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比较开腹以及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更长,但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P 0. 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采取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且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π形吻合与圆形吻合(反穿刺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重建中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不同,分为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吻合组(π形吻合组,27例)和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反穿刺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腹腔镜下重建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π形吻合组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21.5±8.8)和(34.7±3.7) min,与反穿刺法组的(246.9±5.6)和(47.2±4.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9,t=11.81,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反穿刺法组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包括:食管空肠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撕裂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形吻合和反穿刺法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方面,π形吻合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084-408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收治的221例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G)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术后食管吻合口漏(EAL)的危险因素。结果 221例病人术后并发EAL11例(4.98%),其中开放手术114例,术后1例出现EAL(1/114,0.88%);腹腔镜手术107例,术后10例出现EAL(10/107,9.36%),差异明显(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全胃切除术后EAL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全胃切除术后E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前应重视营养干预,以减少发生EAL的风险。应用线型切割缝合器行食道空肠吻合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具有较高的食道吻合口瘘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联合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49例联合BillrothⅠ式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观察组50例联合全腹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吻合时间、手术用时、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和血液营养学各指标(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吻合时间、手术用时和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辅助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吻合时间和手术用时,早日恢复流质饮食,改善患者的血液营养学指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性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在本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7例设为腹腔镜组,与同期55例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开腹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手术平均时间长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下床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时间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开腹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其他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性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癌较传统开腹手术耗时长,但疗效好,且具有耐受性好、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实施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下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实施D2淋巴结清扫胃癌根治术,虽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且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分析2005年4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行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体重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分级等情况。并与对照组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和腹腔感染发生,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2±0.71)h,对照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平均手术时间(3.17±0.94)h(P>0.05)。术后均无吻合口瘘发生。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体重显著增加,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量均显著上升,且术后6个月各指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指标增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肠襻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术后的消化、吸收与存储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7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全胃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全胃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96%;而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9%,数据分析发现其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腹腔镜手术具有减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点,其效果更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指导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金湖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ERAS组(n=40)和对照组(n=40)。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30 d内非计划再住院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RAS组的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留置尿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术后腹腔内出血、肠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AS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安全、可行,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186例全胃切除术采取3种不同的术式,包括食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侧侧吻合(Braun 吻合)42例(A组),食管空肠Roux-en-Y或“P”型空肠代胃加Roux-en-Y术114例(B组),保留幽门食管幽门上胃直接吻合术30例(C组),对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组术式操作最为简单,B组和C组术式均具有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明显优于A组Braun吻合术(P〈0.01),营养障碍的发生率也较A组低(P〈0.05)。结论:食管空肠Roux-en-Y或“P”型空肠袢Roux-en-Y术式是全胃切除术后可选择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保留幽门食管幽门上胃直接吻合术适用于某些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网膜囊切除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了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0,未切除网膜囊治疗)和观察组(n=27,同步切除网膜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感染(腹腔/切口/肺部/尿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加行网膜囊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n=40,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CRP、CA72-4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CA72-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而且切口长度较小,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伴发疾病对原发性胃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部并发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138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发生腹部并发症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存在术前伴发疾病为伴发组,其余76例患者术前无伴发疾病为非伴发组。分析伴发疾病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和短期生存状况。结果 62例患者中1例伴发3种疾病,9例伴发2种疾病,以轻度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中度贫血为常见伴发疾病。伴发组患者的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非伴发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胰瘘、十二指肠残端瘘、肠梗阻、乳糜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组和非伴发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微创手术患者腹部伴发疾病以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但不会影响短期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VAS评分、I-FEED评分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并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VAS评分、I-FE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临床疗效肯定,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随访。结果 6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13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6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49例。手术时间200~420min,平均(292.26&#177;50.31)min;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152.32&#177;90.28)ml;切口长度4.8~6.5cm,平均(5.61&#177;0.74)cm。淋巴结清扫数目13~48个,平均数(30.62&#177;9.54)个,中位数27个。所有切缘均为阴性,近端切缘为2.5~13cm,平均(6.42&#177;2.13)cm;远端切缘为2.1~11cm,平均(6.25&#177;1.90)cm。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d,平均(3.70&#177;1.16)d;术后住院时间5~19d,平均(8.74&#177;3.01)d,中位时间8d。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肿瘤根治的要求,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应用于早期胃癌及部分病灶局限、无远处转移的进展期胃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应激炎性因子影响。方法胃癌并择期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治疗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64例,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应激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31±43.96)分钟,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51.57±42.88)分钟;但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5.85±1.08)cm,开腹组为(15.91±1.24)cm,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术后各时点腹腔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等含量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相比于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应激反应小,利于保持术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上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的微创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67例行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的中上部AG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组(LATG)(n=57)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OTG)(n=110),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术中、术后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两组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LATG组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明显低于O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上切缘距离癌灶的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ATG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流质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3天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明显低于OT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患者在术后30天内均未出现死亡,全部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2个月(1~58个月)。LATG组和OTG组患者术后1和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7.7%与83.6%、71.9%与64.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上部AGC患者而言,LATG+D2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短、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安全有效,近、远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完整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胃背侧系膜近胃端CME,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2组术后均采用SOX(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a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31.11±15.46)min]较对照组[(150.09±35.47)min]短,术中出血量[(58.99±19.14)mL]较对照组[(108.99±89.51)mL]少,淋巴结清扫数目[(28.07±7.34)个]较对照组[(20.49±7.09)个]多(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02±0.72)d]、首次排便时间[(2.81±0.59)d]、下床活动时间[(1.28±0.32)d]均较对照组[(2.69±0.62)、(4.35±0.87)、(3.24±0.68)d]早,术后住院时间[(6.78±1.88)d]较对照组[(9.97±1.74)d]短(P<0.05);观察组术后7 d切口感染、腹胀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4.08%、8.16%、20.41%)、术后1 a复发率(6.12%)均低于对照组(20.41%、26.53%、42.86%、24.49%)(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联合胃背侧系膜近胃端CME治疗进展期胃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彻底清扫淋巴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对患者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本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 HO‐1、TNF‐α、IL‐6、CRP 含量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手术后腹腔镜组血清 HO‐1、TNF‐α、IL‐6、CRP 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其出血量少,切口小、患者恢复快、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