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国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与超重肥胖关系,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基于2004、2006、2009、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获得1942名来自广西、贵州、江苏、上海、北京、重庆等地区12~18岁青少年的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对其超重肥胖的影响,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2岁年龄组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最高,达17.1%;高收入家庭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最高,达14.3%;男生超重肥胖率(13.60%)明显高于女生(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高膳食知识水平可显著降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概率(OR=0.961,95%CI=0.924~0.999,P=0.04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母亲膳食知识水平对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也有显著作用(β=0.423,95%CI=0.361~0.484,P=0.000)。结论提高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可降低青少年超重肥胖概率,母亲膳食知识水平对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城区7~13岁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城区2 403名7~13岁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学生调查问卷"收集学生超重与肥胖相关行为及因素。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3软件进行t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有效人数为2 380人。男生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17.2%;女生超重率为10.4%,肥胖率为12.6%。男生、女生体质指数(BMI)的P85、P95均表现为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各年龄组男生、女生BMI的P85、P95均高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超重肥胖率较高(OR=3.16,95%CI:1.97~5.06),家庭作业时间(OR=2.08,95%CI:1.52~2.84)与视屏时间长(OR=4.90,95%CI:2.62~9.18)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睡眠时间长(OR=0.48,95%CI:0.32~0.72)、早餐情况较好(OR=0.65,95%CI:0.52~0.81)、体育锻炼时间较长(OR=0.51,95%CI:0.32~0.82)、长跑锻炼意愿较强(OR=0.59,95%CI:0.41~0.85)、父母对课余时间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OR=0.61,95%CI:0.46~0.82)以及父母参与体育活动意愿较高(OR=0.69,95%CI:0.52~0.91)是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齐齐哈尔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形势严峻,主要受个人饮食习惯、生活行为、学业负担、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应适当地增加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家长应重视对儿童身心的教育,使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 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析2~6岁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为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广州市抽取1个社区的所有托幼园所92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生命早期因素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4%,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16.1%)高于女童(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9,P<0.05).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大于胎龄儿、剖宫产、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母亲孕期体重增重过多组内较高(P值均<0.01).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于胎龄儿(OR=2.62,95%CI=1.42~4.82)、剖宫产(OR=1.59,95%CI=1.08~2.36)、出生后6月内人工喂养(OR=2.00,95%CI=1.19~3.37);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OR=1.97,95%CI=1.08~3.58)和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2.07,95%CI=1.26~3.39)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正相关(P值均<0.05);母亲孕前消瘦(OR=0.51,95%CI=0.29~0.88)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2~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后6月内喂养方式、母亲孕前BMI和母亲孕期增重等生命早期因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情况与体质状况,探索超重(肥胖)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体质,防制儿童肥胖并促进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烟台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795名,运用频数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检验方法,对超重(肥胖)分布、体质综合评价、超重(肥胖)对身体素质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为34.33%,不同性别(P=0.001)、不同年龄(P=0.000)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P=0.000)、不同年龄(P=0.000)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对儿童10 m折返跑(OR=0.836)、双脚连续跳(OR=0.824)有负向影响,对网球掷远(OR=1.245)有正向影响。结论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较高,男童、5、6岁儿童是重点干预对象;相比正常体重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均较差,超重(肥胖)女童、3岁超重(肥胖)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超重(肥胖)儿童耐力素质和下肢力量较差,上肢力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9年5-6月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小学,共对2438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分析超重、肥胖的性别、年龄(分为6~7、8、9、10、11、12、13~14岁7个年龄组)、地区(城市、县城、乡村)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率为1.64%(40/2438),超重率为5.13%(25/2438);男、女童超重率分别是4.79%(59/1232)、5.47%(66/1206)(x2=0.59,P=0.44),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62%(20/1232)、1.66%(20/1206)(x2=0.69,P=0.41).6~7岁年龄组儿童肥胖率为3.72%(8/215),12岁儿童为2.30%(10/435),13-14岁年龄组儿童为2.19%(6/274),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0.04).不同地区的超重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8.77%(35/399)、县城6.92%(74/1069)、乡村1.65%(16/970)(x2=42.09,P=0.00);肥胖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2.75%(11/399)、县城2.43%(27/1069)、乡村0.30%(3/970)(X2=18.1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家族史(OR=2.73,95%CI:1.42~5.22)、父亲文化程度(OR=1.65,95%CI:0.29~9.25)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r=0.10,P=0.00),BMI与收缩压(r=0.47,P=0.00)、舒张压相关(r=0.37,P=0.00);腰围(r=0.81,P=0.00)、臀围(r=0.78,P=0.00)与BMI相关.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率、肥胖率没有性别差别,肥胖家族史、父亲文化程度是哈萨克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超重、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2009年5-6月以新疆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8所小学,共对2438名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以体质指数(BMI)判定超重、肥胖.分析超重、肥胖的性别、年龄(分为6~7、8、9、10、11、12、13~14岁7个年龄组)、地区(城市、县城、乡村)分布情况.对可能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6~13岁哈萨克族儿童肥胖率为1.64%(40/2438),超重率为5.13%(25/2438);男、女童超重率分别是4.79%(59/1232)、5.47%(66/1206)(x2=0.59,P=0.44),男、女童肥胖率分别为1.62%(20/1232)、1.66%(20/1206)(x2=0.69,P=0.41).6~7岁年龄组儿童肥胖率为3.72%(8/215),12岁儿童为2.30%(10/435),13-14岁年龄组儿童为2.19%(6/274),各年龄组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9,P=0.04).不同地区的超重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8.77%(35/399)、县城6.92%(74/1069)、乡村1.65%(16/970)(x2=42.09,P=0.00);肥胖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城市2.75%(11/399)、县城2.43%(27/1069)、乡村0.30%(3/970)(X2=18.13,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家族史(OR=2.73,95%CI:1.42~5.22)、父亲文化程度(OR=1.65,95%CI:0.29~9.25)是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腰臀比与血压水平相关(r=0.10,P=0.00),BMI与收缩压(r=0.47,P=0.00)、舒张压相关(r=0.37,P=0.00);腰围(r=0.81,P=0.00)、臀围(r=0.78,P=0.00)与BMI相关.结论 伊犁地区哈萨克族6~13岁儿童超重率、肥胖率没有性别差别,肥胖家族史、父亲文化程度是哈萨克族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秦秋兰  杨虹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4):549-551,555
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超重肥胖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4个县(区)6 ~13岁城市小学生3 308名,对其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判断是否超重肥胖.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超重肥胖相关的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男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0.91%,6.50%;女生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7.15%,4.16%,男、女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4.003,8.822,P值均<0.05).男、女生睡眠不足比例分别为9.78%,10.92%.男生正常出生体重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6,95% CI=0.44 ~0.99),体力活动时间不足是危险因素(OR=4.28,95% CI=1.57 ~11.65),女生充足的睡眠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46,95% CI=O.23 ~0.90).结论 出生体重、体力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干预是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2 629名成年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定身高体重。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武汉市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为31.2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情况和饮酒情况的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体育锻炼强度的增加,超重肥胖率均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81,95%CI:1.423~1.986)、文化程度低(与大专或本科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以下人群OR=1.582,95%CI:1.299~1.927,高中或中专人群OR=1.313,95%CI:1.064~1.621)以及饮酒(OR=1.374,95%CI:1.136~1.661)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高风险相关,低年龄(与≥65岁相比,18~35岁人群OR=0.411,95%CI:0.312~0.543)和进行体育锻炼(与从不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人群OR=0.769,95%CI:0.626~0.945,偶尔锻炼人群OR=0.812,95%CI:0.662~0.995)与成年居民超重肥胖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武汉市成年居民的超重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对男性、文化程度低和饮酒人群的关注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7~15岁学生肥胖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浦东新区金杨地区13所中小学校11 734名7~15岁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随机抽取其中1 122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学生11 734人,其中男生6 253人,占53.29%;女生5 481人,占46.71%。学生超重率为20.87%,肥胖率为10.29%,超重和肥胖率为3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164,95%CI:2.814~4.121)、出生体重≥4 kg(OR=1.410,95%CI:1.021~1.920)、每天睡眠时间8 h(OR=1.566,95%CI:1.212~2.069)、经常吃油腻食物和甜食(OR=2.623,95%CI:1.422~4.778)、饭量大(OR=2.301,95%CI:1.812~1.446)、家庭月收入≥1.3万元(OR=1.454,95%CI:1.161~1.844)、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1.255,95%CI:1.022~1.514)、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1.249,95%CI:1.021~2.154)、母亲肥胖(OR=3.041,95%CI:2.416~4.021)和父亲肥胖(OR=1.531,95%CI:1.302~1.745)是学生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浦东新区7~15岁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肥胖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父母肥胖情况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保山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控超重和肥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保山市8 304名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人口学因素、自然地理特征、饮酒和饮食习惯等相关因素,采用全球体力活动量表(GPAQ量表)调查居民体力活动,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测定。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保山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为25.9%;女性超重肥胖率(28.5%)高于男性(23.1%);35~60岁组超重肥胖率(29.6%)最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超重肥胖率最高,且超重肥胖率随文化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35.2%)高于农村居民(24.0%);已婚者超重肥胖率(26.9%)较高;农民超重肥胖率较低(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慢性病史、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遗传史、糖尿病遗传史、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相应疾病特征者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35.5%、72.3%、34.7%、36.8%、37.3%、48.1%和38.3%)均高于无相应病史者(分别为24.0%、10.2%、24.4%、25.6%、22.1%、25.2%和1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态时间平均≥6 h/d者的超重肥胖率(31.3%)高于6 h/d者(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85),高血压(OR=1.676),生产运输人员(OR=1.871)、专业技术人员(OR=1.546),高血压遗传史(OR=1.328),中心性肥胖(OR=21.712)和血脂异常(OR=1.65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农村(OR=0.749)、高年龄(60~80岁组OR=0.393、≥80岁组OR=0.174)是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保山市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较低,但不容忽视,建议对城市居民,35~59岁,生产运输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有糖尿病、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遗传史的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和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与其生命早期因素以及父母体重的关联,为防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2年6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呼和浩特市抽取5 370名中小学生,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就父母体质量指数(BMI)和儿童青少年生命早期因素对其超重肥胖影响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男生超重肥胖率为37.8%,高于女生的26.1%(χ2=84.5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父亲超重(OR=1.52,95%CI=1.30~1.77)、仅母亲超重(OR=1.61,95%CI=1.31~1.97)、父母均超重(OR=2.42,95%CI=2.03~2.87)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出生体重(OR=1.29,95%CI=1.08~1.55),剖宫产(OR=1.32,95%CI=1.17~1.48),母亲孕期增重过多(OR=1.24,95%CI=1.06~1.46)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较高(P值均<...  相似文献   

13.
分析宁夏银川、吴忠两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和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控制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银川、吴忠两市抽取儿童青少年3 9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5.8%.男生超重、肥胖率(12.5%,7.4%)均高于女生(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86,17.70,P值均<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3.8%,10.3%,6.9%,肥胖率分别为11.1%,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 206.27,3 540.96,P值均<0.0l).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高膳食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OR=0.71,95%CI=0.52~0.97,P=0.03).因子分析共确定3种饮食模式:模式1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含糖软饮料、西式快餐、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与鲜奶、早餐、蔬菜、水果有关;模式3与吃饭速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在模式3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吃饭速度适中与超重和肥胖呈负性相关(OR=0.59,95%CI=0.47~0.74).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及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的关联.提高儿童青少年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率,改变饮食行为方式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超重/肥胖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城乡异质性,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年龄≥60岁的样本数据。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样本4 870,其中超重/肥胖有1 903人,超重/肥胖率为39.08%,农村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3.10%,城镇老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6.56%。60~69岁(OR=2.145,95%CI:1.559~2.951)、70~79岁(OR=1.752,95%CI:1.270~2.416)、患有慢性病(OR=1.215,95%CI:1.061~1.392)、吸烟(OR=0.651,95%CI:0.556~0.763)、生活在中部地区(OR=1.255,95%CI:1.052~1.498)、生活在东部地区(OR=1.378,95%CI:1.169~1.623)、居住在城镇(OR=1.366,95%CI:1.193~1.565)、小学及以下的受教育程度(OR=1.214,95%CI:1.034~1.427)、有离退休金(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自然人群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分析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华南队列前瞻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平台,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招募的深圳市18~7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年龄、性别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 025名居民,调查对象超重率32.27%、肥胖率8.37%,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P0.01),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大于女性(P0.01)。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2.43,95%CI:2.14~2.75)、40岁及以上(40~49岁OR=1.47,95%CI:1.09~1.97;50~59岁OR=1.80,95%CI:1.32~2.46;60岁及以上OR=1.81,95%CI:1.29~2.53)、饮茶(OR=1.38,95%CI:1.23~1.56)、喜食饮料(OR=1.56,95%CI:1.36~1.80)、二手烟暴露(OR=1.23,95%CI:1.06~1.43);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高(中学OR=0.58,95%CI:0.48~0.70;大专及以上OR=0.46,95%CI:0.37~0.57)、未婚(OR=0.62,95%CI:0.48~0.80)。结论深圳市自然人群超重患病率较10年前明显升高,性别、高年龄、饮茶、喜食饮料、二手烟暴露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未婚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6岁儿童超重肥胖早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收集3~6岁儿童的体检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回顾性收集2组儿童母亲孕期基本资料及新生儿出生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8.6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出生体重以及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是3~6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1.210、1.001、1.153,均P0.05)。结论乌鲁木齐市高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母亲孕前调整BMI可以预防儿童超重肥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新生儿高出生体重儿童更应注重预防儿童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市制定超重肥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2 584名18~7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53.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城乡、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和身体锻炼情况的人群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32,95%CI:1.408~2.384)、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40~65岁人群OR=1.488,95%CI:1.128~1.962,≥65岁人群OR=2.240,95%CI:1.646~3.048)、已婚和离异或丧偶(与未婚者相比,已婚人群OR=1.285,95%CI:1.047~1.576,离异或丧偶者OR=1.336,95%CI:1.018~1.753)、城镇(OR=1.984,95%CI:1.647~2.390)、低文化程度(与大专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高中人群OR=1.389,95%CI:1.114~1.733,小学及以下人群OR=1.412,95%CI:1.117~1.784)、吸烟(OR=2.727,95%CI:2.267~3.281)、饮酒(OR=2.896,95%CI:2.315~3.624)以及身体锻炼较少(与经常锻炼者比较,偶尔锻炼人群OR=1.425,95%CI:1.023~1.986,从不锻炼人群OR=2.763,95%CI:1.843~4.143)均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秦皇岛市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重点针对男性、中老年人、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已婚和离异丧偶者、饮酒和吸烟的人群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商洛市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及肥胖发生率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8所小学和中学的6 93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BMI指数,采用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分析超重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本市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4.37%,肥胖率为10.69%。城市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6.20%,肥胖率为12.71%,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发病率为12.24%,肥胖率为8.34%,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喜食甜食、西餐(OR=2.431,95%CI=1.171~5.846)、不爱运动(OR=1.106,95%CI=1.011~2.937)、熬夜(OR=1.347,95%CI=1.102~4.073)和不吃早餐(OR=1.122,95%CI=1.004~1.980)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运动锻炼(OR=0.819,95%CI=0.011~0.979)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经相关分析,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西餐食用次数、碳酸饮料食用量呈明显正相关(r=0.736、0.693,P0.05),与运动锻炼次数呈明显负相关(r=-0.814,P0.05)。结论商洛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城区学生发病率最高,与喜食甜食、西餐、不爱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明显相关,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超重肥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健康状况因素,为儿童超重和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小学和九年制学校各3所,对其中所有一、二年级学生1 511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出生体质量、患哮喘、过敏体质、慢性病疾病史、食欲较好和较大年龄被告知超重或肥胖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OR=2.699,95%CI为1.097~6.644)、过敏体质(OR=1.498,95%CI为1.044~2.149)、有慢性病患病史(OR=2.486,95%CI为1.327~4.659)和食欲(OR=22.011,95%CI为8.861~54.673)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需关注有较大出生体质量、过敏体质和慢性疾病史儿童的体质量控制问题,早期科学、合理喂养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能有助于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8年郑州市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及与常见慢性病的关系,为制定相关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郑州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于2018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6 80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定。采用SAS 9.1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 693份。2018年郑州市成年居民的超重率为37.10%(标化率为36.54%),肥胖率为18.62%(标化率为18.49%)。男性的超重率和肥胖率(41.49%、21.09%)均高于女性(34.03%、16.89%);城市居民的肥胖率(16.09%)低于农村居民(21.26%);饮酒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41.15%、20.87%)均高于非饮酒居民(35.54%、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人群高血压(OR=2.11,95%CI:1.83~2.43)、糖尿病(OR=1.72,95%CI:1.45~2.05)和血脂异常(OR=2.12,95%CI:1.86~2.41)的患病风险较高;肥胖人群高血压(OR=4.33,95%CI:3.68~5.11)、糖尿病(OR=2.39,95%CI:1.97~2.91)和血脂异常(OR=3.48,95%CI:2.99~4.05)的患病风险更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郑州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居民超重和肥胖率,进而减少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