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慧敏 《临床医学》2021,41(10):103-10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孟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以上,比较两组疗效与随访1年复发率,以及...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分析应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ACI患者NIHSS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7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CD62p、PAC-1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及QO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QO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62p、PAC-1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62p、PAC-1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应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单盲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功能、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屏气指数(BHI)、平均血流速度(MFV)均较治疗前高,搏动指数(PI)、s100B、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尿激酶,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张柳 《妇幼护理》2024,4(9):2145-2147+2151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接受阿替普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汉密尔顿抑郁、病情好转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史丽圆  庄妍  孙远贞 《全科护理》2014,12(8):713-714
正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危害[1]。急性脑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恢复脑梗死区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和预后[2],而溶栓疗法是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我院2009年9月—2013年9月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8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再依据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4~24分及NIHSS评分4分者。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及不同NIHSS评分者溶栓前及溶栓24h、14d、3个月NIHSS评分,记录溶栓后3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9.19%)高于对照组(63.64%)(P0.05),NIHSS评分4分者治疗有效率在观察组(87.50%)与对照组(7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2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7.27±4.33)、(10.45±5.32)分]、14d[(5.19±3.24)、(7.48±5.43)分]、3个月[(2.65±2.28)、(4.70±4.41)分]均低于治疗前[(11.19±4.50)、(11.12±4.89)分](P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对照组NIHSS评分4分者NIHSS评分在溶栓24h[(4.50±3.75)、(3.57±2.99)分]、14d[(2.25±1.77)、(3.00±2.11)分]、3个月[(1.50±0.78)、(1.00±0.53)分]与溶栓前[(1.87±1.13)、(1.86±0.89)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个月,NIHSS评分4~24分者并发症发生率在观察组(21.62%)与对照组(15.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4分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溶栓前NIHSS评分4~24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溶栓前NIHSS评分4分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CI)患者对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分析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的CI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溶栓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溶栓后行替罗非班治疗。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ADL)评分],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自发性脑出血(s ...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和神经功能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凝血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型钠尿肽(BNP)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治疗后,观察组NSE、BNP分别为(16.21±1.02)、(159.91±18.82)μg/L,低于对照组的(19.62±0.69)、(200.91±25.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13、8.259,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更好改善凝血和神经功能,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30日~2017年1月30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顺序的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医治(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24h后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丁苯酞联合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100例A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转化(HT)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预后、炎症介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T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ACI,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存质量及预后,且HT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SOD、GSH-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与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与hs-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均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加服氯吡格雷。对比2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Hcy及HDL-C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应激因子、神经分子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ACI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为50例发病距离溶栓时间<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脑侧支循环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3例随机分为2组,低剂量组140例,标准剂量组143例,采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采用卡方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死率,评估急性脑梗死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安全性。结果 (1)2组患者在溶栓24 h、3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2)vs 5(2,10),U=0.361,P=0.718;4(2,11)vs 4(2,10),U=0.118,P=0.906];溶栓后7、28、90 d,2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6%vs 53.85%,χ~2=0.002,P=0.962;64.29%vs62.94%,χ~2=0.013,P=0.911;70.00%vs 72.03%,χ~2=0.06,P=0.807)。(2)2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无明显差异(6.43%vs 7.69%,χ~2=0.040,P=0.842),溶栓后90 d内低剂量组死亡11例,标准剂量组死亡12例,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χ~2=0.120,P=0.73)。结论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疗效相似,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