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各项发育能区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和门诊治疗的发育迟缓患儿58例,根据诊疗情况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6)。观察组接受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区发育商均有显著改善(t2.90,P0.001),观察组各能区改善优于对照组(t2.84,P0.05);观察组中1岁者各能区的改善明显优于1~2岁和2~3岁者(F36.52,P0.01)。结论早期认知语言训练能有效提高发育迟缓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发育迟缓患儿8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认知语言训练。比较两组各能区发育水平。对照组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以及社交发育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能提高发育迟缓患儿各能区发育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配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常规。由于患儿对手术的畏惧性,使患儿生理及心理上受到严重影响。本组分析79例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谢秀杰 《临床医学》2020,40(6):62-64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为受试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运动发育水平[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能力[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及总发育商(TMQ)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 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BB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FIM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P均0. 05),且观察组[(102. 14±12. 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 15±13.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恢复有积极影响,不仅可显著改善其运动水平及平衡功能,还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泳对婴儿行为神经发育、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选取条件的6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36 h即开始进行游泳,每天1次,并延续至3个月.在第1,14,28天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评分,在第90天进行神经心理发育、社会适应行为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第1天行为神经评分为(39.71±1.51)分,对照组为(39.52±1.2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8,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14天行为神经评分为(43.00±1.77)分,对照组为(41.71±2.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5,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28天行为神经评分为(46.23±1.76)分,对照组为(44.65±1.8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P<0.01).观察组智龄、发育商、大动作、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评分分别为(3.59±0.28),(115.74±8.54),(124.90±12.10),(118.52±14.92),(131.87±25.73)分,对照组分别为(3.32±0.34),(105.94±8.97),(113.26±15.24),(103.13±14.85),(117.13±23.49)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4.409,3.332,4.071,2.356;P均<0.05).结论 游泳能促进婴儿行为神经发育、心理发育,提高其社会适应行为,是值得推广的保健与健康活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水疗联合环境刺激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时对智力、生理发育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水疗联合环境刺激干预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智力、生理发育及神经行为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智力发育指数、体重、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水疗联合环境刺激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促进生理发育,加快恢复神经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存在睡眠问题的学龄前儿童3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睡眠习惯评分[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长处与困难问卷评分(SDQ评分)、智力评估[比奈西蒙量表(Binet-Simon量表)评分和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IV量表)]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CSHQ评分、SDQ评分、Binet-Simon量表及WPPSI-IV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且PSQI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心理行为发育,也可显著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高儿童智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配合功能低频脉冲治疗脑瘫患儿疗效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68例脑瘫合并运动障碍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功能低频脉冲治疗脑瘫患儿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儿智商及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54-3355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并发癫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瘫并发癫痫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3),给予对照组患儿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FM-88总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GMFM-88总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改善率为72.10%(31/43),对照组痉挛改善率为42.11%(16/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分析实施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对于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疗的5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干预前后语言能力情况。结果接受持续10个月的对应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语言能力恢复正常者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大运动以及精细运动发育商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适应能力、语言发育商及社会行为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实施鼓励性心理康复疗法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语言功能,对于促进患儿健康发展并提升其正常表达和交往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并高压氧对脑性瘫痪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122例患儿随机分为婴儿期综合治疗组采用功能训练和推拿按摩加高压氧治疗,幼儿期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法同婴儿期综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和推拿按摩治疗。结果婴儿期综合治疗组康复疗效优于幼儿期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脑瘫疗效、减轻残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54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按参照全国新生儿窒息协作组制定的0~3岁早期教育大纲,并自行设计的HIBD0~2岁康复训练手册的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2年,用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评价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组2年后DQ、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HIBD患儿的后遗症,促进智力发育,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采用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干预、行为干预以及认知干预等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配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提高输液患儿的治疗配合度和穿刺成功率,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枢性协调障碍(ZK S)是德国学者V o 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有脑损伤病史、发育障碍、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成为脑性瘫痪的婴儿[1]。近年来,我们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在智能改善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2006-12~2007-04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ZK S患儿120例,其中男69例,女51例,男女之比1.35∶1。120例ZK S患儿均为1岁以内的婴儿。年龄3~12个月,平均6.1个月;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高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小儿CP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CP患儿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下肢肌群肌张力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B、C、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区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2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腘绳肌、腓肠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内收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0.01),搏动指数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损伤后脑组织修复,降低肌肉张力,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小儿C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多伴有构音障碍,或软腭、舌肌运动障碍,或咽反射迟钝或消失,或舌肌萎缩等,病程〉15d;排除意识障碍,有急性感染,严重心、肝、肾、肺病变,全身状态不佳及无治疗意愿,有严重认知及视听功能障碍者。  相似文献   

19.
不同治疗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86例,按照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外科组和介入组。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对1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心理行为检测。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各组患儿治疗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介入组男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攻击因子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男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女孩术后心理行为总粗分及抑郁、社会退缩、违纪因子粗分分别低于外科组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宜早期治疗,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治疗,在整个病程中相应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配合康复训练对不同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电极放置位置对舌骨运动的影响。方法:55例不同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脑损伤类型分为4组,单纯脑肿瘤压迫神经致吞咽障碍患者17例为A组,脑血栓患者14例为B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14例为C组,脑瘫患者10例为D组。4组患者均接受NMES配合康复训练,电极的放置位置采用2种方法,其一是电极放置在颏下区和喉部区域(E法);其二是将2组电极水平放置在颏下区域(F法)。所有患者采用交叉对照的方式,分别使用2种刺激方法,采用第1种电极放置方法时,每周接受NMES 10次,每次20 min,连续2周后观察4组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经过1个月的清洗期,对所有患者采用第2种电极放置方法,治疗相同时间后观察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4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FOIS评分)和7级吞咽功能量表评分(DOSS评分),并采用吞咽造影(食道吞钡检查)观察患者舌骨运动的变化。结果:4组治疗后FOIS、DO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各组间FOIS及DO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种方法治疗后,4组舌骨垂直上抬的幅度及舌骨向前移动的幅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4组中E法舌骨垂直上抬的幅度明显大于F法(P0.05);4组中F法舌骨向前移动的幅度明显大于E法(P0.05)。结论:NMES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不同脑损伤类型出现的吞咽障碍,治疗时可根据患者舌骨运动的状况选择不同的位置进行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