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右颈内静脉是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首选部位,导管的尖端建议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上壁的交点处~([1])。但导管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在上腔静脉出现闭塞,下腔静脉通畅,侧支循环开放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带涤纶套导管置入奇静脉,以维持透析通路。我们2016年在奇静脉内置入血液透析带涤纶套导管1例,随访观察1年,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2016年10月20日因"反复血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5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颈内静脉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观察。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导管长期留置的关键;良好的导管护理是导管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涤纶套导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予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照组使用法安明封管。均为20例,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泵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hs,hs-CRP)、血红蛋白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40例)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χ2=4.097,P=0.043;导管功能不良:χ2=11.841,P=0.001;导管血栓形成:χ2=7.978,P=0.005)。试验组(15例)血泵流量(t=-4.233,P=0.000)、Kt/V(t=-8.552,P=0.000)、hs-CRP(t=8.228,P=0.000)及血红蛋白(t=-2.331,P=0.031)较试验前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血泵流量:t=4.121,P=0.001;Kt/V:t=3.716,P=0.001;hs-CRP:t=-6.415,P=0.000;血红蛋白:t=3.139,P=0.005]。结论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透析充分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8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及预后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和平均低流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素清除率(URR)、平均血流量和尿素清除指数(Kt/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达到预期血液透析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对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带涤纶套导管(TCC)涤纶套外露的原因。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TCC植入,采用德国贝朗、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德国劳尔水处理系统,思创牌血液透析浓缩粉进行血液透析,发生涤纶套外露7例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涤纶套外露原因中,手术因素1例、护理不当2例、自身因素4例,分别占外露总数的14.29%、28.57%、57.14%。结论:在临床TCC涤纶套外露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持续时间影响甚大,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代替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在老年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治疗资料完整的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该期间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简称股静脉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意外脱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TCC意外脱管的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导管固定在位患者77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作为观察项目,比较2组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C意外脱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同期符合入组标准共445例患者,意外脱管率4.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出口线结反应(OR=9.289,95%CI:1.767~48.841,P=0.00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659,95%CI:1.05~2.613,P=0.029)、血白蛋白(OR=0.813,95%CI:0.671~0.986,P=0.035)、血磷(OR=5.528,95%CI:1.486~20.560,P=0.011)为TCC意外脱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TCC意外脱管与导管出口线结反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白蛋白及血磷相关,提示积极控制局部及全身炎症、改善营养状态、控制血磷可能对预防TCC意外脱管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卓佳  詹承  王铠 《临床荟萃》2015,30(3):308-311
目的:分析表皮葡萄球菌(SE)在带涤纶套隧道导管透析患者体表及透析环境中的带菌情况。方法同时采集透析中心带涤纶套隧道导管透析患者肝素帽口、导管皮肤出口处、管周皮肤、鼻腔及透析中心空气细菌标本,分离培养 SE,对分离到的 SE菌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分析,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共分离 SE菌株15株,分离到的 SE表现多重耐药。对15株 SE进行PFGE,得到9个不同基因型,9个亚型。结论使用带涤纶套隧道导管透析患者体表携带多重耐药 SE菌株,为 SE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危人群,可能存在“患者—另一患者”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期性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种新的血管通道,是传统以动静脉内瘘为主要透析通路的有效补充。临床上,对于血管条件差、内瘘堵塞而致再次造瘘困难或年龄大、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造成的分流等患者,置入长期性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是建立透析通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4例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完成466例次血液透析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对血液透析长期置管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感染、血栓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1296次血液透析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实施导管维护流程的情况下,2例发生轻度感染,及时控制,无1例拔管。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可能出现的导管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应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导管功能不良)拔除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扫描电镜对拔除导管不同部位导管内壁进行观察。结果肉眼观察,41.7%导管存在双腔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部位为自导管侧孔至导管顶端出口处,25.0%导管双侧管腔无明显血栓形成,33.3%存在单侧管腔堵塞性血栓;电镜观察,100.0%导管存在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尤其侧孔、顶端切割边缘部位更明显。二分类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导管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与血红蛋白水平相关(r=0.488,P=0.047),而与性别(r=0.236,P=0.362)、年龄(r=-0.113,P=0.667)、封管液是否稀释(r=0.436,P=0.080)、国际标准化比值(r=-0.339,P=0.183)、血小板(r=-0.187,P=0.473)、总胆固醇(r=0.037,P=0.887)、血钙(r=-0.188,P=0.470)、吸烟(r=0.169,P=0.517)、抗血小板药物(r=0.169,P=0.517)、糖皮质激素(r=0.169,P=0.517)、导管留置时间(r=-0.305,P=0.234)无关。将血红蛋白带入Logistic方程显著性不明显(OR=1.075,95%CI 0.980~1.179,P=0.125),考虑与病例数少有关;导管其他部位电镜扫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6.7%发现导管内壁生物膜形成。结论导管顶端是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此处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带涤纶环深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目前血液透析通路可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带涤纶环深静脉导管因其特点,可归为半永久性血管通路,在国外应用较多,在国内应用也逐渐增多。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从2002年开始使用带涤纶环深静脉导管,现报道一些使用时的并发症情况,以便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瞻性分析了既往5年内南京解放军第八一医院32例次经皮下隧道留置的带涤纶套血液透析用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情况.有2种不同设计的导管参与了研究:HemoSpl it (Bard),Permcath(Quinton).方法 我们使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来比较不同因素对导管寿命的影响,利用Cox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结果 我们发现在导管的使用寿命方面,是否首次置管对导管总体使用寿命无显著影响(P=0.897);置管途径中以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最佳(中位生存时间1101天);非糖尿病患者导管使用时限较糖尿病患者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126天及898天,P=0.024);HemoSplit导管优于Permcath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126天及825天,P=0.126).患者的年龄、性别对导管使用影响不大.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糖尿病及导管所在静脉的选择均为导管留置寿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临床医生在操作前应准确掌握可能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因素并充分考虑到原发病和导管的置入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右颈内静脉是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的首选部位,导管的尖端建议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上壁的交点处~([1])。右颈内静脉狭窄(先天性)将无法置入血液透析导管,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涤纶套导管置入永存左上腔静脉,以维  相似文献   

17.
正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导管是尿毒症极其重要、有时是唯一的救命的血管通路。导管在不需要继续使用、感染、严重血栓形成、破损等时需要拔出或更换。但随着置管时间延长,有涤纶套隧道导管(tunnel cuffed catheter,TCC)与局部血管粘连(崁顿),导致常规方法不能拔出导管的事件时有发生,风险极大。本文对目前其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TCC常规拔除方法:局麻;导管出口逆行分离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尖端位置和流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股静脉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双腔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5例。根据X线检查观察导管远端尖端对应椎体的位置进行分组,以第3腰椎(third lumbar vertebrae,L3)为中心分为A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下缘以下),B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位置),C组(导管远端尖端在第3腰椎上缘以上)。记录首次使用TCC血液透析1h内导管动静脉端实际泵流量(ml/min),比较各组间流量。结果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W检验,χ~2=11.5,Df=2,P=0.003(P0.05)。3组间血流量是不同的,A组平均血流量235.3±25.5ml/min,B组平均血流量249.5±18.1ml/min,C组平均血流量234.7±26.8ml/min。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P(A组/B组)0.013,P(B组/C组)0.001,P(C组/A组)0.722,其中P(B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股静脉置入TCC流量与导管远端尖端位置有关,导管尖端在腰椎L3位置血流量最佳。腰椎L3水平可能是导管尖端在下腔静脉的最佳位置。各组导管尖端位置流量不同可能与下腔静脉解剖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环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3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65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插入术58例,锁骨下静脉5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6.3±4.2)月,最长时间为38月。21例患者因栓塞拔管,8例患者因感染拔管,14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4例患者接受肾移植,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股静脉置管因适用年龄广泛,便于护理,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置管成功后能满足血液透析血流量的需要,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已被广泛采用.2008年3月~2010年9 月,我院对10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留置导管,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