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传统物理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物理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传统物理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10 m步行时间、1 min步行距离、定时起身行走测试(TUG)时间及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移动功能部分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PEDI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10 m步行时间及TUG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1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传统物理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7 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训练。3 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GMFM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接收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5例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结果干预前,两组GMFM中D区、E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GMFM中D区(33.87±2.77)分、E区(43.57±8.4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16±3.07)分、(37.79±7.5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187、3.502,P均0.001)。干预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AS评分(1.65±0.33)分,低于对照组的(2.45±0.41)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0.531,P0.001)。结论脑瘫患儿接受常规康复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降低其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瘫(C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2例C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1例。A组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GMFM)、精细运动功能(FMFM)]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FMF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针灸治疗CP患儿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运动训练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GDS)、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GDS、GMFM和MAS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DS、MAS和GMFM评分均有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GDS及MAS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运动训练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90例脑瘫患儿分成对照组45例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选择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选择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瘫儿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包括运动训练、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干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变化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针对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康复效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运动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双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痉挛型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及运动控制治疗。2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ROM)、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E区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PROM角度、GMFM(D、E区)得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M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内效贴配合运动控制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下肢痉挛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检验GMFM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等标准化指标.方法应用GMFM对31例7个月-7岁的脑瘫患儿和17例3个月-5岁2个月的健康儿童在入选时及3个月后进行两次测量,并以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级作为疗效标准进行效度研究;应用GMFM对10例脑瘫患儿在入选时和1周后进行2次测量以研究组内信度;由2个测量者应用GMFM同时进行测量对10例脑瘫患儿以研究组间信度.结果对照组中,3岁以上儿童第一次GMFM结果较3岁内组高(P<0.05),而两次GMFM改变量则较低(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与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类均呈负相关(P<0.05).组内和组间信度研究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ICC>0.90).结论GMFM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能定量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和改变,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何凤翔  徐艳  谢文龙 《中国康复》2017,32(5):358-361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强化前馈控制的躯干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2组患儿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来评定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的BBS,GMFM,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唐巧萍  何小辉  张娜 《中国康复》2022,37(11):652-655
目的:分析经腰椎旁区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运动疗法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时,辅以经腰椎旁区的NMES激活脊柱深部稳定肌。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分别记录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行速度、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前,2组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的观察组患儿及治疗12周后的2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GMFM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以及PCI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作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腰椎旁区的NMES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步行速度,并有效降低步行能量消耗,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5例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加康复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0.5a。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偏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邵磊  张明  刘鹏  张亚男  贾梦怡  苏春 《中国康复》2022,37(10):588-591
目的:探讨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仿生训练(兔子跳跃、蜥蜴行走、猴子攀爬)。在训练前后分别对2组患儿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进行评估,并利用关节量角器对其内收肌角、足背屈角进行测量。观察训练前后2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GMFM、PDMS-GM原始分差异及患儿内收肌角、足背屈角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2组GMFM及PDMS-G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内收肌角及足背屈角均大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仿生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分为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核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儿3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引导式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 核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 综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儿童平衡量表(PBS)进行评定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后,4组患儿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引导式教育组的GMFM总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核心组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和引导式教育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疗后的GMFM总分和PBS评分最高,分别为(55.85±16.60)分和(52.74±5.45)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引导式教育组和核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引导式教育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语言训练对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Frenchhay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脑瘫合并构音障碍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语言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结合语言训练,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GESELL发育量表、Frenchhay构音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ESELL量表各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评分均较前提高,语言、社交评分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构音评价各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颌位置外,各评分均较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射、呼吸、唇运动、舌运动、喉控制、言语理解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语言训练能改善口腔功能,提高构音、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9.
“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采用"平衡"性疗育方法,两组均指导患儿家属配合进行家庭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MFM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平衡"性疗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接收的脑瘫患儿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43例,采用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43例,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80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80 d后,观察组患儿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治疗脑瘫患儿,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