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招募234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分别采集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且HBV DNA阳性者定义为新生儿HBV阳性。对65名新生儿出生后随访到7月龄,采集血样进行乙肝血清学与HBV DNA水平检测。【结果】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HBV阳性率为7.7%。产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HBV DNA高浓度是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产后7个月婴儿HBV阳性率为1.5%。【结论】应加强HBsAg、HBeAg均为阳性以及HBV DNA浓度较高孕产妇的孕期管理,开展HBV感染的治疗与干预;对HBsAg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进行24 h内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减少婴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方案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阻断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397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婴幼儿进行分析,观察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的免疫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397例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中HBsAg阳性婴幼儿38例,母婴阻断失败率为9.57%。分娩方式、母亲乙肝DNA病毒含量、母亲HBeAg阳性情况不同的婴幼儿免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母亲HBeAg阳性(OR=20.323)、阴道自然分娩(OR=4.425)、血清HBV高载量(OR=4.027)增加母婴阻断失败风险。结论 高危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具有显著的母婴阻断效果。母亲HBeAg表达模式、分娩方式及HBV载量为影响阻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以及完成HepB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南昌市2个县(区)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在联合免疫和HepB全程免疫完成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儿童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HBsAg阳性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8名婴儿,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52%(7/278),HBsAb阳性率为96.8%(269/278)。产妇HBsAg阳性时间在2年以上是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而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和婴儿HBIG的使用情况和婴儿性别等与HBV阻断失败率无相关性。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对HBsAg和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具有较好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建议加强育龄妇女HBsAg和HBeAg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48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幼儿接受过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根据措施的不同分组,比较影响阻断措施的因素和各阻断措施的效果。结果:孕产妇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丈夫职业、HbeAg阳性对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的有影响(P<0.05);不同干预措施婴幼儿6个月后HBsAg阳性率、6个月内和6个月后HBsAb抗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脐血HBV-DNA阳性率最低;婴幼儿出生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儿童组和联合组低于疫苗组和孕妇组,出生后6个月内HBsAb阳性率和6个月后HBsAb阳性率孕妇组均为最高,其次为联合组。结论:母婴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3岁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9.09%[1].宫内感染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产时(后)感染,但采用主被动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免疫失败率仍然有20%~30%[2].本研究对近年武汉市江岸区HBsAg阳性孕妇采取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干预后婴幼儿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0μg与5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山东省寿光市5个街道2005-2015年住院分娩的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及所生儿童(2-12岁)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5μg和10μg HepB与HBIG联合免疫后的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696人,其中5μg组245人、10μg组451人。Hep B与HBIG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19人,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为2.73%,其中5μg组、10μg组分别为4.49%、1.77%(χ~2=5.98,P=0.014)。HBVe抗原(HBe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阻断失败率以5μg组(20.00%)显著高于10μg组(5.22%)(χ~2=6.85,P=0.009)。结论 10μg HepB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优于5μg HepB。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乙肝病毒(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09年9月-2011年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且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阻断成功定义为儿童按国家免疫程序在完成出生时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1、6月龄HepB接种后7-12月龄HBsAg阴性,HBV突破性感染定义为阻断成功儿童在12月龄后HBsAg阳性或24月龄后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至2019年9月进行5次随访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HBV突破性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儿童390名,其中12名29-117月龄儿童发生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为3.08%(12/390),均为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HBsAg阴性。乙肝疫苗(HepB)初次免疫无、低、正常、高应答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25.00%、6.67%、2.61%、0.95%;母亲HBeAg阳性、阴性的儿童分别为9.76%、0.00%;母亲高、低HBV病毒载量的儿童分别为11.96%、0.34%。儿童HBV突破性感染发生密度为0.36/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母亲高病毒载量是儿童HBV突破性感染的危险因素(HR=5.91,95%CI:1.87-18.71;HR=45.81,95%CI:5.88-356.96)。结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儿童的HBV突破性感染发生率较低;母亲HBeAg阳性、母亲高HBV病毒载量、HepB初次免疫低或无应答的儿童更易发生突破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HB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影响因素,为提高母婴阻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河南省新郑市所有医院孕产妇HBV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和登记,对参与母婴阻断效果研究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和乙肝相关知识。实验室检测HBsAg、HBeAg、HBe Ab和HBV DNA。新生儿出生后按照0-1-6月接种乙肝疫苗,在完成全程接种1个月后采集标本,检测HBsAg和HBsAb进行母婴阻断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孕妇18 522名,其中HBV感染占2.8%(528/18 522),参与母婴阻断的192名HBV感染孕妇,平均年龄为(28.9±3.7)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5.3%。HBeAg阳性孕妇占29.4%,HBV DNA载量高于2×105 IU/mL的占21.3%,HBV感染孕妇关于乙肝知识的知晓率为83.3%,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7.4%,其中HBeAg(-)和HBeAg(+)母亲所生新生儿母婴阻断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新生儿HBsAb阳性率分别为95.6%和87.7%...  相似文献   

10.
38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脐带血标本乙肝标志物,分析乙肝宫内感染情况。方法将HBsAg阳性产妇分为"HBsAg阳性、HBeAg阴性"组与"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对其脐带血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新生儿脐带血HBsAg阳性30例,宫内感染率7.8%,"HBsAg阳性、HBeAg阴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4.9%,"HBsAg阳性、HBeAg阳性"孕产妇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6.0%,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1)。结论 "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孕产妇更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收集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6年578例HBsAg阳性孕产妇的资料,按"两对半"检测结果分组,"HBsAg阳性、HBeAg阴性"为单阳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为双阳组,两组孕产妇所生新生儿生后均即刻注射HBIG100国际单位,并按照《预防接种规范》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在完成第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即儿童7月龄召回检测"两对半",判断有无感染或有无免疫力。结果 578名婴儿中1例HBsAg阳性,母婴阻断失败率0.17%;女婴抗-HBs≥100mlU/ml明显高于男婴(P0.05),全程免疫对单阳组孕妇的婴儿保护率100%,双阳组孕妇的婴儿保护率99.57%。多因素分析发现,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OR=2.35,P0.01),出生体重为2 000~4 000g(OR=12.63,P0.01)的婴儿免疫应答更好。结论全程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理想,但HBsAg阳性、HBeAg阳性母亲所娩婴儿较HBsAg阳性、HBeAg阴性略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629例2018年4月-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及其所生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后HBV感染25例为研究组,未发生HBV感染604例为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儿童HBV感染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母亲分娩年龄≤28岁、母亲HBeAg阳性是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后儿童H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的回归模型为Logit(P)=-10.986+母亲分娩年龄≤28岁×0.859+母亲HBeAg阳性×0.794,当Logit(P)>11时,预测儿童H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69.54%。结论 母亲分娩年龄≤28岁、母亲HBeAg阳性是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后儿童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进行针对性防治以降低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研究地区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效果,并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由研究地区内医疗机构管理资料中筛选2008-2013年乙肝感染孕产妇,通过医院系统管理软件进行相关信息收集。回顾性调查云南省通海县通过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的209例户籍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单一阻断措施和联合阻断措施)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所取得的效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9例乙肝感染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采用不同的乙肝阻断措施干预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为2.87%,采取单一阻断措施的发生率为10.87%,采取联合阻断措施的发生率为0.06%,两种阻断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结论采取两种干预措施均能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而联合干预措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所有孕产妇进行免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168名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追踪调查形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生的活产儿进行分析,并对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疾病传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注射可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所产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率,且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成功率比较高。结论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两种乙肝病毒(HBV)疫苗,联合接种于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以期能阻断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已被公认。婴儿HBV感染率可达90%。作者曾观察到HBeAg阳性母亲的32个婴儿,其中31个子出生后6个月内变为HBV携带者。产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高危儿免疫预防的效果及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儿童乙肝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于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431例HBsAg阳性产妇及其1~5岁的452例乙肝高危儿的临床资料,通过检测乙肝高危儿的乙肝标志物,分析HBV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免疫预防效果。结果 452例乙肝高危儿全部规范接种了乙肝疫苗(0-1-6),94.91%(429/452)高危儿联合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经检测,19例儿童HBsAg阳性,感染率4.20%;联合免疫乙肝高危儿感染率为1.40%(6/429),单纯免疫乙肝感染率为56.52%(13/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年龄段乙肝高危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但随着年龄增加,HBs Ab阳性率逐渐下降(P=0.000);对HBV母婴传播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HBeAg阳性、HBVDNA拷贝量≥106与均会导致高危儿感染率升高(P=0.000);对上述两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HBeAg阳性、HBV-DNA拷贝量≥106是导致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母体HBeAg阳性、HBV-DNA拷贝量≥106是导致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应加强预防干预,降低婴儿乙肝感染率;在高危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加强HBs Ab监测,维持机体乙肝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HBV母婴传播是造成婴幼儿HBsAg持续携带状状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据报道,HBV母婴传播率于婴儿出生后8-12个月可达80%。我市1984-1985年用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对象是HBsAg、HBeAg同时阳性孕妇分娩的婴儿36例。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的携带率在我国约为10.34%,即约1.3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且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与HBsAg阳性母亲有关,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肝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HBV主要通过血液及体液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我国控制乙肝病毒(HBV)传播和降低HBV感染率最有效的措施。而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公认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sAg感染率可高达90%~100%。因此预防乙肝病毒的围产期传播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用于阻断乙肝母  相似文献   

20.
李庆忠  石霖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17-3618
目的:了解海口市HBsAg阳性孕产妇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HBsAg阳性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4.65%的孕妇在孕期注射了HBIG,75.35%孕妇的孩子出生后接受了主被动联合免疫;剖宫产率77.67%,30.54%剖宫产指征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84.76%孕产妇因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而行人工喂养;宫内感染率为7.35%,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宫内感染率20.00%,儿童慢性HBV感染率为2.94%。结论:母婴联合主被动免疫是被接受的主要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措施,需加强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并重视合并HBeAg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儿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