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慢性病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符合要求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情况等。结果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9.13%、64.25%(P0.05),两者慢性病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从高到低均为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等骨骼肌肉病、高血压。留守老年人ADL和IADL的受损率分别为20.24%、47.86%,非留守老年人ADL和IADL受损率分别为22.03%、44.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南民族地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尤其是留守老年人;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分布大致相同,慢性病与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共患情况突出;在民族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慢性疾病防治对策和提供合理的养老服务、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从而预防或减缓老年人慢性病流行和日常生活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汉族、布依族和水族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现况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从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县抽取符合要求的汉族、布依族和水族留守老年人,共1 033人。用自制问卷调查留守老年人一般情况、慢性病情况及日常生活功能等。结果贵州黔南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的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97,P0.05),其中汉族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率最低(40.89%),布依族居中(49.60%),水族受损率最高(60.34%),不同民族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除年龄和就诊便利情况是共同影响因素外,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功能受损影响因素不同。结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应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根据不同民族特点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应卫生政策,加强对高龄留守老年人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以减少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伤残失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开封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5月调查区域(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的开封地区农村户籍的901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健康自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901名调查对象,男女比为1∶0.98,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占49.17%,留守老人占比70.48%。健康自评为"差"者360例(39.96%),健康自评为"一般"者379例(42.06%),健康自评为"好"者162例(17.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封市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留守老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年内住院、BMI指数(P0.05)。结论开封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为积极,健康自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留守老人、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年内住院、BMI指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贵州某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以贵州黔南民族农村地区为调查点,对1260例60岁以上留守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慢性病和日常生活功能等。结果该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69.13%,留守老年人ADL损害率20.24%,IADL损害率47.86%。对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305,95%CI:1.461~3.636)、风湿性关节炎(OR=1.447,95%CI:1.085~1.929);对IADL损害影响显著的疾病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630,95%CI:1.043~2.546)、风湿性关节炎(OR=1.472,95%CI:1.152~1.882)、高血压(OR=1.441,95%CI:1.070~1.94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是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应在留守老年人中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慢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个县抽取符合要求的1 260名留守老年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功能等相关情况的调查。结果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率为1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851, 95% CI:2.233~3.642)、少数民族(OR=1.486, 95% CI:1.029~2.174)、患慢性病(OR=1.246, 95% CI:1.047~1.482)、与家人关系差(OR=1.835, 95% CI:1.397~2.409)等因素是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OR=0.657, 95% CI:0.494~0.876)、文化程度高(OR=0.723, 95% CI:0.559~0.935)是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率高,少数民族留守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等预防性措施,延缓或减少其日常生活功能下降或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现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镇10个村抽取1 352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1 352名农村老年人中衰弱者497人,衰弱率为36.76%;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β=0.40,OR=1.49,95% CI:1.16~1.91,P<0.001)、年龄(β=0.27,OR=1.31,95% CI:1.09~1.57,P<0.001)、家庭年收入(β=-0.28,OR=0.76,95% CI:0.67~0.86,P<0.001)、饮食类型(β=0.29,OR=1.33,95% CI:1.17~1.52,P<0.001)、居住情况(β=-0.76,OR=0.47,95% CI:0.32~0.69,P<0.001)、慢性病(β=1.01,OR=2.75,95% CI:2.10~3.60,P<0.001)和日常生活功能状况(β=0.78,OR=2.17,95% CI:1.66~2.85,P<0.001)是影响该地区老年人衰弱的主要因素。  结论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尤其高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及患慢性病老年人是衰弱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928名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其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为"差"的占39.66%,"一般"和"好"的分别占41.67%、18.67%;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是否留守、家庭人均年收入、医疗支出压力、患有慢病数、两周内是否有不适、年内是否有住院、BMI指数、饮酒是重庆市农村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重庆市农村老年人年龄在65~74岁、留守、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BMI指数18.05、两周有不适、年内有住院、现在不饮酒的老人自评健康水平较低,患有慢病数越多、医疗支出压力越大自评健康越消极。应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健康问题的关注,基于精准扶贫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慢病管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并比较城乡区别.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济南市1 071名≥165岁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并拟合广义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71人中,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者143人,占13.40%;自评一般者729人,占68.10%;自评较差者198人,占18.50%;与同龄人比较,自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者106人,占9.90%;自评较好者313人,占29.20%;自评一般者522人,占48.70%;自评较差者128人,占12.00%;城市好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544,P=0.000);患有慢性病老年人675人,患病率为63.02%,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4.65,P=0.000);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6位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结论 济南市老年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年龄、对所居住社区(村)评价、精神/心理得分、居住地和个人平均月收入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承德市农村留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现状,并分析日常生活功能重度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23名农村留守老年人用一般人口学特征、慢性病调查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承德市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重度受损率为45.4%。年龄低(OR=0.154,95%CI:0.070~0.340)、汉族(OR=0.407,95%CI:0.178~0.934)、有医疗保险(OR=0.499,95%CI:0.307~0.810)、不吸烟(OR=0.479,95%CI:0.249~0.924)是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的重度受损保护因素,中风(OR=1.183,95%CI:0.719~1.948)、2周内患病(OR=1.762,95%CI:1.179~2.633)是其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受损率较高,针对影响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重度受损的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留守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象 在上海市2个区内4个居委随机选择18岁及以上非学生身份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方法 居民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状况和个人月均收入由居民自报。数据分析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指标、X^2检验、Logistic分析法及健康或慢性病患病差别指数。结果 在调查的居民中;自认为健康状况较差或基者占10.76%,有慢性疾病者占35.10%;其中,老年居民自认为健康状况较差或差者占28.19%,有慢性疾病者占68.30%。Logistic分析显示,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因食是年龄和个人的月均收入(老年居民还包括性别和学历层次);影响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的主要因食是年龄和有无社会医疗保险。经年龄标化后,个人月均收入低者的健康状况较差或差的比例明显高于个人月均收入高者,年龄标化后的健康差别指数为15.76%;无社会医疗保险者的慢性病惠病率明显高于有社会医疗保险者,年龄标化后的慢性病患病差别指数为1.80%。讨论与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应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状况,适当减少人们利用卫生服务的经济障碍,提高人群受教育程度;缄小社会在享有经济财富、受教育的程度、医疗保障、卫生服务利用和使康上的差异,以利于提高人民健康,维持社会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老年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数据,以国家贫困线标准筛选4041名贫困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现状,运用Andersen健康行为模型和两部模型法,从倾向特征、能力资源和需要因素等方面分析我国贫困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所调查的贫困老年人过去一个月的患病率为15.5%,慢性病患病率为78.8%,而就诊率仅为12.0%,应就诊未就诊比例高达86.7%,门诊费用中位数为350元。两部模型结果显示,个人特征、地区及家庭因素、身体健康状况及健康行为是影响贫困老年人是否就诊的主要因素,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患者就诊费用的最重要因素。贫困老年人的非条件门诊期望费用为183元,自评健康差的老人比自评健康一般或好的老人分别高出249元和336元,比患有慢性病和ADL功能受损的贫困老人门诊费用分别高119元和89元。结论我国贫困老年人的门诊服务需求较高,但利用不足。应从倾向特征、能力资源和需要因素提高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以改善健康状况,尤其重点关注高龄、低教育程度、非在婚、自评健康状况差、慢性病患者和ADL功能受损贫困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发展针对性的养老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同时持续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贫困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抽取6个县3 600户调查对象中农村户籍、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常住老年人共140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健康自评情况、健康状况、自我保健行为、吸烟、饮酒情况、社会支持等,结果分析采用x2检验及有序变量累积比数模型.结果 在1400名研究对象中,健康自评“好”的老年人565人,占40.4%; “一般”的为635人,占45.4%; “差”的200人,占14.3%;文化程度高、收入高的、有经常性社会交往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好,年龄越大、患有慢性病、两周患病、ADL、IADL有损害、做过健康体检及生活照料依赖家人/亲友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差.结论 贵州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健康自评水平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保健,缩小城乡差距,应成为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方法 采用5分类法对861名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进行测试.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 600人,其中空巢老年人861人,非空巢老年人739人.空巢家庭老年人较非空巢家庭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524,P=0.012);女性较男性自评健康状况差(μ=3.403,P=0.000);空巢独居老年人较空巢偶居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930,P=0.003);日常活动能力异常的老年人比正常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差(μ=2.696,P=0.007);老年人所患躯体疾病种类数(rs=0.234,P=0.000)以及经历负性生活事件数(rs=0.288,P=0.000)等因素与健康自评状况相关.结论 健康自评能综合反映机体健康状况,空巢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较差,应采取有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现状,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某社区内选取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为好、一般、差的比例分别是34.9%、60.1%和5.0%。影响老年人健康自评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结论该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自评状况以"一般"为主。客观的躯体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健康自评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老年人健康自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客观躯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苏南农村地区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利用2014年5月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数据,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苏南农村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锻炼频率、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其自评健康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焦虑或抑郁、慢性病患病情况、疼痛或不舒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自评健康主要受其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需要多举措提高老年人自我满意度,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西部宁夏地区老年人健康自评状况,分析影响老年人健康自评因素的城乡差异。方法 宁夏地区60岁及以上的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各1 501名作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健康自评、社会交往意愿、养老意愿、社会服务满意度等。结果 宁夏地区城乡老年人健康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外出频次是城乡老年人的共同影响因素,高龄、外出频次≤2次的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差。另外,城市老年人健康自评还与社区服务满意度相关(χ2=3.160,P<0.001),对社区服务满意的老年人要比不满意的健康自评好;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还与养老意愿相关(χ2=9.658,P<0.001);有居家养老意愿的老年人比机构养老意愿的健康自评好。结论 西部宁夏地区老年人健康自评整体情况没有明显城乡差异,健康自评影响因素有一定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卫生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兵团老年人生命质量、制定养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家养老机构抽取225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得分为(56.81±30.89)分,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得分分别为(48.37±25.93)和(66.50±21.68)分,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和活力(VT)得分分别为(43.00±33.59)、(43.00±48.39)、(54.87±32.78)、(52.63±20.92)、(61.63±26.39)、(73.97±19.03)、(63.11±45.94)和(67.27±20.09)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较高和北疆地区的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PCS和MCS状况均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MCS状况亦较好,年龄较大和患慢性病数量较多的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PCS和MCS状况均较差。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命质量较差,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地区和患慢性病数量是兵团养老机构老年人PCS和MC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自我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自我医疗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8—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威海、潍坊、菏泽3个市抽取7 07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3 240例有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的自我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3 240例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中,选择自我医疗者2 582例,自我医疗率为79.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自评健康状况差的山东省农村两周病伤老年人自我医疗率较低,非空巢或独居和患慢性病≥1种的山东省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自我医疗率较高。结论山东省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自我医疗率较高,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否空巢或独居和患慢性病种数是该地区两周病伤农村老年人自我医疗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比较,为实施早期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共4 547名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进行评分。结果: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19,P<0.05),其中农村组抑郁发生率为44.0%,城镇组为29.5%。回归分析显示,城乡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共有的危险因素是女性、西部、睡眠时间较短、自评健康状况较差、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受损、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城镇组特有的保护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初中、高中及以上,城镇组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共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农村组特有的保护因素是有配偶、家庭月生活支出1 000~5 000元,农村组特有的危险因素是共患2种慢性病。结论:农村老年慢性病患者与城镇相比,抑郁发生率更高,应重点关注高危群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以改善其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