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精神疾病的种类及其伴发的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肇事肇祸的临床特征,为政府救助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2014年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救助的2 33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并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年间南宁市流浪精神病患者2 332例,平均年龄(30.34(10.12)岁;区内患者比例63.7%,以2012年入院400人为最高占总比17.2%;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70.2%)为主;合并传染病患者361(15.5%)例,21~40岁年龄段患传染病比例较其他年龄段大;肇事肇祸患者742(31.8%)例,男性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外省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本市的(P0.001),离异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于已婚患者(P0.05),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54.4%)高于心境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52.4%),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34.4%)(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是流浪精神病人的主要精神病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高,呼吁政府关注流浪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公共卫生问题,改善其生存条件,帮助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宁区本地户籍与流动人口肇事肇祸及滋事精神病患者的特征并制定相关对策。方法对2011-2012年长宁区具有肇事肇祸及滋事行为精神病患者的基本人口学情况及病情等资料等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2011-2012年该区具有肇事肇祸及滋事行为的本市户籍与流动人口中发生比例为1.25/10万和7.8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8,P0.01)。流动人口肇事肇祸及滋事精神病患者平均年龄34.11±8.58岁,本市户籍其年龄为42.87±13.23岁,二者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流动人口与本市户籍肇事肇祸及滋事精神病患者无业的比例为80.00%和47.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与本市户籍相比,流动人口肇事肇祸及滋事精神病患者诊断为重症精神障碍的比例和临床症状中阳性症状更多、病程更短,肇事肇祸及滋事严重后果比例、家族史不详比例及既往犯罪比例均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肇事肇祸及滋事行为的流动人口精神病患者年龄偏小、文化程度低且总病程短、阳性症状更多、既往犯罪率高、肇事肇祸及滋事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是南京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三无"、低保、社会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以及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等工作。目前,我院长期住院病人达800人以上,其中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占在院病人数的20%,民政管理对象占住院病人的65%,院外排队等待入院的民政管理对象约500人,占南京市精神病患者人数的2%。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因素,为政府制定社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兰州市965例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状况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16.0对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兰州市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发生率为13.6%,肇事肇祸发生率与患者的文化程度(χ2=42.27,P<0.001)、离异婚姻状况(χ2=334.3,P<0.001)、疾病类型为精神分裂症(χ2=42.67,P<0.001)、亚急性起病形式(χ2=47.93,P<0.001)、连续病程(χ2=53.95,P<0.001)和未/间断服药(χ2=354.35,P<0.001)呈显著相关;而与经济状况(χ2=3.07,P=0.08)无关.结论 我市重型精神疾病肇事肇祸患者中以离异、精神分裂症、亚急性起病、连续病程≥1年、未/间断服药人数居多.肇事肇祸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常州市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与敌意归因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抽取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8月—2019年7月收治的居住于农村地区的精神分裂症肇事肇祸患者133例与精神分裂症非肇事肇祸患者133例,通过一般资料表、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量表以及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调查2组患者的人口学、精神症状以及敌意归因偏向状况。采用2个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的关系。结果肇事肇祸组患者AIHQ量表的责备偏向总分、敌意偏向总分以及攻击偏向总分均显著高于非肇事肇祸组[(7.13±1.09)vs(6.41±1.40),(8.53±1.22)vs(5.73±0.68),(7.56±1.18)vs(5.66±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无配偶、小学文化、偏执型、有被害妄想与肇事肇祸行为相关联(均P0.01),在调整了上述变量后,责备偏向评分、敌意偏向评分以及攻击偏向评分均与肇事肇祸行为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常州市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除了与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态、精神分裂症分型以及有无被害妄想密切相关外,还与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显著关联。将归因偏向纳入到农村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训练方案中将有望降低患者的敌意归因倾向,减少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SP)患者肇事肇祸倾向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控制SP患者肇事肇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某院精神科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易肇事肇祸和普通SP住院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和精神症状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研究组中男性、20~39岁、无配偶、低学历、农村、农民、无医疗保障、家庭经济和社会支持较差的SP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偏执型、青春型、未定型和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高,但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低,病程相对较短,住院次数相对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出现比例较对照组高,但回避社交和情感迟钝等阴性症状出现比例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性精神症状促使SP患者肇事肇祸;男性、青壮年、无配偶、低学历、农村、农民、偏执型、青春型和未定型SP患者更易肇事肇祸;社会支持和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无医疗保障使SP患者肇事肇祸几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做好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为制订重性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有潜在暴力倾向的病人,即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种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建卡、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越秀区登记在册精神病人7 243人,精神疾病检出率6.38‰,登记在册六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 280人,对其中4 148例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1~5级899人,占评估病人21.67%;1~5级患者中规则治疗率49.10%,不规则治疗率14.01%,未治疗率36.88%。结论诊断复核现场评估率偏底,六大病种患者失访率偏高,肇事肇祸危险性1~5级患者规则治疗率偏低,说明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力度不够,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海某社区精神病人进行社区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探讨提高精神病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措施。方法整群抽取上海田林社区,以该社区2007年4月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32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咨询、心理干预、个案服务、免费提供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采取有目的的随访、管理,3年后对干预前后患者康复措施落实率、精神卫生知晓率、患者依从率、病情改善率、社会参与率、肇事肇祸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社区干预使康复措施的落实率由51.9%上升到98.8%(P﹤0.001);知晓率由44.1%上升到86.3%(P﹤0.001);患者依从率从干预前的41.0%上升到干预后的84.8%(P﹤0.001);病情控制率由24.2%上升到86.0%(P﹤0.001);社会参与率由39.8%上升到64.0%(P﹤0.001);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由3.4%下降到0.6%(P﹤0.001)。结论社区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给社会带来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通过安康医院、社区及公安机关建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预防、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效果。方法 2011年6月开始将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有肇事肇祸风险的重性精神病患者306例纳入一体化管理,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TI-74)、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危险性评估等对精神病患者管理前后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肇事肇祸率等进行对比研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治肇事肇祸患者30例,治疗有效率达95%。项目实施前、实施后12、24个月3组危险性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滋事率由管理前的1.67%下降到0.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肇事肇祸率由管理前0.93%下降到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项目实施前后PANSS及GQOLTI-74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实施前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40.4%,管理实施后知晓率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在降低肇事肇祸率、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等方面作用重大,值得进一步健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群体中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行为方式对传染病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以2008—2014年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流浪精神病患者群体中传染病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并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 332例流浪精神病患者中,传染病患者为361例(15.5%),以男性(60.9%)、15~29岁(30.5%)、30~45岁(52.6%)患者为主(P0.01);传染性疾病分类中,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和艾滋病患者依次为10.2%(239例)、3.3%(77例)、1.5%(36例)、0.4%(9例),男性病毒性肝炎(64.9%)和肺结核患者(69.4%)明显多于女性(P0.01),女性艾滋病患者(66.7%)明显多于男性(P0.01),梅毒人数无性别差异;职业是传染病患病的保护因素(OR=0.639,95.0%CI=0.456~0.896),常见精神病是传染病患病的危险因素(OR=1.662,95.0%CI=1.223~2.260)。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群体是传染性疾病高发人群,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流浪行为方式在传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易感性,建议将流浪精神病人群体纳入传染病公共卫生管理范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兰州市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为今后有效治疗和干预,减轻对社会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06年3月~2010年7月入组国家"686项目"且符合病历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表总体危险度≥4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216例,男性156例(72.2%),女性60例(27.8%);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9.9±11.0)岁;研究对象中精神分裂症有151例(69.9%),占多数;有81.9%的患者未能坚持门诊随访;肇事肇祸行为以伤人、毁物为主。结论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十分严峻,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应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和政府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12.
潘锡龙  吴瑞萍  何淑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4,(13):2443-2445,2456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精神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血清学状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1 066例住院精神病人血清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并在男性与女性患者间、流浪与非流浪患者间及精神分裂症者与非精神分裂症者间进行各项阳性率(%)的比较。结果住院精神病人HIV抗体、HBV表面抗原、HCV抗体和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0.19%、12.95%、5.07%和3.94%;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和合并感染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的百分率分别为22.14%和1.41%。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中,HBV表面抗原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和血清学试验阳性病例百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流浪组与非流浪组间比较,HBV表面抗原阳性率、TP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与非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4种传染病在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并以HBV感染为主,其次是HCV和TP,HIV占很少数;虽然在该人群内男性患者感染这4种传染病的总体发生率高于女性,尤其是HBV和HCV感染属于相当高发,但女性患者的感染状况可能会比男性患者更为恶劣;流浪患者梅毒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疾病构成情况,为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的出院病案,对其疾病构成及顺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5位精神疾病构成依次为:精神分裂症、急性而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结论了解和掌握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疾病构成,能更好地为此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法对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2月南通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阳性强化法进行治疗。应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2组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4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为0.40±0.69,1.80±1.98,0.20±0.63,1.30±0.82,对照组患者这4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为2.67±2.95,1.22±1.30,1.22±1.48,2.56±2.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OSIE中总积极因子得分及病情总分分别为79.56±10.23,170.00±15.96,对照组患者总积极因子得分及病情总分分别为41.58±25.65,103.25±3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社会能力、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5个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有效帮助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改变不良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其及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水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效果和价值。方法在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天水市、未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的陇南市,分别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记录服务表(包含危险行为评估内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家庭负担量表(FIS)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PANSS、SF-36、SDSS,FIS和危险行为评估表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再住院率、关锁率和肇事肇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验室检查率和规律用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服药依从性好,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明显,家庭负担轻,暴力级别低,再住院、被关锁和肇事肇祸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有利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缺陷,降低家庭负担,控制肇事率,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从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中随机抽取1 1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57例患者中,男性534例,占46.15%;女性623例,占53.85%;平均(51.34±14.57)岁。138例患者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占11.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女性=0.544,95%CI:0.375~0.790)、少数民族(OR=5.824,95%CI:1.841~18.424)和危险性评估等级高(OR=1.288,95%CI:1.041~1.592)的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高;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分裂情感障碍(OR=0.365,95%CI:0.143~0.933)和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336,95%CI:0.115~0.978)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低。结论男性、危险性评估等级高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可能性较大,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分析了2例重度汞中毒患者,因接触汞导致兴奋、失眠、焦虑、躁动不安、易激惹、恐惧、淡漠等情感障碍及性格改变,后又出现幻觉、妄想、自残等感知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类精神分裂症的表现。这些精神障碍症状经驱汞、抗精神病、抗焦虑及营养支持综合治疗后痊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惠州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风险评估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被送到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54例,评估其数量、来源、病情、住院时长、出院等情况,对患者基本情况、疾病分布、肇事情况、合并躯体疾病状况以及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并于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和第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精神病人安全风险评估表评估精神症状及安全风险。结果患者PANSS评分总分刚入院时的得分为68.03±10.24;入院4周后的得分为45.23±12.96;入院8周后的得分为36.58±15.2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患者PANSS评分总分在4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刚入院时的评分;在8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及4周末的评分(F=185.29; P0.001);患者MOAS评分总分刚入院时的得分为11.9±8.39;入院4周后的得分为2.1±5.3;入院8周后的得分为1.3±3.8。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患者MOAS评分总分在4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刚入院时的评分;在8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及4周末的评分(F=102.39; P0.001);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总分刚入院时的得分为68.56±14.42;入院4周后的得分为44.29±16.39;入院8周后的得分为36.84±16.0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总分在4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刚入院时的评分;在8周末的得分显著低于入院时及4周末的评分(F=163.35; P0.001)。结论精神药物的规范治疗可以减少患者的肇事肇祸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78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救助服药5年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在示范区内筛选出符合国家"686"项目办救助标准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86例,经过五年投药治疗随访,进行入组及每年一次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药物依从性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降低复发及肇事肇祸有显著的效果。结论 "686"项目对贫困患者能长期维持康复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ECT治疗肇事肇祸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MECT组、氟哌啶醇组和氯硝西泮组,治疗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总分呈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2)MECT组无明显副反应,氟哌啶醇组表现在锥外体系反应,氯硝西泮组以嗜睡为主。结论 :MECT治疗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