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单侧空间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空间认知障碍,其主要特征为对损伤半球对侧空间刺激不能注意、恰当反应或主动朝向~([1])。临床中,USN最多见于右侧大脑半球(本文仅就此类USN展开讨论),尤其是后顶叶皮质(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PPC)或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TPJ)损伤后,表现为对来自左  相似文献   

2.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行为认知障碍之一,以右侧大脑半球病变常见,预示着功能恢复的不良结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尚未有标准化治疗USN的方法,临床常采用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康复训练、棱镜适应、虚拟现实等进行治疗。随着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发展,其作为一种无创、无痛、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USN的治疗中。本文对国内外有关rTMS治疗USN的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USN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视觉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视觉空间忽略的患者进行治疗,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治疗前后忽略的变化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14例脑血管意外后伴视觉空间忽略两周后无自然恢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例,治疗组采用rTMS进行治疗,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0%,频率0.5Hz,刺激位点位于患者健侧大脑的顶叶后部(EEG10-20标准的P3点)。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并连续观察治疗两周后忽略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rTMS对左侧大脑的顶叶后部进行连续刺激两周后,患者的忽略明显改善。其中线段划消及直线二等分测试均表现为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使用rTMS后,患者的视觉空间忽略明显改善。经颅磁刺激治疗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法,对视觉空间忽略有效。本结果支持注意网络的半球竞争理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rTMS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随机对照试验,搜索时限从建库至2016年7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和GRADE profiler 3.6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353例受试者。按照治疗组刺激频率分为低频rTMS组、高频rTMS组和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c TBS)组分别进行分析。共考察3个结局指标:二等分线段试验(LBT)、星形删除试验(SCT)、Albert线段划消试验(A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rTMS治疗的患者,在3项结局指标上均有较好表现,不同刺激频率均显示较好疗效(低频rTMS:SMD=-1.21,95%CI-2.17~-0.25。高频rTMS:SMD=-2.56,95%CI-3.54~-1.58。c TBS:SMD=-2.51,95%CI-3.66~-1.36)。结论 rTMS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D)患者较一般人群具有更高的痴呆和抑郁症累积风险。本研究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CCT)对PD患者认知和情绪障碍的影响。受试者为22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的PD患者。所有受试者皆进行25分钟CCT和主动经颅磁刺激(a-tDCS)或假经颅磁刺激(s-tDCS)。将阳极置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上施加刺激,每周五次,持续两周。所有受试者在基线,最后一次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时进行临床,神经心理学和行为评估。CCT由BRAINHQ完成,包括一共5次,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的60例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tDCS刺激,每周5次,每次20min,共4周;对照组参照观察组,但仅在初始和最后30s内施加电流,余同观察组。采用数字广度测试(DST)和字母删除试验分别对患者注意广度和持久度进行评估,采用符号数字模式测试(SDMT)对患者注意转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评估2组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和波幅均增加(均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观察组MoCA、MBI、SDMT、DST评分、字母正确删除数、P300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 DCS由于其不良反应小、刺激面积大、操作简单,在失语症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t DCS由放置于颅骨外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构成,以微弱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  相似文献   

9.
正本研究评估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MS患者疼痛、疲劳和抑郁症状的影响。这项双盲、假对照、随机研究将患有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的中度残疾妇女纳入被试,患者被随机分为接受主动或假tDCS刺激。每组每天提供5次,每次20分钟。实验组接受2 mA的tDCS,施加于M1上。基础和随访评估包括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贝克抑郁量表。经过5天的治疗后,主动tDCS组的患者膝关节伸肌疲劳性降低(P=0.038),疲劳感减少(fss,p=0.026),疼痛减轻(vas,p=0.025)。从第一天到第五天,抑郁评分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对复发性缓解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进行了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5天,改善了疲劳、疼痛和疲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USN)的临床疗效并调查r TMS疗效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后US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给予额外的r TMS治疗,治疗强度为运动阈值的95%,频率10Hz,刺激点位于患侧右顶叶皮质区域(EEG 10-20标准的P4点),每次治疗10min,2次/d,连续治疗10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行为学表现和静息态f MRI改变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r TMS治疗后试验组USN症状明显改善(线段划销实验,P=0.038);图形删除测试,P=0.034;凯瑟琳-波哥量表,P0.05);高频r TMS治疗可增强患侧脑区颞上回、额中回、顶上小叶、楔前叶及小脑前叶兴奋性,增强患侧半球的竞争抑制作用。结论:高频r TM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USN症状,并且可以使功能脑网络发生可塑性改变,平衡左右大脑半球兴奋性。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  相似文献   

12.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USN)及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梗死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tDCS组各1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tDCS组增加tDCS治疗,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LBT)、Albert线段划消试验(AT)、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和MMSE量表评定患者功能。结果:治疗后, 2组LBT和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tDCS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2组的FMA、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 (均P<0.001),且tDCS组的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均P<0.01);tDCS组和常规组的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DCS可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单侧空间忽视症状,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性大脑皮层刺激方法。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和发展,着重综述其机制。目前观点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影响皮质兴奋/抑制平衡、改变局部脑血流、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联系等途径发挥调节脑功能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要取得理想的刺激效果,仍有待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即刺激参数的选择及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任务执行的时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除传统的脑卒中康复方法外,无创性脑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归纳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tDCS治疗脑卒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孕期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心理疾病,孕期抑郁治疗不当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无创、安全、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案对改善育龄妇女及胎儿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式来改善孕期抑郁,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适宜的刺激参数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TMS和tDCS两种主要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神经调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孕期抑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孕期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既往对健康成人的研究表明,在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进行一次20min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可以提高执行功能测试的表现。本研究旨在确定t DCS是否能够在认知和运动功能轻度至中度损伤的老年人中引起双重任务表现,认知和活动性的持久改善。参与者年龄在65岁或以上,表现出缓慢的步态和执行功能障碍。参与者随机接受t DCS或假干预,阳极置于背外侧前额叶皮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世界上有0.468亿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预计2030年将增加到0.747亿人,2050年将增加到1.315亿人,此外,80岁及更老的人群在同时期将从14%增长到19%(0.392亿)~[1-2]。AD最严重的损害是由神经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进行性的记忆缺失,知觉减退,判断力和运动能力减弱。AD给患者及其家庭带  相似文献   

19.
正据报道有20%~81%的患者卒中后会出现口咽部吞咽困难,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被发现能增强大脑的可塑性,这项研究检验了该干预方法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影响。受试者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在入院筛查中表现出吞咽困难。在参与筛选的受试者中,有60名患者被确诊,并连续4天随机接受20分钟有效的tDCS或无效的tDCS治疗作用于运动皮层吞咽网络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康复》2020,(3):120-120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疼痛的一种很有前途的辅助治疗方法。尽管缺乏数据,但使用tDCS的禁忌症通常包括体内存在起搏器。这项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tDCS对起搏器功能的影响。7名植有非依赖性双极起搏器且主诉主观记忆受损的受试者接受tDCS治疗。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