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吞咽干预护理对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50例,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干预护理。应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和吞咽功能评估工具(CNSAT)评估吞咽障碍等级与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5.47±4.89)分]较干预前[(8.74±7.66)分]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6.58±5.56)分]较干预前[(8.52±7.98)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CNSAT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吞咽干预护理可明显改善脑血管意外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见性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1年8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病人急诊手术后均入住ICU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ICU干预,观察组给予积极的预见性干预,持续应用12 d。结果 观察组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3.3%,6/45)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5/45;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65±4.38)d]较对照组[(11.98±4.13)]明显缩短(P<0.05),ICU住院时间[(12.87±3.29)d]也较对照组[(18.67±4.22)d]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人,预见性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卒中护理小组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48例急性前循环闭塞的临床资料。72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76例采用护理小组干预(观察组)。 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30±108)min]较对照组[(266±110)min]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发病90 d预后良好率(60.5%,46/76)明显高于对照组(41.7%,30/7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5%,68/76)明显高于对照组(73.6%,53/72;P<0.05)。观察组术后抑郁、焦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卒中小组可以快速反应,为卒中病人提供绿色通道,一体化服务为病人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及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10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以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2例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纠正低钠血症时间[(4.07±2.54)d]较对照组[(7.39±2.79)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8.81±1.59)分]较对照组[(94.02±2.71)]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30 d再入院率(4.76%,5/105)较对照组(18.48%,17/92)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尿崩症发生率(28.57%,30/105)与对照组(30.43%,28/9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鞍区肿瘤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病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更快纠正低钠血症,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①采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风险度;②以简易焦虑评分量表(SAS)和简易抑郁评分量表(SDS)评估焦虑和抑郁。护理结束时:①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OL-C30)评估生存质量;②根据病人主诉要求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Braden评分[(7.51±2.03)分]与对照组[(7.63±2.11)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raden评分[(17.68±3.48)分]和对照组Braden评分[(14.65±3.29)]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 QOL-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22/23)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15/23;P<0.05)。结论 联合综合护理和延续护理可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留后柱稳定结构的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后路减压术治疗的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65例术中保留后柱稳定结构(观察组),65例术中不保留后柱稳定结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84.57±6.82)min]较对照组[(109.35±11.06)min]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162.04±27.14)ml]较对照组[(294.68±31.72)ml]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1年锥体前高、锥体后高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锥体前高和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2、6、15、19、23例;对照组Frankel分级A、B、C、D、E级分别为3、7、16、18、21例;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和脑脊液漏各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伤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8%,2/65)与对照组(4.62%,3/6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后路减压术中保留后柱稳定结构,既可以进行有效减压,又有助于保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流程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急诊收治的460例颅脑损伤按传统入院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急诊收治的450例颅脑损伤实施FMEA管理模式下的入院护理(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入院耗时[(16.5±2.5)min]、住院时间[(11±2)d]较对照组[分别为(42.5±5.5)min、(23±5)d]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士穿刺成功率(98.22%)和病人满意率(98.44%)较对照组(分别为89.56%、88.04%)均明显提高(P<0.05),而运送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0.67%)和护理差错发生率(0.44%)较对照组(分别为4.13%、3.91%)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FMEA模式能前瞻性地发现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护理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关键节点管理在小儿幕下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6例小儿幕下肿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护理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关键节点管理构建的改进措施实施术中管理。结果 观察组体温恒定保持率(95.3%,41/43)和术中物品准备充足率(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4%,35/43)、(86.0%,37/43);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2.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8/43;P<0.05)。观察组体位摆放时间[(25.9±2.8)min]较对照组[(31.6±4.1)min]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手术室微信平台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幕下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关键节点管理,能有效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压力性损伤、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路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镇静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01—2023-01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联合实施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干预。基于Ricker镇静-躁动量表评定2组干预前后镇静评分,基于SF-36调查量表,评定2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镇静评分分别为(5.83±0.37)分、(5.87±0.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镇静评分为(3.18±0.16)分,低于对照组的(4.89±0.24)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功能评分[(45.83±2.37)分比(45.97±2.49)分]、社会功能评分[(37.16±5.18)分比(36.89±5.20)分]、总体健康评分[(42.71±4.62)分比(43.15±4.58)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湿润屏障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CU)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NCU收治的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80例,根据口腔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唇。结果 观察组口唇干裂出血发生率(10.0%,4/40)、口腔溃疡发生率(1.8%,3/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5%,11/40)和(25.0%,10/40);P<0.05)]。观察组口腔清洁度评分[(4.31±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98)分;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25/40;P<0.05)。结论 保持口腔湿润明显降低NCU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口唇干裂出血、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保持口腔清洁,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脑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SRT干预的脑部肿瘤8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护理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情况,采用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WHOQOL-100评分明显增高(P<0.01),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护理满意度明显增高(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脑部肿瘤SRT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联合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显微手术中定位及实时监测的作用。方法 筛选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5例术中实时超声监测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内肿瘤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35例神经导航引导但未行术中实时超声监测的颅内肿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1.42%(32/35)]与对照组[82.85%(29/35)]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84.1±20.58)min]较对照组[(306.5±11.92)min]明显缩短(P<0.05)。术前,观察组KPS评分[(58.74±2.076)分]与对照组[(56.34±1.381)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KPS评分[(83.21±6.217)分]和对照组[(76.49±4.638)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围手术期没有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门诊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术中超声可精准定位并实时引导,监测肿瘤残余,提高手术效率并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激酶灌洗对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脑室出血57例,均予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其中33例联合应用尿激酶(观察组),24例未使用尿激酶(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24.2%,8/33)和病死率(9.1%,3/33)与对照组[分别为(25.0%,6/24)和(12.5%,3/24)]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引流时间[(3.9±1.0)d]较对照组[(6.1±1.1)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4.0±0.9)分]较对照组[(3.1±1.0)d]显著增高(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联合应用尿激酶并不增加颅内感染的风险,且能缩短引流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后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患者75例,其中超早期(3~6周)行颅骨成形术60例(超早期组),常规(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15例(常规组)。结果 超早期组和常规组的手术时间[(124.6±57.5)min vs(142.2±45.3)min]、皮瓣游离时间[(38.7±10.4)min vs (56.3±17.4)min]、术中出血量[(183.6±89.4)ml vs (293.0±75.7)ml]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超早期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脑损伤行去骨瓣减压术后超早期行颅骨成形术优于常规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D打印整体复制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脑动脉瘤54例,根据术前规划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计划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前应用颅脑整体3D打印模型进行动脉瘤手术模拟。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观察组术中显露时间[(123.3±74.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219.8±121.4)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3±0.25)分]、手术前后NIHSS评分差值[(5.85±3.84)分]、Barthrl指数差值[(17.50±4.56)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86±0.12)分、(3.30±3.53)分、(10.00±5.31)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整体打印模型辅助制定手术计划,可缩短脑动脉瘤术中显露时间,同时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切除术的颅内肿瘤60例,术后应用帕瑞昔布钠镇痛30例(观察组),应用生理盐水30例(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和例数。结果 观察组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53.5%,16/3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5),而且需要追加镇痛药的时间[(6±2)h]较对照组[(2±1)h]也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在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总结康复治疗经验。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9-01—2022-0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94例脑出血术后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虚拟情景互动训练,2组均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时评估2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结果 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FMA评分[(36.45±6.28)分]和MBI评分[(53.24±7.95)分]较对照组[(30.23±4.61)分、(48.21±6.54)分]高(分别为t=7.756、4.745,P<0.05),BBS评分[(42.97±5.27)分]、DFI评分[(62.09±7.32)分]较对照组[(35.48±4.69)分、(56.82±6.10)分]高,SFI评分[(37.52±3.9)分]较对照组[(41.07±4.42)分]低(分别为t=10.324、5.864、5.381,P<0.05)。干预6个月时观察组P300潜伏期[(3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脊髓脊柱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术后3d内引流液引流量、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d内引流液引流量(125.64±13.08)mL低于对照组(273.55±13.29)mL,且脑脊液漏停止时间(2.13±0.21)d低于对照组(4.78±0.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8,P0.05)。结论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加强护理,促使其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探讨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术治疗Ⅰ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 CM-Ⅰ)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 年5月收治的21例CM-Ⅰ的临床资料。采用枕骨小骨窗减压(骨窗大小约2.5 cm×2.5 cm)及枕大池成形术,并保留枕骨大孔后缘约0.5 cm骨质。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采用KPS评分、神经症状改善及小脑扁桃下疝程度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1周KPS评分[(66.52±9.8)分]较术前[(52.9±9.1)]明显增高(P<0.05)。术后1年KPS评分[(84.7±7.2)分]较术后1周明显增高(P<0.05)。术后1年神经症状改善率(90.48%,19/21)较术后1周(71.43%,15/21)明显提高(P<0.05)。术后1年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超过枕骨大孔(2.9±1.8)mm]较术前[(4.1±1.4)mm]明显缩小(P<0.05)。结论 保留枕骨大孔的颅后窝减压+枕大池成形术是治疗 CM-Ⅰ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颅内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0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干预组人院后即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术前1d进行常规访视,分别于人院后次日及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HAMD总分[(17.37±2.51)分]与干预前[(36.28±4.21)分]及对照组[(37.73±4.17)分]相比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总分[(31.25±3.13)分]与干预前[(45.53±3.76)分]及对照组[(44.82±3.48)分]相比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