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运用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提高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骨髓抑制等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白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化疗中预防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的临床获益。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完全性手术切除的Ⅱ~ⅢA期EGFR野生型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粒细胞(rhG-CSF),观察组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对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5、10 d后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及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随访期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后的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为(5.65±1.11)×109/L,高于对照组[(4.66±1.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10 a来,我们采用中药复方皂矾丸对症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 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40例患者均为AM L,经骨髓检查及免疫分型确诊。以上均为初诊患者,能配合观察,治疗前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6~68(平均为42)岁,M13例,M29例,M41例,M56例,M61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性8例,年龄15~70(平均42.5)岁,M12例,M210例,M42例,M55例,M61例。治疗组化疗结束时白细胞平均为2.3×109/L;化疗后第5天白细胞平均为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30;化疗后第10天白细胞平均为0.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001;化疗后第15天白细胞平均为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40。对照组化疗结束时白细胞平均为2.4×109/L;化疗后第5天白细胞平均为1.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32;化疗后第10天白细胞平均为0.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001;化疗后第15天白细胞平均为1.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21;化疗后第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注射液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CAM(环磷酰胺+盐酸阿糖胞苷+巯嘌呤)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G-CSF注射液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促白细胞生成药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ANC减少发生率、发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相关继发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发生率为22.4%,明显低于对照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持续时间为(9.56±2.08) d,明显短于对照组[(17.61±2.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最低值、最高值分别为(0.15±0.02)×109/L、(0.88±0.02)×109/L,均高于对照组[(0.04±0.02)×109/L、...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白细胞总数(WBC)及分类计数在判断aS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aSAH患者依病情严重程度按Hunt-Hess级分为高级别、低级别,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中型、重型。分析入院时WBC及分类与该两个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WBC及分类计数鉴别病情严重的能力。结果分别与Hunt-Hess低级别和GCS轻中型相比,Hunt-Hess高级别和GCS重型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Hunt-Hess分级较强正相关(r=0.516,P=0.000;r=0.527,P=0.000),与GCS较强负相关(r=-0.508,P=0.000;r=-0.514,P=0.000),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与该两个临床分级弱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最佳指标为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该二者判断Hunt-Hess高级别的截点值分别为12.21×10~9/L、10.14×10~9/L;判断GCS重型的截点值分别为15.10×10~9/L、13.55×10~9/L。结论 aSAH患者入院时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价值相当且最佳。临床量表联合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有助于更可靠地准确评估aSAH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和开腹胆囊造瘘术(open cholecystostomy,OC)治疗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PTGBD组和OC组各20例,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5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0d病死率。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PTGBD组术后1、3、5d白细胞计数[(14.31±3.25)×10~9/L、(8.81±2.13)×10~9/L、(6.69±1.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34±3.98)%、(71.28±7.43)%、(62.74±9.05)%]、C-反应蛋白[(170.04±45.32)、(80.33±32.94)、(31.95±19.07)mg/L]较术前[(17.98±3.41)×10~9/L、(89.14±5.01)%、(197.64±40.68)mg/L]下降(P0.05);OC组术后3、5d白细胞计数[(11.39±2.36)×10~9/L、(7.68±1.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67±5.46)%、(71.34±6.12)%]、C-反应蛋白[(110.38±37.21)、(70.35±27.42)mg/L)]较术前[(17.86±2.89)×10~9/L、(89.3±54.78)%、(189.78±43.35)mg/L]下降(P0.05);PTGBD组术后3d白细胞计数,术后3、5d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OC组(P0.05);PTGBD组手术时间[(23.80±4.97)min]、住院时间[(9.15±2.76)d]较OC组短[(57.25±6.77)min、(17.10±8.30)d](P0.05);PTGBD组与O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术后60d病死率(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术比较,PTGBD术治疗高危中重度急性胆囊炎可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19-1021
目的分析归脾合剂联合利可君在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6例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利可君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脾合剂联合利可君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2w后疗效及白细胞计数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2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2w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为4.73±1.42×109/L,对照组为3.15±1.47×109/L,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归脾合剂联合利可君在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下降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病情及治疗效果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572例成年AECOPD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300细胞数/ul)和对照组487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300细胞数/ul),比较患者的基本资料、体重指数(BMI)、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FEV1%(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以及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及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RP指标相似,但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99±0.27)×10~9/L比(7.20±0.12)×10~9/L,P=0.013],嗜酸性粒细胞[(0.53±0.05)×10~9/L比(0.17±0.01)×10~9/L,P <0.001],嗜酸性粒细胞比例[(7.99±1.29)比(2.72±0.25),P<0.001]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部分AECOPD患者不能耐受检查,观察组有49例(58.3%),对照组有286例(58.7%)进行了肺功能检查,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比例基本一致。观察组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5.92±1.55)比(52.96±0.92),P=0.002],而FEV1%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对比发现,两组患者使用静脉激素和ICS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S用量[(45.54±4.53)mg比(45.54±4.53)mg,P=0.028]、住院时间[(13.48±0.83)d比(11.90±0.20)d,P=0.009]、住院费用[(16843±1635)元比(14435±285)元,P=0.0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呼吸机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300细胞数/ul的AECOPD患者具有肺功能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特点,应针对此类AECOPD病例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常规剂量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白细胞波动规律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肿瘤外科采用多西他赛常规剂量化疗后白细胞低于1.0×10^9/L的28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呈现“U”型变化,在化疗后5~8d出现低谷,化疗后6—8d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谷抑制持续时间为1~4d。结论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呈“U”型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心理护理及相应基础护理,联合抗感染、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是患者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47岁,3年前经轻微撞击后出现右股部皮肤瘀斑,局部肿胀,瘀斑面积逐渐扩大。于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2.2×10~9/L;血小板(PLT)40×10~9/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医检查血常规:WBC 7.8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2.63×10~9/L,血红蛋白(HGB)118.0 g/L,PLT 12.20×10~9/L,RET 0.47%,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rhG CSF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对 14 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用此国产rhG CSF(粒生素 )进行治疗。白细胞 <3.0× 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ANC) <2 .0× 10 9/L时开始用粒生素 75 μ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待白细胞 >4 .0× 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2 .5× 10 9/L时停药。结果表明 :粒生素能使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回升至正常范围 ,平均时间为 4 8天 ,有效率 96 .4 %。结论 :粒生素可以明显减轻放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下降程度 ,缩短白细胞恢复时间 ,且毒副反应轻、安全可靠 ,有利于放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设立治疗组 3 0例 ,化疗后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则应用格拉诺赛特治疗 ,对照组 2 0例 ,仅化疗及一般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WBC变化及WBC持续低于 2× 10 9/L的天数 ,及两组感染发生情况。治疗组白细胞上升至 4× 10 9/L后复查骨髓了解细胞形态。结果 :用格拉诺赛特治疗后 3天WB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WBC持续低于 2× 10 9/L的天数明显缩短 ,感染发生率下降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格拉诺赛特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致白细胞减少症是有效的 ,且能降低感染率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副作用少 ,不会导致白血病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3个平均参数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菌感染组(54例)、对照组(48例)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散射值(MNS)参数及白细胞计数(WBC)、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将细菌感染患者按WBC分为3组:WBC10.0×10~9/L组,10.0×10~9/L≤WBC15.0×10~9/L组,WBC≥15.0×10~9/L组。与对照组相比,3组患者MN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10~9/L≤WBC15.0×10~9/L组、WBC≥15.0×10~9/L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其MN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WBC≥15.0×10~9/L组患者的MN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0.0×10~9/L组、10.0×10~9/L≤WBC15.0×10~9/L组MN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患者按NE分为2组:NE80%组;NE≥80%组;与对照组相比,NE≥80%患者MNV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NC与MNS的变化不明显(P0.05)。细菌感染组MNV与hs-CRP、PCT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887,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WBC相关系数为0.509。结论中性粒细胞3个平均参数在细菌感染中能特异而灵敏地反映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MNV与hs-CRP、PCT相关性较好,联合检测hs-CRP、PCT等指标,对判断细菌感染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化疗后造成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升高至75×10~9/L及100×10~9/L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付氏升白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 年 1 月至2022 年 1 月收治的 60 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利可君联合鲨肝醇治疗,治疗组给予付氏升白方治疗。观察两组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免疫功能提升情况(CD4、CD8计数)、升白细胞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WBC、NE以及 CD4水平均上升,CD8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白细胞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付氏升白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明显,可显著提升白细胞及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非动员情况下捐献者粒细胞采集和输注的效果,是否可以支持血液病患者在化疗骨髓抑制期粒细胞缺乏的情况下进行抗感染治疗。方法采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4例捐献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细胞计数仪计数产品中粒细胞数量;分别将捐献者粒细胞输注给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观察其输注后白细胞数是否升高和或体温是否正常。结果产品中粒细胞计数能够达到1×10~(10)/L的要求,与文献中提到的经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采集的(10.3-14.4)×10~(10)/L相差较大,但粒细胞缺乏的血液病患者输注后有效率达到85.7%。结论非动员的捐献者粒细胞采集可以支持患者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8.
李庆华  胡薇  高涛 《系统医学》2023,(3):59-61+66
目的 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接诊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生化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性粒细胞(0.56±0.11)×109/L、血小板计数(100.36±62.42)×109/L、白细胞(5.13±0.25)×109/L低于对照组(0.63±0.08)×109/L、(172.13±40.23)×109/L、(6.88±1.00)×109/L,观察组淋巴细胞(0.37±0.11)×109/L高于对照组(0.30±0.0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1、7.851、13.792、4.706,P<0.001)。观察组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丙氨酸氨基移转酶、总胆红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颈动脉狭窄及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连续收治的4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生化和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分为≥300×109/L组(增高组)和血小板计数正常组[(100~300)×109/L],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颈动脉狭窄和卒中严重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颈动脉狭窄、卒中发病时和第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增高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8.06±1.80)×109/L、5.50±1.57,明显高于正常组[(7.01±2.24)×109/L、4.64±2.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组颈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的比率为87.27%,明显高于正常组(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高组患者卒中发病时和第14天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98±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比值)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高血压治疗的660例患者,记录患者纳入研究时外周血N/L比值,所有患者均随访到2016年5月31日,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白细胞分类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L比值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分别为87.5%、72.5%、77.5%,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为(95±12)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单核细胞计数比例、N/L比值分别为(11.6±2.5)×10~9/L、(70.8±5.9)%、(8.3±5.5)%、3.7±1.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N/L上升10%(P=0.04)、MAP升高10mmHg(P=0.02)、N%上升15%(P=0.03)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N/L比值、MAP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