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天津市预防接种医生的态度,以合理制定管理策略。方法在全市278家预防接种门诊每家随机抽取2名接种医生开展接种门诊资源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态度问卷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55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在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第二类疫苗品种欠缺、接种门诊面积不足、工作人员不足分别占7.37%、19.24%、26.08%,其中认为面积不足的比例以城区高于乡镇(χ~2=4.49,P=0.03)、规范接种门诊高于示范接种门诊(χ~2=4.89,P=0.03);55.40%认为第二类疫苗接种量上升,51.62%认为第二类疫苗收入下降,48.02%认为即使收入大幅下降仍愿意继续接种第二类疫苗;疫苗短缺后难以向家长解释(65.65%)、疫苗管理要求复杂(46.22%)是接种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天津市预防接种工作面临门诊资源不足、第二类疫苗接种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需针对性地强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管理和人员、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0~3岁儿童的家长,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家长对第二类疫苗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获取途径等。结果共调查2 380名儿童家长,其中本地儿童家长1 133人,流动儿童家长1 247人;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年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11.47%和3.93%;"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一般性感冒"和"了解水痘疫苗的收费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8.11%和35.49%。儿童家长主要通过接种门诊医生获取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占86.18%,其次为通过产科医生和互联网,分别占7.91%和2.23%;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家长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流动儿童家长第二类疫苗知识知晓率低于本地儿童家长,应加强第二类疫苗收费政策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甘肃省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方法 2018年9月1—30日采用在线调查工具,在甘肃省内对5 775名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知晓率为95.67%,获取信息渠道主要是手机媒体和电视,响应百分比分别为38.29%和31.11%;13.85%的儿童家长表示不愿意继续接种狂犬疫苗,76.17%的儿童家长担心狂犬疫苗的安全性;82.2%的儿童家长认为涉事的狂犬疫苗对儿童身体有影响,对第一类疫苗安全性也产生担心的占66.63%;儿童家长主要认为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响应百分比分别为40.53%和35.24%;儿童家长希望获取的预防接种相关信息为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分别占23.07%和17.95%。多重对应分析分析图显示:预防接种门诊、疾控部门、生产厂家、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公示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信息公示距离较近。结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可能会对疫苗接种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锡市梁溪区5岁及以下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获取防病知识途径及接种EV71疫苗意愿,为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及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预防接种门诊对5岁及以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469名家长,手足口病知晓率为57.36%;文化程度越高(OR=1.797,95%CI:1.514~2.133)知晓率越高;手足口病防制知识主要了解途径为电视、微信朋友圈、预防接种门诊,分别占46.47%、34.05%、31.05%,儿童父母与祖辈了解知识的途径不同;54.80%的调查对象听说过EV71疫苗,其中57.20%的表示愿意接种;文化程度越高(OR=1.280,95%CI:1.027~1.595)接种意愿越高。结论无锡市梁溪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晓率不高,建议根据受众类型采取针对性宣传方式,并加大对二类疫苗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为预防接种宣传沟通策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5月采用电话调查方式,对许昌市范围内适龄儿童家长进行态度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案件知晓率为89.5%,获取案件信息渠道主要是网络71.0%;44.5%的儿童家长了解本次涉案疫苗为第二类疫苗;69.0%的儿童家长不愿意或暂时不愿意为孩子继续接种第二类疫苗;但74.5%的儿童家长仍愿意继续接种第一类疫苗;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认为疫苗安全的仅有41.5%。结论山东疫苗案件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信心产生较大影响,事件发生后要采用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布消息,积极正确引导舆论,恢复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疫苗事件频发,家长对预防接种心存疑虑。本研究旨在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17-06-2017-12在大连市抽取甘井子区、金州新区和瓦房店市14个接种门诊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 219名儿童家长,其中80.23%家长认为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方法,85.64%家长认为接种疫苗非常有必要;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认知和态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5;89.09%家长认为医生是他们最信任获取知识的来源,69.32%家长认为目前获取的知识不够,还希望了解疫苗专业知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类型疫苗比较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结论加强利用自媒体等新型方式向家长和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重点对家长进行留观必要性以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现和报告等相关内容宣教,改进预防接种流程,确保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水磨沟区、天山区0~3岁儿童家长对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的意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乌鲁木齐市预防接种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水磨沟区、新市区3条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629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25.9%的家长知道一类和二类疫苗的区别;71.1%的家长愿意给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疫苗知晓率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儿童家长文化程度(χ~2=10.819,P0.01)、儿童家长的族别(χ~2=11.220,P0.01)、是否为独生子女(χ~2=11.280,P0.01)是影响因素;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不了解或不知道"占54.1%(79/146)、"时间不方便""价格不合理"分别占33.6%(49/146)、30.8%(45/146)。结论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率较低,认知主动性不足;家长的文化程度、族别、子女独生状况等都是影响其对二类疫苗知晓率及接种意愿的明显因素。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行业人员宣传介绍。由于家长没有充分的时间、认为疫苗价格不合理等也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推荐接种第二类疫苗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及促进第二类疫苗接种制定相应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4—5月对北京市丰台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第二类疫苗知识掌握情况、推荐接种意愿强度、推荐意愿能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医护人员推荐接种第二类疫苗意愿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问卷有效率为92.50%。男性10人,占5.41%;女性175人,占94.59%。了解≥7种第二类疫苗122人,占65.95%;愿意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获取第二类疫苗相关知识160人,占86.49%。推荐接种意愿较强的第二类疫苗前三位分别为水痘疫苗、五联疫苗和肺炎疫苗,均为非替代性第二类疫苗。医护人员主动推荐第二类疫苗81人,占43.78%;家长询问推荐94人,占50.81%;不推荐10人,占5.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控中心支持第二类疫苗接种(OR=4.075,95%CI:1.568~10.587)和认为第二类疫苗管理流程合理(OR=10.857,95%CI:1.361~86.573)是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主动推荐接种第二类疫苗的促进因素。结论愿意主动推荐接种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占43.78%,对非替代性第二类疫苗的推荐意愿较强;疾控中心支持第二类疫苗接种和第二类疫苗管理流程合理可促进医护人员主动推荐第二类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及时了解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接种门诊停复诊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和认知的影响,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后续应对处理。方法 2020年2月28日—3月8日全天津市接种门诊逐步恢复接种服务期间利用互联网在线调查工具,对来门诊接种的10 007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2.99%(9 306名)的家长对疫情严重期间暂停门诊的举措表示满意,对逐步恢复接种期间门诊的预约方式、防护措施、现场秩序满意度分别为97.68%(9 775名)、97.40%(9 747名)和97.22%(9 729名);88.97%(8 903名)的家长在疫情后提升了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80.92%(8 098名)的家长对门诊停诊期间"暂缓接种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的宣传内容表示认可,22.42%(2 244名)的家长表示由于门诊停诊减弱了对疫苗接种及时性的重视程度;由于疫情而提升重视程度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主要是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分别占到被调查对象的79.14%(7 920名)和71.67%(7 172名);73.43%(7 348名)的家长表示在疫情期间会主动推迟接种疫苗,主要顾虑是门诊所在医院可能有发热病人63.78%(6 382名)和门诊内家长之间相互传染62.41%(6 245名);只有22.01%(2 203名)的家长愿意孩子同时接种多种疫苗以减少接种次数;20.71%(2 072名)的儿童家长表示可能会提前结束留观,主要原因是担心留观区人员相互传染92.38%(1 914名)。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儿童家长对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预防接种举措满意度较高,疫情发生和门诊停诊也对部分家长的预防接种认知和潜在行为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未来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引导,消除疫情带来的消极因素,快速恢复家长正确认知和预防接种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昆明市五华区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的认知情况、获取途径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五华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019年4月内某1周带领0~6岁儿童前来进行预防接种的350名家长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对350名家长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39份。其中,儿童母亲238人(占70.2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高中学历为主,共257人(占75.80%)。有97.94%的被调查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持肯定态度。儿童家长主要通过医生告知获取疫苗的相关知识(占73.35%);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家长带儿童接种疫苗的主要地点(占96.12%);有50.44%的家长在儿童发生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后选择找医生;接种点所处地理位置影响儿童按时接种疫苗的依从性。结论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更多有效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途径,以扩大预防接种知识的人群覆盖范围。尤其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儿童家长更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知晓率,以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促进免疫规划程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儿童家长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态度行为和儿童未能及时免疫接种的原因,为预防接种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门头沟区两家预防接种门诊,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建立EpiData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并进行核查校对,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此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本市户籍225人,占78.40%,外地户籍62人,占21.60%;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占26.86%,大学及以上的占73.14%;年收入5万以下家庭占调查人数的36.13%,年收入5~10万家庭占39.38%,年收入10万以上的家庭占22.64%;93.37%的人能正确回答一类疫苗为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54.74%的家长每次都能带孩子按预约时间接种疫苗;89.79%的家长可以做到接种后再预防接种门诊留观30 min;52.96%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最主要的来源为网络,其次为自己购买的育儿书籍。家长年龄、性别、收入、学历对是否按时接种无影响,家长性别、户籍和对疫苗了解程度对是否按时接种有影响。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了解,今后应采取群众欢迎的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儿童家长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方法在桂林市每个县区选取2个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调查3岁以下儿童母亲(或父亲) 30名,采用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045名儿童家长,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7.2%,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在32.3%~99.9%之间,预防接种知识中,"有必要接种疫苗否"的知晓率最高,"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疾病"的知晓率最低。农村和城镇儿童家长知晓率无差别,有1个孩子父母和有2个及以上孩子父母知晓率无差别,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儿童家长对常去的接种单位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满意者占98.7%。家长对预防接种最关注的是疫苗安全(96.6%)和服务质量(62.8%),大部分家长希望得到的接种服务是减少排队时间(79.8%)和医生对所接种疫苗及相关知识多做解释(66.0%)。结论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部分知识仍需加强。今后应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对深圳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和接种行为的影响,分析儿童家长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4月在深圳市罗湖区和龙岗区75家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284名≤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态度和接种行为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种犹豫的影响因素。结果案件报道后32.4%的家长出现接种犹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童(OR=1.32,95%CI:1.01-1.72)、没有使用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OR=4.39,95%CI:3.21-6.01)、认为案件对孩子有影响(OR=3.43,95%CI:2.28-5.16)、认为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疫苗不安全(OR=8.26,95%CI:1.79-4.73)的家长更易产生接种犹豫。全市2016年乙型肝炎疫苗第3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第1剂和第2剂接种率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5.23、5.67、5.78个百分点;2016年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剂次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了20.49%、40.60%、28.26%。结论儿童家长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的认知差,产生接种犹豫,儿童疫苗接种率下降;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疫苗案发生后不同时点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疫苗案发生后的2016年4月、5月和8月,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中抽取0~23月龄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态度的电话调查。结果 3个时点共调查600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为主,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集中于网络和电视等视频类信息。知晓山东疫苗案的儿童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占93.5%,第二次调查中占98.5%,第三次调查中占89.5%。认为疫苗安全的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占38.5%,在第二次调查中占54.5%,第三次调查中占69.5%(χ~2=80.1,P0.05)。愿意继续接种二类疫苗的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占24.1%,第二次调查中占26.4%,第三次调查中占69.8%(χ~2=113.5,P0.001)。结论媒体的负面报道给预防接种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远,需引起关注。应加强基层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开展家长课堂,强调社区沟通,重视网络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情况,分析目前预防接种服务和疫苗安全的现状,为进一步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总结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制问卷对吴江地区21个预防接种门诊,每个门诊对至少15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总体满意率较高(96.30%),各个项目的满意率都超过了90%。满意率与文化程度有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居住区域、户口所在地和居住时间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获得儿童接种疫苗通知的方式主要是短信通知和预防接种证预约(占47.84%)。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医生(占72.53%)。家长对疫苗管理体系感到"优秀"和"良好"的占88.89%。多数家长提出希望工作人员改善态度,增加门诊时间和儿童游乐设施等。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高,但对疫苗安全相关评价情况的知晓率相对较低,今后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在服务意识和儿童游乐设施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前后,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深圳市福田区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0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42%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疫苗;孩子性别不同的家长,在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是否办理预防接种证与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预防接种有必要的家长中,85.32%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有98.21%的家长听说过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7.42%的家长认为此事件中儿童的死亡可能与疫苗有关;在此事件发生前后,对我国乙肝疫苗安全性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好,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对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金华市开发区0~3岁组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知-信-行"(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改进二类疫苗接种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目标监护人二类疫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二类疫苗的接种需求与利用,以及儿童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00人,回收有效问卷466份。二类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调查流感疫苗知晓率最高为69.53%,五联苗(DPT、IPV、Hib)仅7.73%;79.18%儿童家长获取二类疫苗接种信息的途径是由医务人员告知,75.54%认为接种二类疫苗有必要,80.47%愿意给孩子接种二类疫苗,43.35%认为群众获得疫苗接种相关信息的渠道有限。7 264名儿童接种率调查结果显示,9种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中,水痘疫苗接种率最高,为63.31%,7价肺炎最低,仅3.48%。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23价肺炎疫苗、口服轮状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甲肝灭活疫苗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发区0~3岁儿童家长的二类疫苗"知-信-行"有限,可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二类疫苗推广工作,改善儿童家长"知信行",提高二类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4个县18所幼儿园和小学选择新入学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 900名儿童家长中,认为疫苗安全、疫苗有效、接种证查验必要、接种犹豫的家长比例分别为81.9%、77.4%、96.8%、14.4%。家长对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工作的知晓率分别为99.2%、9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与儿童关系、疫苗安全性认知、疫苗有效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知晓率;学校类型、疫苗安全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必要性的态度。结论儿童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度较高;需针对性地加强接种证查验工作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北省4个县18所幼儿园和小学选择新入学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态度、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1900名儿童家长中,认为疫苗安全、疫苗有效、接种证查验必要、接种犹豫的家长比例分别为81.9%、77.4%、96.8%、14.4%。家长对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工作的知晓率分别为99.2%、9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与儿童关系、疫苗安全性认知、疫苗有效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知晓率;学校类型、疫苗安全性认知显著影响家长对接种证查验必要性的态度。结论儿童家长对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认知度较高;需针对性地加强接种证查验工作和预防接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厦门市湖里区湖里社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认知现状及预防接种态度,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0~6岁适龄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疫苗的作用及类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以及对部分二类疫苗的认知、接种意愿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对200名在厦门市湖里区湖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的0~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女性128人(占64.0%),年龄20~29岁112人(占56.0%),儿童母亲120人(占60.0%),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或大专、高中或中专为主,共158人(占79.0%),本市户籍84人(占42.0%),家庭人均月收入以2 000~4 999元为主,占63.5%。全部预防接种知识共27题,正确率为58.7%(3 169/5 400),其中不同性别调查对象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户籍、与儿童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调查对象预防接种知识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辖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正确率较低,应针对不同特征儿童家长制定不同的知识宣传策略,以提高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