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了解广州市小学高年级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及体型认知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及现场测量的方法,对广州市6 068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体型认知和肥胖流行状况调查.结果 广州市三~五年级小学生消瘦、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4.5%,9.5%,5.4%.78.0%的学生对自己的体型不满意,总体型不满意度评分为0.19分,女生(0.27)高于男生(0.12),高年级学生(四、五年级分别为0.18,0.28)高于低年级学生(三年级为0.12),肥胖的学生(2.14)高于超重(1.60)和消瘦的学生(-0.92).正常体重但对自己体型不满意的学生中,男生(44.5%)倾向于希望自己更胖一点,而女生(46.1%)则倾向于能更瘦一点,高年级较低年级更多的学生倾向于自己更瘦一点;公办学校较民办学校学生更能科学认知自己的体型.结论 广州市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不能科学判断自己的体型.应从提高体型认知方面控制儿童肥胖发生率,减少生理及心理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低年级学生父母对子女体形认知现状,为制订控制儿童肥胖的措施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对广州市3 889名1~2年级学生现场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同时对其父母进行子女体形认知的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1~2年级小学生消瘦、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7.79%、6.69%和5.86%;75.03%的学生家长对子女目前的体形不满意,总体形不满意度评分校正均值为-0.14,存在体形低估现象,特别是对儿子(-0.25)及一年级子女(-0.21)体形低估现象更为明显。结论 广州市城区1~2年级学生父母对子女体形认知存在明显低估现象,可考虑通过提高父母对子女体形认知的准确性,达到控制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亲, 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指标, 采用“Ma体形图”测量父母对子女的体像认知, 分单水平和两水平分析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与子女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父母对子女体像的总不满率为69.0%(期望变胖率为28.6%, 期望变瘦率为40.4%)。在父母“期望子女变瘦”组中, 男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 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1.9 cm、11.9 kg、13.2 cm、8.8 cm、32.3 mm、4.7 kg/m2(均P<0.05)。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 男生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2.3 cm、7.1 kg、7.2 cm、5.8 cm、14.1 mm、2.3 kg/m2(均P<0.05)。在“期望子女变瘦”组中, 女生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BMI指标分别高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8.6 kg、9.1 cm、6.6 cm、21.9 mm、3.5 kg/m2(均P<0.01), 而在“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中, 女生的各项指标分别高于“期望子女变胖”组5.5 kg、5.9 cm、5.4 cm、10.4 mm、1.8 kg/m2, 身高也高3.6 cm(均P<0.01)。“期望子女变瘦”组与“对子女体像满意”组的身体形态指标相比时, 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在男女生中, 小学生均高于中学生, 除身高外男生均高于女生;“对子女体像满意”组与“期望子女变胖”组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差异在男生中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 女生中则小学生高于中学生。结论 父母对子女体像不满率较高, 与儿童身体发育横纵向维度指标均有相关性;期望子女变瘦的父母, 可能对低年龄子女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 期望子女变胖的父母, 可能对高年龄男生、低年龄女生的身体发育指标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为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正确体像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测量学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身体形态发育指标,采用Ma体形图测量儿童青少年体像认知,分单水平和两水平分析体像不满与身体形态发育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儿童青少年体像不满率为77.1%(期望变胖率为23.1%,期望变瘦率为54.0%),体像曲解率为44.9%;期望变胖率男生高于女生(χ2=4.989,P=0.026),期望变瘦率女生高于男生(χ2=5.970,P=0.015)。男生和女生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臀围身高比指标,“期望变瘦”学生均高于“体像满意”学生(P值均<0.05);男生 “体像满意”学生高于“期望变胖”学生(P值均<0.05);女生除身高、WHR 外,其余指标均“体像满意”学生高于“期望变胖”学生(P值均>0.05)。以上组间差异均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中学高于小学。结论 身高、体重、胸围、臀围、皮褶厚度、体质指数、腰围身高比、臀围身高比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均与体像不满相关,且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母对子女体重认知与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之间的关联,为改善初中生体重认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3所初中,对12~14岁573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通过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自我体重的认知、父母对子女体重的认知等信息。采用广义混合线性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父母对子女体重认知与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之间的关联。结果初中生对自我体重认知正确率、低估率和高估率分别为57.2%、29.7%和13.1%。考虑学校聚集性,控制初中生性别、年龄、是否超重肥胖、主要照顾者、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父母文化程度、是否超重肥胖因素后,父母低估子女体重组的初中生自我体重低估风险是父母未低估组的8.33倍(OR=8.33,95%CI:5.34~13.02),父母高估子女体重组的初中生自我体重高估风险是父母未高估组的9.41倍(OR=9.41,95%CI:4.12~21.51)。学生性别和父母低估子女体重对初中生低估自我体重有交互作用(P 0.05),父母低估子女体重对女生的影响大于男生。结论父母低估或高估子女体重是初中生自我体重认知不正确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改善初中生体重认知,除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外,还应关注父母对子女体重的认知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及其社会安全知识掌握程度,为学校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4所小学701名学生为对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了小学一~三年级(低年级)和四~六年级(高年级)2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遭遇社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自然灾害,遭遇东西被偷的发生率为49.73%.高低年级学生遭遇伤害类型、概率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安全事件应对方法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应对勒索、烧(烫)伤处理、楼梯逃生要点是低年级学生回答错误率最高的社会安全知识;高年级学生对恐怖袭击活动知识的错误率达73.40%,应对小偷、陌生人跟踪等应急知识欠缺.结论 需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社会安全教育,同时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遭遇伤害概率,提高学校社会安全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肥胖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琳  方少瑛 《中国校医》1999,13(5):326-329
目的通过对4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的肥胖状况、家庭基本情况、饮食行为、营养知识和行为认知的调查,了解广州市城区学生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登录,对数据进行不同性别、年级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男学生肥胖率高于女学生,低年级高于高年级;先后16个因素进入不同数学模型,其中父母亲学历、宵夜、晚餐摄入量、零食对肥胖是危险因素;性别、年级、早餐、吃禽类、不爱吃零食、营养知识得分、行为认知为保护因素。结论中小学生肥胖与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学生本人饮食行为、营养知识掌握和行为认知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为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428名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其中男生2316名,女生2112名,年龄8~14岁。利用Ma体形图对儿童的体形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调查对象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1%和14.4%。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3.5和4.4,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1.0和1.3,女生对自己的体形更为不满。学生对体形的不满意度为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和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女生。分别有6.6%和1.0%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结论北京市儿童的体形认知与西方的研究相似,但北京市儿童对肥胖更为宽容,需从儿童体形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如东地区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如东县两所小学,调查所有小学生身高与体重,使用体质指数(BMI)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调查的3 897名小学生中,消瘦及生长迟滞者占1.8%,营养正常者占68.2%,超重及肥胖者占30.0%。不同性别、年级的小学生营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与肥胖所占比例(37.2%)高于女生(22.8%);高年级消瘦及生长迟滞比例、超重及肥胖比例略高于低年级学生。结论如东县小学生超重肥胖比例较高,加强小学生超重肥胖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 361名学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与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关系。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交互作用。  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1.33%,腹型肥胖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与顺产的学生相比,经剖宫产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增加了44%(OR=1.44,95%CI=1.16~1.80);高出生体重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62%(OR=1.62,95%CI=1.09~2.42)。调整多因素后,未观察到出生体重和出生方式与学生腹型肥胖之间的关联性(P值均>0.05)。经剖宫产出生与父母肥胖对学生的超重肥胖(RERI=0.33,95%CI=0.02~0.65)和腹型肥胖(RERI=0.39,95%CI=0.12~0.65)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剖宫产及高出生体重与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剖宫产出生方式与父母肥胖可能协同促进儿童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家庭饮用水的基本情况。方法:对广州9个区共913户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63.3%的家庭日常饮用烧开后的自来水,而36.7%的家庭日常饮用桶装水。“方便”,“饮用放心”是广州市家庭选择饮用水的最主要原因。广州市桶装水用户可接受的桶装水价格为每桶8.8元。桶装水用户中较高学历者、较高收入者所占比例高于自来水用户。广州市家庭对自来水的放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是广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学校卫生健康专业机构,是推动广州市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促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广州市唯一的专业学校卫生健康促进机构,中心紧跟党的步伐、贯彻国家的路线方针,在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促进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及干预措施,为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促进事业更好的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6-2009年流行性感冒发生的季节特征,为流感的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2006-2009年流行性感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集中度法研究显示广州市流行性感冒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圆形分布计算结果亦表明广州市历年流感存在一定的季节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5月,且2006-2008年的流感季节分布无显著差异。结论 2006-2009年广州市流感的发生呈集中分布,有较强的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峰值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0例,按相关标准分为轻中度组(121例)和重度组(79例);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的胆红素峰值以及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胆红素峰值与尿素氮、血肌酐的关系。结果三组的血浆胆红素峰值、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重度组最高、轻中度组其次、对照组最低。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胆红素峰值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峰值与尿素氮、血肌酐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胆红素峰值对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所致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进行评估,为政府制定传染性胃肠炎和食源性疾病管理决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评估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散发和暴发部分的疾病负担,评估指标包括伤残调整生命年、发病率、住院率、罹患率等,数据主要来源于监测医院、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结果 2014年广州市腹泻总病例数约为3 092 230人次,其中由诺如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腹泻病例数约为608 860人次。广州市2014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年发病率为4 655/10万,住院率为0.03%,共发生暴发疫情6起,病例942例,平均罹患率为2.63%。综合散发与暴发数据,广州市2014年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2 212 DALYs。结论 广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较高,相关卫生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的预防、控制管理以及教育宣传,开展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自然界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广州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进行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的调查,从传播媒介的角度探索该地区登革热流行的来源和特点。方法采集广州市各区新旧疫点附近的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为成蚊后提取蚊虫总RNA,用登革热病毒特异引物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结果反应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在荔湾区逢源街(2006年8月)、从化市邓村(2007年4月)和白云区云溪(2007年5月)各检出1宗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蚊虫标本。其中荔湾区逢源街和从化邓村标本的RT—PCR产物经过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热病毒I型。结论广州地区登革热病毒可能在自然界白纹伊蚊种群中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状况,为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建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广州地区54家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普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大幅提升,但主要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并无明显提高,部分指标反而出现一定幅度下降。结论:2002—2006年间,广州地区乡镇卫生院走的是一条外延型扩张的道路,即依靠增加资源投入而非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实现增长的道路,今后发展中应注重内涵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文献的特点,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CNKI等数据库系统检索2013 - 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并应用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对所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3 - 2017年发表的广州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共223篇,位于前三位的是传染病(71.75%)、食物中毒(8.52%)、环境卫生(8.07%)。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献以流行病学分析研究最多,占文献总数的37.67%(84/223)。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文献占总篇数的30.94%(69/223)。结论 2013 - 2017年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种类多,以传染病为主。研究的时效性强,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卫技人员队伍现状,为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州市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的在岗卫技人员进行普查.结果:广州市19家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共有卫技人员1849名,平均每家拥有卫技人员97人,公卫医师占6.00%;卫技人员中25~54岁占80.53%;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66.47%;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无职称人员分别占5.25%,17.85%,67.65%,9.25%;医(仅全科医师)护比为1∶0.95.结论:广州市全科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卫技人员队伍中,护士和公卫医师数量不足,学历、职称偏低,人力资源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