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对肺癌裸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光动力疗法对肺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5只裸鼠随机分为两个大组:对照组(A组)和PDT组(B组)。其中,(1)对照组(A组)又分为2个小组:模型组(A1组),接种肿瘤后不给予光敏药物,不进行激光照射;单纯激光组(A2组),接种肿瘤后仅给予激光照射,不给予光敏药物。(2)PDT组(B组)根据光敏剂5-ALA剂量不同有分为3小组:低剂量5 mg/kg组(B1组);中剂量10 mg/kg组(B2组);高剂量15 mg/kg组(B3组)光动力治疗组。实验共5组,每组各7只。各组均背部肩胛骨处接种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动物模型。采用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进行光动力治疗,激光波长635nm,每隔3 d治疗一次,共治疗5次,治疗结束后3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比较各组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后3 d,各组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激光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和激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光动力组随着光敏剂浓度的增加,VEGF和b-FGF在移植瘤中的表达减弱,治疗效果较佳。结论经皮穿刺光纤导入瘤内光动力疗法可以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其获取营养物质的通道,导致病变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坏死,达到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骨肉瘤的光动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630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光敏剂HpD、PSD-007对小鼠皮下移植骨肉瘤的光动力效应,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C3H小鼠56只左侧腰骶部接种LM-8小鼠骨肉瘤细胞,待皮下瘤块直径约7~8mm时,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1)比较空白对照。(2)生理盐水加光照。(3)单纯光敏剂未光照和4个光动力治疗PDT组:HpD和PSD-007各设5mg/kg、10mg/kg两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6h垂直瘤区行激光照射,激光波长630nm、功率密度167mW/cm2、能量密度200J/cm2、照射时间20min、光斑直径1.5cm。实验后第7天比较各组肿瘤直径、重量、抑瘤率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光动力治疗后,各光敏剂组肿瘤表面均出现了坏死,肿瘤的体积及瘤重均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敏剂HpD、PSD-007光动力疗法对小鼠LM-8骨肉瘤细胞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骨肿瘤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及Ce6脂质体(Liposomes)对肺癌的光动力作用效果。方法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Lip@Ce6,检测其表征、形态、包封率。将45只实验裸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组)、激光组(B组)、Ce6-PDT组根据光敏剂浓度2.5 mg/kg、5 mg/kg、10 mg/kg设置三组(C1组、C2组、C3组)、Lip@Ce6-PDT组根据光敏剂浓度2.5 mg/kg、5 mg/kg、10 mg/kg设置三组(D1组、D2组、D3组)。给药1 h后经皮穿刺导入光纤行瘤内组织激光照射治疗,激光波长665 nm,治疗10 min/次,每3 d治疗1次,共治疗5次。通过绘制瘤体体积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分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对肺癌的抑制作用;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实验制得的Lip@Ce6的粒径为196.3 nm左右,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Ce6的包封率为94.2%。(2)肿瘤增长速率为A组B组C1组D1组C2组D2组C3组D3组;前三次PDT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四次治疗后,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五次治疗后,B组、C1组、C2组、C3组、D1组、D2组、D3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5.3%、31.3%、40.3%、46.5%、35.9%、45.1%、53.9%。(3)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下观察到各组呈现不同程度的坏死,且Lip@Ce6-PDT各组比Ce6-PDT各组的坏死程度高。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纳米光敏剂Lip@Ce6,相比于普通光敏剂Ce6可更有效的抑制瘤体的生长,增强细胞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30 nm及661 nm激光激发不同剂量的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e4),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光动力学效应.方法 昆明小鼠54只单侧腋下接种S180肉瘤,待肿瘤长至直径为6~8mm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PDT组.PDT组又分设e4 5 mg/kg和10 mg/kg两剂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后3 h,分别用630 nm或661 nm激光以150mW/cm2的功率密度垂直照射瘤体20 min,即能量密度180 J/cm2,光斑直径1.5 cm.照光1周后取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结果 630 nm和661 nm激光照射组均表现出光动力抑瘤效果.经630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5.5%和39.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661 nm激光照射,e4 5 mg/kg和10 mg/kg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0.49%及61.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同-e4浓度下,波长661 nm组较630 nm组的抑瘤率高(P<0.01).结论 二氢卟吩e4甘氨酸酰胺-PDT对小鼠S180肉瘤有明确的抑瘤作用,且661 nm激光的动力学抑瘤效应大于630 nm激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剂量的光动力疗法(PDT)对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局部免疫效应。方法 69只ICR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光照低剂量PDT组(能量密度135 J/cm2)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能量密度215~225 J/cm2)。治疗后定期测量各组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观察HE染色的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CTLs)。结果 (1)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抑瘤率分别为73.9%、96.3%;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剂量PDT组(P〈0.01)。(2)PDT后2、24和72 h肿瘤组织先后出现肿瘤细胞空泡样变性、广泛核固缩及凝固性坏死;肿瘤中微血管淤血扩张、出血和管壁破坏,上述病理改变光照高剂量PDT组更为显著。(3)治疗后72 h光照低剂量PDT组和光照高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光照低剂量PDT组肿瘤中CD8+CTLs数量又显著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P〈0.05)。结论光照高剂量PDT组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光照低能剂量PDT组;PDT可引起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浸润增加,光照低剂量PDT组对肿瘤局部CD8+CTLs的免疫增强效应优于光照高剂量PDT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Pubmed及中国知网中涉及的相关文献以及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笔者采用PDT治疗宫颈上皮瘤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局部和系统给药途径的光敏剂均可用于宫颈上皮瘤变的PDT治疗,系统给药方式采用的光敏剂主要为Photofrin和血卟啉注射液,局部给药方式采用的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ALA)为主,亦可使用氨基酮戊酸甲酯(MAL)、氨基己糖酮戊酸(HAL)、dihematoporphyrin ether(DHE)等。PDT照射光源通常采用波长630~635 nm的红光,多种PDT治疗光参量被用于CIN的治疗。基于局部用光敏剂的PDT疗法治疗主要用于CINⅠ~Ⅱ级的治疗,其有效率为50%~95%,基于系统用光敏剂的PDT疗法主要用于CINⅡ~Ⅲ级的治疗,其有效率为CR 88%~100%。基于局部和系统用光敏剂的PDT疗法对宫颈结构和机能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局部和系统两种给药方式的PDT治疗的疗效比较还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从而对PDT治疗的光参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光动力疗法(PDT)或局部激光光凝(FPC)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行激光治疗并接受随访的RCH患者8例10只眼。其中,5只眼接受以PDT为主的治疗(联合或不联合激光光凝和其他治疗),被归为基于PDT治疗组;5只眼接受以激光光凝为主(联合或不联合非PDT的其他治疗),被归为基于FPC治疗组。所有患眼共接受11次PDT和25次光凝治疗。其他治疗包括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或曲安奈德,以及手术治疗。结果:本研究共发现39个RCH瘤体。在末次随访时,35个瘤体表现安静或消退,4个瘤体复发。视力检查显示,视力提高者4只眼,稳定1只眼,下降5只眼。两组比较,激光光凝组比PDT组更容易诱导肿瘤出血及视网膜下液。结论:基于PDT及激光光凝的疗法对大多数RCH瘤体是有效的。与激光光凝术相比,PDT较少导致视网膜出血及视网膜下积液形成,相对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联合利用光敏剂、光和氧,通过光动力反应选择性地治疗肿瘤的局部靶向疗法。光敏剂、激光和氧是光动力疗法的三个重要元素,本文主要从PDT的三要素及PDT后肿瘤复发进展的原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变化,并探究其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培养C6胶质瘤细胞,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分成PDT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组、空白对照组进行实验,术后24h分别用鼠脑干湿重法及Westernblot进行脑水肿对比和AQP4蛋白定量测定。结果PDT组鼠脑组织含水量大于其他三组,而单纯激光照射组与单纯光敏剂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大于空白对照组。AQP4与脑水肿密切相关。AQP4在PDT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激光照射组和单纯光敏剂组,远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可加重脑水肿的发生,AQP4在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表达增高,与脑水肿成正相关。AQP4介导了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术后脑水肿的加重,因而调控AQP4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针对癌症的治疗出现了两种新方法,光动力疗法(PDT)和声动力疗法(SDT)。两者都是光敏剂(声敏剂)和物理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PDT是指向机体内注入光敏剂,通过血液到达病灶组织,光敏剂在一定波长激光照射下,吸收能量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活性单线态氧将肿瘤细胞杀死。PDT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此外光敏剂本身无毒副作用,机体不会产生抗药性。目前PDT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亚苄基环戊酮类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对生物膜内不同生长阶段白念珠菌的杀伤规律及生物膜胞外多糖的损伤作用,初步探讨该光敏剂对真菌生物膜的光动力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光动力对生物膜内白念珠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分为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四组。PDT组:不同浓度光敏剂P(10,25,50和100μM)与生物膜避光孵育1 h后,532 nm激光照射,根据光照剂量分为两组:PDT1组功率密度为40 m W/cm~2,照射时间10、15和30 min;PDT2组光照时间为10 min,功率密度为40、60和80 m W/cm~2。单纯光敏剂组:只加入光敏剂,孵育1 h,不予激光照射。单纯照光组:不加入光敏剂,生物膜中加入PBS后给予激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处理后用XTT法测定各组菌的存活率;(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2-PDT对生物膜各组分的破坏:按光敏剂浓度分为低浓度组(10μM)和高浓度组(100μM),分别给予40和80 m W/cm~2的532 nm激光照射10 min,处理前后的生物膜内加入LIVE/DEAD和Con A荧光探针染色。结果:P2浓度为100μM时,40 m W/cm~2照射10、20和30 min(光剂量分别为24、36和72 J/cm~2)可使生物膜内细菌存活率分别下降40.4%、66.9%和88%;用80 m W/cm~2照射10 min(光剂量为48 J/cm~2)可使生物膜内细菌存活率下降99.2%,在10μM时也可使存活率下降92.1%。CLSM结果显示低浓度组PDT只能灭活孢子和芽管,不能杀灭菌丝态的白念珠菌;PDT后胞外多糖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提示PDT可破坏生物膜胞外多糖。结论:P2-PDT对生物膜内的孢子、芽管和菌丝态的白念珠菌以及胞外基质中的多糖都有灭活作用;孢子和芽管对P2-PDT的敏感性比菌丝强;P2-PDT对生物膜内菌的灭活是浓度依赖和光依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阳离子亚苄基环戊酮类光敏剂(P3)介导的微生物靶向光动力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 PDT)联合28 k Hz超声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生物被膜的杀伤作用,以及该联合方法作用对正常真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1)生物被膜内细菌杀伤实验:采用MRSA临床菌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大组。对照组再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照光组(L组)、单纯光敏剂组(PS组)、单纯超声组(US组)四个亚组。实验组再分为超声加光敏剂(US+PS组)、光动力组(a PDT组)、光动力联合超声组(a PDT+US组)三个亚组。各组4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激光照射波长532 nm、功率密度40 m W/cm2、时间10 min;超声辐照剂量为频率28 k Hz、功率密度500 m W/cm2、时间10 min。各组处理后采用XTT法检测OD值,以评估各组生物被膜内细菌活力。(2)细胞杀伤实验: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手段,已成为世界肿瘤防治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PDT的理论基础是某些特定的、具有靶向性作用的药物(光敏剂)进入患者体内后,动态聚集于生长异常的肿瘤组织中,选择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中的光敏剂受到激发,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Ru化合物介导的光动力(Ru complex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Ru-PDT)对5株离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杀伤作用,并初步研究PDT杀菌的作用位点。方法分离培养两株标准菌株ATCC 27853、PAO1(即ATCC 15692)和3株临床耐药菌株,制备成~108CFU/ml的细菌悬液。实验分为4组: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光组和空白对照组。(1)PDT组:不同浓度Ru光敏剂(终浓度为0.1、0.25、1.0、2.5、10和25μM)与细菌悬液混合后避光孵育30 min,用457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10 min,功率密度为40 mW/cm2。(2)单纯光敏剂组:50μM光敏剂Ru化合物与细菌悬液避光混合,孵育30 min,不予激光照射。(3)单纯照光组:同浓度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采用波长457 nm激光照射,照射时间10 min,功率密度为40 mW/cm2。(4)空白对照组:将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将各组处理后的细菌悬液收集,10倍递增连续稀释后涂板培养24 h进行菌落计数。将PDT处理前后的细菌收集固定,制备超薄切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PDT作用后菌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本实验的光敏剂浓度范围内,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伤作用呈光敏剂浓度依赖性,以10μM光敏剂Ru,PDT处理5株菌均能达到有效杀菌。单纯照光或光敏剂孵育对细菌存活无影响。电镜观察发现PDT处理组细菌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菌内容物外溢。结论 Ru-PDT能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体外杀菌作用;临床耐药菌的膜结构是其产生杀菌作用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波长635nm激光为激发光源的光动力疗法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细胞分别与浓度5、10、20、30μg/ml的光敏剂孵育4h后,用不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MTT法检测HMME的暗毒性以及光动力疗法作用24h后的细胞活性。Hoechst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型亚苄基环烷戊酮化合物P2介导的光动力(P2 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P2-PDT)对4株离体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杀伤作用,为探索PDT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27 853和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3株(PA1、PA2和PA3),制备成~108CFU/ml的细菌悬液。实验分组:每株菌株均分为4组,分别为PDT组、单纯光敏剂组、单纯照光组和空白对照组。(1)PDT组:采用光敏剂+激光照射。不同浓度P2光敏剂(终浓度为2.5、5、10、20和25μM)与细菌悬液混合后,避光孵育30 min,采用波长532 nm激光照射,光剂量(功率密度40 m W/cm2,照射时间10 min,能量密度24 J/cm2)。(2)单纯光敏剂组:仅进行光敏剂孵育,不予激光照射。P2光敏剂浓度为50μM与细菌悬液避光混合,孵育时间30 min。(3)单纯照光组:仅进行激光照射,不予光敏剂孵育。同浓度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避光孵育30 min后,进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方法同PDT组。(4)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细菌悬液与PBS混合后,孵育时间30 min。每组样本处理后即刻,采用稀释平板法进行菌落计数,每组3个样本,重复3次取平均值,评价杀伤效果。结果:在一定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P2-PDT对耐药性不同的4种菌株的杀伤效果略有差别,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PDT的杀菌效果随光敏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2光敏剂在浓度10μM时,4种铜绿假单胞菌株活性均降低3 Log以上,相当于99.99%的细菌丧失了活性。单纯光敏剂组或单纯照光组对细菌活性无影响。结论:体外实验表明,新型P2-PDT能够有效地杀伤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其对抗生素敏感菌与耐药菌的杀菌效果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双光子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1)PDT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将浓度为10μg/ml的光敏剂B2与Hela细胞共孵育4h后,应用波长为457nm激光照射,功率密度20mW/cm2,照射时间为10min,处理12h后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死亡率。(2)PDT对血管组织靶向损伤:小鼠尾静脉注射光敏剂B2,剂量为17.5mg/kg,即刻用457nm的激光照射小鼠耳部血管,功率密度100mW/  相似文献   

18.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应用是传统癌症治疗理念上的又一项突破性成就,它是利用肿瘤组织选择性吸收光敏剂后,经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病变部位,使肿瘤组织中的光敏剂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选择性治疗的目的。PDT可广泛应用于药械或多种手术联合治疗,进一步地提高治疗效果。光动力诊断(Photodynamic disgnosis,PDD)是指特定的光照射一定的光敏物质后产生的一系列化学、物理、生物等反应用于诊断肿瘤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光动力疗法封闭兔耳缘静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所需光敏剂和激光照射的剂量,为临床应用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提供依据。方法:以兔耳缘静脉为研究对象。实验动物注射血啉甲醚或竹红菌乙互后用铜蒸气激光照射耳缘静脉。选择不同的功率密度、照射时间、光敏剂及其剂量,比较各组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比率。结果:在血啉甲醚剂量为10mg/kg时,150mW/cm^2激光照射40min(能量密度为360J/cm^2)的血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比率高于180J/cm^2和240J/cm^2(P=0.040,P=0.167)。180J/cm^2激光照射剂量时,30mg/kg血啉甲醚组血栓形成比率高于10mg/kg和20mg/kg(P=0.014,P=0.214).功率密度同为150mW/cm^2,血啉甲醚剂量为30mg/kg激光照射20min与10mg/kg激光照射40min的血栓形成比率相当(P=0.556)。功率密度为150mW/cm^2激光照射时,竹红菌乙素剂量为1mg/kg激光照射5min,与血啉甲醚剂量为10mg/kg激光照射40min的血栓形成比率相当(P=0.714)。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局部激光照射能量越高、光敏剂的剂量越大,越容易形成血栓。光动力疗法封闭小静脉形成血栓比较合适的条件是血啉甲醚剂量10mg/kg,功率密度150mW/cm^2,照射时间40min。光动力疗法对小静脉的封闭作用使之有可能成为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型光敏剂钌化合物(Ru complex)介导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的影响,观察PDT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实验对象为细菌悬液和生物被膜模型,均分为四组。细菌悬液组的光敏剂浓度为0.1、0.25、1、2.5、10和25μM;生物被膜组的光敏剂浓度为1、2.5、10和25μM。(1)PDT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光敏剂后,孵育时间30 min,采用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2)单纯光敏剂组:光敏剂孵育时间30 min,不予激光照射。(3)单纯照光组:仅激光照射,功率密度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4)空白对照组:不加入光敏剂,不予激光照射。用稀释平板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各组处理后浮游菌存活率和生物被膜内细菌活性。生物被膜经过冲洗、固定、结晶紫染色后,用光镜观察其结构改变。结果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PDT杀伤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呈光敏剂浓度依赖性。以10和25μM Ru-PDT处理PAO1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均能够显著杀伤,浮游菌杀伤分别达到99.99%和99.9999%以上,生物被膜内菌的杀伤分别为60.1%和66.0%,进一步提高光敏剂浓度至50μM,光动力作用没有显著增强。单纯照光或光敏剂孵育对细菌存活无影响。光镜观察PDT处理组生物被膜发现其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整体稀疏分散。结论 Ru-PDT在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和生物被膜内细菌都具有很好的杀伤作用;浮游菌相比生物被膜内的细菌对PDT作用更加敏感。PDT不仅可以使生物被膜内细菌失去活性,还可以破坏其结构,具有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