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组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组式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FM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组式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其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结果。方法 2015年3~9月,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组式作业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定及P300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t7.778,P0.001),P300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增大(t5.808,P0.001),观察组均优于治疗组(t0.461,P0.05)。两组治疗后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5.944,P0.00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72,P=0.001)。结论小组式作业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工具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长实操小组式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传统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4~6名家长各自带领自己孩子在作业治疗师手把手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名脑瘫患儿在家长实操下训练的小组课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及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针灸、按摩、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FM值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 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有效促进脑瘫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脑游戏配合作业疗法改善痉挛型四肢瘫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痉挛型四肢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和电脑游戏组(n=11)。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疗法,电脑游戏组应用常规作业疗法配合电脑游戏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显著提高(P<0.001),且电脑游戏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脑游戏配合作业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精细运动功能,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瘫并发癫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2月~2014年9月本院就诊的脑瘫并发癫痫患儿2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30)和治疗组(n=140)。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包括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言语疗法、认知知觉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88)和Peabody发育量表粗大运动部分(PDMS-G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GMFM-88和PDMS-GM总标准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F93.9,P0.001)。结论 rTMS能进一步提高脑瘫并发癫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半日制流程课对脑瘫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6月100例住院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引导式教育半日制流程课,每个半日制3节课,每节课30min、5d/周,课间设有茶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和课间操,6个月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分别采用婴幼儿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和盖泽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和智力评分值较干预前提高(P0.05),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在12个月、18个月患儿粗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社交及适应性分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整体功能有明显的进步。结论引导式教育半日制流程课可促进脑瘫儿童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114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西医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脑瘫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问卷(CP QOL-Chil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GMFM-88各功能区百分比及总百分比均较同组治疗前提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脑瘫患儿CP QOL-Child中社会交往、自理能力、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生活环境6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残疾影响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指针推拿法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20)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指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使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精细运动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01);组间对照,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指针推拿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引导式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躯干稳定控制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实施引导式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躯干控制与平衡能力、独立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躯干控制测试、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儿童版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评价问卷残疾影响维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其他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导式康复训练可提高脑瘫患儿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强其独立性,对改善患儿躯干稳定控制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7 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训练。3 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GMFM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疗法中的疗效。方法 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60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n=30)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在每次运动疗法训练中抽出10~15 min 接受专门提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 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区、E 区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 区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强制性运动康复疗法。两组训练治疗频率每天6小时,每周5天,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运动活动日志(MAL)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WMFT、FMA、FMFM、患肢运动量(AOU)、运动质量(QOM)、MAL数量、MAL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2.31、2.49、3.15、0.27、0.48、0.37、0.51,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WMFT、FMA、FMFM、AOU、QOM、MAL数量、MAL质量改善疗效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9、4.17、3.55、1.49、1.24、1.69、1.18,P均<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脑瘫患儿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儿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对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本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3月所有在训的42例6—45个月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机构康复,试验组除机构康复训练外,增加家庭康复,需进行家长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记录、家长康复课程培训、家长心理辅导。采用儿童残疾量表(PEDI)、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项)和Peabody精细运动评定量表(PDMS-FM)对两组患儿进行自理能力、移动、社交、粗大和精细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试验组PEDI各项评分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在PEDI功能技巧自我照顾(P0.01)和照顾者辅助下的自我照顾(P0.05)方面较前有显著提高,在功能技巧和照顾者辅助下的活动和社交方面均无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PDMS-FM抓握和视觉运动、GMFM-66项得分均较前提高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脑瘫患儿早期家庭康复结合机构康复使其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移动能力、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更显著。专业人员需制定方案,有效督导家庭康复的实施,并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才可使脑瘫患儿得到更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手法对脑瘫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瘫婴儿随机分配至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 Vojta 疗法和中医推拿及单纯 Vojta 疗法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Gesell 发育量表及Ashworth 量表评分,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GMFM A 区,Gesell 发育量表社会适应、个人社交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治疗组 GMFM B 区及 C 区、Ashworth 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中医推拿可进一步改善脑瘫婴儿的运动和社会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 0 1 5年1 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1 4 6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 3名,分别给与综合康复训练和辅助针刺疗法,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measure Scale,FMFM),Gesell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肌力恢复情况和智力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智力发育、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同时,再辅以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4月,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悬吊组(n=20)和观察组(n=20),分别接受常规康复、常规康复+悬吊训练、常规康复+悬吊训练+肌内效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Mallet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C区对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Mallet评分、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分、GMFM-C区评分均提高(t2.074,P0.05),观察组效果最佳(F10.032,P0.001)。观察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显著降低(t=4.767,P0.001),且在三组中最低(F=4.262,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悬吊训练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改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 年7 月~2012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0 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头针、体针、穴位注射、理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 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88 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 评分各能区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B、D、E能区及总分百分比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