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尿蛋白肌酐比(UACR)与外周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8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S将其中32例发生AS的患者设为AS组,余48例单纯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糖脂代谢指标以及UACR、NLR。结果 AS组患者的FPG、HbA1c、UACR、NLR水平以及糖尿病病程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多元素回归方程显示,UACR、NLR为T2DM患者发生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ACR与外周血NLR诊断T2DM患者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0.904,灵敏度分别为0.875、0.781,特异度分别为0.958、0.896。结论 UACR、外周血NLR与T2DM患者AS密切相关,二者对于AS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诊断T2DM患者小而密LDL-C(sdLDL-C)与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新诊断T2DM患者240例,根据sdLDL-C水平分为高sdLDL-C组(HsdLDL-C,n=90)和sdLDL-C正常组(NsdLDL-C,n=150)。结果 与NsdLDL-C组比较,HsdLDL-C组SBP、FPG、HbA1c、TC、TG、sdLDL-C、Scr、HOMA-IR及UACR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BP、FPG、HbA1c、TC、TG、sdLDL-C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LDL-C、SBP及HbA1c是新诊断T2DM患者UACR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sdLDL-C是UAC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3(CTRP13)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患者,根据是否诊断UAP和T2DM分为UAP+T2DM组(n=50)、UAP组(n=50)和T2DM组(n=50),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n=50)。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CTRP13浓度和晨尿UACR水平。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及CTRP13和UACR水平的差异,分析UAP+T2DM组CTRP13和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使用倒数f[CTRP13(ng/L)]=1/[CTRP13(ng/L)]转换CTRP13(ng/L),用ROC曲线分析f(CTRP13)和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UAP+T2DM的预测效能。结果 血清CTRP13水平在UAP+T2DM组最低,T2DM组和UAP组次之,对照组水平最高(P<0.05);UACR水平在UAP+T2DM组最高,UAP组和T2DM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5)。UAP+T2DM组Gensini评分高于UAP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UAP+T2DM组,血清CTRP13水平与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均P<0.05);UACR与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显示,f(CTRP13)、UAC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UAP合并T2D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5%CI:0.759~0.882)、0.846(95%CI:0.786~0.905)和0.876(95%CI:0.820~0.931),其灵敏度分别为88%、82%和86%,其特异度分别为64%、80%和77.3%。结论 CTRP13和UACR不仅可作为UAP合并T2DM患者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还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二者联合检测对UAP合并T2DM的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在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259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SAS组149例和单纯T2DM组(T2DM)11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生化指标、UNAG及UACR。结果SAS组UNAG、UACR高于T2DM组[20.00(15.50,28.00)vs 7.50(5.00,12.05)U/L;7.81(4.39,14.46)vs 4.72(2.79,8.81)mg/g,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UANG与TC、LDL-C、FPG、2 h PG、HbA1c、UACR呈正相关(r=0.123、0.166、0.208、0.155、0.206、0.243,P<0.05);UACR与年龄、BMI、WC、SBP、DBP、UNAG呈正相关(r=0.186、0.153、0.184、0.207、0.151、0.28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UNAG、UACR是SAS的影响因素。UNAG、UAC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2、0.685,约登指数为0.691、0.314,敏感度为84.6%、70.5%,特异度为84.5%、60.9%。结论UNAG可能与T2DM患者SAS发生发展相关。UNAG预测T2DM合并SAS的切点为13.75 U/L。UNAG不受BP影响,相比UACR能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SA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汉族T2DM患者结合珠蛋白(Hp)基因型和基因频率的分布特征与肾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住院治疗的汉族T2DM患者438例,另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PCR技术检测Hp基因型。结果依据UACR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ormo,U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Micro,UACR 30~300 mg/g)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cro,UACR300 mg/g);另依据eGFR将T2DM患者分为CKD1组[≥90 ml/(min·1.73 m2)]、CKD2组[60~90 ml/(min·1.73 m2)]、CKD3组[30~60 ml/(min·1.73 m2)]和CKD4~5组[30 ml/(min·1.73 m2)]。各组间Hp基因型和Hp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p基因型T2DM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T2DM患者Hp2-2基因型和Hp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未发现Hp基因多态性与汉族T2DM患者肾脏损伤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R患者血红蛋白糖化指数(HGI)和UACR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68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n=159)及T2DM合并DR组(DR,n=109)。根据FPG和HbA1c计算HGI,定义HGI≥0为高水平,HGI<0为低水平。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生化指标,分析DR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高HGI、UACR发生率及HGI+UACR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GI、UACR是DR的危险因素。DR组高HGI、高UACR发生率高于T2DM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HGI+UACR可有效预测DR,ROC曲线下面积为0.76(P<0.01)。结论 HGI与UACR与DR发病密切相关,对DR有一定预测价值,HGI联合UACR可用于DR个性化评估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福田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9例T2DM患者,依据UACR水平分为尿白蛋白正常(NAU)组、临界白蛋白尿(10≤UACR30 mg/g)组、微量白蛋白尿(30≤UACR300 mg/g)组和大量白蛋白尿(UACR≥300 mg/g)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将双下肢动脉任一节段狭窄率≥50%或闭塞定义为PAD。结果(1)T2DM住院患者PAD的患病率为17.4%(108/619)。各组PAD患病率依次为8.5%(25/293)、18.2%(27/148)、24.2%(30/124)、48.1%(26/54);(2)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SBP、DBP、TG、FPG、SUA、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物百分比、高血压患病率和PAD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或P0.05),eGFR逐渐降低(P0.01);(3)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eGFR、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物百分比和他汀类降脂药百分比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UACR是PAD的危险因素;与NAU组比较,10≤UACR30mg/g组、30≤UACR300 mg/g组及UACR≥300 mg/g组PAD患病率逐渐升高,OR及95%CI分别为2.04(1.06~3.95)vs 2.33(1.17~4.66)vs 5.61(2.35~13.36)(P0.01)。结论 PAD患病率随UACR的升高而升高。当T2DM患者UACR≥10 mg/g,PAD患病率已经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00例。根据UACR分为单纯T2DM组(T2DM)204例(UACR30 mg/g)和DKD组96例(UACR≥30 mg/g)。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Pearson相关分析BDN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KD的影响因素。结果 NC组、T2DM组、DKD组BDNF水平依次降低[(8. 43±1. 05)vs(6. 21±1. 01)vs(4. 98±0. 75)ng/ml,P0. 01],DKD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C水平高于T2DM组(P0. 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NF水平与年龄、HbA1c、TC、LDL-C、UACR呈负相关(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LDL-C是DKD的影响因素(P0. 01)。结论T2DM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与DKD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T2DM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64例,分为DM病程≤5年组321例及DM病程≥10年组343例。住院期间采集空腹血清样本测量FGF2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FGF21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FGF2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病程≤5年组FGF21与LDL-C、TG、SUA、ALT、AST及UAC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DM病程≥10年组FGF21与高血压患病率、BMI、AST、TG、SUA及UACR呈正相关(P0.05),与Hb A_1c、e 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与血清FGF21、BMI、血脂等相关。DM病程≥10年T2DM患者血清FGF21与高血压和肾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KD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和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61例,根据UACR分为单纯T2DM组(T2DM,n=71)、微量白蛋白尿组(MAU,n=60)及大量蛋白尿组(CAU,n=30);同期另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NC)。检测各组血清CTRP9、CTRP1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C、T2DM、MAU及CAU组血清CTRP9、CTRP12逐渐降低[(182.79±48.05)vs(143.10±45.0)vs(115.87±58.90)vs(81.34±40.47)ng/ml(,3.97±1.22)vs(2.63±1.19)vs(2.33±1.14)vs(1.79±1.19)ng/m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RP9与eGFR呈正相关(r=0.228,P0.05),与DM病程、BMI、SBP、FPG、HbA1c、TG、TC、FIns、HOMA-IR、UACR呈负相关(P0.05);CTRP12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BMI、HbA1c、TG及UACR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TRP9是T2DM患者UA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CTRP9增加T2DM患者发生DKD的风险(P0.05)。结论 DKD患者血清CTRP9、CTRP12明显降低;低水平CTRP9可能参与DK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2DM患者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积比值(ECW/ICW)与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22例,根据UACR分为<30 mg/g的蛋白尿正常组(Con,n=175)、30≤UACR≤300 mg/g的微量蛋白尿组(Mic,n=78)和>300 mg/g的大量蛋白尿组(Mac,n=69)。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T2DM患者ECW/ICW与UACR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UACR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组DM病程、SBP、DBP、TC、LDL-C、BUN、血肌酐、血尿酸、ECW/ICW、内脏脂肪面积(VFA)高于Con、Mic组(P<0.05或P<0.01),eGFR低于Con、Mic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ECW/ICW与UACR呈正相关(r=0.157,P=0.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W/ICW是T2DM患者UACR的影响因素。结论 ECW/ICW是T2DM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344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145例)、微量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比较三组间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DM患者微量尿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与振动感觉阈值(VPT)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4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NAU)组、微量尿白蛋白(MAU)组和大量尿白蛋白(OAU)组。测定各组VPT、HbA1c等指标。结果MAU组和OAU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1c和VPT高于NAU组(P=0.000、0.008、0.000)。UACR与VPT、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P=0.002、0.003、0.00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HbA1c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0.011)。结论糖尿病病程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蛋白尿程度加重,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腹腔内脂肪面积(VA)与微量白蛋白尿(Umal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192例,根据UACR30μg/mg,30≤UACR300μg/mg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99)和微量白蛋白尿组(n=93),收集体重、身高、WC、血压、血脂、HbA1c、VA、皮下脂肪面积(SA)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影响因素。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WC、VA、HOMA-IR、LDL-C、HbA1c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bA1c、HOMA-IR、LDL-C是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Umalb与VA显著相关,与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尿白蛋白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包钢医院住院且糖尿病病程<1年的新诊断T2DM的96例中老年(年龄≥45岁)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白蛋白尿,分为无白蛋白尿组(n=50)和白蛋白尿组(n=46)。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肌酐(SCr)、四肢肌量及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白蛋白与ASMI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白蛋白尿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均高于无白蛋白尿组(t=2.762~13.343, 均P<0.05);四肢肌量、ASMI及肾小球滤过滤(GFR)低于无白蛋白尿组(t=5.539~6.953, 均P<0.05)。UACR与HOMA-IR、UA、SCr呈正相关(r= 0.223~0.426,均P<0.05);与四肢肌量、ASMI及GFR呈负相关(r=-0.287~-0.490,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为UACR(β=0.389,P=0.014)。结论 UACR与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ASMI呈负相关,尿白蛋白是新诊断T2DM中老年男性患者ASMI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基于CT诊断肌少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T2DM合并OP患者171例。根据CT测量的骨骼肌指数(SMI)分为OP+T2DM+肌少症组及OP+T2DM+非肌少症组,分析影响T2DM合并OP患者出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糖指标及骨密度T值对肌少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及与SMI值的相关性。结果 OP+T2DM+肌少症组腰臀比、体重指数(BMI)、骨密度T值小于OP+T2DM+非肌少症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值大于OP+T2DM+非OP+T2DM+肌少症组,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人数比例及空腹血糖(FPG)、胱抑素C水平高于OP+T2DM+非肌少症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水平低于OP+T2DM+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FPG≥9.56 mmol/L、HbA1c≥8.70%、UACR≥53.47 mg/g、25-OH-D<15.04 ng/ml、骨密度T值≤-2.5 S是影响老年T2DM伴OP出现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l...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慢性肾脏疾病(CK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44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NAFLD分组,比较两组间CKD和DR的发生率及其与NAFLD的联系。结果(1)448例T2DM患者中NAFLD合并率为59.4%。(2)与无NAFLD组相比,NAFLD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CKD和DR的发病率明显升高(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T2DM患者发生CKD和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P0.05;OR=2.8,P0.01)。结论T2DM患者中NAFLD与CKD和DR密切相关,提示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NAFLD可预防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T2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48例T2DM患者,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82例,正常尿酸组66例,比较两组BMI、FPG、HbA_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差异。结果高尿酸组TC、FIns、HOMA-IR、UACR高于正常尿酸组[(2.68±0.86)vs(1.72±0.72)mmol/L、(16.13±6.64)vs(10.66±5.49)mIU/L、(7.11±1.25)vs(4.83±1.08)、(32.1±6.3)vs(15.2±5.8)mg/g,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A与TC、FIns、HOMA-IR、UACR呈正相关(r=0.321、0.253、0.244、0.314,P0.05)。进一步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病程、BMI、生化指标等影响后,SUA与UACR仍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T2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nc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56例DKD患者作为DKD组,5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T2DM组,5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Blnc1对DKD的诊断价值。结果 T2DM组和DKD组患者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KD组患者SCr、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 h尿蛋白水平、糖尿病病程及血清LncRNA Blnc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UACR、HbA1c...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不同阶段患者血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2DM患者195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UACR)水平,分为UACR30 mg/g组、UACR 30~300 mg/g组、UACR300 mg/g组,另选健康志愿者68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收集标本检测PARP、纤维蛋白原(Fg)、3硝基酪氨酸(3-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TGF-β1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组T2DM患者血清PARP均较NC组高[(56.07±14.05)vs(73.99±10.69)vs(86.18±11.23)vs(34.60±9.21)pg/m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ARP与UACR、Fg、3-NT、MCP-1、TGF-β1呈正相关(r=0.484、0.618、0.854、0.899、0.69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g、UACR是影响血清PAR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Y_(PARP)=13.004+3.693X_(Fg)+0.02X_(uAcR)。结论 T2DM患者血清PARP水平与CKD肾脏损伤有一定联系,可能成为早期诊断CKD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PARP参与CKD肾脏损伤可能涉及氧化应激、慢性炎性反应、肾脏纤维化、纤溶系统紊乱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