术后30 d,46例,所占比54.1%;术后60 d,37例,所占比43.5%;术后90d,19例,所占比22.4%;术后180 d,9例,所占比10.6%.结论 做好LASIK手术各个环节的工作,可预防和控制LASIK术后干眼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7岁,欲行激光近视矫正手术。10年前左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检查:Vod 0.15~3.50=1.0 os 0.1~5.50/-1.25×120=1.0,NVod J1 os J4。左眼11点角膜瘢痕约4 mm,上方虹膜萎缩,脱色素。瞳孔呈梨形向鼻上方移位,散瞳后见人工晶体位正,中央3 mm透明。因为瞳孔不规则等因素,术中激光跟踪较困难,调整照明光线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第1天,检查:Vod 1.2 os 1.2,NVod J1 os J5,Sirius显示激光切削位置稍偏颞下方。术后1周、1和3个月检查视力均为1.2,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在细胞水平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远期角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择1999年4月~2004年7月行LASIK手术的患者34例(68眼),年龄24·17±5·93岁(18~42岁),术前球镜-6·81±2·88D(-3·0~-16D),于术后39±3个月(6~73个月)时进行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LASIK术后远期68眼(100%)中央角膜微皱折、异常颗粒长期存在,且不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中央角膜可见低细胞区,其基质深度为44·01±10·67μm。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呈非瘢痕性愈合。中央角膜神经纤维能够达到形态学修复。结论LASIK术后远期角膜稳定性未见明显改变,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