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98 877名≥20岁农村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诊断性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98 877名常住农村少数民族居民中,患功能性消化不良者18 432例,患病率为18.64%,标化患病率为18.5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334,95%CI=1.237~5.883)、年龄40~79岁(OR=2.195~4.628)、布依族(OR=3.411,95%CI=1.635~5.195)、水族(OR=2.524,95%CI=1.034~3.57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424,95%CI=1.535~3.074)、有家族史(OR=3.415,95%CI=1.321~5.897)、体质指数(BMI)为消瘦(OR=3.306,95%CI=1.122~4.969)、喜欢咸性食物(OR=3.901,95%CI=1.431~4.706)、喜欢生冷食物(OR=3.862,95%CI=1.352~5.989)、劳动强度Ⅰ级(OR=3.321,95%CI=1.243~4.197)、每日饮水量500 m L(OR=3.226,95%CI=1.227~4.778)、每日睡眠时间5 h(OR=3.764,95%CI=1.232~5.009)、长期服用药物(OR=2.867,95%CI=1.245~3.782)、便秘(OR=3.157,95%CI=1.339~5.812)、长期紧张或焦虑(OR=4.511,95%CI=1.542~6.998)和居住海拔高度1 500 m(OR=3.483,95%CI=1.335~4.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15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5月—2017年10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抽取99 867名≥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99 867名≥15岁居民中,患恶性肿瘤者397例,患病率为397.53/10万,标化患病率为395.46/10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40岁、布依族、家庭人均年收入 10 000元、失业/无业、退休、有肿瘤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酒、喜咸性食物、喜高油食物、喜腌熏食物、偏重辛辣、偏重烫食、有砷环境暴露史和长期紧张或焦虑是贵州黔南地区≥15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的危险因素;水族、毛南族、其他民族、在校学生、居住在农村、正常体重、偏重温食和喜欢运动是贵州黔南地区≥15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15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就业情况、有无肿瘤家族史、居住地、体质指数、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类型、饮食种类、饮食口味、饮食习惯、有砷环境暴露史、是否喜欢运动和是否长期紧张或焦虑是该地区≥15岁居民恶性肿瘤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7~15岁儿童抽动障碍(TD)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黔南地区抽取99 488名7~15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抽动严重程度检查。结果贵州省黔南地区99 488名7~15岁常住儿童中,患TD者1 279例,患病率为1.29%,标化患病率为1.2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早产、出生时有不利因素、挑食且爱喝功能饮料、睡眠障碍、学习成绩差、无业余爱好、自理能力弱、家庭关系紧张、打骂体罚、与父母关系紧张、居住环境喧闹是贵州省黔南地区7~15岁儿童TD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黔南地区7~15岁儿童TD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7~15岁儿童TD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东南部地区≥15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VD)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省东南部地区抽取149 787名≥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CVD常规检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贵州省东南部地区149 787名≥15岁居民中,患心脑血管疾病者857例,患病率为572.15/10万,标化患病率为570.03/10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苗族、土家族、家庭人均年收入 10 000元、有CVD家族史、超重、肥胖、吸烟、饮酒、长期紧张或焦虑、居住环境大气污染、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贵州省东南部地区≥15岁居民CVD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布依族、侗族、其他民族、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干部、服务娱乐人员、个体商人、居住在农村、正常体重、饮茶、运动、饮食类型为酸性食物、饮食种类为乳制品和蔬菜水果是贵州省东南部地区≥15岁居民CVD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省东南部地区≥15岁居民CVD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居住地、CVD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茶情况、运动情况、饮食类型、饮食种类及是否长期紧张或焦虑、居住环境大气污染、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该地区≥15岁居民CVD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农村女性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月—2015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方法抽取19 973名黔南地区20~75岁农村女性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确诊骨质疏松;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 973名女性常住居民中,确诊骨质疏松3 392例,患病率为16.98%;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4.00%、4.65%、17.12%、23.45%、28.79%及48.97%;布依族患病率为23.42%,苗族为18.21%,水族为12.14%,毛南族为12.56%;不同年龄及民族女性居民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布依族、生育次数≥3次、绝经年限15年、居住石板房、喜食腌制食品者是黔南地区农村女性居民患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体质指数(BMI)≥24.0 kg/m2、饮酒、饮绿茶、喜食大豆类和肉类食品是保护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农村女性居民骨质疏松患病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年龄、民族、生育次数、绝经年限、居住环境等是黔南地区农村女性居民患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BMI、饮酒、饮绿茶、喜食大豆类和肉类食品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骨性关节炎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骨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11月整群随机抽取2 866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2 866名农村居民中确诊骨性关节炎患者802例,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7.98%和28.19%,男性患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1.48%和21.62%,女性分别为39.88%和40.03%,女性骨性关节炎患病率高于男性(2χ=689.96,P0.01);随着年龄增大,骨性关节炎患病率随之增高(2χ=263.27,P0.01);X线检查0~4级分别占0.75%,8.98%,48.25%,34.90%和7.11%;骨性关节炎的受累关节主要是膝关节、腰椎和颈椎,分别占40.52%,34.28%和1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女性、体质指数≥24、劳动强度≥3级、居住在山顶是骨性关节炎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质指数≥24、劳动强度≥3级、居住在山顶的≥50岁农村女性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黔南地区抽取的47 864名≥20岁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肛门视诊、直肠检查及肛镜检查,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居民肛肠疾病患病7 453例,患病率为15.57%,标化患病率为15.23%;7 453例肛肠疾病患者中,痔疮1 853例(24.86%),肛裂1 220例(16.37%),肛乳头肥大症907例(12.17%),肛瘘853例(11.45%),肛周湿疹697例(9.35%),直肠息肉643例(8.63%),肛内脓肿585例(7.85%),直肠脱垂553例(7.39%),其他肛肠疾病142例(1.9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142,P=0.001)、>50岁(OR=3.537,P=0.001)、汉族(OR=3.418,P=0.001)、喜辛辣、油炸食物(OR=3.254、3.097,P=0.001)、长期睡眠不足(OR=3.037,P=0.001)、长期饮酒(OR=5.384,P=0.001)、偶尔摄入蔬菜水果等纤维食品(OR=3.863,P=0.001)、偶尔清洗会阴部(OR=3.036,P=0.001)、有便秘史(OR=5.318,P=0.001)和长期焦虑(OR=3.116,P=0.001)是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水平;性别、年龄、民族、饮食习惯、睡眠时间、饮酒、蔬菜水果等纤维食品摄入、清洗会阴部、便秘史和焦虑是影响黔南地区农村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8—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贵州省抽取的9 280名≥18周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者患病率为58.1%,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1.9%、18.9%、9.6%和37.4%;贵州省成年居民对血脂异常诊断的知晓率为3.9%,男性和女性居民知晓率分别为3.7%和4.1%,城市和农村居民知晓率分别为4.2%和3.8%,18~44、45~59和≥60岁居民知晓率分别为1.9%、5.7%和6.3%,居民血脂异常诊断知晓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χ2=58.253,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吸烟、饮酒、红肉摄入过多、谷薯类摄入不足、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是贵州省成年血脂异常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且对血脂异常诊断的知晓率较低;居住地及是否吸烟、饮酒、红肉摄入过多、谷薯类摄入不足、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为该地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抽取19 498名6~23月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19 498名常住6~23月龄儿童中,患缺铁性贫血者9 279例,患病率为47.59%,标化患病率为47.1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月龄~组(OR=3.765,95%CI=1.215~4.315)、毛南族(OR=3.411,95%CI=1.635~4.095)、苗族(OR=4.937,95%CI=1.867~6.123)、出生时体重3 kg(OR=3.407,95%CI=1.125~3.883)、饮食结构以谷物或玉米为主(OR=3.803,95%CI=1.356~4.935)、辅食转换时间6个月(OR=5.546,95%CI=1.867~6.978)、未补充营养包(OR=3.903,95%CI=1.341~3.916)、母亲职业为农民(OR=2.887,95%CI=1.224~3.987)、母亲孕期患贫血(OR=3.232,95%CI=1.139~4.084)、看护人为祖父母及其他(OR=3.179,95%CI=1.214~4.657)、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元(OR=5.796,95%CI=1.857~6.353)、依山而居(OR=3.271,95%CI=1.215~3.792)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少数民族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该地区6~23月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7 767名黔南地区15~49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常规检查、盆腔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涂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确诊生殖系统疾病;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7 767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中,确诊生殖系统疾病57 021例,患病率为58.32%,标化患病率为57.21%。57 021例生殖系统疾病中,宫颈疾病28 664例(50.27%),外阴疾病13 765例(24.14%),阴道疾病7 865例(13.79%),附件疾病4 386例(7.69%),子宫疾病2 341例(4.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9岁、苗族、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年收入3 000元、月经周期24 d、月经量多、痛经、结婚年龄18岁、初产年龄25岁、怀孕次数≥2次、总生育次数≥2次、人流次数≥2次、引产次数≥2次、每月性生活次数9次、分娩方式为顺产+剖宫产、避孕方式采用避孕环和丈夫职业为农民是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贵州黔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大庆油田职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代谢性疾病防控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2018年8—12月,选取在大庆市龙南医院体检的1 792名≥21岁的油田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并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448人,患病率为25.00%,男性患病率为36.19%,女性患病率为1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21~30岁、31~40岁、41~50岁)和饮茶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对油田职工采取针对性措施,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落实到工作中,切实为油田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省成年居民高胆固醇(TC)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该省预防控制高TC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完成的贵州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9 280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及慢性病患病情况;测量其身高、体重并检测血脂。统计分析该省高TC血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结果贵州省成年居民高TC血症者总TC水平为(7.20±0.99)mmol/L,且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高TC血症患病率为11.9%,女性(12.6%)高于男性(11.1%)(P<0.05);城市(16.2%)高于农村(10.4%)(P<0.05)。城市居民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农村男性高TC血症患病率以45岁~年龄组最高,女性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年龄、BMI≥24、食用动物内脏等为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每日饮茶1次为高胆固醇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贵州省成年居民高TC血症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中老年是重点防治人群,尤其是老年女性;限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平衡膳食可预防高TC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山东省青岛市35岁~的城乡常住居民6 000人,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一般状况、生活方式及行为、家族史的调查,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青岛市城乡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14%,其中男性居民患病率(22.52%)高于女性(15.32%)(X2=40.12,P<0.001),城市居民的患病率(19.93%)高于农村(16.42%)(X2=10.05,P<0.01).在患病的居民中,仅有3.31%的人知道自己患病.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超重、饮酒、经济收入等因素与高尿酸血症有关.结论 青岛市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居民的知晓率低,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城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瓯海区2个社区1520名35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其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瓯海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7.6%,其中男性为10.4%,女性为5.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χ2=13.94,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温州市瓯海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辽宁省丹东市农村≥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该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治高血压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丹东市农村地区6 121名≥1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丹东市农村地区≥15岁居民患高血压1 536例,患病率为25.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女性患高血压的危险是男性的1.32倍;以15~24岁为参照组,年龄每增加10岁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2.14倍;以正常体重为参照组,体重过轻、超重、轻度肥胖、中/重度肥胖患高血压的危险分别是正常组的1.70、1.28、1.89、2.23倍;以吸烟组为参照组,不吸烟是患高血压的保护因素(OR=0.83);有糖尿病史患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史患者的2.03倍。结论丹东市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控烟,并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治疗,是有效降低和预防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描述和分析上海市大场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 280名≥65岁社区老年人 进行一般情况及生活方式行为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该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5.08%;有高血压、高血 脂、冠心病、肾脏疾病、脑卒中和肥胖的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无上述合并症的患者;低脂或脱脂奶约 200~ 400 mL/d、饮水≥2 000 mL/d、中等强度有氧锻炼 (每周≥1 d) 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高血压、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 家族史、甘油三酯>1.81 mmol/L、胱抑素 C>1.09 mg/L、尿 pH<6.0,食动物内脏、红肉≥100 g/d、黄酒≥150 mL/d 和静态 行为总时间≥4 h/d (每周≥1 d) 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大场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严峻,社区医护人员 应积极做好防控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溧阳市≥40岁农村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溧阳市农村地区≥40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询问和肺功能检测与身体测量,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40岁常住农村居民COPD患病率为11.87%,男性患病风险高于女性(OR=3.24,95%CI:1.12~9.37);60~69岁和≥70岁年龄组的患病风险高于40~49岁组(OR=4.87,95%CI:1.92~12.39;OR=13.92,95%CI:3.96~48.93);有哮喘家族史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无哮喘家族史居民(OR=2.61,95%CI:1.25~5.44);有呼吸道症状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无呼吸道症状居民(OR=2.76,95%CI:1.41~5.40);烟民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居民(OR=16.81,95%CI:2.60~108.96)。结论 COPD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其危险因素,减少CO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山市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以及其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预测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可能的指标因素。方法 于2016年在广东省中山市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实际抽取7 17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结果 中山市总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 = 1.783, 95%CI :1.544~2.059)、偶尔饮酒(OR = 1.198, 95%CI :1.030~1.394)、经常饮酒(OR = 1.388, 95%CI:1.186~1.623)、患高胆固醇血症(OR = 1.267, 95%CI :1.054~1.521)、超重/肥胖(OR = 1.901, 95%CI :1.657~2.181)、患中心性肥胖(OR = 1.311, 95%CI :1.139~1.509)、血压高(OR = 1.321, 95%CI :1.170~1.491)、空腹TG含量≥1.7 mmol/L(OR = 2.016, 95%CI:1.772~2.295)、空腹HDL - C含量<1.0mmol/L(OR = 1.439, 95%CI: 1.088 ~1.903)等是中山市常住居民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山市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中山市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厦门市居民高尿酸血症与膳食嘌呤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16年4~8月,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厦门市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对其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次共调查2827人,平均年龄(36.9±14.5)岁,男性占43.1%。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7.2%,男性(36.1%)患病率高于女性(20.5%),各年龄组患病率逐渐升高。调查人群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嘌呤总量为(448.82±4.40)mg,动物性食物中畜禽肉类食物嘌呤贡献率最高(30.3%),鱼虾蟹贝类次之(17.9%);植物性食物中,米及其制品的嘌呤贡献率最高(26.3%),蔬菜类次之(9.1%),豆类、菌藻类、坚果和水果的贡献率分别为8.8%、4.8%、0.8%和0.6%。男性膳食嘌呤摄入量大于女性(P0.001)。男性人群中,饮酒、高BMI、高血压、高次黄嘌呤摄入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女性中高年龄组、高BMI、高血压是高尿酸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膳食嘌呤摄入较高,男女性HUA患病的危险因素不同,针对不同人群应给予不同的干预方案。[营养学报,2019,41(1):20-23,29]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城镇汉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尿酸血症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7—9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80岁甘肃地区城镇汉族居民4 263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高尿酸血症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甘肃地区城镇汉族成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02%,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24.23%)高于女性(13.5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城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状况、体力劳动程度、身体锻炼人群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发达地区、饮酒和经常锻炼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而已婚、重体力劳动为保护因素。结论甘肃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具有罹患慢性病风险,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人群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