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描述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梳理建档中存在问题,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40个试点城市人口、经济及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状况等。结果 :地区生产总值是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数量可能的影响因素(r=0.867,P0.01;集中指数C=0.026 6),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水平可能影响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r=0.440,P0.01),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情况均衡性较好(基尼系数G=0.082 8),直辖市下辖区与其余城市建档模式、建档类型无显著差异(χ2=5.81,P=0.07;χ2=3.43,P=0.22),但户籍与流动人口的建档率存在显著差异(Z=-2.90,P0.01)。结论 :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已取得较好成果;经济水平可能影响档案建设;对流动人口的建档工作和档案利用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启动及信息化手段的利用,我区户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面、真实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但我区外来流动人口占全区人口的45.99%,是我区户籍人口数的1.08倍。虽然部分乡镇街道已开展面向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向其提供卫生服务,但人员流动性、卫生资源稀缺性等问题限制了流动人口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户籍身份对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影响机制。方法: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户籍身份的双重属性,将居民分为本地非农户籍人口、本地农业户籍人口、外来非农户籍人口和外来农业户籍人口四类,比较其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差异,并探讨户籍身份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作用机制。结果:居民在健康教育服务利用上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社会保障、社会参与、信息获取是户籍身份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的主要机制。结论:提升流动人口的服务利用水平,应成为各地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为理论基础,使用"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流出地监测调查(2014)"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偏低,其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均有卫生服务需求;对于全人群适用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健康体检服务项目的利用,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存在差异;在同一调查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存在组内聚集性,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流出地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这两个宏观因素和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流动范围及就业单位性质等个体微观因素,是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主要因素;不同服务项目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应强化健康教育和引导干预;不同服务项目利用水平存在差异,应重点关注全人群适用项目和慢性非传染病管理;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个体因素对服务可及性均存在影响,因此在增加服务供给的同时还应从流动人口特征着手,提高其主动性和参与意愿;不同性质就业单位中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同,应考虑单位及职业特征对服务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患高血压或(和)2型糖尿病的流动人口数据,了解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建档、健康教育服务和随访服务)利用情况。采用SPSS20.0进行χ2检验,对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9 272名研究对象,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2.0%,健康教育服务利用率为63.2%,随访服务利用率为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中,女性(OR=1.156),60岁及以上(OR=1.652),少数民族(OR=1.196),受教育程度为初中(OR=1.390)、高中或中专(OR=1.438)和大专及以上(OR=1.532),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480)和市内跨县(OR=1.794),流动原因为经商(OR=1.125)和其他(OR=1.17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15 min(OR=1.168)是利用健康档案建档服务的有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小学(OR=1.266)、初中(OR=1.474)、高中或中专(OR=1.563)和大专及以上(OR=1.707),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244)和市内跨县(OR=1.432),流动原因为经商(OR=1.321)和自评基本健康(OR=1.158)是利用健康教育服务的有利因素;女性(OR=1.187),年龄为45~59岁(OR=1.388)和60岁及以上(OR=2.296),少数民族(OR=1.329),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OR=1.223),流动范围为省内跨市(OR=1.314)和市内跨县(OR=1.385),到达最近医疗服务机构时间小于15 min(OR=1.120),自评基本健康(OR=1.364)和自评健康(OR=1.436)是利用随访服务的有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流动人口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应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针对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流入湖北省的5 000名被调查流动人口中,2周患病率为6.2%,建档率为46.0%,81.9%的流动人口接受过健康教育,35岁及以上患有慢性病的流动人口中49.1%接受过慢性病管理服务。与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相比,农业户口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18,95%CI:1.023~1.450);与行业为建筑业的流动人口相比,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053,95%CI:0.778~1.425;OR=1.413,95%CI:1.066~1.873;OR=1.502,95%CI:1.106~2.041;OR=1.621,95%CI:1.199~2.190;OR=1.418,95%CI:0.934~2.151;OR=1.635,95%CI:1.189~2.249);与就医距离30 min的流动人口相比,就医距离≤15min、15~30 min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2.373,95%CI:0.925~6.085;OR=1.843,95%CI:0.707~4.804);与流动范围为跨省的流动人口相比,省内跨市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低(OR=0.951,95%CI:0.811~1.117),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61,95%CI:1.070~1.485);与自评不健康的流动人口相比,自评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783,95%CI:1.123~2.831;OR=1.264,95%CI:0.783~2.039)。结论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不同户籍、不同行业、不同就医距离、不同流动范围会影响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需关注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素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健康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率分别为35.3%和50.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融合通过健康与公共服务因素影响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流动特征通过社会融合、健康与公共服务因素对流动人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影响。结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较低,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低于户籍人口,应从卫生服务利用者、卫生服务提供者两方面提高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户籍与流动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现状,探索不同特征对孕产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为提升孕产妇妇幼保健水平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方法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中国内8城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对比专题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PPS抽样原则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国内8城市的户籍与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纳入孕产妇共计820名,户籍和流动孕产妇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接受率差异较大,分别为83.26%和60.66%,接受方式以宣传资料(纸质、影视)和宣传栏/电子显示屏为主;其中有无子女(OR = 0.382, 95%CI:0.207~0.704, P<0.0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98, 95%CI:0.105~0.374, P<0.01)以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37, 95%CI:0.105~0.531, P<0.01)是流动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OR = 0.156, 95%CI:0.085~0.287, P<0.01)和健康档案建立情况(OR = 0.260, 95%CI:0.143~0.474, P<0.01)是户籍孕产妇接受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结论 政府与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应努力破除制度壁垒,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以提高户籍与流动孕产妇整体妇幼保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问卷,按照行业、性别进行配额抽样,对抽取的440例外来务工人口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较少,仅4.2%的调查对象全面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最高的项目为健康教育(78.3%),其次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11.8%),其余项目利用率均在10%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年收入是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OR=1.465,95%CI:1.160~1.851)、家庭人口数越多(OR=1.551,95%CI:1.061~2.269)、家庭年收入越高(OR=1.454,95%CI:1.048~2.017),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的利用率越高。结论应针对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制定合适的宣传策略;应加大对单独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年收入较低的流动人口的关注,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均等化试点政策下,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改进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建档率为28.3%,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是否居住在试点城市是影响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均等化试点政策效果不明显,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资源组合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均等化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改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提出建议。 方法 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中流入时间≥6个月的99 494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使用分层logistic回归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在99 494名流动人口中,有36 837人已在流入地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7.0%; 75 540人在流入地接受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5.9%; 社会融合的四个维度中,家庭平均月收入(β= -0.108、-0.085,P<0.001)、家庭平均月支出(β= -0.061、-0.126,P<0.001)、是否有医保(β= 0.349、0.294,P<0.001)、是否在本地参加过工会等组织活动(β= 0.956、0.489,P<0.001)等变量会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 结论 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率较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情况较好但仍需提升;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情况会影响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探索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德胜社区的534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结果所调查的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7.60±9.17)岁,男性占47.80%,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者占27.40%,具备基本健康素养者的比例为28.50%。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糖尿病患者对社区免费建档、健康教育、免费体检、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接受生活方式指导以及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的利用均高于低健康素养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素养与免费建档(r=0.185,P=0.000),相关健康教育(r=0.089,P=0.040),免费体检(r=0.250,P=0.000),生活方式指导(r=0.277,P=0.000),免费流感疫苗接种(r=0.145,P=0.006),及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r=0.175,P=0.000)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此外,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健康素养与规律服用降糖药物(r=0.146,P=0.001),与控制主食摄入(r=0.295,P=0.000),与自己监测血糖(r=0.256,P=0.000)均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建议更多开展旨在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活动,从而增加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35岁及以上劳动力人口健康素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索健康素养对劳动力人口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5~64岁劳动力人口以每10岁为一组进行分组。利用SPSS 19.0进行数据清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95名调查对象中,男性281例,占40.4%;女性398例,占57.3%;16例数据缺失,占2.3%。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9.2%。有无慢性病(P0.001)、文化程度(P0.001)、年龄(P0.001)、职业(P0.001)、性别(P=0.004)、婚姻状况(P=0.006)对健康素养均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素养水平高低影响劳动力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健康素养水平高的人群更倾向于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P=0.002)、利用社区健康教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加强劳动力人口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从而提高劳动力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和人群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5):703-706
目的分析广州市番禺区户籍和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患者登记和治疗转归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登记的数据,对2013—2015年登记管治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分析户籍和流动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差异。结果 2013—2015年广州市番禺区共登记肺结核3 047例,平均登记率为68.31/10万。涂阴患者有1 476例(48.44%),初治涂阳肺结核1 421例(46.64%),复治涂阳150例(4.92%)。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户籍人口2 202例(72.27%),流动人口845例(27.73%)。户籍和流动患者的治疗转归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初、复治病例的治愈率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番禺区户籍和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享受同等减免政策,均纳入全程督导管理,初步显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流入广东省6个月及以上的8630名流动人口中,3004人(34.81%)在本地社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7089人(82.14%)接受过至少1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传统的宣传资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婚姻状况(OR=1.163,95% CI:1.057~1.280)、身体健康状况(OR=0.768,95% CI:0.673~0.876)、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075,95% CI:0.065~0.087)、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OR=0.867,95% CI:0.779~0.966)和居住地类型(OR=6.002,95%CI:2.120~16.997)。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有:文化程度(OR=1.117,95% CI:1.048~1.190)、同住人口(OR=1.347,95% CI:1.016~1.642)、身体健康状况(OR=0.817,95% CI:0.713~0.935)、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224,95% CI:0.199~0.253)和居住地类型(OR=7.120,95% CI:2.423~20.918)。结论广东省流动人口对本地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不足,建档率低,接受健康教育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十堰市茅箭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知与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5个不同行业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因素。结果有42.6%的流动人口知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念,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个项目的平均知晓率为27.2%;不同性别和职业的流动人口的认知度有差异,女性的认知度比男性高,酒店餐饮类和服饰销售类的认识度较高;过去1年曾经利用过一项或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流动人口占71.7%;流动人口对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及疫苗接种服务的利用率分别为27.8%、89.4%和86.3%;影响流动人口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家庭常住人口数和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较高、家庭常住人口较多或家庭年收入较高的流动人口利用率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尚可,但单项服务利用率差异较大,大部分服务项目的利用率仍低于国家要求,应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宣传覆盖面,完善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等途径,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青年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与满意程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年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情况,为探寻有效改善该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和陕西省西安市青年流动人口1838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 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PASW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有53.4%和40.6%的青年流动人口接受过健康教育和常规体检服务,其中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率最低(12.3%),满意程度也最低(66.2%),而对计划免疫服务的利用率(77.3%)及满意程度(90.2%)情况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青年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32.2%)高于女性(27.0%),但女性对服务的满意度(82.1%)高于男性(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流动人口未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不需要(47.6%);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收费高(56.3%)及服务态度不好(29.6%)。结论青年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应提高该人群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电子健康档案(EHR)的现状,了解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的研究动态,探讨流动人口EHR建立和互联互通的政策思路。方法文献综述: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等主题词,检索CNKI、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文献分析和评述;专家咨询:由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广州、深圳、顺德、东莞的专家各3人进行专家政策咨询。结果流动人口EHR存在的问题为建档率低、电子化程度低、共享程度低、实用性差、缺乏可持续机制。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政策特点为:调动社会资源,科学有效投入;整体统筹规划,统一技术标准;转变管理模式,发挥服务职能。建议EHR的建立和互联互通遵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良性循环的原则,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在服务中提高建档率、利用率,从而实现EHR的共享。结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对流动人口EHR的建立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人群出生人口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浦东新区妇幼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利用出生医学信息登记系统的监测数据,分析对比浦东新区流动入口与户籍人口的出生特征。结果:流动人口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9.67,剖宫产率为43.87%。流动人口巨大儿率(7.93%)低出生体重率(3.23%),均高于户籍人口(6.48%、2.37%),流动人口出生缺陷报告率(10.51‰)高于户籍人口(9.89‰)。结论:应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男女平等观念及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可及性高的妇幼保健和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20.
胡依    闵淑慧  郭芮绮  成晓芬  李贝 《现代预防医学》2022,(22):4112-4118
目的 了解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以及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452名流动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流动老人社会融合对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之间的影响。结果 在452名流动老人中,60.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接受过健康教育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分别有64.4%和60.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流动老人的居民健康档案行为受到月消费水平(B = 0.368,P<0.05)、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62,P<0.01)、居留意愿(B = 0.408,P<0.001)、年龄(B = - 0. 513,P<0.01)、户籍类型(B = 0.742,P<0.01)、流动类型(B = - 0.539,P<0.05)等变量的影响;健康教育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354,P<0.01)、年龄(B = - 0.411,P<0.05)、户籍类型(B = 0.561,P<0.05)的影响;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利用行为受到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程度(B = 0.291,P<0.01)、居留意愿(B = 0.239,P<0.05)、年龄(B = - 0.474,P<0.05)、流动类型(B = - 0.471,P<0.05)、流动时间(B = 0.225,P<0.05)、流动目的(B = 0.328,P<0.01)的影响。结论 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社会融合会对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流动老人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社会融合水平来促进流动老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从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