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5年,全球有5800万人死亡,其中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肿瘤等)3500万(60%),随着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全球人口死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心源性猝死是导致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增加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发现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心脏性猝死定义当前对于心源性猝死(SCD,sudden cardiac death)  相似文献   

2.
动态心电图证实心源性猝死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源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表现的意外自然死亡.而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性猝死,我科用动态心电图记录到2例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全过程的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关系,探讨其对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及正常死亡组心肌切片标本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CD4与端粒酶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两者在各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及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1)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7.36%、30.08%;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73.58%、76.22%;在正常死亡组的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89.52%、92.31%,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PDCD4与端粒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中位数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2 776.32、11 889.65,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组分别为1 073.52、7 254.91,正常死亡组分别为987.48、6 908.27,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组的PDCD4与端粒酶的积分光密度的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D4与端粒酶在冠心病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肌组织中阳性检出率较低,中位数呈过表达,而在冠心病非心源性猝死及正常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中检出率均较高,表示PDCD4与端粒酶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损伤中的关键标志物,对临床诊疗冠心病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源性猝死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在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42‰,每年死亡总人数超过50万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明显降低因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然而,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慢性肾病患者,特别是需要透析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心源性猝死风险。然而,对于肾功能和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此外,新开发的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和新型过滤标记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肾功能的认识。方法:我们研究了13 070例慢性肾病患者基线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清除联合或不联合血清胱抑素C清除)、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性,使用Cox回归模型校正潜在混杂因素。结果:低肾小球滤过率与心源性猝死风险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心源性猝死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5—20%。新近研究显示,心源性猝死的触发机制是通过生理节奏的变异而发生的。这一生理节奏变异的峰值不是发生于一天中的任何时候,而是睡醒后的最初几小时内。心源性猝死,指既往显然健康的人,在临床症状发作开始后一小时内死亡,同时除外非心脏性疾病引起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心源性猝死(SCD)定义为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 在出现症状后1 h内或无症状24 h内突然发生意外死亡, 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突变所致。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老年人心源性猝死是老年心脏疾病最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猝死占整个猝死病例的80%以上, 多数的老年猝死患者由于心源性猝死引起。临床对心源性猝死的检测手段主要是对家族史、个人史进行筛查, 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心电图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但存在针对性不强、检出率低、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局限等缺点。心源性猝死也具有遗传易感性, 遗传因素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综述不同心血管疾病基础上猝死与遗传因素间的相关性, 包括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心源性猝死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时的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是引起心血管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心力衰竭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和分类,心源性猝死的易患因素,各种防治措施(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保钾利尿剂、地高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作用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体内除颤器等)对心源性猝死发病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是多种疾病进展的最终结果,是组织结构、功能代谢以及遗传因素的协同促成的结果。虽然流行病学调查认为年龄、既往心肌梗死,低左心射血分数为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得到较广泛认同,但在大量心源性猝死事件观察中显示出强烈的遗传倾向。以遗传倾向作为风险评估的认识形成显然有助于对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及预防。现着重从流行病学、遗传学及"等位基因结构"疾病研究进展方面详细探讨有潜在高心源性猝死风险的心血管疾病的电生理及解剖结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老年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患者医院外最常见的死亡形式,也是老年人最严重的内科急症。在冠心病死亡中,60%以上是突然发生的。因此正确识别和治疗高危的老年病人是当今心血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猝死的病因、心源性猝死的特点及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可以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引起心功能不全、血栓形成及卒中等,显著增加患者死亡率。房颤还可以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祥云县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省祥云县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特征。方法 对祥云县2004年以前上报的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和同发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疑似病例搜索调查,将资料核实整理、讨论归类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到14例云南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病例,3例同发病例,4例野生菌中毒死亡病例和4例未定论病例。不明原因猝死病例村庄、家庭聚集性明显(P〈0.01),时间分布在7、8月份,发病年龄为10—50岁,性别及民族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中野生菌中毒死亡的流行特征与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极为相似。结论 祥云县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人群选择性、村庄聚集和家庭聚集的流行特点,提示危险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存在,猝死病例间具有同源暴露史。  相似文献   

13.
Brugada综合征和心源性猝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这种疾病好发于“正常”的年轻人,且常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有时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此,Brugada综合征受到了心血管专家,特别是心血管电生理工作者和临床心律失常治疗专家的应有的重视。本文对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作一综述。1.问题的提出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发生而出乎意外的突然死亡。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美国每年有30万人以上发生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4.
心源性猝死(简称SCD)即循环呼吸骤停,是指平素看来健康的人,或有明确心脏病但临床没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火常、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合并症的患者突然发生心脏停跳,呼吸停止,随即意识丧失等临床死亡表现者。心源性猝死最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在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之时。在医院内急性心肌梗塞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病因。在医院外猝死病例中,有65~74%病理发现有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临床上积极研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迅速增多.室性心律失常(VA)的减少或消除常作为试验终点.然部份VA患者虽无症状但心源性猝死(SCD)增加,因而,对于这些患者的临床试验终点应取预防心源性猝死为宜.一、VA患者群体心源性猝死是20~64岁美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Holter监测示:心源性猝死前约80%患者有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扑动,后转为致死性心室颤动,另20%患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导致缓慢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临床和流行病调查表明,心源性猝死的二个主要易患因素为  相似文献   

16.
正一项最新荟萃分析表明,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及肾脏事件风险均显著增加,其中心力衰竭风险的增加远远超过了大家一致公认的并发症卒中。该研究9月6日在线发表于BMJ。研究者英国牛津大学的Ayodele Odutayo及其同事对104项队列研究中的968万受试者(其中,AF患者587 867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AF可使慢性肾脏疾病、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可遗传的性状,本研究将探索心肌细胞钙释放通道RyR2具有潜在功能的基因变异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入选就诊于阜外医院的冠心病或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匹配年龄性别相近的对照。门诊和电话随访患者死亡和猝死终点。候选基因分析RYR2的2个基因变异rs41315858(G1885E)、rs3766871(G1886S),连接酶反应技术和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Cox回归模型和生存分析方法对2个候选基因变异进行关联研究。结果共入选1244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032例对照,其中676例(54.3%)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基因分析显示rs3766871 A等位基因携带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相关(OR=1.66,95%CI:1.21-2.26,P=0.002)。中位随访32个月,校正年龄、性别和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后,rs3766871A等位基因携带者心源性死亡(HR=1.53,95%CI:1.11-2.12,P=0.01)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HR=1.92,95%CI:1.25-2.94,P=0.003)。结论 RYR2上的基因变异rs3766871 A等位基因携带不仅增加慢性力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且是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学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CD)亦被称为心脏猝死或心脏卒中,系指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突然和意外的死亡。所谓“突然”是指死亡发生在24小时内。并可将其分为“很急”和“急性”两类。前者指死亡发生在1小时内,后者则指死亡发生于1~24小时内。少数病人死亡发生在几秒钟内,称为“即刻死亡”。但亦有将猝死的时间限制于30秒、1小时、6小时或12小时内世界卫生组织则规定为起病后6小时内的死亡。心源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在美国每年约有30~4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死亡。其中约10万人死于65岁前。而且在心脏抑制后存活的病人中,有再发心室颤动的倾向,其死亡率在发作后的下一年为26%,在第2年为36%。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病猝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和过程。对在住院期间患者的主要病因予以记录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饮酒、抽烟和情绪激动用力等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应详细的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预防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猝死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病死率的20%.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本文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比50例非心肌梗塞冠心病Q-Tc间期显著延长,且AMI的Q-Tc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