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中,36例(31.5%)发生肺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术前Hunt-Hess分级4~5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术后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为325 ml、术后当天血红蛋白水平为106 g/L是术后肺炎的最佳判别界值。结论 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病情重、术中出血量大的病人,术后发生肺炎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夹闭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7例颅内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07例中,预后良好65例;预后不良4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量≥48.58 ml、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Ⅴ级、术中血管区域的操作时间≥45.80 min及术后未行康复治疗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病人,血肿量大、术前Hunt-Hess分级高,术中尽量缩短血管区域操作时间、术后进行合理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栓塞术的30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动脉瘤情况(大小、形态、位置、数量)、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等资料,随访至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224例(73.7%),预后不良80例(26.3%)。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在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数量、位置和直径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1.301)、术前Hunt-Hess分级(■=1.328)、Fisher分级(■=1.868)、AR值(■=1.910)、合并并发症(■=2.083)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机、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AR值、合并并发症是介入术预后的危险因素,针对有手术指征的动脉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夹闭术治疗的10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少1年,按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中,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8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高、动脉瘤直径≥7 mm、子囊及A1段发育不全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很多,临床应密切监测并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对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手术年限、术前HUNT-HESS分级、手术时机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患者预后(GOS)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年限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极显著相关(P<0.01),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术前患者的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与患者预后有关,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冶的147例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年龄也成为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性别、术前CT提示有无脑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和大小、是否多发动脉瘤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对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手术预后越差;年龄越大手术预后也越差。明确影响破裂动脉瘤手术预后的因素,有助于把握手术适应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动脉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刘文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7):468-470475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共83个动脉瘤,其中完全夹闭63个(75.90%)。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50例(62.50%,50/80;GOS评分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近期疗效较好,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及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90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术中发生再次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90例中,预后良好69例,预后不良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直径≥7 mm、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中应用临时阻断夹、破裂位于瘤颈部、合并脑水肿及术后未腰大池引流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应及早处理,以便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治疗组10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61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个人史、动脉瘤特征、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均预后良好(均P> 0.05),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是开颅夹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动脉瘤、脑梗死及肺部感染是血管内介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年龄与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相关性较小(P>0.05)。结论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接受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均预后良好,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血管内介入,但两种治疗方式均预后良好。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与开颅夹闭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后循环动脉瘤、脑梗塞、肺部感染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间的35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完整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实施治疗方案分手术、介入、手术加介入三组.术前患者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动脉瘤数量、部位、侧别、大小、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术后评估则以出院时GOS术后评分为准.单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治疗效果与术前各因素、治疗方案的关系.结果 按GOS术后评分良好(4~5分)24例,差(1~2)11例.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统计学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P<0.30,参考相关文献).而多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 分级和Fisher分级有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是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所致瘤内相关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其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显微夹闭术治疗的55例(55个)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经验。术后24~48 h头颅CT检查临时阻断区有无新发梗死灶作为判断与临时阻断技术相关联的并发症。结果载瘤动脉临时阻断以近端阻断为主,共48例;近、远端同时阻断共7例。术中载瘤动脉阻断时间2~20 min,平均(6.1±2.3)min。持续阻断共43例,间接阻断12例,间接阻断次数2~3次,间隔3~5 min。术后7例出现新发梗死灶,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造成动脉瘤内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早期继发性梗死灶与临时阻断技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动脉瘤破裂后72h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67例早期行手术夹闭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Graeb评分、症状性血管痉挛、吸烟、肺部感染共6个指标是影响前交通动脉夹闭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早期干预这些因素,能提高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可能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Hunt-Hess分级和早期腰池持续置管引流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早期选择腰大池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预防急性脑积水发生,该方法可避免脑室穿刺,起到治疗急性脑积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中枢性尿崩症(CD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8年1月显微夹闭术治疗的15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后并发CDI的危险因素。结果 154例中,术后并发CDI 13例(8.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动脉瘤破裂是术后并发CD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42;95% CI 1.035~236.447;P=0.047]。结论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中,如果发生动脉瘤破裂,临床应注意防治CD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定位外侧裂开放位置及入路角度,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岁。术前均行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将蝶骨嵴向颅中窝转折处作为骨性标记,参照该骨性标记确定动脉瘤位置,确定开放外侧裂位置及入路方向,进行分离外侧裂夹闭动脉瘤。结果 23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在开放外侧裂长度1.5~2.0 cm,以45度方向,分离外侧裂深度大约1.5 cm处顺利暴露动脉瘤、M1分叉部及M1末端,均被顺利夹闭,术后有复查头颅CTA,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GOS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应用3D-CTA和颅骨三维重建技术,精确定位外侧裂开放位置及入路的角度,可以小范围开放外侧裂夹闭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LGI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在复合手术室行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的32例LGIAs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共32个LGIAs,其中大型动脉瘤(直径15~25 mm)22例,巨大型动脉瘤(直径≥25 mm)10例。32例中,23例球囊放置在颈内动脉近心端,9例放置在动脉瘤颈部;11例因术中造影示动脉瘤颈残留而调整动脉瘤夹位置,2例术中造影示载瘤动脉狭窄而调整动脉瘤夹位置,8例扩张球囊后动脉瘤并没有很好的解除压力而反向抽吸血流后成功夹闭;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或近完全闭塞率是100%。5例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量在400 ml以下,没有发生很严重的出血。术后13例出现短期神经功能障碍,6例表现出长期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GOS评分4~5分14例,1~3分18例。2例失访,2例死亡,剩余28例随访3~25个月(中位数12.5个月),影像随访显示动脉瘤完全和近完全闭塞27例(96.4%),1例复发;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23例,3~5分5例。结论 球囊辅助夹闭术治疗LGIAs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成功夹闭率高,病死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