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辽宁省沈阳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利用情况,为促进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自沈阳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抽取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COPD住院患者2 400例,获得COPD急性加重患者信息1 630例,提取COPD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利用信息。结果 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971例,女性患者659例,年龄(73.6±11.5)岁;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占59.88%(2 724/4 549),使用例次最多的为368例次(头孢哌酮/舒巴坦),药物利用指数最大值为1.70(罗红霉素),最小值为0.70(头孢噻肟);药物利用指数接近于1的抗菌药物有依替米星(0.95)、头孢克肟(0.98)、头孢米诺(1.03)、头孢曲松(1.04)、头孢地嗪(1.06)。结论沈阳地区COPD急性加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利用情况较好,但尚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白三烯B4(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患者106例,分为COPD稳定期组62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43例;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各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d)。结果 3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LTB4、B型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LTB4、B型脑钠肽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FEV%pred值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胆碱酯酶与FEV%pred值呈负相关(P0.01)。血清LTB4、B型脑钠肽、胆碱酯酶联合检测诊断COPD的诊断灵敏度为93.73%、特异性为95.28%、准确度为94.61%、阳性预测值为95.65%、阴性预测值为91.4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COPD患者中血清LTB4、B型脑钠肽高表达,胆碱酯酶低表达,与肺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气肿、主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电解质六项、肌酐、血小板平均体积、淋巴细胞、嗜酸细胞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红细胞比容。结果 9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6~15 d,平均住院时间(8.26±1.73)d,其中住院时间<平均值的患者47例(47.96%),住院时间≥平均值的患者51例(52.04%)。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红细胞比容恢复至生理范围内的患者分别为55例(56.12%)、28例(28.57%)、40例(40.82%)、62例(63.27%)、45例(45.92%)。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以及碳酸氢盐、钠、钙、氯、镁水平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白介素-6(IL-6)表达变化及其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以对COPD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98例COPD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45例患者处于稳定期,53例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另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人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的血清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IL-6含量明显比稳定期患者高(P<0.05);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及对照组人员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急性感染率分别为35.8%、11.1%、8.9%,慢性感染率分别为41.5%、28.9%、0;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急性感染率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和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慢性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lgG、lgA的GMT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和对照组(P<0.05),而COPD稳定期患者的lgA的G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衣原体lgA的GMT和血清IL-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lgG、lgM的GMT和血清IL-6无相关性。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肺炎衣原体lgA的GMT和血清IL-6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为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794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4例患者中继发真菌感染140例,感染率17.63%;140例真菌感染患者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6.43%,曲霉菌属占21.43%;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低蛋白血症、长期住ICU,长时间体内留置导管、有创机械通气以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为继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好转及痊愈117例占83.57%,无效10例占7.14%,死亡13例,病死率9.29%。结论 COPD继发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对于高危人群进行有效治疗、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减少侵入性操作、重视病原学标本的采集,做出早期诊断并及时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微小RNA-206(miR-206)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收集患者痰液样本,使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样本中1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BMCs miR-206表达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 10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33例占31.73%。共检出病毒42株,以鼻病毒感染为主,占26.19%,其次为流感病毒乙型,占2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近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3次、miR-206表达水平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miR-206表达水平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截断值为0.085,AUC为0.881(95%CI:0.803~0.937),敏感度为96.97%,特异度为80.28%。结论 糖尿病、近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miR-206表达水平均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且miR-206表达水平对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均于入院时接受血浆NT-proBNP检测,并进行1年电话随访,评估不同血浆NT-proBNP水平患者的住院时间、1年内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 80例患者中,低NTproBNP患者35例,高NT-proBNP患者45例。相比高NT-proBNP组,低NT-proBN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1年内住院率、1年内死亡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再次入院、1年存活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耐药性,以降低临床COPD急性加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60~80岁老年患者68例,为感染组,并选取同期入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非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68例,为非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痰培养共分离出81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37株占45.68%,其次为烟曲霉菌和其他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5.93%、17.28%;真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球红霉素、美帕曲星、克霉灵、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2.39%、26.58%、32.20%、27.27%、25.00%、70.59% 、60.87%,;经单因素分析,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与激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为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为导致老年COPD急性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与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有关;真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感染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1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菌群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314例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76例,感染率为24.2%;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46株占60.5%、光滑假丝酵母菌8株占10.5%、热带假丝酵母菌8株占10.5%、酵母样真菌6株占7.9%、克柔假丝酵母菌3株占3.9%、曲霉菌属5株占6.6%;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血清白蛋白<35g/L,Ⅱ型呼吸衰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6个变量与继发真菌感染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是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应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并分析相关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检查后确诊的的38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92例,试验组实施整体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肺功能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影响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总结相关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 38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243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3.28%;送标本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9株占70.49%、革兰阳性菌39株占21.31%、真菌15株占8.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吸烟史、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白蛋白水平是诱发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FEV1、FVC、FEV1/FVC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憋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常见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整体护理进行预防,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 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39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照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改善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4±5)d和(19±6)d(P<0.01);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者分别为3例(15.0()和4例(21.1()(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可迅速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PaO2和降低PaCO2,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1月于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6例,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62例,分析感染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 846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62例,感染率为7.3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近4周内出现过肺部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种类>3种是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表现为食欲减退及乏力;感染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斑片渗出影、晕轮征。结论此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CT表现未见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还应及早诊断,具有预防意识,早期发现及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25-二羟维生素D [25(OH)D]与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门诊随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COPD稳定期组)和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COPD急性加重期组);收集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4例为健康对照组。肺功能检测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人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水平。根据25(OH)D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和维生素D不缺乏(≥20 ng/ml)。结果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期组及COPD急性加重期组的FEV1/FVC分别为70.52±5.08、55.80±3.25、36.72±2.48;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FEV1/FVC明显低于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受试者维生素D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COPD稳定期组维生素D缺乏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维生素D缺乏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FEV1/FVC水平呈正相关(P0.05)。COPD稳定期组和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2、IL-6及INF-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6和INF-γ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IL-2、IL-4、IL-6、IL-10、TNF-α及INF-γ水平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COPD患者维生素D缺乏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但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血清炎症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选取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3 281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中810例次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指征、途径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3 281例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810例次,抗菌药物例次使用率24.69%。其中,治疗用药613例次(75.68%),预防用药197例次(24.32%);口服用药422例次(52.10%),静脉用药388例次(47.90%);单一用药585例次(72.22%),联合用药225例次(27.78%);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体送检67例次,病原学送检率10.93%;行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查、血常规、胸片、尿常规等)399例次(49.26%)。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例次使用率在合理范围;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不严,给药途径不规范,联合用药不合理,辅助检查率低,病原学送检率低等问题,须加大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和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旨在探讨BNP和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0例治疗前不同程度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BNP和CRP浓度进行检测,并与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即稳定期)及对照组(健康人群)浓度作比较。结果治疗前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BNP和CR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中BNP和CRP水平也显著升高。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BNP和CRP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再选择同期收治的176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同期15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研究对象血清ACT-A、LTB4、IL-17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CT-A、LTB4、IL-17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ACT-A、LTB4、IL-17水平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FEV1、FEV1%和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FEV1、FEV1%和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P<0.05)。血清ACT-A、LTB4、IL-17联合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92%、89.04%和87.26%。结论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升高与COPD病情进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对于临床辅助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痰热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0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以上抗菌药物治疗外加用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0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率对照组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肺部痰鸣音、气喘及口唇紫绀分别为87.8%、87.5%、87.5%、96.1%、97.7%、100.0%,治疗组患者分别为96.6%、97.3%、98.5%、97.9%、100.0%、100.0%。结论痰热清在COPD急性加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的4092例住院患者,在前瞻性监测的同时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有47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1.51%,其中治疗性用药例274例(58.17%),预防性用药196例(41.61%)(P<0.001);无指征用药1例(0.21%),单一用药420例(89.17%),二联用药51例(10.83%)(P<0.0001);对治疗用药的病例送检率为0.结论 医院在抗菌药物应用指征、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培训教育、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药物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合理性评价。方法以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采集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神经外科1 446例手术患者病历信息,以《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调查表》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时机。结果 1 44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852例,Ⅱ类切口594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合计使用5 152例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合理性为83.20%(1 203/1 446),手术前使用的合理性为92.19%(1 333/1 446),手术中追加使用的合理性为92.95%(1 344/1 446),手术后使用的合理性为90.25%(1 305/1 446);合计382例次(7.41%,382/5 152)患者用药时间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需要持续关注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把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药物使用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以非继发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752例COPD患者中有45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长期应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提高对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分析,合理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降低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