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惠容 《内科》2014,(4):427-4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 ,而且还可能与血压变异性相关。血压变异性表示血压波动程度。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研究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比非H型高血压组增高,其中24hSSD、dSSD、dDSD和nSS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原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择2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年龄、性别、24h平均血压和血糖、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左室肥厚组的24h收缩压变异性(16.8±1.9VS14.3±2.3),白昼(14.9±2.5VS13.8±2.4)和夜间(10.8±3.7VS9.7±2.9)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大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斥患者收缩斥波动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可能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和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9例,收集临床资料、血生化、血Lp-PLA2、24小时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n=53)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06),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Lp-PLA2、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评估所有患者上述参数与LVM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男性比例(43.4%比66.0%,P=0.006)低于非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肥厚组患者Lp-PLA2 [133(104,197)比112(94,145),P=0.001]、24小时平均脉压(24hPP)[( 61.77±15.87)mmHg比(56.25±12.26)mmHg,P=0.017]、24小时脉压标准差(24hPSD)[( 10.35±3.26)mmHg比(9.22±3.22)mmHg,P=0.040]、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34.42±22.11)mmHg比(126.31±17.15)mmHg,P=0.012]、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 [(0.50±0.13)比(0.44±0.16),P=0.011]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体质指数(r=0.210,P=0.008)、Lp-PLA2(r=0.338,P<0.00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r=0.318,P<0.001)、24小时平均平均动脉压(24hMAP)(r=0.255,P=0.001)、24hPP(r=0.203,P=0.010)、24hPSD(r=0.245,P=0.002)、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r=0.309,P<0.001)、nSBP(r=0.284,P<0.001)、AASI(r=0.266,P=0.001)与LVMI呈正相关,总胆固醇(r=-0.189,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7,P=0.035)与LVMI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334,95%CI:1.699~8.477,P=0.001)、Lp-PLA2(OR=1.007,95%CI:1.002~1.012,P=0.002)、24hPSD (OR=1.169,95%CI:1.004~1.361,P=0.045)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Lp-PLA2与LVMI呈正相关且是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于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就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n=44)和非H型高血压组(n=36),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血压变异性。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5.83±4.02)mmHg vs.(13.25±3.89)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16.82±4.98)mmHg vs.(12.75±3.86)mmHg]、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10.29±2.23)mmHg vs.(8.62±1.82)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12.88±4.54)mmHg vs.(10.12±3.36)mmHg]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著。结论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2组:血压晨峰值≥5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晨峰组,血压晨峰值<55mm Hg为非晨峰组,每组40例,均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LVMI明显高于非晨峰组;左心室肥厚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E/Ea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E/Ea15为对照组(n=73),E/Ea≥15为观察组(n=47)。两组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心室舒张功能各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4 h平均舒张压(m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m 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及心率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呈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者(EH)血压负荷值与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100例EH者并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定的有LVH和无LVH各50例,以24h白天、夜间平均血压(SBP和DBP)及血压负荷值,计算出血压昼夜节律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日间均值×100%,为参数指标。结果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值、血压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并对LVH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的昼夜节律(CR)、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64例进行监测,根据左室重量将其分为LVH组(A组)28例和无LVH组(B组)36例,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CR及BPV均小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者BPV及CR对预测高血压性LV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患者被分为单纯高血压组(42例,Hcy15.4μmol/L)和H型高血压组(58例,Hcy≥15.4μmol/L)。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记录比较两组的BPV指标。分析BPV指标与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PV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12.80±2.23)比(16.01±3.11)]、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11.58±2.30)比(13.86±2.26)]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9.41±1.64)比(11.71±2.34)]均显著增大,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24hSSD、dSSD和nSSD呈显著正相关(r=0.201~0.508,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cy和TC与24hSSD、dSSD和nSSD呈显著正相关(B=0.194~0.546,P0.05或0.01)。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且是这类患者血压变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24h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初发未治疗高血压患者29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和心率均值较白天平均值下降是否超过10%,将患者分为4组: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杓型,n=163)、非杓型血压组(血压非杓型,心率杓型,n=62)、非杓型心率组(血压杓型,心率非杓型,n=42)、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非杓型,n=29)。对4组间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非杓型率分别为25%和27%,非杓型心率的比例为24%。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杓型血压和心率组(均P<0.05),其中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非杓型血压、非杓型心率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调整相关指标后,非杓型血压和非杓型心率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6%和32%。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非LVH组),分析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日间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与非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dSBP、nSBP、24 h DBP、dDBP、nDBP标准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研究了3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其与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的关系,13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病组存在左室肥厚(LVH)。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的LVMI主要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平均值(ABP)呈显著正相关,与收缩期24小时及昼间ABPV呈显著负相关,表明LVH与ABPV的关系较与ABP的关系为弱。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日间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心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3例,连续监测血压6 d,以收缩压(SBP)值的标准差作为日间BPV的评估指标,将患者分为2组:BPV≥8.62 mmHg组、BPV8.62 mmHg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日间BPV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1)与日间BPV8.62 mmHg的患者相比,日间BPV≥8.62 mmHg的患者脑卒中患病率、SBP、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尿蛋白阳性率、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明显增高,低脂饮食的比例、平均睡眠时间较低(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多个混杂因素后,日间BPV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日间BPV高的患者临床状况较差,日间BPV高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85例4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血压变异性并不是随着病期无限制的增大,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SSD)大于Ⅰ期(P<0.01),Ⅲ期并不大于Ⅱ期;(2)舒张压变异性(DSD)各期之间无差别((P<0.05);(3)高血压病Ⅲ期的患者,多数昼夜节律性消失,血压形态呈非勺型,均伴随靶器官损害(TOD)。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病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85例45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1)血压变异性并不是随着病期无限制的增大,高血压病Ⅱ,Ⅲ期患者的收缩压变异性(SSD)大于I期(P<0.01),Ⅲ期并不大于Ⅱ期;(2)舒张压变异性(DSD)各期之间无差别(P<0.05);(3)高血压病Ⅲ期的患者,多数昼夜节律性消失,血压形态呈非勺型,均伴随靶器官损害(T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