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心和外周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组测量者对5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测量分两天进行,同一天内需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9:00,11:00和14:00)重复测量。结果两组测量者间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差值(0.07±0.70)m/s(9.54±1.02vs9.47±0.82)m/s,Pearson相关系数0.73(P<0.01),组内相关系数0.50;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差值(0.64±1.40)m/s(9.60±1.1vs8.96±0.91)m/s,Pearson相关系数为0.1(P=0.86),组内相关系数0.1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不同时间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0.23~0.68,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不同时间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0.01~0.32。结论在规范化的测量条件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者间重复性好,不同时间测量重复性由于测定次数很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重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中心和外周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 方法由两组测量者对5名女性健康志愿者进行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测量分两天进行,同一天内需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9:00,11:00和14:00)重复测量. 结果两组测量者间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差值(0.07±0.70)m/s(9.54±1.02 vs 9.47±0.82)m/s,Pearson相关系数0.73(P<0.01),组内相关系数0.50;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差值(0.64±1.40)m/s(9.60±1.1 vs 8.96±0.91)m/s,Pearson相关系数为0.1(P=0.86),组内相关系数0.1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不同时间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0.23~0.68,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不同时间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0.01~0.32.结论 在规范化的测量条件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者间重复性好,不同时间测量重复性由于测定次数很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中心及外周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 分别对20名健康志愿者及10名有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足背动脉脉搏波速度(CD-PWV)的测量,2名操作者同一天分别对每位受试者连续测量3次,间隔24 h再重复测量.结果 操作者间CR-PWV、CF-PWV、CD-PWV测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5%,操作者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4%、6%;操作者间及操作者内3段动脉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75、0.93、0.49,操作者内三段动脉PWV的ICC分别为0.57、0.94、0.40;Bland-Altman显示操作者间三段动脉PWV测量的一致性好;CF-PWV与CR-PWV、CF-PWV与CD-PWV间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611(P<0.05) ,CR-PWV与CD-PWV间无线性相关.结论 自动 PWV分析仪 (Complior SP, 法国)测量脉搏波速度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适用于临床动脉硬化检测及干预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APWV)的影响因素。方法:我院336例EH患者被分为APWV升高组(281例)和APWV正常组(55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EH患者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与APWV正常组比较,APWV升高组年龄[(56.71±11.45)岁比(62.98±12.36)岁],糖尿病(5.45%比19.22%)、肥胖(18.18%比23.84%)、吸烟史(16.36%比30.60%)、高血压3级(12.73%比32.03%)比例,人体质量指数(BMI)[(22.53±2.07)kg/m~2比(23.28±2.04) kg/m~2],SBP[(139.64±12.85)mmHg比(147.39±13.30)mmHg]、DBP[(93.18±8.73)mmHg比(96.43±9.14)mmHg],TC[(5.18±0.91)mmol/L比(5.65±1.03)mmol/L]、LDL-C[(3.00±0.68)mmol/L比(3.24±0.72)mmol/L]、SCr[(110.71±52.39)μmol/L比(138.52±63.65)μmol/L]、SUA[(318.73±102.62)μmol/L比(354.28±108.35)μmol/L]水平显著升高,HDL-C(1.19±0.32)mmol/L比(1.09±0.30)mmol/L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SBP、TC、SCr、高血压等级是影响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26~3.732,P均0.05)。结论:年龄、糖尿病、SBP、TC、SCr、高血压等级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PWV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重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方法由两名测量者对23名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和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臂踝脉搏波速度的测量。测量分为两阶段,中间间隔2周,每一阶段在同一天上午(8:30~11:00)和下午(13:30~16:00)分别进行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不同时间)臂踝脉搏波速度无显著性差异。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5~0.992(P〈0.01),组内相关系数为0.924-0.992(P〈0.01);健康受试者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4-0.974(P〈0.05),组内相关系数为0.672-0.973(P〈0.05)。Bland-Altman图显示,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臂踝脉搏波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以参加2010-2011(2010)、2012-2013(2012)、2014-2015(2014)年健康体检且参加baPWV检测的开滦集团职工22 681人为研究对象,排除了身高、体质量资料缺失者3009人,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计19 672人。按BMI将观察对象分成3组:正常组(BMI24kg/m~2)、超重组(BMI 24~28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分组及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对baPWV≥14 m/s的影响。结果不同BMI分组间baPWV≥14m/s的检出率分别为:48.4%、60.8%、6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是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正常组相比,baPWV≥14m/s的发生风险随BMI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然而进一步校正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是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否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等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组发生baPWV≥14m/s的OR值(95%CI)分别为0.96(0.88~1.04)、0.85(0.76~0.96);另外,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baPWV≥14m/s的OR值(95%CI)为0.94(0.90~0.98)。结论在一般人群中BMI不是与baPWV关联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分为非CHD组(97例)和CHD组(114例)。比较2组患者CHD危险因素以及各动脉段PWV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上述危险因素在CHD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HD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CHD组踝肱指数显著低于非CHD组。CHD组患者的心-左右股动脉段PWV和心-左右桡动脉段PWV显著大于非CHD组(P<0.01),而左右股-踝动脉段PWV在CHD组和非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以及心-股动脉段PWV升高、踝肱指数降低等与CHD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一样,心-右股动脉段PWV显著增高以及踝肱指数降低也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腩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主要对PWV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无创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评估大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对临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皆是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影响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预测指标。由于其无创,易于操作并能实现反复测量,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脉搏波速度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搏波速度作为动脉僵硬度的检测指标现已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年龄,血压,心率等均会对其产生影响。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其可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亦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其操作简单,费用低,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致力于疾病发作后的救治工作,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针对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动脉系统弹性减退及动脉僵硬度增高是血管壁损伤的病理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动脉硬化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通过无创简便的检测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筛查,可以减少严重临床事件的发生〔1〕。本文就脉搏波传导  相似文献   

12.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方法评定动脉结构和功能,例如体表或血管内超声、磁共振成像等都可显示大动脉管壁厚度和粥样斑块等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等均可反应动脉弹性或管壁硬度等改变.测定PWV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功能的异常,综合地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PWV增加是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为评价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尚属不可治愈的疾病,但仍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能够生存到高龄并且拥有很高的生存质量,也就是我们说的“带病延年”。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致残、致死的各种血管并发症,而造成这些血管并发症的基础就是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动脉血管病变,而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反射波对动脉弹性及脉搏波形的影响。筛查早期血管病变,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方法评定动脉结构和功能,例如体表或血管内超声、磁共振成像等都可显示大动脉管壁厚度和粥样斑块等结构改变,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收缩期压力波增强指数(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等均可反应动脉弹性或管壁硬度等改变。测定PWV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早期检测动脉功能的异常,综合地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PWV增加是独立的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为评价临床干预效果提供可靠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是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早期血管改变。动脉僵硬度已成为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冠心病的患病率已经下降,但在中国,冠心病依然是我国首要死亡原因,同时脑血管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三.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改变主要体现在血流动力学和反射波对动脉弹性及脉搏波形的影响.现已证实动脉弹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开滦研究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二者的一致性(差异及关联)。方法选择参加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 235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作为观察人群。将研究对象按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为风险人群和正常人群。在两人群中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baPWV与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MAP)的回归方程,并以此分别计算两人群的ePWV。观察ePWV和baPWV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的差异和关联。结果在正常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1.38±0.70 m/s和12.90±1.17 m/s;在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分别为14.29±1.85 m/s和15.74±1.76 m/s。无论在正常人群还是风险人群中,ePWV与baPWV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性的ePWV与baPWV均高于女性。同时,baPWV略高于ePWV(P0.01),在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二者平均差值分别为1.80 m/s和2.17 m/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二者在总人群、正常人群和风险人群中的线性R~2分别为0.428、0.279和0.388。结论 ePWV与baPWV具有相似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二者差值相对较小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联。因此,ePWV可作为baPWV的良好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洪武 《山东医药》2009,49(44):87-88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DM)患者脉搏波速度(PWV)值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或门诊DM患者58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肾病(DN)30例、无并发症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2例。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分别测定各组患者PWV值。结果对照组PWV异常率3.1%,DM无并发症组92.8%,DN组100%;且PWV增快与血清胱抑素(Cys—C)升高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明显相关。结论随着DM病程进展尤其是DN的出现,肾功能减退、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PWV明显增快,且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与PWV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评估血管弹性的指标,高血压指南推荐其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并为早期干预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该文就PWV的形成机制、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简介,包括伴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或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PWV的变化,针对动脉硬化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对PWV的影响,以及PWV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