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14岁,学生,以"发现血压升高4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4个月前在学校体检时测量血压达180/140mm Hg(1mm Hg=0.133kPa),无任何不适感,未引起重视,未告知家长。之后患者父亲偶然在家为其测量血压为170/140mm Hg,无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家长带患者就诊于当地乡镇医院,查血清钾为3.3(正常值3.5~5.5)mmol/L,  相似文献   

2.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血压升高40年,控制不佳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40年前在外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出现血压升高,为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特殊不适,未服用任何药物,未规律监测血压。18年前患者开始先后服用利血平1片,1次/d,非洛地平5 mg,1次/d等药物降压,自诉血压可控制在140~160/60~70 mm Hg。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及双下肢乏力,无胸闷、憋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历资料患者男,67岁,以"头晕10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前无原因出现头晕,于当地诊所测血压170/100 mm Hg(1 mm Hg=0.133 k Pa),诊断为高血压,给予珍菊降压片治疗,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 Hg。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晕加重,血压波动于140~160/90~100 mm Hg。8年前确  相似文献   

4.
王丽  卢成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88-1091
<正>患者,女,41岁,主因"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悸1年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年发现血压升高,血压最高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血压升高时常伴心悸、大汗,无面色苍白、头晕、头痛、呕吐等不适,予以拉西地平降压,血压波动明显,测血压波动在180~200/130~140 mm Hg,上述症状多于上午发作,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6 kg。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既往发现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5.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5):489-495
正患者,女性,36岁,职员,于2019年2月28日以"发现血压升高8个月余,胸闷气促1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8个月前,患者怀孕第16周时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血压17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头晕、头痛,无胸闷、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无易怒、大汗淋漓,无纳差、乏力等不适,予"拉贝洛尔片50 mg, 3次/d"降压,血压波动于140~160/100~110 mm H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与预后情况关系,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3天(急性期)连续进行血压监测,并根据其血压水平划分为140 mm Hg组、40~160 mm Hg组、161~179 mm Hg组,180 mm Hg组,对四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统计其预后情况。结果 40~160 mm Hg组构成比最高。不同血压水平预后情况统计,在复发率方面,3个月和6个月时间段,140 mm Hg组最高,180 mm Hg组次之,两组均高于40~160 mm Hg组和161~179 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方面分布特征相同。140 mm Hg组和180 mm Hg组,3个月与6个月时间段比较,复发率及残疾率增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4组均无死亡;6个月,140 mm Hg和180 mm Hg死亡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水平与残疾率、复发率、死亡率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应注意控制急性期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66岁,因"胸痛2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血压最高达140/120 mm Hg。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于夜间发作胸痛,位于心前区,呈闷痛,无放射痛,休息约30 min后好转。当地医院给予对症处理(具体不详),后未进一步诊治。近2个月来患者胸痛加重。入院查体:血压130/100 mm Hg,神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第8期(截稿日期2018年7月1日)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血压控制欠佳4个月"于2017年5月11日收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余前单位体检发现血压增高(150/120mm Hg,1 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开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2年余前因血压波动,调整药物为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性,51岁,于2018年2月以"发现血压升高10余年,发作性胸痛3个月"收入院。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测血压达240/150mm Hg(1mm Hg=0.133kPa),此后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心悸、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血压控制欠佳4个月"于2017年5月11日收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余前单位体检发现血压增高(150/120mm Hg,1 mm Hg=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开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0mm Hg。2年余前因血压波动,调整药物为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及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晨服,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 Hg(1mm Hg=0.133kPa),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60/96~106mm Hg。无糖尿病病史,不吸烟。本次以"活动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半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快步走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一直未在意。入院前1周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1~2次/d,持续10~20min/次,但均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天上午胸痛再  相似文献   

12.
<正>(1)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考虑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舒张压限值要基于高度可靠证据获得。(2)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5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开始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50/90 mm Hg。(3)对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40/90 mm Hg。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4)对非黑人患者,起始降压药物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26岁。以"发现高血压2年,血压波动1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体检时测血压高,具体血压值不详,未予诊治,后患者多次测血压均高,最高达170/110mm Hg(1mm Hg=0.133kPa)。血压高时伴有头痛、头晕,无乏力、疲劳、心悸。患者未在意,未服药治疗,平时监测血压多在160/110 mm Hg左右。近1个月因血压高、不稳定就诊,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多囊肾,为明确高血压原因,门诊以"高血压原因待查"收  相似文献   

14.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伴低血钾1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为1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伴间断下肢乏力,无心悸、手抖、大汗,无胸痛、胸闷,无血尿、泡沫尿,就诊于外院,查血钾3.18 mmol/L,予氯化钾2 g/d及左旋氨氯地平5 mg,1次/d。期间患者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40~150/80~100 mm Hg,伴间断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9岁,因"发现血压高4月"就诊我院.4月前体检发现血压高,血压160/94 mm Hg,无症状,24 h动态血压检查血压波动范围86~181/48~96 mm Hg,未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50岁绝经.体格检查:心率82次/min,血压140/90 mm Hg,神志清楚,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41岁,个体户,以"发现血压升高7年"为主诉于2019年6月入院。入院前7年发现血压升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血压最高达170/100 mm Hg,就诊当地医院,诊断高血压,予"缬沙坦80mg 1次/d,吲达帕胺1.5mg 1次/d"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80mm Hg左右。平时无阵发性心悸、冷汗、面色苍白,无发热、乏力、腰背酸痛。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10mm Hg(1mm Hg=0.133kPa),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平时血压控制在140~160/96~106mm Hg。无糖尿病病史,不吸烟。本次以"活动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半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快步走后心前区不适伴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一直未在意。入院前1周病情加重,静息时也出现心前区闷痛伴气短,1~2次/d,持续10~20min/次,但均可自行缓解。入院前1天上午胸痛再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患者女性,72岁,主因"突发胸骨后疼痛2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180/90 mm Hg(1mm Hg=0.133k 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用药未提及),血压维持在130~140/70~85 mm Hg。入院查体:体重50 kg,血压120/62 mm Hg,脉搏50次/min,口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50次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88岁,以"发现血压高30余年,反复头晕5个月"为主诉于2018年1月15日入院。30余年前发现血压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达160/86 mm Hg,诊断"高血压",不规则服用"氨氯地平 5 mg/d",未监测血压。近1年余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心内科门诊,因血压波动于150~160/80~90 mm Hg,予改为"缬沙坦/氨氯地平1片/d"降  相似文献   

2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0岁,以“发现血压升高5年,反复头晕、肢体无力3个月”为主诉于2019-11-25入院。5年来多次体检发现血压均高于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曾达220/110 mm Hg, 无明显不适,未诊治。3月前开始活动后反复出现头晕、双下肢乏力伴上肢及面部麻木、胸闷,就诊当地医院测血压最高220/130 mm Hg, 血钾2.21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