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职学生的吸烟、饮酒、赌博与感觉寻求、冲动性人格特质的关系,为减少其健康危险行为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抽取2 274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职学生吸烟、饮酒、赌博的比率分别为22.8%、26.6%、5.4%,男女生3类行为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2.879、81.967、20.115,均P0.001),男生比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的冲动性、感觉寻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6、1.768,均P0.05)。有吸烟、饮酒、赌博学生和没有学生的冲动性(t值分别为-3.967、-4.722、-2.607,均P0.01)、感觉寻求(t值分别为-9.436、-7.507、-4.596,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3类行为的学生得分均高于没有的学生。冲动性不能影响中职学生的吸烟、饮酒、赌博(OR值分别为1.027、1.072、1.039);感觉寻求能影响中职学生的吸烟、饮酒和赌博(OR值分别为1.170、1.710、1.096)。结论可以通过建立中职学生的感觉寻求筛查机制、引导其通过合理途径满足感觉寻求来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胡春梅  王蕾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179-1181
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的关系,为预防和降低吸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重庆市某区选取初中、高中和大学各1所.在初中及高中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所有在校生,在大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4 235名青少年完成吸烟行为问卷、冲动性和感觉寻求量表.结果 青少年吸烟率为13.2%;不同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水平、学段的青少年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1.93,24.76,24.50,13.73,P值均<0.01).不同吸烟情况、性别、生源地青少年的感觉寻求(Z值分别为-13.47,-2.85,-3.62,P值均<0.01)和冲动性(Z值分别为-8.21,-4.72,-2.94,P值均<0.01)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吸烟、男生、城市青少年2种特质得分均高于相应组;不同父母文化水平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P<0.01);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冲动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1.03,P<0.01).青少年吸烟行为与感觉寻求、冲动性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0.13,P值均<0.01);感觉寻求(OR=1.229,95%CI=1.182~1.278)、冲动性(OR=1.057,95%CI=1.001~1.117)能够影响青少年吸烟.结论 学校应结合青少年感觉寻求和冲动性的特点进行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陕西省西安市在校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吸烟行为与其自尊、人格的关系,为预防和矫治高中生吸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从西安市抽取4所中学的高一、高三年级学生691人,问卷调查自尊、人格与高中生吸烟的关系.结果西安市高中生吸烟率为39.8%,男生占86.2%,女生占13.8%,吸烟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140,P<0.001);男生吸烟行为与自尊(t= -3.150,P=0.002)、精神质(t=-5.379,P=0.000)和神经质(t= -5.379,P=0.000)有密切关系;女生吸烟行为与自尊(t= -0.180,P=0.049)有密切关系;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男性(OR=9.207)、低自尊(OR=2.111)和精神质(OR=1.727)是吸烟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中生吸烟行为与其自尊和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高校大学生吸烟、饮酒、赌博行为等不良健康生活方式的现状及其与负性情绪、感觉寻求的关系,为高校管理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取样抽取大学生2200人完成吸烟、饮酒、赌博行为问卷,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和感觉寻求量表。结果男生1037人(50.2%),女生1027人(49.8%);大学生的吸烟、饮酒、赌博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5.7%、39.2%、14.4%。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学生的吸烟、饮酒、赌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男生比率(28.3%、54.7%、21.1%)均比女生(3.1%、23.6%、7.7%)高,理科生比率(18.3%、42.0%、17.5%)均比文科生(8.6%、31.5%、6.0%)高,三年级学生比率(21.4%、42.2%、20.2%)均比大一(9.2%、35.4%、9.2%)、大二(16.2%、39.8%、13.1%)高。感觉寻求能够影响吸烟和饮酒(吸烟:OR=1.118,95%CI:1.059~1.181;饮酒:OR=1.054,95%CI:1.013~1.097,P均0.01);压力能够影响饮酒(OR=1.079,95%CI:1.027~1.134,P0.01)。结论大学生吸烟、饮酒、赌博行为发生率不容忽视,高校应该结合三种危险行为的特点加强预防和干预,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行为满足感觉寻求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能量饮料饮用现状及与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能量饮料饮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某大学本科学生2 200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2 064人。结果饮用能量饮料的大学生1 034人(50.1%),饮用混合饮料的511人(24.8%)。不同性别学生两种饮料饮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22、36.538,P 0.001),男生饮用率(59.2%、30.5%)均比女生高(40.9%、19.0%);不同专业学生能量饮料饮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02,P 0.01),理科生饮用率(52.2%)高于文科生(44.3%);不同BMI学生能量饮料饮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5,P 0.01),BMI过低组饮用率(43.5%)低于正常组(52%)和超重肥胖组(50%)。不同性别大学生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20,P 0.001),男生的中位数和P25、P75[5.0(3.0,7.0)]得分高于女生[4.0(3.0,6.0)];不同年级学生感觉寻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958,P 0.01),大一学生得分[4.0(3.0,6.0)]低于大二[5.0(3.0,7.0)]、大三[5.0(3.0,7.0)]。感觉寻求能预测大学生能量饮料、混合饮料的饮用(OR=1.071,95%CI=1.034~1.109;OR=1.126,95%CI=1.082~1.172)。结论一半大学生会饮用能量饮料,近四分之一大学生会饮用混合饮料;追求感觉寻求体验是大学生选择两种饮料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布依族高中生的感觉暗示性及人格特质。方法利用实验法及其问卷调查法对126名布依族高中生的感觉暗示性与人格特质进行测试。结果布依族高中女生暗示性总分为(7.41±1.43),男生为(6.38±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依族高中生EPQ的P、E、N、L维度T分均值为44.02~54.62,P、N上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感觉暗示与P、N呈负相关(P0.05);部分感觉暗示与L呈正相关(P0.05)。结论布依族高中生的人格特点为主动、乐观、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和易感情用事;布依族高中生的感觉暗示性都比较高,而且女生的受暗示性程度要比男生高;布依族高中生感觉暗示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了解无锡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10月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无锡市2 467名中小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吸烟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报有尝试吸烟行为的比例为5.11%,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006,10.507,P值均<0.05).126名尝试吸烟的学生中,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27.78%)和14~ 15岁(20.63%),第一次尝试吸烟的场所主要在自己家里(61.86%)和社交场所(18.64%),第一支烟的来源主要为父母给的(44.07%)、自己偷偷拿的(27.73%)和校外朋友给的(22.03%).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2.90,95%CI=1.88~4.46)、高年级(初中OR=3.80,95%CI=1.86~7.76;高中OR=10.84,95%CI=5.21 ~22.57;高职OR=13.44,95%CI=6.28 ~ 28.77)、父亲和(或)母亲吸烟(OR=1.52,95%CI=1.01~2.30)、校园内有人吸烟(OR=2.46,95%CI=1.50~4.04)、曾经买过烟(OR=13.71,95%CI=6.50~28.93)和不知晓吸烟危害(OR=2.87,95%CI=1.18~7.00).结论 青少年缺乏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生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吸烟文化和宽松的吸烟环境是促成学生发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除了向青少年普及烟草危害,还应教育家长减少孩子接触烟草的机会,落实学校无烟政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重庆市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与肥胖及体成分的关系,比较男女生青春期体格和体脂发育的差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市九龙坡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447名7~17岁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皮褶厚度的体格检查,同时进行女生乳房发育、初潮年龄和男生睾丸容积、阴毛发育的调查。结果女生乳房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9.78岁,初潮平均年龄12.32岁。男生睾丸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1.50岁,阴毛发育Ⅱ期平均年龄为12.62岁。女生青春期发动提前组超重率(18.8%)大于非提前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1,P=0.005);提前组肥胖率(18.7%)高于非提前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53,P0.001),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324,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超重率(17.9%)高于非提前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P=0.047),且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体重存在秩相关(r=0.103,P=0.030)。女生所有体成分指标均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适时组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组的瘦体重(46.718±1.186)适时组(42.114±0.437)延迟组(37.899±0.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70,P0.001)。结论重庆市女生超重、肥胖及体成分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男生超重及瘦体重与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对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郑州、南昌和贵阳4个地区14 500名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自我报告吸烟行为.结果 中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为3.6%,男生(5.8%)高于女生(1.4%),高中生(5.0%)高于初中生(2.3%),农村学生(6.0%)高于城市学生(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高水平各种类型童年期虐待经历中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均高于虐待低水平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情感虐待(OR=1.69,95%CI=1.38~2.07)、躯体虐待(OR=2.17,95%CI=1.78~2.64)、性虐待(OR=2.56,95%CI=2.10~ 3.12)、情感忽视(OR=2.27,95%CI=1.89~2.74)、躯体忽视(OR=2.21,95%CI=1.83~2.67)、童年期虐待经历(OR=2.66,95%CI=2.21~3.21)与中学生吸烟行为均呈正性相关(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吸烟行为呈正相关,加强对童年期虐待的重视和干预有益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初中生二手烟的暴露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问卷,在河南省抽取16个调查点,48所初中,共7789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过去7 d内,70.8%的学生报告自己暴露于二手烟,男生高于女生(χ~2=56.65,P0.001),城市高于农村(χ~2=3.92,P=0.048),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5,P0.001)。室外公共场所二手烟暴露率最高(57.0%),家中次之(43.0%),公共交通工具最低(1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吸烟(OR=2.276,95%CI:1.936~2.676)、朋友吸烟(OR=2.343,95%CI:1.876~2.925)、老师吸烟(OR=2.013,95%CI:1.718~2.357)的学生更容易发生二手烟暴露。结论河南省初中学生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尽快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立法,有效减少青少年二手烟暴露。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莆田市医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增强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不同专业1960名学生,使用自填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资料。结果 1960名在校医学生中有37.14%(728/1960)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得分为(6.58±2.98)分,其中男生PSQI得分为(7.34±3.26)分,女生PSQI得分为(6.13±2.71)分,男女生睡眠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8,P0.001);将各可能影响PSQI得分的主要因素带入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经变量筛选后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专业(OR=0.775,95%CI:0.658~0.912)、身体状况(OR=1.613,95%CI:1.141~2.282)、学习压力(OR=1.657,95%CI:1.179~2.330)、宿舍睡眠质量(OR=1.546,95%CI:1.148~2.082)、以及睡眠的规律性(OR=2.170,95%CI:1.587~2.967)(P0.05)。结论在校医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学校等有关部门及学生个人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生吸烟及其影响因素分布情况,为中学生吸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深圳市光明新区学校544名中学生进行吸烟状况、烟草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周围环境控烟情况等调查,使用SAS9.0软件分析。结果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5.07%,男生(21.90%)显著高于女生(6.30%,P<0.05);中学生吸烟率为3.13%,男生(4.25%)和女生(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分别为17.73%、1.42%,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分别为14.14%、3.72%,初、高中学生其尝试吸烟率、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2名尝试过吸烟的学生中,31.71%、24.39%的学生分别在7岁以前、12~13岁初始尝试吸烟;17名吸烟学生中,初始吸烟年龄主要集中在12~13岁(29.41%)、14~15岁(35.29%)和7岁前(23.53%)。93.01%、87.87%的学生分别知道吸烟和吸二手烟肯定危害健康,45.40%和52.21%的学生其父母与好朋友不吸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比男生尝试吸烟可能性低(OR=0.50,95%CI:0.26~0.96),好朋友吸烟(OR=1.88,95%CI:1.08~3.27)、具有好朋友给烟肯定会愿意吸(OR=3.11,95%CI:2.12~4.54),年龄增加(OR=1.33,95%CI:1.04~1.69)增加了尝试吸烟的可能性。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学生吸烟现况不容乐观。加强同伴教育、提高中学生控烟主见等将有助于降低中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主城区中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评估,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区、东城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1 670名,使用青少年身体活动问卷(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PAQ-A)中文版进行身体活动评估.结果 青少年总体PAQ-A平均得分为(2.68±0.81)分,男生为(2.95±0.84)分,女生为(2.44±0.69)分,男生高于女生(I=6.41,P<0.01);中等到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得分男生高于女生(t=7.53,P<0.01).平均每天视屏时间,男女均为100 min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论男女生,总体PAQ-A,MVPA高中生均低于初中生,视屏时间高中生高于初中生(P值均<0.01).学段、性别、父亲受教育水平均会影响身体活动水平.其中高中阶段(OR=2.24,95%CI=1.752.88)、女生(OR=3.42,95%CI=2.734.28)是引起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而父亲文化为初中以下(OR=2.02,95%CI=1.133.64)、高中(OR=1.99,95%CI=1.322.99)、中专/大专(OR=1.56,95%CI=1.122.16)也是引起子女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中生身体活动水平较低,视屏时间较长;男生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父亲受教育水平低者,子女的身体活动水平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处于青春早期的小年龄青少年被欺凌的影响因素,为开展进一步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某九年制学校10~14周岁187名在校生进行平板电脑电子问卷测试,运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方法、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生被欺凌人数为29人(36.30%),女生为10人(11.60%),男生被欺凌比例高于女生(χ~2=13.98,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女生中父母没有结婚/住一起的容易受到欺凌(χ~2=6.64,P=0.06);男生中有女性朋友≥4人(χ~2=4.31,P=0.04)、自感未在学校获得老师帮助(χ~2=10.59,P=0.001)、接触老师几乎全为女性(χ~2=6.01,P=0.01)、知道同伴中有人谈恋爱(χ~2=8.11,P=0.04)和喜欢别人(χ~2=14.32,P<0.001)等因素与被欺凌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自感老师帮助过做到最好是被欺凌的保护因素(OR=0.123,95%CI=0.028~0.535),喜欢别人是被欺凌的危险因素(OR=10.280,95%CI=2.245~47.068)。结论应关注男生青春期情感问题,提醒老师加强对男生的帮助,以减少男生被欺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父母心理控制、行为控制与中学生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初高中在校学生1 046名,使用父母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量表及攻击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愤怒得分高于男生,男生攻击总分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6.28,2.56,P值均<0.01);两两比较显示,初二学生攻击行为得分高于初三、高一和高二的学生(P值均<0.05).男、女生在父母控制总分、父亲行为和心理控制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4.07,3.01,P值均<0.05);父母控制存在年级差异,两两比较显示,初中生父母控制水平高于高中生(P值均<0.05).父母控制与男女中学生的攻击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0.29),其中父母的心理控制与男生的攻击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0.23),父母的行为控制和父母的心理控制与女生的攻击性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13,0.29,0.3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OR=0.50,95%CI=0.21~0.79)和母亲(OR=0.32,95%CI=0.02~ 0.62)的心理控制对男生的攻击行为具有预测性;对于女生而言,母亲的心理控制(OR=0.55,95%CI=0.23~0.87)和父母控制(OR=0.17,95%CI=0.01~0.33)可以预测女生的攻击行为(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不容忽视,对父母控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预防和控制中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重庆市某区青少年各青春发育指标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抑郁现况,为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对重庆市九龙坡区1 001名随访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采用自编问卷和抑郁量表(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得分和影响因素等。  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7.3%,抑郁量表总得分为(12.02±6.72)分,外生殖器、阴毛、腋毛和胡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7.08,5.46,5.18,4.21,5.84),乳房、阴毛和腋毛处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是否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快感缺乏、效率低下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9.43,4.92,3.98,7.35,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未出现首次遗精和女生未发生月经初潮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60,95%CI=0.36~0.98;OR=0.46, 95%CI=0.22~1.00),女生阴毛处于发育期与检出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9.58,95%CI=1.28~71.71)。  结论  青春早中期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已发生首次遗精的男生、阴毛发育较为成熟的女生和已发生月经初潮的女生更易出现抑郁情绪和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职业中学女生吸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对东莞市职业中学女生吸烟情况、烟草危害认知及控烟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405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1份,应答率为99.0%。尝试吸烟率为21.7%,现在吸烟率为1.2%。87个尝试吸烟者中有4人吸足了100支烟,占4.6%;过去30天内有5人吸烟,占5.7%。零用钱水平高、好友中有吸烟的女生尝试吸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尝烟者与非尝烟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0, P0.001),相关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0, P=0.0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烟草相关知识得分(OR=1.296, 95%CI:1.041-1.615)、吸烟相关态度得分(OR=0.722, 95%CI:0.638-0.817)和好友中有人吸烟(OR=2.013, 95%CI:1.175-3.448)是职中女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东莞市职中女生尝试吸烟率较高,应加强对职中女生进行控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降低吸烟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学生适应能力的现状,探讨适应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夏医科大学1 807名在校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评估医学生的适应能力状况。 结果 医学生适应能力总分为(64.55±8.34)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74.164, P <0.001)。适应能力好者占36.0%,适应能力一般者占59.6%,适应能力较差者占4.3%。男女生适应能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770, P = 0.076 ),但男生在校园生活、自我适应方面明显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情绪适应方面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高年级学生在学习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方面优于低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一新生、女生(OR = 3.286, 95%CI : 1.675~6.446)、家庭经济状况差(OR = 3.012, 95%CI :1.035~8.761)的学生适应能力低。 结论 医学生适应能力总体良好,大一新生、女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是适应不良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追踪2015-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骨密度监测结果,分析社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关键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某社区连续2年(2015-2016年)参与社区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共4 624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骨密度检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老年人群连续2年骨密度T值的变化差异,符号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老年人群连续2年骨质疏松分级的变化差异,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一般情况与生活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的影响作用。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数据4 227例,有效率为91.41%。4 227名老年人中,男性占43.46%(1 837/4 227),女性占56.55%(2 390/4 227)。2015-2016年,社区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下降0.03,骨质疏松占比增幅0.97%。进一步分析显示,女性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显著降低[(-2.18±1.11)vs.(-2.2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ired-t=6.699,P<0.001),骨质疏松分级变化显著升高[39.12%vs.4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ired-Z=3.040,P=0.002);而男性老年人的骨密度T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red-t=-1.212,P=0.226),骨质疏松分级变化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aired-Z=-0.663,P=0.507)。6.91%(292/4 227)的社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分级加重,其中女性占7.74%(185/2 390);男性则占5.82%(107/1 837)。分不同性别,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连续2年的骨质疏松检测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可得,女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78,95%CI:1.063~1.094,P<0.001)和大腰围(OR=1.017,95%CI:1.003~1.031,P=0.016),其保护因素则包括戒烟(与吸烟相比)(OR=0.195,95%CI:0.043~0.880,P=0.033)、高身高(OR=0.978,95%CI:0963~0.993,P=0.005)和高体重(OR=0.971,95%CI:0.956~0.987,P<0.001);而男性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23,95%CI:1.006~1.040,P=0.006)和高腰围(OR=1.023,95%CI:1.003~1.043,P=0.026),其保护因素则包括从不吸烟(与吸烟相比)(OR=0.815,95%CI:0.668~0.993,P=0.042)和高体重(OR=0.969,95%CI:0.951~0.988,P=0.001)。结论整体上看,2015-2016年社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占比增幅不大,主要体现在女性老年人群,而值得注意的是将近8%的女性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分级加重。年龄、体重、腰围及吸烟均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关键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社区老年骨质疏松健康防治时,应特别关注女性老年群体,同时对吸烟人群、肥胖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期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 057名三至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包括躯体、情感与性虐待和躯体、情感忽视.客观评估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Tanner发育分期.1年后随访再次评价ACEs与青春期发育.根据儿童基线与随访暴露情况,将ACEs分为无暴露组、短暂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组ACEs与随访1年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结果 持续情感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和男生睾丸容积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36,1.07,95%CI值分别为0.09~0.63,0.47~ 1.66,P值均<0.01);持续躯体虐待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83,95%CI=-1.58~-0.08,P<0.05);性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负相关(持续β=-1.43,95%CI=-2.86~-0.02;短暂β=--0.45,95%CI=-0.73-0.19,P值均<0.05);持续情感忽视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正相关(β=0.33,95% CI=0.06~0.61,P<0.05),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19,95%CI=-1.38~-0.09,P<0.01).结论 青春期发育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相关.不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差异的具体机制和相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的性别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