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共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施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  相似文献   

2.
头针加体针对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往的针灸治疗多注重肌力的提高.但实际上,在脑卒中偏瘫恢复的全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和研究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5.
头针治疗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测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后早期行头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5 7例分为早治组 32例和晚治组 2 5例 ,分别于偏瘫后第 3~ 14天和第 31~ 6 4天进行药物和头针治疗。采用Fugl 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评测 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 2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 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治疗后 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 (P <0 .0 1) ,早治组与晚治组比较 ,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偏瘫后早期配合头针治疗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204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6),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NF。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 平衡量表(BBS)和静态平衡测定仪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及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睁眼与闭眼模式下,观察组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中应用PNF 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互动式头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传统头针组和互动式头针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头针治疗和下肢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3周。传统头针组头针治疗与下肢运动训练分开实施,互动式头针组在实施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下肢运动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LE评分、MBI评分、BBS评分、FAC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LE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均增加(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的FMA-LE评分[(24.61±6.58)分]、MBI评分[(71.95±17.50)分]、BBS评分[42.0(25.0, 53.5)分]改善较为优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FAC评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互动式头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索针刺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开展脑卒中患者互动式头针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互动式头针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共观察3个月。运用运动评估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表对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MAS积分、MBI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积分、MBI积分增长幅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产生积极的影响;临床开展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77例脑卒中伴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38例)和治疗2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舒筋颗粒1号,治疗2组加用舒筋颗粒2号,疗程28d。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揭盲结果为治疗1组为治疗组,治疗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舒筋颗粒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常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30 min)及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30 min)。2组每次训练时间均为6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最大步行速度测定(MWST)、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估量表(POMA)对2组患者的步行及平衡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TUG、MWST及POMA-B、POMA-G和POMA总分[对照组(29.10±8.25)s、(21.16±6.01)s及(12.69±1.49)、(9.00±0.73)和(21.81±2.00)分;观察组(29.61±8.89)s、(19.96±6.23)s及(12.75±1.53)、(8.81±0.98)和(21.44±2.4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TUG[(24.41±7.52)、(15.46±7.04)]及MWST[(18.43±5.81)、(9.74±3.47)]较组内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UG和MWST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OMA-B[(13.94±1.57)和(15.13±1.09)分]、POMA-G[(9.69±0.87)和(10.75±0.78)分]及POMA总分[(23.63±2.31)和(25.88±1.6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的POMA-B、POMA-G及POMA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PNF躯干模式的核心稳定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起立步行的预期性姿势调节能力,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拉伸训练联合穴位按摩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处于恢复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NF拉伸训练,观察组则在PNF拉伸训练后辅以穴位按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  相似文献   

12.
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英 《天津护理》2003,11(6):303-303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与仅采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肢的痉挛、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采样,横断面的设计来评价44例脑卒中患者接受PNF收缩-放松-拮抗肌收缩(PNF-CRAC)技术训练前后患者膝关节肌肉的sEMG信号。结果PNF-CRAC技术具有很好的兴奋扩散作用,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患膝主动肌的兴奋性和运动控制能力。结论PNF-CRAC技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面瘫患者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优于对照组患者(u>ua,P<0.05)。结论脑卒中面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肘、膝关节肌张力(MAS)评分和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上、下肢FM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肘、膝关节痉挛程度,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针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相结合的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组,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组,各30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肘关节活动度评估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单纯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疗法,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运用体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可有效加快急性期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治疗进程,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针及镜像疗法,对照组则辅以假头针治疗及镜像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2组患者偏瘫侧胫前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伸膝...  相似文献   

18.
易化技术配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易化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配合治疗 ,效果更为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本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12 0例 ,男 6 6例 ,女5 4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6 5± 12岁 ;发病后就诊时间 1~ 36d ,平均 8.5± 7d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0例 ,混合型 14例 ;首次发病 10 1例 ,多次发病 19例 ;大脑半球病变 70例 (单侧 5 6例 ,双侧14例 ) ,单侧脑干病变 34例 ,单侧小脑病变 16例 ;12 0例中伴有昏迷 11例 ,嗜睡 13例 ,痴呆 6例 ,失语 17例 ;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1例,根据训练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下肢肌张力情况.结果:观...  相似文献   

20.
魏巍  邓红卫  黄小宇 《中国康复》2014,29(6):451-452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头针联合平衡功能训练。2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sheikh躯干控制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积分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联合平衡功能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