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检出率在不断提高,动脉瘤一旦破裂危及患者生命。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因素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形状、有无子囊等,通过研究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因素可以有效的评估其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参数与其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以筛选出关键的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颅内动脉瘤病例,共52枚侧壁动脉瘤,其中36枚破裂动脉瘤,16枚未破裂动脉瘤。采用三维头颅CTA获得动脉瘤三维影像,测定动脉瘤大小及纵横比等二维形态参数及动脉瘤入射夹角等三维形态参数。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破裂动脉瘤组与未破裂动脉瘤组相比,入射夹角、动脉瘤长径和瘤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破裂组动脉瘤的入射夹角明显大于未破裂组。同样,破裂组动脉瘤较未破裂组具有更长的瘤长径和瘤高。Pearson相关分析示动脉瘤入射夹角与动脉瘤破裂风险最为相关。结论动脉瘤入射夹角与动脉瘤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的重要评估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4.
<正>颅内镜像动脉瘤是位于双侧载瘤动脉相同或相似的位置、成双或成对的动脉瘤,属于多发动脉瘤的特殊类型,发病率在8‰~12‰,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其次为海绵窦段以外的颈内动脉,再次为后交通动脉及其他动脉[1-3]。镜像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先天性遗传因素(如马凡氏综合征、Ⅶ因子缺乏等)、体重指数减少、形态学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但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IAR)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它可以发生在动脉瘤颈妥善夹闭前的任何阶段。除动脉瘤本身的因素外,大多数IAR是因为外科手术操作造成的,不论是在脑退缩、解剖或夹闭时,少见的原因是在手术准备期和开颅时,处理不当将有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危险,正确认识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原因,重视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1989年1月至1995年1月的6年间,我院共收治颅内动脉瘤46例,其中8例在住院期间或术中因破裂出血等原因死亡(见跗表)。由于死因不同,诊治过程中尚存在经验不足,处理不当,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其应早期诊断尽快治疗,防止再出血,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方法通过用兔建立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的动物模型,探讨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机理,并结合临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DSA造影影像分析及GDC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时所见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用创伤与显微外科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假性动脉瘤,其形成过程分为动脉瘤破裂出血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四个阶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行DSA血管造影时可见其影像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双腔与瘤囊顶鼓出小泡等表现,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见(1)GDC只能进入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并将其栓塞,完全不进入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透视下见未充填GDC的瘤腔内有造影剂滞留,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2)GDC完全填塞靠近载瘤动脉的瘤腔,部分填塞远离载瘤动脉的瘤腔,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消失,随访造影动脉瘤消失;(3)GDC将靠近与远离载瘤动脉的两个瘤腔完全填塞,栓塞后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随访造影见动脉瘤消失。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可以形成假性动脉瘤,对伴有假性动脉瘤的颅内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从 1990年开始对 8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选择了急性期手术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男性 4 7例 ,女性 37例。年龄从 31岁到 68岁 ,平均 4 3 2岁。其中二次出血 15例 ,三次出血 4例 ,高血压病史 11例。2 .临床表现 :术前按Hunt分级 :Ⅰ级 2 5例、Ⅱ级 38例、Ⅲ级 12例、Ⅳ级 5例、Ⅴ级 4例。 70例有脑膜刺激症状 ,患侧动眼神经损伤 12例 ,视神经损伤 5例 ,伴有不同程度瘫痪 2 3例 ,颅内压增高 63例。3.X线情况 :所有病例经股动脉穿刺DSA全脑血管检查 ,其中 8例进一步患侧颈内动脉造影。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 39…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 AH)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30天病死率达50%~60%,约有不到60%的幸存者恢复到功能独立[1-2]。一般认为动脉瘤瘤体长径5 mm为小型动脉瘤,5~10 mm为中型动脉瘤,11~25 mm为大型动脉瘤,25 mm为巨大型动脉瘤[3],本文借鉴此标准。有些学者认为瘤径7 mm属小型动脉瘤[4],个别学者认为10 mm为小型动脉瘤[5]。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颅内小型未破裂动脉瘤被检出[6],其超微结构得以展现。多数学者认为小型动脉瘤的破裂风险相对较低,然而也有报道称临床发现相当一部分破裂的动脉瘤为小型动脉瘤[7-9]。未破裂动脉瘤尤其是中小型动脉瘤的自然史至今仍未明确。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糖尿病和前循环动脉瘤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0例颅内动脉瘤(IA)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来进一步判断糖尿病和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在单变量分析中,高血压(P=0.001),IAs家族史(P=0.007),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P=0.039),形态不规则(P=0.001),大小≥8 mm(P=0.006),糖尿病(P=0.005)可能存在统计学差异。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糖尿病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OR=1.68,95%CI:1.160~2.470,P=0.025)。结论 糖尿病可能会增加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和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相关血管病变、糖尿病相关基因(SLC2A9、TOX)的突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7月夹闭术治疗的296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例中,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59例,未破裂237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6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手术器械不佳及手术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血管弹性差及瘤体粘连是术中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Hunt-Hess分级高、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分离动脉瘤颈操作不细致、动脉瘤瘤体粘连为颅内动脉瘤病人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37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动脉瘤破裂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破裂组(n=343)和未破裂组(n=3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脉瘤相关特征资料进行搜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然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经χ2分析及t检验示年龄、吸烟、饮酒、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部位等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青年(OR=1.437,95%CI=0.542~3.813)、老年(OR=1.083,95%CI=0.619~1.895)、中等动脉瘤(OR=1.764,95%CI=0.611~5.096)、前交通动脉瘤(OR=2.839,95%CI=1.238~6.509)、后交通动脉瘤(OR=1.102,95%CI=0.624~1.944)、高血压(OR=1.04895%CI=0.585~1.877)、饮酒史(OR=1.286,95%CI=0.503~3.290)。结论青年、老年、高血压、饮酒史、中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颅内囊状动脉瘤67例,其中破裂者32例,未破裂者35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破裂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4例(12.5%,4/32),未破裂组16例(45.7%,16/35)。破裂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未破裂组(P<0.01)。纠正潜在的混杂干扰后(or值: 0.30,95%可信空间:0.12~="" 0.64)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也与高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有关。结论 本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临床资料,8例术前确诊,5例术中确诊,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结果13例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根据GOS标准评定,9例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短期内可以在动脉瘤周围血肿内形成假性动脉瘤,此类患者尽早手术是必要的,术中要谨慎处理动脉瘤周围血肿,避免动脉瘤术中破裂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AN)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自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血管内治疗的206例AN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治疗时机和Fisher分级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治疗时机、Fisher分级是影响AN破裂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 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CVS)等并发症、有效的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的积血是提高预后优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收治的47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多发性动脉瘤、既往患病史、吸烟、饮酒、形态学特征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单发动脉瘤以及既不吸烟也不饮酒人群常见于女性(OR=2.16,95%CI:1.40,3.34)、多发性动脉瘤(OR=2.18,95%CI:1.34,3.56)以及既往既吸烟又饮酒(OR=5.01,95%CI:1.96,12.83)人群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分析: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动脉瘤高度/横径、最大瘤颈、最小瘤颈、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存在子囊或分叶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各类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破裂组(150例)和未破裂组(34例)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发症状多为头痛(82.0%)、头晕(81.3%),多见于40~60岁,男∶女为1∶1.2。以ACA最常见,AComA其次,ICA最低。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0.010)、吸烟(P=0.032)、嗜酒(P=0.038)、糖尿病(P=0.022)、瘤直径的大小(P=0.040)与颅内动脉瘤破裂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是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好发于40~60岁,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为主。年龄、糖尿病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可增加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相反,糖尿病能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破裂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收治的474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性别、年龄、多发性动脉瘤、既往患病史、吸烟、饮酒、形态学特征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单发动脉瘤以及既不吸烟也不饮酒人群常见于女性(OR=2.16,95%CI:1.40,3.34)、多发性动脉瘤(OR=2.18,95%CI:1.34,3.56)以及既往既吸烟又饮酒(OR=5.01,95%CI:1.96,12.83)人群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动脉瘤形态学特征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分析:动脉瘤高度、动脉瘤横径、动脉瘤高度/横径、最大瘤颈、最小瘤颈、最小瘤颈/载瘤动脉直径、动脉瘤角度、存在子囊或分叶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 综合各类可能影响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