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以及这三者之间的明确关系被认为是各种健康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也是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核心部分;近年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已被视为跨越各种健康行为的行为干预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十分广泛,但仍需找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促进患者行为改变方面的有力证据;本文综述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理论背景、理论框架和国内外应用现状,以期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我国女大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健康行为相关理论的应用,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分析大学生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在HPV疫苗行为学中应用的前景,从而进一步探索我国女大学生接种HPV疫苗的行为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3.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爱滋病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方面越来越显示其卓有成效的效果.本文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行为干预计划的制定、行为干预的实施和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重点探索如何在出入境人员中实现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爱滋病行为干预.目的 是为了在检验检疫系统内规范行为干预的方针、策略和评价体系.共同担负起完成我国(1998-2010)中长期抑制爱滋病的传播和流行的宏伟目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爱滋病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方面越来越显示其卓有成效的效果.本文对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行为干预计划的制定、行为干预的实施和行为干预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重点探索如何在出入境人员中实现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爱滋病行为干预.目的是为了在检验检疫系统内规范行为干预的方针、策略和评价体系.共同担负起完成我国(1998-2010)中长期抑制爱滋病的传播和流行的宏伟目标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构建了行为决策的评估理论,揭示人类行为发生、发展和改变的规律,为开展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本理论认为,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个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对内、外部刺激进行评估后所做出的主动反应。个体以基因遗传、自我图式、群体规范和直觉为参照系,对内、外部刺激的重要性、安全性威胁和获益性,以及个体所拥有的行为资源进行感觉性评估和社会性评估,用以做出生理性反应和社会性行为决策,并通过感受器、中枢神经和效应器,形成“刺激-评估-行为决策-行为”循环。开展行为干预时,应通过与个体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其发现和确认刺激的重要性、安全性、获益性及其拥有的行为资源。  相似文献   

6.
结构方程模型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涉及到的行为问题中潜在变量之间及潜在变量与显在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方法按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对武汉市建筑工地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评估,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信念、行为的关系。结果行为效益认知、严重性认知、人口特征、易感性认知和行为障碍认知对行为影响的总体效应分别为-0.28,0.26,0.23,-0.05和-0.01。研究对象严重性认知与行为效益认知呈正相关(r=0.8),严重性认知与行为障碍认知之间、行为效益认知与行为障碍认知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和-0.54。结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健康行为改变理论中涉及的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知识-信念-行为(KAP)理论的护理干预策略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我院艾滋病患者79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KAP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AHSMSR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遵医性、AHSMS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37/40)较对照组71.79%(28/39)高(P<0.05).结论:KAP理论的护理干预策略能提高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及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相关行为的协同学原理与发展动力学机制。方法 综合应用典型分析、比较分析等理论研究方法,以川西北高原藏区包虫病防治行为与“石渠模式”为例,应用协同学原理探究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结果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符合协同学原理,心理认知、人际-群体环境以及人群-社会环境是行为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其内部多个变量/要素间不断竞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并在不断协同中形成多个慢变量(认知态度、动机构成、自我效能;社会网络、群体舆论;政策支持、环境支持、试点/示范区、健康促进行动等)和序参量(个体行为信念、行为社会网络-群体舆论、行为社会舆论),这些慢变量/序参量反过来支配行为在个体、人际、人群三个水平上发展变化。提出获取和分析不同水平上的慢变量和序参量定性诊断行为发展状况和实施行为干预的思路和策略。以家犬栓养等包虫病预防行为在人群中发展变化和“石渠模式”形成过程初步检验了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以疾病预防行为等代表的健康相关行为发展协同动力学机制及其诊断与干预策略,为复杂行为解释和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为“石渠模式”以及多措并举的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大学生性防护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获取大学生样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行为态度、主观规范、高危行为频率、自我效能、性传播疾病知识水平对大学生性防护行为意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结果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的问卷信效度良好(Cronbachα=0.820,KMO值为0.847,Bartlett球形检验,χ2=6 811.308,P<0.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高危行为频率、自我效能、性传播疾病知识水平对其性防护行为意向产生直接影响,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072、0.128、0.204、0.202、0.265(均P<0.05),高危行为频率作为中介变量,在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性传播疾病知识水平与大学生性防护行为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0.037、0.074、0.034(均P<0.05)。结论 计划行为理论对大学生性防护行为意向具有良好的解释力。高校性健康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帮助其掌握性传播疾病知识和技能,加强性防护...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生肥胖与各种慢性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压力~([1-3])。肥胖干预研究涉及面广,其中心理学理论占重要地位,包括社会认知、健康信念、计划行为等~([4-5])。与其他理论比较,社会认知理论着重突出周围环境的重要性,强调依靠他人的引导、启发、鼓励等改善自己日常的健康行为。同伴教育是该理论实施的首要途径,主要指在一定范围的人群中,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健康理念,运用朋辈力量传递健康知识,最终实现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理论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82例GDM孕妇随机分成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运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孕妇知识掌握率及孕妇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知识-态度-行为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是膳食营养教育中常用的一种理论模型,现就国内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综述。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欠缺,营养态度积极乐观;食物摄入不足、食物摄入过量、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比例不合理、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等行为广泛存在于中小学生中。  相似文献   

13.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是理性行为理论的继承。计划行为理论包含的5要素是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是许多研究的良好理论基础,在国外应用广泛,而在国内的研究相对很少,尤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国内开展得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将计划行为理论具体应用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24 h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及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为24 h活动干预促进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3年2—5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从浙江省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和丽水市5个地市选取10所小学的四至六年级1 117名留守儿童进行24 h活动和情绪行为问卷调查,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留守儿童24 h活动指南达标情况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24 h活动行为中睡眠时长达标所占比例最高(52.19%),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达标占比最低(17.73%),MVPA、屏幕时间、睡眠时长3项活动均达标的比例为7.4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指南的达标数量与留守儿童情绪行为呈剂量-效应关系,即达标数量越多,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风险越低(困难因子:β=-0.56,95%CI=-1.23~-0.19;长处因子:β=0.50,95%CI=-0.48~1.22;P值均<0.01)。与未达标的留守儿童相比,屏幕时间(β=-0.23,95%CI=-2.18~-0.14)和睡眠时长(β=-0.13,95%CI=-1.66~-0.11)独立达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南阳市2个社区116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对照组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跌倒、褥疮、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社区帕金森患者运用IKAP理论进行健康教育,能减少并发症,延缓PD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行为改变理论以个体行为理论为主,如"知信行"理论模式、计划行为理论等,均从个体角度出发,来解释和促进行为改变。然而一些学者在工作中发现针对个体的干预,行为的长期持续改变效果有限,于是产生了群体健康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健康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牙周病患者身心健康的维护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心理社会角度构建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健康行为的预测和干预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健康信念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和行动控制理论等4种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预测及干预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网络成瘾行为研究的最新文献,对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概念及分类、网络成瘾的行为机制、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目前对网络成瘾行为的定义尚存在争议,还无法确定过度使用互联网这一行为是一种新的瘾症,还是其他心理疾病的一种表征.在网络成瘾行为机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网络成瘾行为的内在机制,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解释模型,包括:ACE模型、Grohol阶段模型和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目前研究主要把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四川省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后的相关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纵向研究的2015—2017年四川省资中县1 917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采用Amos 24.0以健康信念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分析健康信念模式各维度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6.1±1.4岁,周日、周末以及一般情况下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 h的研究对象分别占33.9%、46.4%和33.6%。感知到障碍、行动线索和自我效能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187(0.123,0.250)、-0.113(-0.131,-0.011)和-0.162(-0.242,-0.102);行动线索、感知到严重性和感知到益处对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045(0.004,0.085)、-0.043(-0.070,-0.026)和-0.028(-0.048,-0.014),P均<0.05。结论资中县农村青少年上网行为的最大影响因素为感知到障碍,其次是自我效能和行动线索;此外,自我效能还能充当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佛山市城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坤涛  刘智  赵航  梁筱健 《中国校医》2006,20(5):496-498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是指青少年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出的一类行为,这类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据分析,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7类:①非故意伤害行为,②故意伤害行为,③物质成瘾行为。④上网成瘾,⑤不健康性行为,⑥盲目减肥行为,⑦缺乏体育锻炼的行为。卫生部根据我国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计划于2004-2010年建立广东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以了解10-24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教育部门制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我们按照“广东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方案”,对佛山市城区15所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现将易导致意外伤害危险行为的8项调查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